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五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五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老聪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聪之道,

〔疏〕姓庚桑,名楚,老君之弟子,盖隐者也。役,门人之称;古人事师,共其驱使,不惮艰危,故称役也。而老君大圣,弟子极多,门人之中,庚桑楚最胜,故称偏得也。

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絮然仁者远之;

〔注〕画然,饰知;絮然,矜仁。

〔疏〕畏垒,山名,在鲁国,臣#1仆隶;妾,接也;言人以仁智为臣妾,庚桑子悉弃仁智以接事君子也。楚既幽人,寄居山薮,情敦素朴,心鄙浮华;山旁士女,竞为臣妾,故画然舒#2智自明炫者,斥而去之;絮然矜仁苟异於物者,今其疏远。

拥肿之与居,

〔注〕拥肿,朴也。

鞅掌之为使。

〔注〕鞅掌,自得。

〔疏〕拥肿鞅掌,皆淳朴自得之貌也。斥弃仁智,淡然归实,故淳素之士与其同居,率性之人共其跃使。

居三年,畏垒大禳。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注〕异其弃知而任愚。

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注〕夫与四时俱者无近功。

〔疏〕大秾,丰也。酒,微惊貌也。居住三年,山中大熟,畏垒百姓弃其私道云:庚桑子初来,我微惊异。本我日计,利益不足称;岁计至,功其有余。盖贤圣之人,与四时合度,无近功故日计不足,有远德故岁计有余。三岁一闰,天道小成,故居三年而畏垒大秾。

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疏〕庶,慕也。几,近也。尸,主也。庚桑大贤之士,慕近圣人之德,何不相共尊而为君,主南面之事,为立社稷,建其宗庙,祝祭依礼,岂不善邪。

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弟子异之。

〔疏〕忽闻畏垒之人立为南面之主,既乖无为之道,故释然不悦。门人未明斯趣,是以怪而异之也。

庚桑子曰:弟子何异於予?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注〕夫春秋生气#3,皆得自然之道,故不为也。

〔疏〕夫春生秋实,阴阳之怛;夏长冬藏,物之常事。故春秋岂有心施於万宝,而天然之道已自行焉,故忘其生有之德也。实#4亦有作宝字者,言二仪以万物为宝,故逢秋而成就也。

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

〔注〕直自往耳,非由知也。

〔疏〕四面环各一堵,谓之环堵也,所谓方丈室也。如死尸之寂泊,故言尸居。

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问,我其杓之人邪。

〔注〕不欲为物标杓。

〔疏〕窃窃,平章偶语也。俎,切肉之几;豆,盛脯之具;皆礼器也。夫群龙无首,先圣格言;蒙德养恬,后贤轨辙。今细碎百姓,偶语平章,方欲礼我为贤,尊我为主,便是物标杓,岂曰栖隐者乎。

吾是以不释於老聪之言。

〔注〕聘云,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尔,今畏垒反此,故不释然。

〔疏〕老君云:成功弗居,长而不宰。楚既虔察师训,畏垒反此,故不释然力

弟子曰:不然。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貌鳍为之制;步仞之丘陵,巨兽无所隐其躯,而萋狐为之祥。

〔注〕弟子谓大人铃有丰禄也。

〔疏〕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六尺曰步,七尺曰仞。鱿,小鱼而有脚,此非馄大鱼也。制,擅也。夫寻常小渎,岂馄鲸之所周旋。而统鳍小鱼,反以为美;步仞丘陵,非大兽之所k藏隐,而妖篓之狐,用之为吉祥。故知巨兽叉隐深山,大人应须厚禄也。

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夫子亦听矣。

〔疏〕尊贵贤人,擢授#5能者,有善先用,与其利绿。尧舜圣人,尚且如是,况畏垒百姓,敢异前修。夫子通人,幸听从也。

庚桑子曰:小子来。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之患;吞舟之鱼,旸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故乌兽不厌高,鱼鳌不厌深。

〔注〕去利远害乃全。

〔疏〕其兽极大,口能含车,孤介离山,则不免网罗为其息害。吞舟之鱼,其质不小,波荡失水,蚁能害之。故乌兽高山,鱼氅深水,岂好异哉?盖全身远害,鱼乌尚尔,而况人乎。

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

〔注〕若婴身於利禄,则粗而浅。

〔疏〕眇,远也。夫栖遁之人,全形养生者,故当远迸尘俗,深就山泉,若婴於利禄,则粗而浅也。

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称扬哉。

〔注〕二子,谓尧舜。

〔疏〕二子,谓尧舜也。唐虞圣逵,乱人之本,故何足称邪。

是其於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

〔注〕将令后世妄行穿凿而殖秽乱也。

〔疏〕将令后世妄行穿凿而殖秽乱。辫别也。物性之外,别立尧舜之风,以教述令人仿效者,犹如凿破好垣墙,种植蓬蒿之草以为蕃屏者也。

简发而栉,数米而炊,

〔注〕理锥刀之末也。

〔疏〕譬如择简毛发,梳以为发,格量米数,炊以供养,利益盖微,为捐更甚。

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

〔注〕混然一之,无所治为乃济。

〔疏〕祖迷尧舜,私议窃窃,此盖小道,何足救世。

举贤则民相轧,

〔注〕将戾拂其性以待其所尚。

任知则民相盗。

〔注〕真不足而以知继之,则伪矣,伪以求生,拖盗如何。

〔疏〕相盗。轧,伤也。夫举贤授能,任知先善,则争为欺侮,盗诈百端,趋竞路开,故更相害也。

之数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目中穴坏。

〔注〕无所复顾。

〔疏〕数物者,谓举贤任知等也。此教浮薄,不足令百姓淳厚也。而苍生食利之心,甚自殷动,私情怨忿,遂生篡弒,课危社稷,正昼为盗,攻城穿壁,日中穴坏也。

吾语汝,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问,其末存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也。

〔注〕尧舜遗其述,饰伪播其后,以致斯弊。

〔疏〕唐虞揖让之风,会成篡逆之乱。乱之根本,起自尧舜,千载之后,其弊不绝,黄巾赤眉,则是相食也。

南荣趣蹴然正坐曰:若趣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

〔疏〕姓南荣,名越,庚桑弟子也。蹴然,惊悚貌。南荣既闻斯义,心生慕仰,於是惊惧正容,勤诚请益云:越年老,精神暗昧,凭托何学,方逮斯言?

庚桑子曰:全汝形,

〔注〕中#6其分也。

抱汝生,

〔注〕无揽乎其生之外也。

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也。

〔疏〕不逐物境,全形者也;守其分内,抱生者也。既正分全生,神凝形逸,故不复役知思虑,营营徇生也。三年虚静,方可及乎斯言。此庚桑教南荣之辞也。

南荣趣曰: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盲者不能自见;耳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聋者不能自闻;心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狂者不能自得。

〔注〕目与目,耳与耳,心与心,其形相似而所能不同,苟有不同,则不可强#7相法效也。

〔疏〕夫盲聋之士,与几常之人耳目无异,而盲者不见色,聋者不闻声;风狂之人,与不狂之者形貌相似,而狂人失性,不能自得。南荣举此三谕#8以况一身,不解至道之言与彼盲聋何别,故《内篇》云,非唯形骸有聋盲,夫智亦有之也。

形之与形亦辟矣,

〔注〕未有闭之。

而物或问之邪,欲相求而不能相得?

〔注〕两形虽开,而不能相得,将有间也。

〔疏〕辟,开也,问,别也。夫盲与不盲,二形孔窍俱开;见与不见,於物遂有问别。而盲聋求於间见,终不可得也,亦犹南荣求於解悟,无由致之。

今谓趣曰: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虑营营。趣勉闻道达耳矣。

〔注〕早闻形隔,故难化也。

〔疏〕全形抱生,已如前释。重述所间#9,以彰问旨。

庚桑子曰:辞尽矣。曰#10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

〔疏〕奔蜂,细腰土蜂也。藿,豆也。蠋者,豆中大青虫。越鸡,荆鸡也。鲁鸡,今之蜀鸡也。奔蜂细腰,能化桑虫为己子,而不能化藿。越鸡小,不能伏鹄卵;蜀鸡大,必能之也。言我才劣,未能化大,所说辞情,理尽於此也。

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与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今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见老子。

〔疏〕夫鸡有五德:头戴冠,礼也;足有距,义也;得食相呼,仁也;知时,智也;见敌能距,勇也。而鲁越虽异,天德则同,所以有能与不能者,才有大小也。我类越鸡,才小不能化子,子何不南行往师,以谒老君。

南荣趣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

〔疏〕赢,裹也,僧也,慕圣情殷,昼夜不息,终乎七日,方见老君也。

老子曰:子自楚之所来乎?南荣趣曰:唯。

〔疏〕自,从也。问云:汝从桑楚处来?南荣赵曰:唯,直敬应之声也。答云如是。

老子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

〔注〕挟三言而来故。

〔疏〕偕,俱也。老子圣人,照机如镜,未忘仁义,故刺以偕来。理挟三言,故讥之言众也。

南荣趣惧然顾其后。

〔疏〕惧然,惊貌也。未达老子之言,忽闻众来之说,顾昤其后,恐有多人也。

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谓乎?

[疏〕谓者,言意也。我言偕来,讥汝挟三言而来。汝视其后,是不知吾谓也。

南荣趣俯而暂,仰而叹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问。

〔疏〕俯#11,低头也。自知暗昧,不达圣言,於是俯首羞惭,仰天叹息,神魂恍忽,情彩章惶。岂直丧其形容,亦乃失其咨问。

老子曰:何谓也?

〔疏〕问其所言有何意谓。

南荣趣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

〔疏〕朱愚,犹专愚,无知之貌也。若使混沌尘俗,则有愚痴之名;若也#12运智人问,更致危身之祸。祸败在己,故云愁躯也。

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我安逃此而可?此三言者,趣之所患也,愿因楚而问之。

〔疏〕仁者,兼爱之迸,义者,成物之功;并是先圣连庐,非所以全身远害者也。故不仁不义,则伤物害人;行义行仁,则乖真背道。未知若为处心,免兹息害。寄此三言,因桑楚以为媒,愿留听於下问。

老子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问,吾因以得汝矣,今汝又言而信之。

〔疏〕吾昔观汝形貌,已得汝心。今子所陈毕#13挟三衍。以子之言,於是信验。

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汝亡人哉,惘惘乎。

〔疏〕规规,细碎之谓也。汝用心细碎,怀兹三卫,犹如童稚小兄,丧失父母也;似僧揭竿木,寻求大海,欲测深底,其可得乎。汝是亡真失道之人,亦是溺丧逃亡之子,芒昧何所归依也。

汝欲及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

〔疏〕荣赵践於圣迸,溺於仁义,纵欲还原及本,复归於实生#14真情,疮疣已成,无由可入,大圣运慈,深可哀愍也。

南荣趣请入就舍,召其所好,去其所恶,十日自愁,复见老子。

〔疏〕既失所问,情识芒然,於是退就家中,思惟旬日,征求所好之道德,除遣所恶之仁义。末能契道,是以悲愁,庶其请益,仍见老子。

老子曰:汝自洒濯,熟#15哉郁郁乎。然而其#16中津津乎犹有恶也。

〔疏〕归家一旬,遣除五亿,涤荡秽累精熟。以吾观汝气,郁郁乎乎,虽复加功,津津尚漏,以此而验,恶犹未尽也。

夫外获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挞;内获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挞。

〔注〕键,关键#17也。耳目,外也;心衍,内也。夫全形抱生,莫若忘其心衍,遗其耳目。若乃声色鞑於外,则心衍塞於内;欲恶获於内,则耳目丧於外;固铃无得无#18失而后为通也。

〔疏〕获者,系缚之名。键者,关闭之目。繁者,急也。缪者,殷勤也。言人外用耳目而为声色所获者,则心神闭塞於内也;若内用心智而为欲恶所牵者,则耳目闭塞於外也;此内外相感,铃然之符。假令用心禁制,急手捉持,殷勤绸缪,亦无由得也。夫唯精神定於内,耳目静於外者,方合全生之道。

外内获者,道德不能持,而况放道而行者乎。

〔注〕偏鞑由不可,况外内俱鞑乎。将耳目眩惑於外,而心卫流荡於内,虽繁手以执之,绸缪以持之,弗能止也。

〔疏〕偏执滞边,已乖生分,况内外鞑#19溺,为惑更深。纵有怀道抱德之士,尚不能扶持,况放散玄道而专行此惑,欲希禁止可得乎。

南荣趣曰:里人有病,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20,病者犹未病也。

〔疏〕闲里有病,邻里问之,病人能自说其病状者,此人虽病,犹未困重而可疗也。亦犹南荣虽愚,能自陈过状,庶可教也。

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

〔疏〕夫药以疗疾,疾愈而药消;教以机悟,机悟而教息。苟其本不病,药复不消,教资不忘,机又不悟,不谓#21饮药以加其病。

趣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疏〕经,常也。已,止也。夫圣教多端,学门匪一,今#22所谓,卫请全生,心之所存,止在於此,如蒙指诲,辄奉为常。

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

〔注〕不离其性。

〔疏〕守真不二也。

能勿失乎?

〔注〕还自得也。

〔疏〕自得其性也。

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

〔注〕当则吉,过则凶,无所卜也。

〔疏〕履道则吉,徇物则凶,斯理必然,岂用卜筮。

能止乎?

〔注〕止於分也。

〔疏〕不逐分外。

能已乎?

〔注〕无追故逵。

〔疏〕已过不追。

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

〔注〕全我而不效彼。

〔疏〕诸,於也。拾弃效彼之心,追求己身之道。

能鲦然乎?

〔注〕无停述也。

〔疏〕往来无系止。

能恫然乎?

〔注〕无节碍也。

〔疏〕顺物无心也。

能儿子乎?

〔疏〕同於赤子也。

儿子终日嗥而啦不嘎,和之至也,

〔注〕任声之自出,不由於喜怒。

〔疏〕哑,喉塞也。哽,声破。任气出声,心无喜怒,故终日唬号,不破不塞,淳和之守,遂至於斯。

终日握而手不悦,共其德也;

〔注〕任手之自握,非独得也。

〔疏〕找,拘寄,劳#23倦者,为其淳和与玄道至德同也。

终日视而目不啧,偏不在外也。

〔注〕任目之自见,非系於色也。

〔疏〕暄,动也。任眼见视,视不动目,不偏滞於外尘也。

行不知所之,

〔注〕任足之自行,无所趣。

〔疏〕之,往也。泛若不系之舟,故虽行而无所的诣也。

居不知所为,

〔注〕纵体而自任也。

〔疏〕恬淡无为,寂寞之至。

与物委蛇,

〔注〕斯顺之也。

〔疏〕接物无心,委曲随顺。

而同其波。

〔注〕物波亦波。

〔疏〕和光混述,同其波也。

是卫生之经已。

〔疏〕总指已前,结成义也。

南荣趣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

〔注〕若#24能自改而用此言,更欲目#25谓至人之德。

〔疏〕如前所说卫生之经,依而行之,合於玄道。至人之德,止此可乎?

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

〔注〕能乎,明非自尔。

〔疏〕南荣拘束仁义,其日固久,余闻圣教,方解卫生。譬彼冬冰,逢兹春日,执滞之心,於斯释散。此因学致悟,非率自然。能乎,明非真也。此则老子答越之辞也。

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

〔注〕自无其心,皆与物共。

〔疏〕夫至人无情,随物兴感,故能同苍生之食地,共常品,而乐天。交,共也。

不以人物利害相樱,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

〔疏〕搂,扰乱也。夫至人虚心,顺世,与物同波,故能息怪异於常生,绝谋谈於黎首。既不以事为事,何利害之能扰乎。

鲦然而往,恫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

〔疏〕重举前文,结成其义。

曰:然则是至乎?

