禪學斠詮洪序

作者:洪碩峰先生

嘗聞諸人說:「生命來自生命,心理來自生理。」「宇宙間的人與事都可用物理或化學現象來解釋。」又說:「人一生的生命歷程,決定於先天的基因遺傳與後天生存時之環境影響與教育默化等集合所做的選擇。」果如是耶?

揆諸人間世,大體上確乎可略分極端之出世、入世與中庸調和式三類人生觀。儒道釋教下,無論宗旨如何,均不外游移其間。鐘鼎山林,端賴抉擇,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

年逾知命,世路涉熟,方悟生命之意義與人生之價值。人世間之最大公平者,莫過乎生命之有限性。及生命延展存在中之如何安身立命,以及垂暮終極之如何了脫生死爾。而安身立命憑恃於貨藝之術巧,了脫生死則寄望乎宗教之知化。

輓近極目所及,紅塵萬劫,各種非法外道之蜂起,顯然是人心徬徨不安,社會環境失序的自然反射。尤其禪修門派,山頭林立,有著傳統法脈與新興宗派之競爭,各顯神通,但無不令人惡嫌其以名利為最終目的,且多有禪無學,或有學無禪,雖涇渭分明,壁壘對立。但千帆望盡,每令人生厭。至閱睹其相關出版刊物,縱是汗牛充棟,率多殘渣餘唾,矛盾叢生,不然也是矜奇炫異,裝神扮鬼,玩弄眾生,顛倒有情。而詠琳兄及其鴻著《禪學斠詮》則是例外。

詠琳兄對方外之學素具慧根,曩昔贈詩予僕時,其中有句云:

早歲冥心教外傳,忽逢鍾呂話真詮;
契歌自誤功名路,靈素幸餘藕竹緣。

蓋為二人當年之寫照也。

詠琳兄於禪則曾參禪學大師一玄老人,詠琳兄執禮甚恭,蒙獲指示消息,終能得知向上一著。

僕之接觸佛教則是在三十年前大學時代,但在佛教蓮社台中慈光圖書館李炳南老先生,彰化田中鼓山寺普行法師,關仔嶺大仙寺開參老和尚等高僧居士相繼往生後,也逐漸減低對佛學再深入研究之興趣。

近二十年來,除與詠琳兄及少數幾位故舊外,已很少與人談論佛學。重以個人對仙道之人生觀,社會觀有較摯深之淑愛,尤其對于醫道相資,林泉隱逸之理念私感特契。以為一方面自給自足,一方面練氣養生,既無需求助於人,又能相忘於俗世。君子固窮,獨善其身也。

《禪學斠詮》是詠琳兄研習佛陀教法之心得結晶,內容涵蓋宗門與教下,從中觀、唯識、真常唯心三個思想體系剖視禪宗三關,藉教詮宗,可說別出心裁,獨樹一幟,頗有返禪學本來面目之深意藏焉。至於論及人生之究竟歸宿,閱遍傳統經書,幾乎沒有答案,唯本書中特別引用中觀思想來說明,讀者應可從中獲得懸疑未決之謎底。

僕於二十年前邂逅詠琳兄於隱仙派袁介圭先生門下,兩人有相同之嗜好;當年聞有高人,必然踵門求教,今日見有奇書,也會奔相走告。惟詠琳兄獨愛宗門不言之學,僕則偏好丹道水火之術。年深月久,幾如古人詩所說:

梅應讓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自古禪道雙修,禪旨無生,道祈長生;禪重頓悟,道偏漸修。觝犄相依者,不乏其人。世間眾生根器源本不一,好道者從道而入,喜禪者從禪而參,所謂:「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道家張紫陽學際天人,手握玄柄,《雍正御選錄》備極讚譽。於斯可見學道似無礙於學禪,學禪亦不妨乎學道,蓋學貴博通,門需深入也。

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春波碧綠,曉寒深處,晰微檻外,鳥語花香。重複多次觀閱《禪學斠詮》,頗有「教人心地轉分明」之契悟。心隨書轉,境隨心轉,內心洋溢游蕩一團清涼。際此出版前夕,謹區區贅言以表相惜與祝賀之意云。

洪碩峰 敬序

西元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于新店燕子湖畔黃東榮醫師林園雅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