〔注〕谓己便可得此言而至邪。

〔疏〕谓闻此言,可以适极。南荣不敏,重问老君。

曰: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

〔注〕非以此言为不至也,但能闻而学者,非自至耳。苟不自至,则虽闻至言,适可以为经,胡可得至哉。故学者不至,至者不学也。

〔疏〕夫云能者,奖劝之辞也。此言虽至,犹是荃蹄,既曰告汝,则因禀学。然学者不至,至者不学,在荃异鱼,故曰未也。此是老子重答南荣。

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疏〕虚冲凝淡,寂寞无情,同槁木而不荣,类死灰而忘照。身心既其双遣,何行动之可知乎。卫生之要也。

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注〕祸福生於失得,人灾由於爱恶。今槁木死灰,无情之至,则爱恶失得无自而来。

〔疏〕夫祸福生乎得丧,人灾起乎美恶。今既形同槁木,心若死灰,得丧两忘,美恶双遣,尚无冥昧之责,何入灾之有乎。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注〕夫德宇泰然而定,则真所发者天光耳,非人耀。

〔疏〕夫身者神之舍,故以至人为道德之器宇也。且德宇安泰而静定者,其发心照物,由乎自然之智光。

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26,

〔注〕天光自发,由人见其人,物见其物。物各自见而不见彼,所以泰然而定也。

〔疏〕几庸之人,不能测圣,但见韦於众庶,不知天光遐照也。

人有修者,乃今有恒;

〔注〕人而修人,则自得矣,所以常泰。

〔疏〕怛,常也。理虽绝学,道亦资求,故有真修之人,能会凝常之道也。

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

〔注〕常泰,故能反居我宅而自然#27获助也。

〔疏〕体常之人,动以吉会,为苍生之所舍止,皇天之所福助,不亦宜乎。

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

〔注〕出则天子,处则天民,此二者俱能。以泰然而自得之,非为而得之也。

〔疏〕出则君后,处则逸人,皆以临道体常,故致斯功者也。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

〔注〕几所能者,虽行非为,虽习非学,虽言非辩。

〔疏〕夫为於分内者,虽为也不为,故虽学不学,虽行不行,虽辩不辩,岂复为於分外,学所不能邪。

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注〕所不能知,不可强知,故止斯至#28。

〔疏〕率其所能,止於分内,所不能者,不强知之,此临学之至妙。

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注〕意虽欲为,为者叉败,理终不能。

〔疏〕若有心分外,即不以分内为是者,斯败自然之性者也。

备物以将形,

〔注〕因其自备而顺其成形。

〔疏〕将,顺也。夫造化洪炉,物皆备足,但顺成形,於理问学。

藏不虞以生心,

〔注〕心自生耳,非虞而出之。虞者,亿度之谓。

〔疏〕夫至人无情,物感斯应,包藏圣者智,遇物生心,终不预谋所为虞度者也。

敬中以达彼,

〔注〕理自达彼耳,非慢中而敬外。

〔疏〕中,内智也。彼,外境也。敬重神智,不敢轻染,智既凝寂,境自虚通。

若是#29而万恶至者,皆天也,

〔注〕天理自有穷通。

而非人也,

〔注〕有为而政恶者乃是人。

〔疏〕若文王之拘美里,孔子之困匡人,智非不明也,人非不圣也,而遭斯万恶穷否者,盖由天时运命耳,岂人之所为哉。

不足以滑成,

〔注〕安之苦命,故其成不滑。

〔疏〕滑,乱也。体道会真,安时达命,纵遭万恶,不足以乱於大成之心o

不可内於灵台。

〔注〕灵台者,心也,清畅,故忧息不能入。

〔疏〕内,入也。灵台,心也。妙体空静,故世物不能入其灵台也。

灵台者有持,

〔注〕有持者,谓不动於物耳,其实非持。

〔疏〕惟贵能持之心,竟不知所以也。

而不知其所持,

〔注〕若知其所持则持之。

而不可持者也。

〔注〕持则失也。

〔疏〕若有心执持,则失之远矣,故不可也。

不见其诚己而发,

〔注〕此妄发作。

每发而不当,

〔注〕发而不由己诚,何由而当。

〔疏〕以前显得道之士智照光明,此下明丧真之人妄心乖嘿#30。诚,实也。未曾反照实智而辄#31妄发迷心,心既不真,故每乖实当也。

业入而不舍,

〔注〕事不居其分内。

〔疏〕业,事也。世事樱扰,每入心中,不达违从,故不能舍止。

每#32更为失。

〔注〕发由己诚,乃为得也。

〔疏〕每妄发心,绿逐前境,自谓为得,翻更丧真。

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问#33之中者,鬼得而诛之。

〔疏〕夫人鬼幽显,乃日殊涂,至於推诚履信,道理无隔。若彼乖分失真,叉招报应,伟怨相感,所以遭诛,则材伯彭生之类是也。

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后能独行。

〔注〕幽显无愧於心,则独行而不惧。

〔疏〕幽显二涂,分明无谴,不犯於物,故独行不惧也。

券内者,行乎无名;

〔注〕券,分也。夫游於分内者,行不由於名。

〔疏〕券,分也。无名,道也。履道而为於分内者,虽行而无名进也。

券外者,志乎期费。

〔注〕有益无益,期欲损己以为物也。

〔疏〕期,卒也。立志矜矫,游心分外,终无成益,卒有费损也。

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

〔注〕本有斯光,因而用之。

〔疏〕庸,用也。游心无名之道者,其所用智,日有光明也。

志乎期费者,唯贾人也,

〔注〕虽己所无,犹借彼而贩卖也。

〔疏〕志求之分外,要期声名而贪损神智者,意唯名利,犹高价贩卖之人。

人见其歧,犹之魁然。

〔注〕夫期费者,人已见其趺矣,而犹自以为安。

〔疏〕企,危也。魁,安也,锐情责取,分外企求,他人见其危乎,犹自以为安隐,愚之至也。

与物穷者,物入焉;

〔注〕穷,谓终始。

〔疏〕舍止之谓也。物我冥符而穷理尽性者,故为外物之所归依之也。

与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

〔注〕且,谓券外而趺者。趺者不立,焉能自容。不能自容,焉能容人。

人不获容则去也。

〔疏〕聊与人涉,苟且於浮华,责利求名,身尚矜企,心灵躁竞,不能自容,何能容物邪。

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

〔注〕身且不能容,则虽己非己,况能有亲乎。故尽是他人。

〔疏〕褊狭不容,则无亲爱;既无亲爱,则尽是他人。逆件既多,伟敌非少,欲求安泰,其可得乎。

兵莫僭于志,模邹为下;

〔注〕夫志之所搂,焦#34火凝水#35,故其为兵甚於剑战也。

〔疏〕兵戈,锋刃之徒,镇娜,良剑也。夫僭毒伤害,莫甚乎心。心志所绿,不疾而速,故其为损害甚於镇娜。以比#36校量,剑战为下。

寇莫大於阴阳,无所逃於天地之问。

〔疏〕寇,敌也。域心得丧,喜怒战於胸中,其寒凝水,其热焦火,此阴阳之寇也。夫助敌巨寇,犹可逃之,而兵起内心,如何避邪。

非阴阳贼之,心则使之也。

〔注〕心使气,则阴阳征结於五藏而所在皆阴阳也,故不可逃。

〔疏〕此非阴阳能贼害於人,但由心有躁竞,故使之然也。

道通,其分也#37,其成也毁也。

〔注〕成毁无常分而道皆通。

〔疏〕夫物之受气,各有崖限,妍丑善恶,察分毁成。而此谓之成,彼谓之毁,道以通之,无不备足。

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

〔注〕不守其分而求备焉,所以恶分也。

〔疏〕夫荣辱寿夭,禀自天然,素分之中,反己备足。分外驰者而求备焉,游心是非之境,恶其所受之分也。

所以恶乎备者,其有以备。

〔注〕本分不备而有以求备,所以恶备也。若其本分素备,岂恶之哉。

〔疏〕造物已备而嫌恶之,岂知自然先已备矣。

故出而不反,见其鬼;

〔注〕不反守其分内,则其死不久。

〔疏〕夫出愚惑,妄逐是非之境而不能反本还原者,动之死地,故见为鬼#38也。

出而得,是谓得死。

〔注〕不出而无得,乃得生。

〔疏〕其出心逐物,遂其欲情而有所获者,此可谓得死灭之本。

灭而有实,鬼之一也。

〔注〕已灭其性矣,虽有斯生,何异於鬼。

〔疏〕迷灭本性,谓身实有,失死不殊,故与鬼为一也。

以#39有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

〔注〕虽有斯形,苟能旷然无怀,则生全而形定也。

〔疏〕象,似也。虽有斯形,似如无者,即形非有故也。旷然忘我,故心灵和光而止定也。

出无本?

〔注〕钦然自生,非有本。

入无家。

〔注〕钦然自死,非有根。

〔疏〕出,生也,入,死也。从无出有,有无根原,自有还无,无乃无窍穴也。

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

〔疏〕剽,末也,亦原二也。本亦作探字,今随字读云。言从无出有,实有此身,推索因由,意#40无处所,自古至今,甚为长远,寻求今古#41,竟无本末。

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

〔注〕言出者自有实耳,其所出无根窍以出之。

〔疏〕有所出而无窍穴者,以凡观之,谓其有实,其实不有也。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

〔注〕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穷处。

〔疏〕宇者,四方上下也。方物之生,谓其有实,寻责宇中,竟无来处。宇既非矣,处岂有邪。

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注〕宙者,有古今之长,而古今之长无极。

〔疏〕宙者,往古来今也。时节赊长,谓之今古,推求代叔,竟无本末。宙既无矣,本岂有邪。

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42而无见其形。

〔注〕死生出入,皆钦然自尔,无所由,故无所见其形。

〔疏〕出入,由生死也。谓其出入生死,故有出入之名,推穷性理,竟无出入处所之形而可见也。

是谓天门。

〔注〕天门者,万物之都名也。谓之天门,犹云众妙之门也。

〔疏〕天者,自然之谓也;自然者,以无所由为义。言万有皆无所从,莫测所以,自然为造物之门户也。

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

〔注〕死生出入,皆钦然目尔,未有为之者也。然有聚散隐显,故有出入之名;徒有名耳,竟无出入,门其安在乎?故以无为门。以无为门,则无门也。

〔疏〕夫天然之理,造化之门,徒有其名,竟无其实,而一切万物,从此门生,故郭注云以无为门。以无为门,则无门矣。

有不能以有为有,

〔注〕夫有之未生,以何为生乎?故必自有耳,岂有之所能有乎。

〔疏〕有既有矣,焉能有有?有之未生,谁生其有?椎求淅有,竟无有也。

必出乎无有。

〔注〕此所以明有之不能为有而自有耳,非谓无能为有也。若无能为有,何谓无乎。

〔疏〕夫已生未生,二俱无有,此有之出乎无有,非谓此无能生有。无若生有,何谓无乎。

而无有一无有。

〔注〕一无有则遂无矣。无者遂无,则有自钦生明矣。

〔疏〕不问百非四句,一抄皆无,故谓一无有。

圣人藏乎是。

〔注〕任其自生而不生生。

〔疏〕玄德圣人,冥真契理,藏神隐智,其在兹乎。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疏〕玄古圣人,得道之士,知与境合,故称为至。

恶乎至?

〔疏〕何至所由,有何为至?

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弗可以加矣。

〔疏〕此显至之体状也。知既造极,观中皆空,故能用诸有法,未曾有一物者也,可谓精微至极,穷理尽性,虚妙之甚,不复可加矣。

其次以为有物矣,

〔疏〕其次以下,未达真空,而诸万境,用为有物也。

将以生为丧也,

〔注〕丧其散而之乎聚也。

以死为反也,

〔注〕还融液也。

〔疏〕丧,失也。流俗之人,以生为得,以死为丧。今欲反於迷情,故以生为丧,以其无也;以死为反,反於空寂,虽未尽於至妙,犹齐於死生。

是以分已。

〔注〕虽欲均之,然已分也。

〔疏〕虽齐死生,犹见死生之异,故从非有而起分别也。

其次曰始无有,既而有生,生俄而死;以无有为首,以生为体,以死为尸;孰知有无死生之一守#43者,吾与之为友。

〔疏〕其次以下,心知稍合,而始本无有,从无有生,俄顷之问,此生彼灭。故用无为其头,以生为其形体,以死为其尸。谁能知有无生死之不二而以此修守者,庄生狎而友朋#44,斯人犹难得也。

是三者虽异,公族也,

〔注〕或有而无之,或有而一之,或分而齐之,故谓三也。此三者,虽有尽与不尽,然俱能无是非於胸中,故谓之公族。

〔疏〕三者,谓以无为首,以生为体,以死为尸是也。於一体之中而起此三异,犹如楚家於一姓之上分为三#45族。

昭景也,着戴也,甲氏也,着封也,非一也。

〔注〕此四者虽公族,然已非一,则向之三者已复差之。

〔疏〕昭屈景,楚之公族三姓。昔屈原为三闲大夫,掌三族三姓,即斯是也。此中文略,故直言昭景。王孙公子,长大加冠,故着衣而戴冠也。各有品秩,咸往职官,因官赐姓,故甲第氏族也。功绩既着,封之茅土,枝派分流,故非一也。犹如一道之中,分为有无生死,种类不同,名实各有异,故引其族内譬也。

有生,赃也,

〔注〕直聚气也。

〔疏〕默,疵也。无有此形质而谓之生者,直是聚气成疵赃,非所贵者也。

披然曰移是。

〔注〕既披然而有分,则各是其所是矣。是无常在,故曰移。

〔疏〕披,分散也。天道无彼我而物有#46是非,是非不定,故分散移徙而不常也。其移是之状,列在下文。

尝言移是,非所言也。

〔注〕所是之移,已着於言前矣。

〔疏〕理形是非,故或言耳。然是非之移,非忠言也。

虽然,不可知者也。

〔注〕不言其移,则其移不可知,故试言也。

〔疏〕虽复是非不由於言,而非言无以知是非,故试言是非,一遣於是非。名不寄言,则不知是非之无是非也。

腊者之有胜肢,可散而不可散也;

〔注〕物各有用。

〔疏〕腊者,大祭也。肌,生百叶也。赅,备也,亦言是牛琥也。腊祭之时,牲牢甚备,至於四枝五藏,并皆陈设。祭事既讫,方复散之,则以散为是;若是祭未了,则不合散,则以散为不是。是知是与不是,移是无常。

观室者周於寝庙,又适期偃#47焉,

〔注〕偃,谓屏厕。

〔疏〕偃,屏厕也。祭事既竟,斋官与饮,施设余砟屋室之中,观看周旋於寝庙之内。饮食既久,应须便僻,故往囿团而便尿也。饮食则以寝庙为是,便尿则以囿国为是,是非无常,竟何定乎?腊者明聚散无怛,观室显处所不定,俱无是非也。

为是举移是。

〔注〕寝庙则以飨燕,屏厕则以偃溲#48;当其偃波,则寝庙之是移於屏厕矣。故是非之移,一彼一此,谁能常之。故至人因而乘之则均耳。

请常言移是。是以生为本,

〔注〕物之变化,无时非生,生则所在皆本也。

〔疏〕夫悲忘生死者,则无是无非者也,祇为滞生,所以执是也。铃能遣生,是将安寄?故知移是以生为本。

以知为师,

〔注〕所知虽异,而各师其知。

因以乘是非;

〔注〕乘是非者,无是非也。

〔疏〕因其师知之心,心乘是非之用,岂知师知者颠倒是非者无是非乎。

果有名实,

〔注〕物之名实,果各自有。

〔疏〕夫物云云,悉皆虚幻,刍狗万像,名实何於#49。倒置之徒,谓次定有此名实也。

因以己为质;

〔注〕质,主也。物各谓己是,足#50以为是非之主。

〔疏〕质,主也。妄执名实,遂用己为名实之主而竞是非也。

使人以为己节,

〔注〕人皆谓己是,故莫通。

〔疏〕节者,至操也。既迷名实,又滞是非,遂使无识之人,坚执虚名以为节操也。

因以死偿节。

〔注〕当其所守,非真#51脱也。

〔疏〕守是非以成志操,殷乎不技,期死执之也。

若然者,以用为知,以不用为愚,以彻为名,以穷为辱。

〔注〕不能随所遇而安之。

〔疏〕以炫耀为智,晦进为愚,通彻为.荣名,穷塞为耻辱,若然者,岂能一穷通荣辱乎。

移是,今#52之人也,

〔注〕玄古之人,无是无非,何移之有。

〔疏〕夫固执名实,移滞是非,浇季浮伪,今世之人也,岂上古淳和质朴之士乎。

是蜩与莺鸠同於同也。

〔注〕同共是其所同。

〔疏〕蜩膏二虫,以蓬蒿为是。二虫同是,未为通见,移是之人,斯以类也。蜩同於鸠,鸠同於蜩,故曰同於同也。

踞市人之足,则辞以放惊,

〔注〕称己脱误以谢之。

〔疏〕跟,蹋也,履也。履蹋市崖之人不相识者之节脚,即谢云,己傲慢放纵错杂误而然,非故为也者。

兄则以妪,

〔注〕言妪翎之,无所辞谢。

〔疏〕蹋着兄弟之足,则妪翎而怜之,不以言愧。

大亲则已矣。

〔注〕明恕素足。

〔疏〕若父蹋子足,则默#53然而已,不复辞费。故知言辞往来,虚#54伪不实。

故曰,至礼有不人,

〔注〕不人者,视人若己。视人若已则不相辞谢,斯乃礼之至也。

〔疏〕自彼两志,视人若己,不允人者己外,何辞谢之有乎。斯至礼也。

至义不物,

〔注〕各得其宜,则物皆我也。

〔疏〕物我双遣,妙得其宜,不却我外有物,何裁#55非之有。斯至义。

至知不谋,

〔注〕谋而后,知非自然知。

〔疏〕率性而照,非谋谟而智,斯至智也。

至仁无亲,

〔注〕譬之五藏,未曾相亲,而仁已至矣。

〔疏〕方之手足,更相御用,无心相为,而相济之功成矣,岂有亲爱於其问哉。

至信辟金。

〔注〕金玉者,小信之质耳,至信则除矣。

〔疏〕辟,除也。金玉者,信之质耳,至信则弃除之矣。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56,去德之累,达道之塞。

〔疏〕彻,毁也。勃,乱也。缪,系缚也。此略标名,下具显释也。

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

〔疏〕荣贵,富赡、高显、尊严、声名、利禄,六者乱情志之具也。

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

[疏〕容貌、变动、颜色、辞理、气调、情意,六者绸缪系缚心灵者也。亦有作谬字者,解心之谬妄也。

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

〔疏〕憎恶、爱欲、欣喜、志怒、悲哀、欢乐,六者德家之息累也。

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

〔疏〕去拾、从就、责取、施与、知虑、彼能,六者蔽真道也。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注〕荡,动也。

〔疏〕四六之病,不动荡於胸中,则心神平正,正则安静,静则照明,明则虚通,虚则恬淡无为,应物而无不穷也。

道者,德之钦也;

〔疏〕道是所修之法,德是临人之法。重人轻法,故钦仰於道。

生#57者,德之光也;

〔疏〕天地之大德日生,故生化万物者,盛德之光华也。

性者,生之质也。

〔疏〕质,本也。自然之性者,是禀生之本也。

性之动,谓之为;

〔注〕峡性自动,故称为耳;此乃真为,非有为也。

〔疏〕率性而动,分内而为,为而无为,非有为也。

为之伪,谓之失。

〔疏〕感物而动,性之欲#58伪情,分外有为,谓之丧道也。

知者,接也;知者,谟也;

〔疏〕夫交接前物,谋模情事,故谓之知也。

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

〔注〕夫目之能视,非知视而亲也;不知视而视,不知知而知耳,所以为自然。若知而后为,则知伪也。

〔疏〕睨,视也。夫目之张视也,不知所以视而视,视有明暗。心之能知,不知所以知而知,而知有深浅。目不能视而不可强视,心不能知而不可强知,若有分限,故犹如睨也。

动以不得已之谓德,

〔注〕若得已而动,则为强动者,所以失也。

〔疏〕夫迫而后动,和而不习,不得已而用之,可谓盛德也。

动无非我之谓治,

〔注〕动而效彼则乱。

〔疏〕率性而动,不拾我效物,合於正理,故不乱。

名相反而实相顺也。

〔牌〕有彼我之洛,故反;各#59得其实,则视。

〔疏〕有彼我是非之名,故相反;无彼我是非之实,故实相顺也。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

〔注〕善中则善取誉矣,理常俱。

〔疏〕羿,古之善射人。工,巧也。羿弯弓放矢,工中前物,尽射家之微妙。既有斯侠,则擅斯名,使己无令誉,不可得也!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

〔注〕任其自然,天也;有心为之,人也。

〔疏〕前起譬,此合论也。圣人妙契自然,功侔造化,使莘品日用不知,不显其连,此诚难也。故上文云使天下兼忘我难。

夫工乎天而偎乎人者,唯全人能之。

〔注〕工於天,即偎於人矣,谓之全人,全人则圣人也。

〔疏〕俍,养鸟全人,神人也。夫巧合天#60然,善能晦透,泽及万世而日用不知者,其神人之谓乎。神人无功,故能之耳。

唯虫能虫,唯虫能天。

〔注〕能还守泸,即是能天。

〔疏〕鸟飞兽走,能虫也;蛛网蜕丸,能天也。皆察之造物,岂仿效之所政哉。

全人恶天?恶人之天?

〔疏〕夫全德之人,神功不侧,岂嫌己之素分而恶人之所禀哉?盖不然,率顺其天然而已矣。

而况吾天乎人乎。

〔注〕都不知而任之,斯而#61谓工乎天。

〔疏〕天乎人乎,不见人天之异,都任之也。尔自遗天人美恶,犹有天人。此可混一天人,不见天人之异也。吾者,论主假自称也。

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

〔注〕威以取物,物必逃之。

〔疏〕假有一雀,羿善射,射铃得之。以此灭猛,猛非由德慧,故所获者少,所逃者多。以威御世,其义亦尔。

以天下为天之笼,则雀无所逃。

〔注〕天下之物,各有所好,所好各得,则逃将安在。

〔疏〕大#62道旷荡,无不制围,故以天地为笼。是知以威取物,深乖大造。

是故汤以庖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

〔疏〕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能调鼎,负玉鼎以干汤。汤知其贤也,又顺其性,故以庖厨而笼之。百里奚没狄,狄人爱羊皮,秦穆公以五色羊皮而赎之。又云:百里奚好着五色羊皮裘,号曰五羖大夫。而汤圣穆贤,俱能好士,故得此二人,用为良佐,皆顺其本性,所以笼之。

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疏〕顺其所好,则天下无难;逆其本性而笼得者,未之有也。

介者侈画,外非誉也;

〔注〕画,所以饰容貌也。刖者之貌既以亏残,则不复以好丑在怀,故栘而弃之。

〔疏〕介,刖也。栘,去也。画,装也,装严服饰,本为容仪。残刖之人,形貌残损,至於非誉荣辱,无复在怀,故栘而弃之。

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

〔注〕无赖於生,故不畏死。

〔疏〕胥靡,徒役之人也。千金之子固贵其身,仆隶之人不重其命,既不矜惜,故登危而不怖惧也。

夫#63复诸不馈而忘人,

〔注〕不识人之所惜。

〔疏〕馈,本亦有作愧字者,随字读 之。夫复於本性,胥以成之,既不拾己效人,遂弃忘於愧谢,斯忘於人伦之道也。譬之手足,方诸服用,更相御用,岂谢赖於其问哉。

忘人,因以为天人矣。

〔注〕无人之情,则自然为天人。

〔疏〕率其天道之性,忘於人道之情,因人#64於自然之理也。

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注〕彼形残胥靡而犹同乎天和,况天和之自然乎。

〔疏〕同乎天和,忘於逆顺,故恭敬之而不喜,侮慢之而不怒也。

出怒不怒,则怒出於不怒矣;出为无为,则为出於无为矣。

〔注〕此故是无不能生有有不能为生之意也。

〔疏〕夫能出怒出为者,不为不怒者也,是以从不怒不为出。故知为本无为,怒本不怒,能体斯趣,故侮之而不怒也。

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绿於不得已,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

〔注〕平气则静,理足顺心则神功至,绿於不得已则所为皆当。故圣人以斯为道,岂求无为於恍惚之外哉。

〔疏〕绿,顺也。夫欲静攀绿,铃须调乎志气,神功变化,莫先委顺心灵;和混有为之中而欲当於理者,又须顺於不得止。不得止者,感而后应,分内之事也。如斯之例,圣人所以用为正道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五竟

#1『臣』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补。

#2王孝鱼依注文校改『舒』作『饰』。

#3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气』皆作『成』。

#4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有』当改作『实』,下文『育』当改作『宝』。

#5原作『援』,疑『授』之讹,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改正。

#6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中』俱作『守』。

#7原作『疆』,疑『强』之讹,今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正。

#8郭庆藩引文改『谕』作『喻』。

#9郭庆藩引文改『问』作『闻』。

#10《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及李张二本无『日』字。

#11原作『倪』,疑『俯』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改正。

#12王孝鱼依上句改『也』作『使』。

#13郭庆藩引文改『毕』作『果』。

#14郭庆藩引文改『生』作『性』。

#1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熟』俱作『孰』。

#16『其』字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补。

#17『捕』疑误,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作『挞』。

#18『巳』疑误,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巳』作『无』。

#19『灵』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当改作『获』。

#20高山寺本无『然其病』三字。

#21王孝鱼认为当依正文改『谓』作『犹』。

#22郭庆藩引文『今』下补『之』字,并改下文『谓』作『请』,改『请』作『护』。

#23郭庆藩引文『劳』上补『而不』二字。

#24赵本无『若』字。

#2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更欲目』三字俱作『便欲自』,赵无此三字。

#26王孝鱼云:依《阙误》引张本及注文当在『人』下补『物见其物』四字。

#27赵本无『自然』二字。

#28世德堂本『至』下有『也』字。

#29原作『有』,诸本皆作『是』,故改正。

#30郭庆藩引文『嘿』作『理』。

#31『辄』疑『辄』之讹,今依郭庆藩引文改。

#32《阙误》引刘得一本『每』下有『妄』字。

#33浙江书局本『问」作『闲』,高山寺本作『冥』。

#34『焦』,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均作『熏』,下疏文同。

#35『凝水』,郭庆藩引文均作『疑水』,王孝鱼依宋本及下疏文改作『凝冰』,下并同。

#36郭庆藩引文『比』作『此』。

#37高山寺本『也』下有『成也』二字。

#38依正文当有『鬼』字。

#39『以』字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补。

#40王孝鱼依下句改『意』作『竟』。

#41『寻今』二字不通,依郭庆藩引文当补足作『寻求今古』。

#42《阙误》引张君房本『入出』作『出入』。

#43《阙误》引文如海本『守』作『宗』。

#44『明』疑『朋』之讹,依上下文改。

#45原作『王』,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正。

#46『百』疑『有』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当改。

#47《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及李张本『偃』下有『没』字。

#48『臾』字『并』字疑笔误,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及上下文当改正。

#49郭庆藩引文『於』作『施』。

#50赵本『足』作『是』。

#51『直』疑误,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作『真』。

#52《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及李张二本『今』上俱有『非』字。

#53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敏』当改作『默』。

#54『者』疑误,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作『虚』。

#55郭庆藩引文改『裁』作『是』。

#56《释文》『谬』作『缪』。

#57『王』字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作『生』。

#58郭庆藩引文『欲』下补『也。矫性』三字。

#59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各』均作『名』。

#60『天』原作『夫』,依正文当改。

#61王孝鱼依王叔岷说改『而』作『所』。

#62『太』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作『大』。

#63『夫』原作『天』,今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正。

#64郭庆藩引文『人』作『合」。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四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四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知北游於玄水之上,登隐井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

〔疏〕此章并假立姓名,寓言明理。北是幽冥之域,水又幽昧之方,隐则深远难知,井则郁然可见。钦明至道玄绝,显晦无常,故,寄此言以彰其义也。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

〔疏〕若,汝也。此明运知极心问道,假设宾主,谓之无为。

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疏〕此假设言方,运知问道。若为寻思,何所念虑,则知至道?若为服动,於何处所,则安心契道?何所依从,何所道说,则得其道也?

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

〔疏〕知,分别也。设此三问,竟无一答,非无为谓惜情不答,直是理无分别,故不知所以答也。

知不得问,反於白水之南,登狐阅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疏〕白是洁素之色,南是显明之方,呱者疑似夷犹,阕者空静无物。问不得决,反照於白水之南,拾有反无,狐疑未能穷理,既而猖狂妄行,掘若槁木,欲表斯义,故曰狂屈焉耳。

狂屈#1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

〔疏〕俟,应声也。初欲言语,中途忘之,斯忘之衍,反照之道。

知不得问,反於帝官#2,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疏〕轩辕体道,妙达玄言,故以一无无#3於三问。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耶?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

〔注〕任其自行,斯不言之教也。

〔疏〕真者不知也,似者中忘也,不近者以其知之也。行不言之教,引《老子经》为证也。

道不可致,

〔注〕道在自然,非可言政者也。

〔疏〕致,得也。夫玄道不可以言得,言得非道也。

德不可至。

〔注〕不失德故称德,称德而不至也。

〔疏〕夫上德不德,若为德者,非至德也。

仁可为也,

〔疏〕夫至仁无亲,而今行偏爱之仁者,适可有为而已矣。

义可亏也,

〔疏〕夫裁非#4断割,适可亏残,非大全也。大全者,生之而已矣。

礼相伪也。

〔疏〕夫礼尚往来,更相浮伪,华藻乱德,非真实也。

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

〔注〕礼有常则,故矫效#5之所由生也。

〔疏〕弃本逐末,散朴为浇,道丧淳漓,逮于行礼,故引《老经》证成其义也。

故曰,为道者日损,

〔住〕损华伪也。

损之又损之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注〕华去而朴全,则虽为而非为也。

〔疏〕夫修道之人,日损华伪,既而前损有,后损无,有无双遣,以至於非有非无之无为也,寂而不动,无为故无不为也。此引《老经》重明其旨。

今已为物也,

〔注〕物失其所,故有为物。

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为大人乎。

〔注〕其归根之易者,唯大人耳。大人体合变化,故化物不难。〔疏〕倒置之类,浮伪居心,徇末忘本,以道为物,纵欲归根复命,其可

得乎。今量反本不难,唯在大圣人耳。

生也死之徒,

〔注〕知变化之道者,不以#6为异。

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

〔注〕更相为始,则未知孰死孰生也。

〔疏〕气聚而生,犹是死之徒类;气散而死,犹是生之本始。生死终始,谁知纪钢乎。聚散往来,变化无定。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注〕俱是聚也,俱是散也。

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

〔注〕息生於异。

〔疏〕夫气聚为生,气散为死,聚散虽异,为气则同。斯则死生聚散,可为徒伴,既无其别,有何忧色。

故万物一也,

〔疏〕生死既其不二,万物理当归一。

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7气耳。

〔注〕各以所美为神奇,所恶为臭腐耳。然彼之所美,我之所恶也;我之所美,彼或恶之。故通共神奇,通共臭腐耳,死生彼我岂殊哉。

〔疏〕夫物无美恶而情有向背,故情之所美者则谓为神妙奇特,情之所恶者则谓为腥臭腐败,而颠倒本末,一至於斯。然物性不同,所好各异;彼之所美,此则恶之一。此之所恶,彼又为美。故毛墙丽姬,人之所美,鱼见深入,乌见高飞。斯则臬腐神奇,神奇臭腐,而是非美恶,何有定焉。是知天下万物,同一和气耳。

圣人故贵一。

〔疏〕夫体道圣人,智同万物,故贵此真一,而冥同万境。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黄帝日: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注〕明夫自然者,非言知之所得,故当昧乎无言之地。是以先举不言之标,而后寄明於黄帝,则夫自然之冥物,巢乎有得而见也。

〔疏〕彼无为谓妙体无知,故真是道也必此狂屈反照遣言,中忘其告,似道非真也。知与黄帝二人,运智以诠理,故不近真道也。狂屈逖听,闻此格量,谓黄帝虽未近真,适可知玄言而已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注〕此孔子之所以云予欲无言。

〔疏〕夫二仪履载,其功最美;四时代叔,各有明法;万物生成,咸资道理;竟不言说,曾无议论也。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

〔注〕任其自为而已。

〔疏〕夫圣人者,合两仪之履载,同万物之生成,是故口无所言,心无所作。

大圣不作,

〔注〕唯因任也。

观於天地之谓也。

〔注〕观其形容,象其物宜,与天地不异。

〔疏〕夫大圣至人,无为无作,观天地之覆载,法至道之生成,无为无言,斯之谓也。

今#8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

〔注〕百化自化而神明不夺。

〔疏〕彼神圣明灵,至精极妙,与物和混,变化随流,或聚或散,曾无欣戚。今言百千万者,并举其大纲数尔。

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

〔注〕夫死者已自死而生者已自生,圆者已自圆而方者已自方,未有为其根者,故莫知。

〔疏〕夫物或生或死,乍方乍圆,变化自然,莫知根绪。

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

〔注〕岂待为之而后存哉。

〔疏〕扁然,褊生之貌也。言万物翩然,随时生育,从古已来,铃固自有,直由措意而后有之。

六合为巨,未离其内;

〔注〕计六合在无极之中则陋矣。

秋豪#9为小,待之成体。

[注〕秋豪虽小,非无亦无以容其质#10。

〔疏〕六合,天地四方也。兽逢秋景,毛端生豪,豪极微细,谓秋豪也。巨,大也。六合虽大,犹居至道之中,豪毛虽小,资道以成体质也。

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

〔注〕日新也。

〔疏〕世问庶物,莫不浮沈,升降生死,往来不住,运之不停,新新相续,未尝守故也。

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

〔注〕不待为之。

〔疏〕夫二气氤氲,四时运转,春秋寒暑,次叔天然,岂待为之而后行之。

僭然若亡而存,

〔注〕照然若存则亡矣。

〔疏〕婚然如昧,似无而有。

油然不形而神,

〔注〕挈然有形则不神。

〔疏〕神者,妙万物而为言也。油然无系,不见形象,而神用无方。

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

〔注〕畜之而不得其本性之根,故不知其所以畜也。

〔疏〕亭毒群生,畜养万物,而玄功潜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可以观於天矣。

〔注〕与天同观。

〔疏〕观,见也。天,自然也。夫能达理通玄,识根知本者,可谓观自然之至道也。

啮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疏〕啮缺,王倪弟子;被衣,王倪之师也。汝之容貌端雅,忽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

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

〔疏〕收摄私心,令其平等,专一志度,令无放逸,汝之精神自来舍止。

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

〔疏〕深玄上德,盛美於汝,无极大道,居乎汝心中。

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疏〕瞳焉,无知直视之貌。故,事也。心既虚夷,视亦平直,故如新生之犊,於事无求也。

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悦,行歌而去之,

〔疏〕谈玄未终,斯人已悟,坐忘契道,事等睡暝。於是被衣喜跃,赞其敏速,行於大道,歌而去之。

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注〕与变俱也。

〔疏〕形同槁木之骸,心类死灰之土,无情直任纯实之真知,不自矜持於事故也。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注〕独化者也。

〔疏〕媒媒晦晦,息照遣明,忘心忘知,不可谋议。非几所识,故云彼何人哉。自形若槁骸以下,并被衣歌辞也。

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

〔疏〕丞,古之得道人,舜师也。而至道虚通,生成动植,未知己身之内,得有此道不乎?既逢师傅,故有咨请。

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

〔注〕夫身者非汝所能有也,块然而自有耳。身非汝所有,而况道#11哉。

〔疏〕道者,四句所不能得,百非所不能诠。汝身尚不能自有,何得有於道邪?

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

〔疏〕未悟生因自然,形由造物,故云身非我有,孰有之哉?

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

〔注〕若身是汝有者,则美恶死生,当制之由汝。今气东而生,汝不能禁也;气散而死,汝不能止也。明其委结而自成耳,非汝有也。

〔疏〕委,结东也。夫天地阴阳,结东刚柔和顺之气,成汝身形性命者也。故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聚散,既不由汝,是知汝身,岂汝有邪?

孙子#12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

〔注〕气自委结而蝉蜕也。

〔疏〕阴阳结聚,故有子孙,独化而成,犹如蝉蜕也。

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

〔注〕皆在自尔中来,故不知也。

〔疏〕夫行住食味,皆率自然,推寻根由,莫知其所。故行者谁行,住者谁住,食者谁食,味者谁味乎?皆不知所由而悉自尔也。

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注〕强阳,犹运动耳。明斯道也,庶可以遗身而志生也。

[疏〕强阳,运动也。胡,何也。夫形性子孙者并是天地阴阳运动之气东结而成者也,复何得自有此身也。

孔子问於老聪曰:今日晏问,敢问至彦才道。

〔疏〕晏,安也。孔子师於老子,故承安居闲暇而询问玄道也。

老聪曰:汝斋戒,疏沦而心,澡雪而精神,拮击而知。夫道,官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疏〕疏沦,犹酒濯也。澡雪,犹精洁也。而,汝也。拾击,打破也。崖,分也。汝欲问道,先须斋汝心逃,戒慎专诚,酒濯身心,清静神识,打破圣智,涤荡虚夷。然玄道宝冥,难可言辫,将为汝举其崖分,粗略言之。

夫昭昭生於冥冥,有伦生於无形,精神生於道,

〔注〕皆所以明其独生而无所资借#13。

形本生於精,

〔注〕皆由精以至粗。

〔疏〕伦,理也。夫昭明显着之物,生於宝冥之中;人伦有为之事,生於无形之内;精智神识之心,生於重玄之道;有形质气之类,根本生於精微。

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家者卵生。

〔注〕言泻物虽以形相生,亦皆自然耳,故胎卵不能易种而生,明神气之不可为也。

〔疏〕夫无形之道,能生有形之物,有形之物,则以形质气类而相生也。故人默九窍而胎生,禽鱼八窍而卯生#14,禀之自然,不可相易。

其来无迩,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

〔注〕夫率自然之性,游无逃之途者,放形骸於天地之问,寄精神於八方之表;是以无门无房,四达皇皇,逍遥六合,与化#15偕行也。

〔疏〕皇,大也。夫以不来为来者,虽来而无踪迹;不往为往者,虽往亦无崖际。是以出入无门户,来往无边傍,故能宏达四方,大通万物也。

邀於此者,四肢#16强,思虑徇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

〔注〕人生而遇此道,则天性全而精神定。

〔疏〕邀,遇也。徇,通也。遇於道而会於真理者,则百体安康,四肢强'健,思虑通达,视听聪明,无心之心,用而不劳,不应之应,应无方所也。

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

〔注〕官此皆不得不然而自然耳,非道能使然也。

〔疏〕二仪赖玄道而高广,三光资玄道以运行,庶物得之以昌盛,斯大道之功用也。故《老经》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生,是之谓也。

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

〔注〕断弃知慧而付之自然也。

〔疏〕夫博读经典,不铃知真;宏辫饰辞,不铃慧照。故《老经》云,善者不辫,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斯则圣人断弃之矣。

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

〔注〕使各保其正分而已,故无用知慧为也。

〔疏〕博知辫沧,不益其明;沈默面墙,不加其损;所谓不增不灭,无损无益,圣人妙体,故保而爱之也。

渊渊乎其若海,

〔注〕容恣无量。

〔疏〕尾闲泄之而不耗,百川注之而不增,渊澄深大,故譬玄道。

巍巍#17乎其终则复始也,

〔注〕与化俱者,乃积无穷之纪,可谓巍巍。

〔疏〕巍巍者,高大貌也。夫道,远超太一,近迈两仪,囊括无穷,故以叹巍巍也。终则复始,此明无终无始,变化日新,随迎不得。

运量万物而不匮#18。

〔注〕用物而不役己,故不匮也。

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

〔注〕各取於身而足。

〔疏〕夫运载万物,器量韦生,潜被无穷而不匮乏者,圣人君子之道。此而非远,近在内心,既不籍禀,岂其外也。

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

〔注〕还用物,故我不匮。此明道之赡物,在於不赡,不赡而物自得,故日此其道与。言至道之无功,无功乃足称道也。

〔疏〕有识无情,皆禀此玄之道;而玄功冥被,终不匮乏。然道物不一不异,而离道无物,故日此其道与。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

〔注〕无所偏名。

处於天地之问,直且为人,

〔注〕敖然自放,所遇而安,了无功名。

〔疏〕中国,九州也?言人所察之道,非阴非阳,非柔非刚,非短非长,故绝四句,离百非也。处在天地之问,直置为人,而无偏执,本亦作值字者,言处乎宇内,遇值为人,曾无所系也。

将反於宗。

〔注〕本#19逐末也。

〔疏〕既无偏执,在置为人,故能反本还原,归於宗极。

自本观之,生者,暗糖物也。

〔注〕直众气也。

〔疏〕本,道也。哈噫,气聚也。从道理而观之,故知生者聚气之物也,奚足以惜之哉。

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爽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

〔注〕死生犹未足殊,况寿夭之问哉。

〔疏〕一生之内,百年之中,假令寿夭,余促诅几。俄顷之问,须臾之说耳,何足以是尧非桀而分别於其问哉。

果菰有理,

〔注〕物无不理,但当顺之。

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注〕人伦有智慧之变,故难也。然其智慧自相齿耳,但当从而任之。

〔疏〕在树日果,在地日放。桃李之属,瓜瓠之徒,木生藤生,皆有其理。人之处世,险阻艰难,而贵贱尊卑,更相齿次,但当任之,自合天道,譬彼果蕨,有理存焉。

圣人遭之而不违,

〔注〕顺所遇也。

过之而不守。

〔注〕宜过而过。

〔疏〕遭遇轩冕,徒而不违,既以过焉,亦不留合也。

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

〔注〕调偶,和合之谓也。

〔疏〕调和庶#20物,顺而应之,上德也;偶对前境,逗机应物,圣道也。

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注〕如斯而已。

〔疏〕夫帝王兴起,俯应韦生,莫遇调偶随时,逗机接物。

人生天地之问,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注〕乃不足惜。

〔疏〕白驹,骏马也,亦言日也。隙,孔也。夫人处世。俄顷之问,其为迫促,如驰骏驹之过孔隙,效忽而已,何曾足云也。

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浮然,莫不入焉。

〔注〕出入者,变化之谓耳,言天下未有不变也。

〔疏〕注勃是生出之容,油胶是入死之状。言世问万物,相与无怛,莫不从变而生,顺化而死。

已化而生,又化而死,

〔注〕俱是化也。

生物哀之,

〔注〕死物不哀#22。

人类悲之。

〔注〕死类不悲。

〔疏〕夫生死往来,会变化耳,委之造物,何足系哉。故其死也,生物人类,共悲哀之务,非类非生,故不悲不哀也。

解其天强,堕其天裹,

〔注〕独脱也。

〔疏〕技,囊藏也。裹,束囊也。言人执是竞非,欣生恶死,故为生死束缚也。今既一於是非,忘於生死,故车解天然之技工袅也。

纷乎宛乎,

〔注〕变化姻媪。

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

〔注〕无为用心於其问也。

〔疏〕纷纶宛转,并适散之貌也。魂魄往天,骨肉归土,神气离散,纷宛任从,自有还无,乃大归也。

不形之形,形之不形,

〔注〕不形,形乃成;若形之,形#22则败其形矣。

〔疏〕夫人之未生也,本不有其形,故从无形;气聚而有其形,气散而归於无形也。

是人之所同知也,

〔注〕虽知之,然不能任其自形而反形之,所以多败。

非将至之所务也,

〔注〕务则不至。

〔疏〕夫从无形生形,从有表复无形质,是人之所同知也。斯乃人问近事,非诣理至人之达务也。

此众人之所同论也。

〔注〕虽论之,然故不能不务,所以不至也。

〔疏〕形质有无,生死来往,众人凡类,同共乎论耳。

彼至则不论,

〔注〕悦然不觉乃至。论则不至。

〔疏〕彼至圣之人,忘言得理,故无所论说,若论说之,则不至於道。

明见无值,

〔注〕闻至乃值。

〔疏〕值,命遇也。夫能闭智塞聪,冥契玄理,若显明问见,则不会真也。

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注〕默而塞之,则无所奔逐,故大得。

〔疏〕夫大辫饰词,去真远矣;忘言静默,玄道近焉。故道不可以多闻求,多闻求不如於合塞。若能妙知於此意,可谓深得於大理已矣。

束郭子问於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疏〕居在束郭,故号束郭子,则无择之师东郭顺子也。问庄子曰:所谓虚通至道,於何处在乎?

庄子曰:无所不在。

〔疏〕道无不褊,在处有之。

束郭子曰:期而后可。

〔注〕欲令庄子指名所在。

〔疏〕郭注云:欲令庄子指名所在也。

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梯秆。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臂。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束郭子不应。

〔疏〕大道无不在,而所在皆无,故处处有之,不简秽贱。束郭未达斯趣,谓道卓尔清高,在瓦号已嫌卑甚,又闻屎溺,故瞋而不应也。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

〔注〕举其标质,言无所不在,而方复怪此,斯不及质也。

〔疏〕质,实也。言道无不在,岂唯梯牌。固答子之问,犹未逮真也。

正获之问於监市履稀也,每下愈死。

〔注〕稀,大豕也。夫监市之履豕以知其肥瘦者,愈履其难肥之处,愈知豕肥之要。今问道之所,在而每况之於下贱,则明道之不逃於物也必矣。

〔疏〕正,官号也。则今之市令也。获,名也。监,市之魁也,则今屠卒也。稀,褚也。凡今问於屠人买褚之法,云:践豕之股脚之问,难肥之处,愈知豕之肥瘦之意况也。何者?近下难肥之处有肉,足知易肥之处足脂。亦犹屎溺卑下之处有道,则明清虚之地皆褊也。

汝唯莫必#23,无乎逃物。

〔注〕若必谓无之逃物,则道不周矣,道而不周,则未足以为道。

〔疏〕无者,无为道也。夫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汝唯莫言至道逃弃於物也。爻其逃物,何为周褊乎。

至道若是,大言亦然。

〔注〕明道不逃物。

〔疏〕至道,理也;大言,教也。理既不逃於物,教亦普褊无偏也。

周褊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疏〕周悉普褊,咸皆有道。此重明至道不逃於物,虽有三名之异,其实理指归则同於一也。

尝相与游乎无何有之宫,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

〔注〕若游有,则不能周褊咸也。同合而论之,然后知道之无不在,知道之无不在,然后能旷然无怀而游彼无穷也。

〔疏〕无何有之官,谓玄道处所也;无一物可有,故日无何有也。而周褊三者,相与敖游乎至道之乡,实旨既一,同合而论,冥符玄理,故无终始穷极耳。

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问乎。

〔注〕此皆无为故也。

〔疏〕此总欺周褊咸三功能盛德也。既游至道之乡,又处无为之域,故能恬淡安静,寂寞清虚,柔顺调和,宽闲逸豫。

寥已吾志,

〔注〕寥然空虚。

〔疏〕得道玄圣,契理冥真,性志九夷,寂寥而已乎。

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

〔注〕志苟寥然,则无所往矣;无往焉,故往而不知其所至;有往焉,则理未动而志已至#24矣。

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

〔注〕斯顺之也。

〔疏〕语#25既寂寥,故与无还#26往。假令不往而往,不来而来,竟无至所,亦无止住。

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

〔注〕但往来不由於知耳,不为不往来也。往来者,自然之常理也,其有终乎。

〔疏〕假令往还造物,来去死生,随变任化,亦不知终始也。

彷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

〔注〕冯闳者,虚廓之谓也。大知由#27乎寥廓,恣变化之所知,故不知也。

〔疏〕彷徨是放任之名,冯阂是虚旷之貌,谓入契会也。言大圣知之人,能会於寂寥虚旷之理,是以逍遥自得,放任无穷。

物物者与物无际,

〔注〕明物物者,无物而物自物耳。物自物耳,故冥也。

〔疏〕际,崖畔也。夫能物於物者,圣人也。圣人冥同万境,故与物无彼我之际畔。

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

〔注〕物有际,故每相与不能冥然,真所谓际者也。

〔疏〕物情分别,取舍万端,故有物我之交际也。

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

〔注〕不际者,虽有物物之名,直明物之自物耳。物物者,竟无物也,际其安在乎。

〔疏〕际之不际者,圣人之达观也;不际之际者,凡鄙之滞情也。

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注〕既明物物者无物,又明物之不能自物,则为之者谁乎哉?皆忽然而自尔也。

〔疏〕富贵为盈,贫贱为虚;老病为衰杀,终始为本末;生来为积,死去为散。夫物物者非物,而生物谁乎?此明能物所物,皆非之也。物既非物,何盈虚衰杀之可语邪。是知所谓盈虚。皆非盈虚故《西升经》云,若能明之,所是反非也。

坷荷甘与神农同学於老龙吉。

〔疏〕姓何,字荷甘。神农者,非三皇之神农也,则后之人物耳。二人同学於老龙吉。老龙吉亦是号也。

神农隐几阖户昼瞑,坷荷甘日中奋户而入曰:老龙死矣。

〔疏〕隐,凭也,阖,合也。杳,开也,亦排也。学道之人,心神凝静,闭门隐几,守默而暝。荷甘既闻师亡,所以排户而告。

神农隐几拥杖而起,曝然放杖而笑,

〔注〕起而悟夫死之不足惊,故还放杖而笑也。

〔疏〕曝然,放杖声也。神农闻吉死,是以拥状而惊;覆思死不足哀,故还放杖而笑。

曰:天知予僻陋慢訑,故弃予而死。已矣夫子。无所发予之狂言而死矣夫。

〔注〕自肩吾已下,皆以至言为狂而不信也。故非老龙连叔之徒,莫足与言也。

〔疏〕夫子,老龙吉也。言其有自然之德,故呼之曰天也。狂言,犹至言也,非世人之所解,故名至言为狂也。而师知我偏僻鄙陋,慢訑不专,故弃背吾徒,止息而死。哲人云亡,至言斯绝,无复谈玄垂训,开发我心。

彝纲吊闻之,曰: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

〔注〕言体道者,人之宗主也。

今於道,秋豪#28之端万分未得处一焉,

〔注〕秋豪之端细矣,又未得其万分之一。

而犹知藏其狂言而死,又瓦夫体道者乎。

〔注〕明夫至道非言之所得也,唯在手自得耳。

〔疏〕姓拿,名钢,隐者也。系,属也。闻龙吉之亡,傍为议论云:体道之人,世间共重,贤人君子,系属归依。今老龙之於玄道,犹豪端万分之未一,尚知藏其狂简,处顺而亡,况乎妙悟之人,曾肯露其言说。是知体道深玄,忘言契理者之至稀也。

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於人之论者,谓之冥冥,所以论道,而非道也。

〔注〕冥冥而犹复非道,明道之无名也。

〔疏〕夫玄道虚漠,妙体希夷,非色非声,绝视绝听。故於学人论者,论曰冥冥而谓之冥冥,犹非真道也。

於是泰清问乎无穷曰:子知道乎?无穷曰:吾不知。

〔疏〕泰,大也。夫至道宏旷,恬淡清虚,囊括无穷,故以泰清无穷为名也。既而泰清以知问道,无穷答以不知,欲明道离形声,亦不可以言知求也。

又问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曰:有。曰:其数若何?

〔疏〕子既知道,颇有名数不乎?其数如何,请为略迷。

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疏〕贵为帝王,贱为仆隶,约聚为生,分散为死,数乃无极。此略言之,欲明非名而名,非数而数也。

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

〔疏〕至道玄通,寂寞无为,随迎不测,无终无始,故寄无穷无始为其名焉。无穷无为,弗知与知,谁是谁非,请定臧否。

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疏〕不知合理,故深玄而处内:知之乖道,故粗浅而疏外。

於是泰清中而叹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

〔注〕几得之不由於知,乃冥也。

〔疏〕泰清得中道而嗟叹,悟不知乃真知。谁知不知之知,明真知之至希也。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注〕故默成乎不闻不见#29之域而后至焉。

〔疏〕道无声,不可以耳闻,耳闻非道也;道无色,不可以眼见,眼见非道也;道无名,不可以言说,言说非道也。

知形形之不形乎。

〔注〕形自形耳,形形者竟无物也。

〔疏〕夫能形色万物者,固非形色也,乃曰形形不形也。

道不当名。

〔注〕有道名而竟无物,故名之不能当也。

〔疏〕名无得道之功,道无当名之实,所以名道而非。

无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

〔注〕不知故问,问之而应,则非道也。不应则非问者所得,故虽问之,亦终不闻也。

〔疏〕夫道绝名言,不可问答,故问道应道,悉皆不知。

道无问,问无应。

〔注〕绝学去教,而归於自然之意也。

〔疏〕体道离言,有何问应。几言此者,覆释前文。

无问问之,是问穷也;

〔注〕所谓贵空。

〔疏〕穷,空也。理无可问而强问之,是贵#30空也。

无应应之,是无内也。

〔注〕实无而假有以应者外矣。

〔疏〕理无可应而强应之,乃成殊外。

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

〔疏〕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太初,道本也。若以理外之心待空之智者,可谓外不识乎六合宇宙,内不知乎己身之妙本者也。

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

〔注〕若夫婪落天地,游虚涉#31远,以入乎冥冥者,不应而已矣。

〔疏〕昆仑是高远之山,太虚是深玄之理。苟其滞着名言,犹存问应者,是知未能经过高远,游涉深玄者矣。

光曜问乎无有曰:夫子有乎?其无有乎?

〔疏〕光曜者,是能视之智也。无有者,所观之境也,智能照察,故假名光曜;境体空寂,故假名无有也。而智有明暗,境无深浅,故以智问境,有乎无乎?

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官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疏〕夫妙境希夷,视听断绝,故审状貌,唯寂唯空也。

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从至此哉。

〔注〕此皆绝学之意也。於道绝之,则夫学者乃在根本中来矣。故学之善者,其唯不学乎。

〔疏〕光明照曜,其智尚浅,唯能得无丧有,未能双遣有无,故叹无有至深;谁能如此玄妙。而言无有者,非直无有,亦乃无无,四句百非,悉皆无有。以无之一字,无所不无,言约理广,故称无也。而言何从至此者,但无有之境,穷理尽性,自非玄德上士,孰能体之,是以浅学小智,无从而至也。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32芒。

〔注〕拈#33捶钩之轻重,而无豪芒之差也。

〔疏〕大马,官号,楚之大司马也。捶,打锻也。钩,腰带也。大司马家有工人,少而善锻钩,行年八十,而捶钩弥巧,专性凝虑,故无豪芒之差失也。钩,称钩椎也,谓能拈捶钩推,知斤两之轻重,无豪芒之差失也。

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

〔疏〕司马怪其年老而捶锻愈精,谓其工巧别有道衍也。

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

钩,於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

〔疏〕更无别衍,有所守持。少年已来,专精好此,捶钩之外,无所观察,习以成性,遂至於斯也。

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注〕都无怀,则物来皆应。

〔疏〕所以至老而长得其捶钩之用者,假赖於不用心视察他物故也。夫假不用为用,尚得终年,况乎体道圣人,无用无不用,故能成大用,万物资禀,不亦宜乎。

冉求问於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古犹今也。

〔注〕言天地常存,乃无未有之时。

〔疏〕姓冉,名求,仲尼弟子。师资发起,询问两仪未有之时可知已否。夫变化日新,则无今无古,古犹今也,故答云可知也。

冉求失问而退,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犹今也。

〔疏〕失其问意,遂退而归。既遵应问,还用应答。

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问何谓也?

〔疏〕昔日初咨,心中昭然明察;今时后间,情虑昧然暗晦。敢问前明后暗,意谓如何?

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

〔注〕虚心以待命,斯神受也。

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

〔注〕思求更政不了。

〔疏〕先求未悟,锐彼精神,用心求受,故昭然明白也。后时领解,不复运用精神,直置任真,无所求请,故昧然暗塞也。求邪者,言不求也。

无古无今,无始无终。

〔注〕非唯无不得化而为有也,有亦不得化而为无矣。是以无有之为物,虽千变万化,而不得一为无也。不得一为无,故自古无未有之时而常存也。

〔疏〕日新而变,故无始无终,无今无古,故知无未有天地之时者也。

未有子孙而有子孙,可乎?

〔注〕言世世无极。

〔疏〕言子孙不相生,世世无极,天地人物,悉皆无原无有之时也。可乎,言不可也。

冉求未对。仲尼曰:已矣,未应矣。不以生生死,

〔注〕夫死者独化而死耳,非夫生者生此死也。

不以死死生。

〔注〕生者亦独化而生耳。

〔疏〕已,止也,未,无也。夫聚散死生,皆独化日新,未尝假赖,岂相因待。故不用生生此死,不用死死此生。冉求未对之问,仲尼止令无应,理尽於此,更何所言也?

死生有待邪?

〔注〕独化而足#34。

皆有所一体。

〔注〕死与生各自成一#35体。

〔疏〕死,独化也,岂更成一物哉。死既不待於生,故知生亦不待於死。死生聚散,各自成一体耳,故无所因待也。

有先天地生者#36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37,无已。

〔注〕谁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阴阳为先物,而#38阴阳者即所谓物耳。谁又先阴阳者乎?吾以自然为先之,而自然即物之自尔耳。吾以至道为先之矣,而至道者乃至无也。既以无矣,又奚为先?然则先物者谁乎哉?而犹有物,无已,明物之自然,非有使然也。

〔疏〕夫能物於物者,非物也。故非物则无先后,物出则是物,复不得有先於此物者。何以知其然邪?谓其犹是物故也。以此推量,竟无先物者也。然则先物者谁乎哉?明物之自然耳,自然则无穷已之时也。是知天地万物,自古以固存,无未有之时也。

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亦乃取於是者也。

〔注〕取於自尔者,恩流百代而不废也。

〔疏〕夫得道圣人,慈爱覆育,恩流百代而无穷止者,良由德合天地,妙体自然,故能虚己於彼,忘怀亭毒,不仁#39万物,刍狗苍生,盖取斯义而然也。

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

〔疏〕请夫子言。将,送也。夫圣人如镜,不送不迎;颜回问之日,未晓其理,故询诸尼父,问其所由。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

〔注〕以心顺形而形自化。

〔疏〕古人纯朴,合道者多,故能外形随物,内心凝静。

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注〕以心使形。

〔疏〕内以缘通,变化无明,外形乖误,不能顺物。

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注〕常无心,故一不化;一不化,乃能与物化者#40耳。

安化安不化,

〔注〕化与不化,皆任彼耳,斯无心也。

〔疏〕安,任也。夫圣人无心,随物流转,故化与不化,斯安任之,既无分别,曾不栗意也。

安与之相靡,

〔注〕直无心而恣其自化耳,非将迎而靡顺之。

〔疏〕靡,顺也。所谓化与不化悉安任者,为不件苍生,更相靡顺。

必与之莫多。

〔注〕不将不迎,则足而止。

〔疏〕虽复与物相顺,而亦不多仁恩,各止於分,彼我无损。

稀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官,汤武之室。

〔注〕言夫无心而任化,乃常圣之所道处。

〔疏〕稀韦、轩辕、虞舜、股汤、周武,并是圣明王也。言无心顺物之道,乃是稀韦彷徨之苑囿,轩辕敖游之园圃,虞舜养德之官闱,汤武怡神之虚室,斯乃莘圣之所进而处之也。

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毙也,而况今之人乎。

〔注〕圣,和也。夫儒墨之师,天下之难和者,而无心者犹故和之,而况其几乎。

〔疏〕整圣,和也。夫儒墨之师添更相是非,天下之难和者也,而圣人君子,犹能顺而和之。况乎令世之人,非儒墨之师者也。随而化之,不亦宜乎。

圣人处物不伤物。

〔注〕至顺也。

〔疏〕处俗和光,利而不害,故不伤之也。

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

〔注〕在我而已。

〔疏〕虚舟飘瓦,大顺韦生,韦生乐推,故处不害也。

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41相将迎。

〔注〕无心故至顺,至顺故能无所将迎而义冠於将迎也。

〔疏〕夫唯安任韦品,彼我无伤者,故能与物交际而明不迎而迎者。

山林与。皋壤与。使#42我欣欣然而乐与。

〔注〕山林皋壤,未善於我,而我便乐之,此为无故而乐也。

乐未毕也,哀又继之。

〔注〕夫无故而乐,亦无故而哀也。则几所乐不足乐,几所哀不足哀也。

〔疏〕几情滞执,忘生欣恶,忽睹高山茂林,神皋奥壤,则欣然钦慕,以为快乐;而乐情未几,哀又继之,情随事迁,哀乐斯变。此乃无故而乐,无故而哀,是知世之哀乐,不足计也。

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

〔注〕不能坐忘自得,而为哀乐所寄也。

〔疏〕逆旅,客舍也。穷达之来,不能御折,哀乐之去,不能禁止。而凡俗之人,不闲斯趣,譬彼客舍,为物所停,以妄为真,深可悲叹也。

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

〔注〕知之所遇者即知之,知之所不遇者即不知也。

知#43能能而不能所不能。

〔注〕所不能者,不能强能也。由此观之,知与不知,能与不能,制不出我也,当付之自然耳。

〔疏〕夫智有明合,能有工拙,各禀素分,不可强为。故分之所遇,知则知之,不遇者不能知也;分之所能,能则能之,性之不能,不可能也。譬乌飞鱼泳,蛛网蜕丸,率之自然宁非性也。

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兔也。

〔注〕受生各有分也。

〔疏〕既非圣人,未能智周万物,故知与不知,能与不能,禀生不同,机关各异,而流俗之人,叉固其所不免也。

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

〔疏〕人之所不免者,分外智能之事也。而几鄙之流不能安分,故锐意感情,务在独免,愚惑之甚,深可悲伤。

至言去言,至为去为。

〔注〕皆自得也。

〔疏〕至理之言,无言可言,故去言

也。至理之为,无为可为,故去为也。

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注〕夫由知而后得者,假学者耳,故浅也。

〔疏〕见贤思齐,拾己效物,假学求理,运知访道,此乃浅近,岂日深知矣。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四竟

#1四库本『狂屈』二字不重。

#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官』俱作『宫』。

#3郭庆藩引文改『无』作『答』。

#4王孝鱼认为『裁非』疑『裁制』之误。

#5赵本『效』作『放』。

#6依王叔岷说以下当补『死生』二字。

#7《阙误》引刘得一本『天下』作『天地』。

#8《阙误》引刘得一本『今』作『合』。

#9四库本『豪』作『毫』,注疏同。

#10赵本『质』下有『也』字。

#11依四库本及正文『无』当改作『道』。

#12《阙误》引张君房本『孙子』作『子孙」。

#13『也』字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当改作『借』。

#14『卵生八窍』四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补足。

#15四库本『化』作『时』。

#16世德堂本『肢』作『枝』。

#17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巍巍』作『魏魏』。

#18《阙误》引文如海,刘得一本俱作『遗』。

#19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本』俱作『不』。

#20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度』当改作『庶』。

#21原作『东』,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俱作『哀』,又依正文改正。

#22『形』字依世德堂本、浙江书局本当删。

#23《阙误》引张君房本、成疏本『必』下有『谓』字。

#24四库本『至』作『惊』。

#25『语』字锯王孝鱼说当依正义改作『志』。

#26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近』当改作『还』。

#27世德堂本、浙江书局本『由」俱作『游』。

#28四库本『豪』作『毫』,下同。

#29王叔岷、刘文典均谓『不见』下当有『不言』二字。

#30原作『责』,依四库本及正文改作『贵』。

#31赵本作『步』。

#32王孝鱼校云,唐写本『豪』作『钩』。

#33王孝鱼依《释文》及世德堂本改『拈』作『玷】。

#34四库本『而足』作『死生』。

#3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均无『一』字。

#36唐写本『者」下无『物」字。

#37『犹其有物也』五字刘得一本不重。

#38方括号内文字原文漏,今依四库本补足。

#39『不仁』二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补。

#40四库本无『者』字。

#41敦煌本『人』作『之』。

#42《阙误》引江南古藏本『使』上有『与我无亲』四字。

#43敦煌本无『知』字。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三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三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田子方侍坐於魏文侯,数称溪工。

〔疏〕姓田,名无择,字子方,馈之贤人也,文侯师也。文侯是毕万七世孙,武侯之父也。姓溪,名工,亦魏之贤人。

文侯曰:溪工,子之师邪?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

〔疏〕溪工是子方乡里人也,称说言道,频当於理,故无择称之,不是师。

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师谁邪?子方曰:东郭顺子。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

〔疏〕居在郭东,因以为氏,名顺子,子方之师也。既是先生之师,何故不称说之?

子方曰:其为人也真,

〔注〕无假也。

〔疏〕所谓真道人也。

人貌而天,

〔注〕虽貌与人同,而独任自然。

〔疏〕虽复貌同人理,而心契自然也。

虚缘而葆真,

〔注〕虚而顺物,故真不失#1。

〔疏〕缘,顺也。虚心顺物,而怛守真宗,动而常寂也。

清而容物。

〔注〕夫清者息於大洁,今清而容物,与天同也。

〔疏〕郭注云,清者息於大洁,今清而容物,与天同也。

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

〔注〕旷然清虚,正己而已,而物邪自消。

〔疏〕世问无道之物,邪僻之人,东郭自正容仪,令其晓悟,使惑乱之意自然消除也。

无择何足以称之。

〔疏〕师之盛德,深玄若是,无择庸鄙,何足称扬也。

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语之日;远矣,全德之君子。

〔疏〕傥然,自失之貌。闻谈顺子之德,傥然靡据,自然失所谓,故终日不言。於是召前立侍之臣,与之语话,叹束郭子之道,深远难知,谅全德之人,可以君子万物也。

始吾以圣智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

〔注〕自觉其近。

吾所学者真正梗耳,

〔注〕非真物也。

〔疏〕我初昔修学,用先王圣智之言,周孔仁义之行,为穷理至极;今闻说子方之师,其道宏博,遂使吾形解散,不能动止,口舌钳困,无可言语,自觉所学,土人而已,逢雨则坏,并非真物。土梗者,土人也。

夫魏真为我累耳。

〔注〕知至贵者,以人爵为累也。

〔疏〕既闻真道,东体坐忘,故知爵位坛土,适为忧累耳。

温伯雪子适齐,舍於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於知人心,吾不欲见也。

〔疏〕姓温,名伯,字雪子,楚之怀道人也。中国,鲁国也。陋,拙也。自楚往齐,途经於鲁,止於主人之舍。鲁人是孔子门人,闻温伯雪子贤人,请欲相见,温伯不许,云:我闻中国之人,明於礼义圣述,而拙於知人心,是故不欲见也。

至於齐,反舍於鲁,是人也又请见。

〔疏〕温伯至齐,反还舍鲁,是前之人,复欲请见。

温伯雪子曰:往也薪见我,今也又薪见我,是必有以振我也。

〔疏〕薪,求也。振,动也。昔我往齐,求见於我,我今还鲁,复来求见,必当别有所以,故欲感动我来。

出而见客,入而叹。明日见客,又入而叹。其仆曰:每见之客也,必入而叹,何邪?

〔疏〕前后见客,频自嗟叹,温伯仆隶,怪而问之也。

曰:吾固告子矣:中国之民,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见我者,进退一成规,一成矩,从容一若龙,一若虎,

〔注〕盘辟其步,逶迤其进。

〔疏〕擎跪揖让,前却方圆,逶迤若龙,盘辟如虎。

其谏我也似子,其道#2我也似父,

〔注〕礼义之弊,有斯饰也。

是以叹也,

〔疏〕匡谏我也,如子之事父;训导我也,似父之教子。夫远近尊卑,自有情义,既非天性,何事殷勤。是知圣适之弊,遂有斯矫,是以叹之也。

仲尼见之而不言。

〔注〕已知其心矣。

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

〔疏〕二人得意,所以忘言。仲由怪之,是故起问焉。

仲尼曰:若夫子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注〕目裁往,意已达,无所容其德音也。

〔疏〕击,动也。夫体悟之人,忘言得理,月裁运动而玄道存焉,无劳更事辞费,容其声之说也。

颜渊问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矢#3。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蹈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疏〕奔逸绝尘,急走也。瞠,直目貌也。灭尘迅速,不可追趁,故直视而在后也。器,爵位也。夫子不言而为人所信,未曾亲比而与物周旋,实无人君之位而民足蹈乎前而众聚也。不知所然而然,直置而已矣,所谓奔逸绝尘也。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注〕夫心以死为死,乃更吏其死;其死之速,由哀以自丧也。无哀则已,有哀则心死者,乃哀之大也。

〔疏〕夫不比而周,不言而信,盖由虚心顺物,岂徒然哉。何可不忘怀鉴照,芙心审察邪。夫情之累者,莫过心之变易,变易生灭,深可哀伤,而以生死,哀之次也。

日出东方而入於西极,万物莫不比方,

〔注〕皆可见也。

〔疏〕夫夜暗昼明,束出西入,亦由人入幽出显,死去生来,故知人之死生,譬天之昼夜,以斯寓比,亦何惜哉。

可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

〔注〕目成见功,足成行功也。

〔疏〕趾,足也。夫人百体,禀自阴阳,目见足行,资乎造化,若不待此,何以成功。故知死生非关人也。

是出则存,是入则亡。

〔注〕直以不见为亡耳,竟不亡。

〔疏〕见日出谓之存,睹日入谓之亡,此盖几情之浪执,非通圣人之达观。

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

〔注〕待隐谓之死,待显谓之生,竟无死生也。

〔疏〕夫物之忆显,皆待造化,隐谓之死,显谓之生。日出入既无存亡,物、隐显岂有生死者邪。

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

〔注〕夫有不得变而为无,故一受成形,则化尽无期也。

〔疏〕夫我之形性,禀之造化,明合妍丑,崖钱已成,一定已后,更无变化,唯当端然待尽,以此终年。妍丑既不自由,生死理当亦任也。

效物而动,

〔注〕自无心也。

〔疏〕夫至圣虚凝,感来斯应,物动而动,自无心者也。

日夜无隙,

〔注〕怛化新也。

〔疏〕变化日新,泯然而无问隙。

而不知其所终;

〔注〕不以死为死也。

〔疏〕随之不见其后。

熏然其成形,

〔注〕熏然自成,又奚为哉。

〔疏〕熏然,自动之貌。熏然禀气成形,无物使之然也。

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祖。

〔注〕不系於前,与变俱往,故日祖。

〔疏〕租,往也。达於时变,不能预作规模,体於日新,是故与化俱往也。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注〕夫变化不可执而留也。故虽执臂#4相守而不能令停,若哀死者,则此亦可哀也。今未尝以此为哀,奚独哀死邪。

〔疏〕孔丘颜子,贤圣二人,共修一身,各如交臂;而变化日新,迁流迅速,罕执固守,不能暂停,把臂之问,钦然已谢,新既行矣,故以失焉。若以失故而悲,此深可哀也。

汝殆着乎吾所以着也。彼已尽矣,而汝求之以为有,是求马於唐肆也。

〔注〕唐肆,非停马处也,言求向者之有,不可复得也。人之生,若马之过肆耳,怛无驻须突,新故之相续,不合昼夜也。着,见也。言汝殆见吾所以见者耳。吾所以见者,日新也,故已尽矣,汝安得有之。

〔疏〕殆,近也。着,见也。唐,道;肆,市也。吾所见者,变故日新者也。颜回、孔子,对面清谈,向者之言,其则非远,故言殆者也。彼之故事,於今#5已灭,汝仍求向时之有,谓在於今者耳,谓求马於唐肆也。唐肆非停马之处也,向者见马,市道而行,今时复寻,马已过去。亦犹向者之述已灭於前,求之於今,物已变矣。故知新新不往,运运迁移耳。

吾服汝也甚忘,

〔注〕服者,思存之谓也。甚忘,谓过去之速也。言汝去忽然,思之怛欲不及。

〔疏〕服者,寻思之谓也。向者之汝,於今已谢,吾服思之,亦竟忘失。

汝服吾也亦甚忘。

〔注〕俱尔耳,不问贤之与圣,未有得停者。

〔疏〕变化日新,不简贤圣。岂唯於汝,抑亦在吾。汝之思吾,故事亦灭。

虽然,汝奚患焉。虽忘乎故#6吾,吾有不忘者存。

〔注〕不忘者存,谓继之以日新也。虽忘故吾而新吾已至,未始非吾,吾何息焉。故能离俗绝尘而与物无不冥也。

〔疏〕夫变化之道,无时暂停,虽失故吾而新吾尚在,斯有不忘者存也,故未始非吾,汝何息也。

孔子见老聪,老聪新沐,方将被发而乾,愁然似非人。

〔注〕寂泊之至。

孔子便而待之,

〔疏〕既新沐发,曝之令乾,凝神寂泊,热然不动,摇#7若槁木,故似非人。孔子见之,不敢往触,遂便徙所,消息待之。

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於独也。

〔注〕无其心身,而后外物去也。

〔疏〕俄顷之问,入见老子,一咸:丘见先生,眼眩缙,忘遣形智,信是圣人;既而离异於人,遗弃万物,亡於不测而冥於独化也。

老聘曰:吾游心於物之初。

〔注〕初未有而钦有,故进於物初,然后明有物之不为而自有也。

〔疏〕初,本也。夫道通生万物,故名道为物之初也。游心物初,则是凝神妙本,所以形同槁木,心若死灰也。

孔子曰:何谓邪?

〔疏〕虽闻圣言,未识意谓。

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

〔注〕钦令仲尼铃求於言意之表也。

〔疏〕辟者,开不合也。夫圣心非不能知,为其无法可知,。非不能辨,为其无法可辨。辨之则乖其体,知之则丧其真,是知至道深玄,超言意之表,故困焉辟焉。

尝为汝议乎其将。

〔注〕试议阴阳以拟向之无形耳,未之敢铃。

〔疏〕夫至理玄妙,非言意能详。试为汝议论阴阳,将拟议大道,虽即仿象,未即是真矣。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注〕言其交也。

〔疏〕肃肃,阴气寒也;赫赫,阳气热也;近阴中之阳,阳中之阴,言其交泰也。

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

〔注〕莫见为纪之形,明其自尔#8。

〔疏〕阳气下际,阴气上升,二气交通,遂成和合,因此和气而物生焉。沐复四叔炎冻,纪纲庶物,而各自化,故莫见纲纪之形。

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

〔注〕未尝守故。

〔疏〕阴消阳息,夏满冬虚,夜晦昼明,日迁月徙,新新不生#9,故日#10有所为也。

而莫见其功。

〔注〕自尔故无功。

〔疏〕玄功冥济,故莫见为之者也。

生有所乎萌,

〔注〕萌於未#11聚也。

〔疏〕萌於无物。

死有所乎归,

〔注〕归於散也。

〔疏〕归於未生。

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

〔注〕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疏〕死生终始,反覆往来,既无端绪,谁知穷极。故至人体达,任其变也。

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疏〕若非是虚通生化之道,谁为万物之宗本乎。夫物云云,铃资於道也。

孔子曰:话问游是。

〔疏〕请问:道心是道,其衍如何?必得游是,复有何功力也?

老聘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注〕至美无美,至乐无乐故也。

〔疏〕夫证於玄道,美而欢畅,既得无美之美而游心无乐之乐者,可谓至极之人也。

孔子曰:愿闻其方。

〔疏〕方,犹道也。请说至美至乐之道。

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

〔注〕死生亦小变也。

〔疏〕疾,息也。易,移也。夫食草之兽,不息移易薮泽;水生之虫,不息改易池沼;但有草有水,则不失大常,从束从西,盖小变耳。亦犹人处於大道之中,随变任化,未始非我,此则不失大常,生死之变,盖亦小耳。

喜怒哀乐不入於胸次。

〔注〕知其小变而不失大常故#12。

〔疏〕喜顺,怒逆,乐生,哀死,夫四者生崖之事也。而死生无变於己,喜怒岂入於怀中也。

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又得丧祸福之所介乎。

〔注〕愈不足患。

〔疏〕夫天地万物,其体不二,达斯趣者,故能混同。是以物我皆空,百体将为尘垢;死生虚幻,终始均昼夜。死生不能滑乱,而况得丧祸福生崖之事乎。愈不足以介怀也。

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於隶也,

〔注〕知身之贵於隶,故弃之若遗土耳。苟知死生之变所在皆我,则贵者常在也。

贵在於我而不失於变。

〔注〕所贵者我也,而我与变俱,故无失也。

〔疏〕夫合弃仆隶,事等泥涂,故知贵在於我,不在外物,我将变俱,故无所丧也。

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

〔注〕所谓县解。

〔疏〕夫世物迁流,未尝有极,而随变任化,谁复累心。唯当修道达人,方能解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

〔疏〕配,合也。脱,免也。老子德合二仪,明齐三景,故应忘言归理,圣智自然。今乃盛谈至言以修心卫,然则古之君子,谁能遣於言说而免於修为者乎。

老聘曰:不然。夫水之於洵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於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注〕不修不为而自得也。

〔疏〕询,水也#13澄湛也。言水之澄湛,其性自然,汲取利润,非由修学。至人玄德,其义亦然,端拱岩廊而物不能离,泽被韦品,日用不知。若天高地厚,日月照明,夫何修为?自然而已矣。

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犹酿鸡与。

〔注〕醴鸡者,套中之蜡蝶。

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注〕此吾全於老耻,犹套中之与天地矣。

〔疏〕酰鸡,醋套中之蜡蚝,每遭物盖磨头,故不见二仪也。亦犹仲尼遭圣边蔽履,不见事理,若无老子为发覆盖,则终身不知天地之大全,虚通之妙道也。

庄子见鲁哀公。一展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

〔疏〕方,衍也一庄子是六国时人,与魏惠王、齐威王同时,去鲁哀公一百二十年,如此言见鲁哀公者,盖寓言耳。然鲁则是周公之后,应是衣冠之国。又孔子生於鲁,盛行五德之教,是以门徒三千,服膺儒服,长锯广袖,鲁地铃多,无为之学,其人鲜矣。

庄子曰:鲁少儒。

〔疏〕夫服以象德,不易其人,庄子体知,故讥儒少。

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

〔疏〕哀公庸暗,不察其道,直攘衣冠,谬称多儒。

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圆冠者,知天时;履方屦者,知地形;缓佩决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

〔疏〕屦,方也。缓者,五色条绳,穿玉决以饰佩也。块,次也。本亦有作绶字者。夫天圆地方,服以象德。故戴圆冠以象天者,则知三象之吉凶;履方屦以法地者,则知九州之水陆;曳绶佩决者,事到而次断。是以怀道之人,不叉为服,为服之者,不铃怀道。彼己之子,今古有之,是故庄子寓言辨说也。

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於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於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

〔疏〕有服无道,罪合极刑,法令既严,不敢犯者,号经五日,无复一儒也。

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注〕德充於内者,不修饰於外。

〔疏〕一人,谓孔子。孔子圣人,观机吐智,若镜之照,转变无穷,举国一人,未足多也。

百里奚爵禄不入於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

〔疏〕百里奚,秦之贤人也。本是虞人,虞被晋#14亡,遂入秦国。初未遭用,贫贱饭牛。安於饭牛,身甚肥悦,忘於富贵,故爵禄不入於心。后穆公知其贤,委以国事,都不猜疑,故云忘其贱矣。

有虞氏死生不入於心,故足以动人。

〔注〕内自得者,外事全也。

〔疏〕有虞,舜也,姓伪氏,字重华。遭后母之难,频被踬顿,而不以死生经心,至孝有闻,感动天地,於是尧妻以一、二女,委以万乘,故足以动人也。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

〔疏〕宋国之君,欲画国中山川地土图样,而画师并至,受君令命,拜揖而立,调朱和墨,争竞功能。除其受揖,在外者半,言其趋竞者多。

有一史后至者,值值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15砖赢。君日:可矣,是真画者也。

〔注〕内足者,神闲而意定。

〔疏〕值值,宽闲之貌也。内既自得,故外不矜持,徐行不趋,受命不立,直入就舍,解衣箕坐,保露赤身,曾无惧惮。元君见其神彩,可谓真画者也。

文王观於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

〔注〕聊以卒岁。

〔疏〕臧者,近渭水地名也。丈夫者,寓言於太公也。吕望未遭文王之前,纶钓於臧地,无心施饵,聊自寄此逍遥。

非持其钓有钓者也,

〔注〕竟无所求。

常钓也。

〔注〕不以得失经意,其於假钓而已。

〔疏〕非执持其钓,有意羡鱼,常游渭滨,卒岁而已。

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

〔疏〕文王既见贤人,欲委之国政,复恐皇亲宰辅,猜而忌之;既欲拾而释之,不忍苍生失於覆荫,故言无天也。

於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顺,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於臧丈人,庶几乎民有廖乎。

〔疏〕既欲任贤,故托诸梦想,乃属语臣佐云:我昨夜梦见贤良之人,黑色而有须显,乘驳马而蹄偏赤,号令我云:寄汝国政於臧丈人,慕贤进隐,则民之荒乱病叉疹差矣。驳,亦有作群字者,随字读之也。

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

〔疏〕文王之父季历生存之日,黑色多显,好乘驳马,驳马蹄偏赤。王之所梦,乃是先君教令於王,是以蹴然惊惧也。

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他,又何卜焉。

〔疏〕此是先君令命,次定无疑,卜以央疑,不疑何卜也。

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

〔疏〕君臣契协,遂迎丈人,拜为卿辅,授其国政。於是典宪刑法,一施无改,偏曲敕令,无复出行也。

三年,文王观於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锁斛不敢入於四境。

〔疏〕植,行列也,亦言境界引舍以受练书也,亦言是谏士之馆也。庾,六斗四升也。为政三年,移风易俗,君臣履道,无可箴规,散却列士之爵,打破谏书之馆,上下咸亨,长官不显其德,遐迩同轨,度量不入四境。

列士坏植散掌,则尚同也;

〔注〕所谓和其光,同其尘。

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

〔注〕洁然自成,则与众务异也。

斔斛不敢入於四境#16,则诸侯无二心也。

〔注〕天下相信,故能同律度量衡也。

〔疏〕天下大同,不竞忠谏,事无隔异,则德不彰,五等守分,则四方宁谧也。

文王於是焉以为太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沱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注〕为功者非己,故功成而身不得不退,事遂而名不得不去,名去身退,乃可以及天下也#17。

〔疏〕俄顷之问,拜为师傅,北面事之,问其政衍。无心荣宠,故泛然而辞;其意消声,故昧然不应。由名成身退,推功於物,不欲及於天下,故逃遁无闻。然吕佐周室,受封於齐,检於史传,竟无逃迸,而云夜遁者,盖庄生之寓言也。

颜渊问於仲尼曰:文王其犹未邪?又何以梦为乎?

〔疏〕颜子疑於文王未极至人之德,真人不梦,何以梦乎?

仲尼曰:默,汝无言。夫文王尽之也,

〔注〕任诸大夫而不自任,斯尽之也。

而又何论刺焉。彼直以循斯须也。

〔注〕斯须者,百姓之情,当悟未悟之顷,故文王循而发之,以合其大情也。

〔疏〕斯须由须臾也。循,顺也。夫文王圣人,尽於妙理,汝宜寝默,不劳讥刺。彼直随任物性,顺苍生之望,欲悟未悟之顷,进退须突之问,故托梦以发其性耳,未足怪也。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

〔注〕盈贯,谓溢镝也。

措杯水其肘上,

〔注〕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右手放发而左手不知,故可措之杯水也。

〔疏〕御寇无人,《内篇》具释。盈贯,满镞也。措,置也。御寇风仙,鲁#18之善射,右手引弦,如附枝而满镝,左手如拒石,置杯水於肘上,言其停审敏捷之至也。

发之,适矢复杳,

〔注〕矢去也。箭适去,复歃#19杳也。

方矢复寓。

〔注〕箭方去未至的也#20,复寄杯於肘上,言其敏捷之妙也。

〔疏〕适,往也。杳,重也。寓,寄也。弦发矢往,复重杳前箭,所谓擘括而入者。箭方适探,未至于的,复寄杯水,言其敏捷。寓字亦作隅者,言圆镝重杳,破括方全,插孔复於寓角也。

当是时,犹象人也。

〔注〕不动之至。

〔疏〕象人,木偶土梗人也。言御寇当射之时,掘然不动,犹土木之人也。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疏〕言汝虽巧,仍是有心之射,非忘怀无心,不射之射也。

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疏〕七尺曰仞,深七百尺也。若,汝也。此是不射之射也。

於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边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疏〕前略陈射意,此直欲弯弓。适巡,犹却行也。进,让也。登峻耸高山,履危悬之石,临极险之渊,仍背渊却行,足垂二分在外空裹。控弦自若,揖御寇而让之。御寇怖惧,不能举头,於是冥目伏地,汗流至脚也。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阀青天,下港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注〕挥斥,犹纵放也。夫德充於内,则神满於外,无远近幽深,所在皆明,故审安危之机#21而泊然自得也#22。

今汝休然有徇目之志,尔於中也殆矣夫。

〔注〕不能明至分,故有惧,有惧而所丧多矣,岂唯射乎。

〔疏〕挥斥,犹纵放也。徇,惧也。夫至德之人,与太空等量,故能上阀青天,下隐黄泉,譬彼神龙,升沈无定,纵放八方,精神不改,临彼万仞,何足介怀。今我观汝有休惕之心,眼目眩惑,怀佝惧之志,汝於射之#23危殆矣夫。

肩吾问於孙叔敖曰: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吾始也疑子,今视子之鼻问栩栩然,子之用心独奈何?

〔疏〕肩吾,隐者也。叔教,楚之贤人也。栩栩,欢畅之貌也。夫达者毁誉不动,宠辱莫惊,故孙叔教三仕而不荣华,三黜而无忧色。肩吾始闻其言,犹怀疑惑,复察其貌,栩栩自欢,若为用心,独得如此也?

孙叔敖曰:吾何以过人哉。吾以其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我何以过人哉。

〔疏〕夫轩冕荣华,物来傥寄耳,故其来不可遣却,其去不可禁止。穷通得丧,岂由我哉。达此去来,故无忧色,何有艺卫能过人耶。

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

〔注〕旷然无系,玄同彼我,则在彼非独亡,在我非独存也。

[疏〕亡,失也。且不知荣华定在彼人,定在我己?若在彼邪?则於我为失;若在我邪?则於彼为失。而彼我既其玄同,得丧於乎自泯也。

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注〕踌躇四顾,谓无可无不可。

〔疏〕踌躇是逸豫自得,四顾是高视八方。方将磅砖万物,挥斥宇宙,有何容暇至於人世,留心贵贱之问乎。故去之而无忧色也。

仲尼闻之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牺黄帝不得友。

〔注〕伏牺黄帝者,功号耳,非所以功者也。故况功号於所以功,相去远矣,故其名不足以友其#24人也。

〔疏〕仲尼闻孙叔敖之言而美其德,故引远古以证斯人。古之真人,穷微极妙,纵有智言之人,不得辨说,美色之姿,不得淫滥,盗贼之徒,何能劫剥,三皇五帝,未足交友也。

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

〔疏〕人虽日新,死生大矣,而不变於己;况於爵禄,岂复栖心。

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

〔注〕割肌肤以为天下者,彼我俱失也一,淡人人自得而#25己者,与人而不损於己也。其神明充满天地,故所在皆可,所在皆可,故不损己为物而放於自得之地也。

[疏〕介,碍也。既,尽也。夫真人入火不热,入水不濡,经乎大山而神无障碍,屈处卑贱,其道不亏,德合二仪,故充满天地,不损己为物,故愈有也。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日凡亡者三。

〔注〕言有三亡征也。

〔疏〕楚文王共凡僖侯同坐,论合从会盟之事。几是国名,周公之后,国在汲郡界,今有凡贱是也。三者,谓不敬鬼、尊贤、养民也。而楚大几小,楚有吞夷之意,故使从者以言感也。

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

〔注〕遗几故也。

〔疏〕自得造化,。怡然不惧,可谓周公之后,世不乏贤也。

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

〔注〕夫遗之者不足以亡,为亡则存亦不足以为存矣。旷然无矜,乃常存也。

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注〕存亡更在於心之所措耳,天下竟无存亡也#26。

〔疏〕夫存亡者,在心之得丧也;既亡於得丧,故亡者未叉亡而亡者更存,存者不独存而存者更亡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三竟

#1『失』字依四库本及正文改。

#2《阙误》引江南古藏本『道』作『导』。

#3郭庆藩引文『矢』作『矣』。

#4王叔岷云,『执臂』当作『交臂』。

#5『人』疑『今』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

#6唐写本无『故』字。

#7王孝鱼依正文改『摇』作『掘』。

#8依四库本『而』当改作『尔』。

#9郭庆藩引文『生』作『住』。

#10依正文『日』当作『日』。

#11『未』字依四库本补。

#12四库本『故』下有『也』字。

#13郭庆藩引文删『也』字。

#14依上下文『秦』当改作『晋』。

#1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盘』俱作『般』。

#16浙江书局本『境』作『竟』。

#17赵本无『也』字。

#18郭庆藩引文改『鲁』作『郑』。

#19四库本『敌』作『软』。

#20四库本『也』作『已』。

#21四库本『机』作『几』。

#22赵本无『也』字。

#23王孝鱼依正文改『之』作『中』。

#24四库本、世德堂本,浙江书局本,『其』均作『於』。

#25四库本『而』作『於』。

#26四库本无『也』字。

洞神部玉诀类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二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二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山木第二十

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疏〕既同曲辕之树,又类商丘之木,不村无用,故终其天年也。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

〔疏〕舍,息也。

故人喜,命坚子杀鸦而烹之。

〔疏〕门人呼庄子为夫子也。竖子,童仆也。

坚子请曰:其一能呜,其一不能呜,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呜者。明日,弟子问於庄子曰:昨日此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疡,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夫子与不材之问。材与不材之间#1,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注〕设将处此耳,以此未免於累,竟不处。

〔疏〕言材者有为也,不村者无为也。之问,中道也。虽复离彼二偏,处兹中一,既未遣中,亦犹人不能理於人,妈不能同於码,故似道而非真#2道,犹有斯於累也。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疏〕夫乘玄道至德而浮游於世者,则不如此也。既遣二偏,又忘中一,则能虚通而浮游於代尔。

无誉无訾,一龙一蛇,

〔注〕訾,毁也。龙,出也。蛇,处也。言道无村与不村,故毁誉之村都失也。

与时俱化,

〔疏〕此遣中也。既遣二偏,又忘中一,遣之又遣,玄之又玄。

而无肯专为;

〔疏〕言既妙遣中一,远超四句,岂复谄情毁誉,惑意龙蛇。故当世浮沈,与时俱化,何肯偏滞而专为一物也。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

〔疏〕言至人能随时上下,以和为同度量。浮游乎万物之祖;

〔疏〕以大和而等重,游造物之祖宗。

物物而不物於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疏〕物不相物,则无忧息。

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注〕故庄子亦处焉。

〔疏〕郭注云,故庄子亦处焉。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

〔疏〕伦,理也。共俗物传习,则不如前也。

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柱#3,尊则荣,

〔疏〕合则离之,成者又毁,清康则被挫伤,尊贵者又遭议疑。世情险陂,何可叉固。又康则伤物,物不堪化,则反挫也。自尊财#4物,物不堪辱,反有议疑也。

有为则亏,贤则谋,

〔疏〕亏,损也,有为则损也。贤以志高,为人之所谋也。

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疏〕言己上贤与不肖等事何铃为也,铃则偏执名中,所以有成亏也。

悲夫。弟子志之,

〔疏〕悲夫,叹声也。志,记也。

其唯道德之乡乎。

〔注〕不可铃,故待之不可以一方也,唯与时俱化者,为能涉变而常通耳。

〔疏〕言能用中平之理,其唯道德之乡也。

市南宜僚见鲁侯,

〔疏〕姓熊,名宜僚,隐於市南也。

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

〔疏〕先王,谓王季文王;先君,谓周公伯禽也。

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

〔疏〕离,散也。居,安居也。

然不兔於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

〔注〕有其身而矜其国,故虽忧怀万端,尊贤尚行,而息虑愈深矣。

〔疏〕言敬鬼尊贤之法,其法#5未除也。

夫丰狐文豹,

〔疏〕丰,大也。以文章丰美,毛衣悦泽,故为人利也。

栖於山林,伏於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6胥疏#7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

〔疏〕戒,慎也。隐约,犹斟酌也。旦,明也。胥,皆也。言虽饥渴,犹斟酌明旦无人之时,相命於江湖之上,扶疏草中而求食也。

定也;然且不兔於网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疏〕机辟,丰呆也。言斟酌定计如此,犹不免且采之息者,更无余罪,直是皮色之息也。

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剖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於无人之野。

〔注〕欲令无其身,忘其国,而任其自化也。

〔疏〕刳形,忘身也。去皮,忘国也。酒心,忘智也。去欲,息责也。无人之野,谓道德之乡也。郭注云,欲令无其身,忘其国,任其自化。

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

〔注〕寄之南越,取其去鲁之远也。

〔疏〕言去鲁既遥,名建立无为之道也。

其民愚而朴,少私寡欲;知作而不知藏,

〔疏〕作,谓耕作也。藏,谓藏贮也。君既怀道,民亦还淳。

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

〔疏〕义,宜也。将,行也。

猖狂妄行,

〔疏〕猖狂,无心也。妄行,混迹也。

乃蹈乎大方;

〔注〕各恣其本步,而人人自蹈其方,则万方得矣,不亦大乎。

〔疏〕道,方也。猖狂恣任,混迹妄行,乃能蹈大方之道。

其生可乐,其死可葬。

〔注〕言可终始处之。

〔疏〕郭注云,言可以终始处之也。

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注〕所谓去国捐俗,谓荡余其胸中也。

〔疏〕捐弃也。言弃俗,与无为至道相辅导而行也。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

〔注〕真谓欲使之南越。

〔疏〕迷悟性殊,故致鲁越之隔也。

市南子曰:君无形倨,

〔注〕形倨,踬碍之谓。

〔疏〕勿恃高尊,形容倨傲。

无留居。

〔注〕留居,滞守之谓。

〔疏〕随物任运,无滞荣观。

以为君车。

〔注〕形与物夷,心与物化,斯寄物以自戴也。

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君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

〔疏〕未体独化,不能忘物也。

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

〔注〕所谓知足则无所不足也。

〔疏〕言道不资物成,而但恬淡耳。

君其涉於江而浮於海,

〔疏〕江,谓智也;海,谓道也。涉上善之之江,游大道之海。

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注〕绝情欲之远也。

〔疏〕宁知穷极哉。

送君者皆自崖而反,

〔注〕君欲绝,则民各反守其分。

〔疏〕送君行迈,至于道德之乡,民反其自守素分。崖,分也。

君自此远矣。

〔注〕超然独立於万物之上也。

〔疏〕自,从也。君从此清高,道德玄远也。

故有人者累,

〔注〕有人者,有之以为己私也。

〔疏〕君临鲁邦,富赡人物,为我己有,深成病累也。

见有於人者忧。

〔注〕见有於人者,为人所役用也。

〔疏〕言未能忘鲁,见有於人,是以敬鬼尊贤,矜人恤众,为临役,宁非忧息。

故尧非有人,非见有於人也。

〔注〕虽有天下,皆寄之百官,委之万物而不与焉,斯非有人也;因民任

物而不役己,斯非见有於人也。

〔疏〕郭注云,虽有天下,皆寄之百官,委之万物而不与焉,斯非有人也;因民任物而不役己,斯非见有於人也。

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於大莫之国。

〔注〕欲令荡然无有国之怀。

〔疏〕大莫,犹大无也,言天下无能杂之。

方舟而济於河,

〔疏〕相舟两并日方舟。

有虚船来触舟,虽有褊#8心之人不怒;

〔疏〕褊,狭急也。不怒者,绿舟虚故也。

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疏〕恶声,骂辱也。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注〕世虽变,其於虚己以免害一也。

〔疏〕虚己,无心也。

北宫奢

〔疏〕姓北官,名奢。居北官,因以为姓。卫之大夫也。

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锺,为坛乎郭门之外,

〔疏〕言为锺先须设祭,所以为坛也。

三月而成上下之县。

〔疏〕上下调,八音备,故曰县。

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卫之设?

〔疏〕周王庆忌#9,之子,周之大夫。言见锺坛极妙,怪而问焉。

奢曰:一之问,无敢设也。

〔注〕泊然抱一耳,非敢假设以益事

〔疏〕郭注云:泊然抱一耳,非敢假设以益事也。

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於朴。

〔注〕还用其本性也。

〔疏〕郭注云,还甩本性。

恫乎其无识

〔注〕任其纯朴而已。

〔疏〕恫乎,无情之貌。任其淳朴而己o

傥乎其息疑;

〔注〕无所趣也。

〔疏〕傥,无虑也。怠,退也。言狐疑思虑之事,并已去矣。

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

〔注〕无所听悦。

〔疏〕萃,聚也。言物之萃聚,芒然不知,物之去来,亦不迎送,此下各任物也。又:芒昧恍惚,心无的当,随其迎送,任物往来。

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注〕任彼也。

〔疏〕百姓怀来者未防禁,而去者亦无情而留止也。

从其强梁,

〔注〕顺乎粱#10也。

随其曲传#11,

〔注〕无所系也。

〔疏〕传,张恋反。刚强难赋者,从而任之;人情曲传者,随而顺之。

因其自穷,

〔注〕用其不得不尔。

〔疏〕因任百姓,各於其所情#12也。

故朝夕赋敛而毫#13毛不挫,

〔注〕当故无损。

〔疏〕虽设赋敛,而未尝抑度,各率其性,是故略无任损者也。

而况有大涂者乎。

〔注〕泰然无执,用天下之自为,斯大通之涂也,故日经之营之,不日成之。

〔疏〕涂,道也。直政任物,己任枉损,况资大道,神化无为,三月而成,何怪之有。

孔子围於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疏〕楚昭王召孔子,孔子自鲁聘楚,途经陈蔡二国之问。居之徒众既多,陈蔡之人谓孔子是阳虎,所以起兵围之。门人饥馁,七日不起火食,窘迫困苦也。

太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14。

〔注〕自同於好恶耳,圣人无好恶也。

〔疏〕太公,老之称也。任,名也。几,近也。然,犹如是也。尼父既遭围绕,太公吊而问之曰:子近死乎?答曰:如是。曰:子嫌恶乎?答云:如是也。

任曰:子尝言不死之道。束海有乌焉,其#15名曰意怠。其为乌也,纷纷轶秩,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

〔注〕既弘大舒缓,又心无常系。

〔疏〕试言长生之道,举海乌而譬之。纷纷轶袱,是舒迟不能高飞之貌也。飞铃援引徒倡,不敢先起;栖铃戢其胁翼,迫引於韦。

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

〔注〕常从容处中。

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

〔注〕其於随物而已。

〔疏〕夫进退处中,远害之至,饮啄随行,必依次叔。

是故其行列不斥,

〔注〕与韦俱也。

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

〔注〕息害生於役知以奔竞。

〔疏〕为其谦柔,不与物竞,故众乌行列,不独斥弃也,而外人造次不得害之,是以免於人问之祸息。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注〕才之害也。

〔疏〕直木有村,先遭斫伐;甘井来饮,其流先竭。人街才智,其义亦然。

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注〕夫察焉小异,则与众为逢矣;混然大同,则无独於世矣。故夫昭昭者,乃冥冥之进也。将寄言以遗进,故因陈蔡以托患。

〔疏〕谓仲尼意在装饰才智,惊异愚俗,修莹身心,显他污染;昭昭明察,炫耀己能;犹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於祸息也。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填,名成者亏。

〔注〕恃功名以为已成者,未之尝全。

〔疏〕大成之人,即老子也。言圣德宏博,生成庶品,故谓之大成。伐,取也。禀,败也。夫自取其能者无功续,而功成不退者必环败,名声彰显者不韬光爻毁辱。

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

〔注〕功自众成,故还之。

〔疏〕夫能立大功,建鸿名,而功成弗居,推功於物者,谁能如是?其唯圣人乎。

道流而不明,

〔注〕昧然而自行耳。

〔疏〕道德流行,褊满天下,而韬光匿耀,故云不明。

居得行而不名处;

〔注〕彼皆居然自得此行耳,非由名而后处之。

〔疏〕身有道德,盛行於世,而藏名晦进,故不处其名。

纯纯常常,乃比於狂;

〔注〕无心而动故也。

〔疏〕纯纯者村素,常常者混物,既不矜饰,更类於狂人也。

削边捐势,不为功名;

〔注〕功自彼成,故势不在我,而名述皆去。

〔疏〕削除圣迸,捐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

是故无责於人,人迩无责焉。

〔注〕恣情任彼,故彼各自当其责也。

〔疏〕为是义故无名誉,我既不谴於人,故人亦无责於我。

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注〕寂泊无怀,乃至人也。

〔疏〕夫至德之人,不显於世,子既圣哲,何为喜好名声者邪?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於大泽;衣裘褐,食杼栗;

〔注〕取於弃人问之好也。

〔疏〕孔子既承教戒,善其所言,於是辞退交游,拾去弟子,离析徒众,独逃山泽之中,捐缝掖而服烯裘,弃甘肥而食杼栗。

入兽不乱旱,入乌不乱行。

〔注〕若草木之无心,故为乌兽所不畏。

乌兽不恶,而况人乎。

〔注〕盖寄言以极推至诚之信,任乎物而无受害之地也。

〔疏〕同死灰之寂泊,类草木之无情,韦鸟兽而不惊,况人伦而有恶邪。

孔子问子桑雩#16曰:吾再逐於鲁,伐树於宋,削迩於卫,穷於商周,围於陈蔡之问。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

〔疏〕姓桑,名雩,隐者也。孔子为鲁司寇,齐人闻之,遂选女乐文马而遗鲁君,问构鲁君,因而被逐。宋是殷后。孔子在宋及周,遂不被用,故称穷也。遇此忧息,亲戚交情,益甚疏远,门徒朋友,益甚离散,何为如此耶?

子桑雩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

〔注〕布,谓财帛也。

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壁,负赤子而趋,何也?

〔疏〕假,国名,晋下邑也。姓林,名回,假之贤人也。布,财货也。假遭晋灭,百姓逃亡,林回弃掷宝璧,负子而走。或人问之,谓为财布,然亦以为财则少财,以为累重#17则多累。轻负多,不知何也?

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疏〕宝璧,利合也。赤子,然亲属也。亲属,急迫犹相收;利合,穷祸则相弃。弃收之情,相去远耳。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

〔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

小人甘以绝。

〔注〕饰利故甘,利不可常,故有时而绝也。

〔疏〕无利故淡,道合故亲,有利故甘,利尽故绝。

彼无故以合者,由无故以离。

〔注〕夫无故而自合者,天属也,合不由故,则故不足以离之也。然则有故而合,爻有故而离矣。

〔疏〕不由事故而合者,谓父子天属也,故无由而离之。孔子说先王陈逵,亲於明友,非天属也,皆为求名利而来,此则是有故而合也;见削进伐树而去,是则有故而离也。非是天属,无故自亲,无故自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抱於前,其爱#18益加进。

〔注〕去饰任素故也。

〔疏〕的闻高命,徐步而归,翱翔闲放,逍遥自得,绝有为之学,弃圣迸之书,不得华藻之教,故无揖让之礼,徒有敬爱,月加进益焉。

异日,桑雩又曰:舜之将死,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绿,情莫若率。

〔注〕因形率情,不矫之以利也。

〔疏〕缘,顺也。形叉顺物,情叉率中。昔虞舜将终,用此真教命大禹,今其戒慎,依语遵行,故桑雩引来以告孔子。亦有作泠字者,泠,晓也,舜将真言晓示大禹也。

绿则不离,率则不劳;

〔注〕形不假,故常全;精不矫,故常逸。

〔疏〕形顺则常合於物,性率则用而无弊。

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

〔注〕任朴而直前也。

〔疏〕率性而动,任朴直前,岂复求假文进而待用饰其形性哉。

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注〕朴素而足。

〔疏〕既不求文籍#19以饰形,故知当分各足,不待於外物也。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糜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

〔疏〕大布,犹粗布也。庄子家贫以粗布为服而补之,摩,履带也,亦言腰带也。履穿故以绳系之,魏王,魏惠王也。惫,病也。衣粗布而着破履,正腰带见魏王。王见其倾顿,故问言:先生何贫病如此耶?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20猿乎?其得格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问,虽羿、逢蒙不能睥睨也。

〔注〕遭时得地,则申其长枝,故虽古之善射,莫之能害。

〔疏〕柟梓豫章,皆端直好木也。搅芟,犹把捉也。长王犹自得也。羿,古之善射人。逢蒙,羿之弟子也。睥睨,犹斜视。字亦有作聒字者,读之,言善士贤人,遭时得地,犹如狠得直木,则跳踯自在,虽有善射之人,不敢举目侧视,何况湾弓乎。

及其得拓棘根枸之问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疏〕拓棘枸松,并有刺之恶木也。夫狠得有刺之木,不能逞其捷巧,是以心中悲悼而战栗,形貌危行而侧视,非谓筋骨有异於前,而势不便也。士逢乱世,亦须如然。

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

〔注〕势不便而强为之,则受戮矣。

〔疏〕此合谕也。当时周室微弱,六国兴盛,於是主昏於上,臣乱於下。庄生怀道抱德,莫能见用,晦进远害,故发此言。昔殷纣无道,比干忠谏,剖心而死,岂非征验。引古证今,异日明镜。

孔子穷於陈蔡之问,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石击槁枝,而歌森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於人之心。

〔疏〕疢氏,神农也。孔子圣人,安於穷通。虽遭陈蔡之困,不废无为,故左手击槁木,右手兑枯枝,恬然自得,歌疢氏之淳风。木乃八音,虽击而无曲;无声惟打木,宁有於官商。然歌声木声,犁然清淡而乐正,心故有应,当於人心者也。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

〔疏〕颜生既见仲尼击木而歌,於是正身回目而视。仲尼恐其未悟,妄生虞度,谓言仲父广己道德而规造大位之心,爱惜己身遭穷而造哀欺之曲。虑其如是,故召而诲之。

曰:回,无受天损易,

〔注〕唯安之故易。

无受人益难。

〔注〕物之傥来,不可禁御。

〔疏〕夫自然之理,有穷塞之损,达於时命,安之则易。人伦之道,有禄#21之益,傥来而寄,推之即难。此明仲尼虽击木而歌,无心哀怨。

无始而非卒也,

〔注〕於今为始者,於昨为卒,则所谓始者即是卒矣。言变化之无穷。

〔疏〕卒,终也。於今为始者,於昨为终也。欲明无始无终,无生无死。既无死无生,何穷塞之有哀乎。

人与天一也。

〔注〕皆自然也。

〔疏〕所谓天损人益者,犹是教进之言也。若至疑理处,皆是自然,故不二也。

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注〕任其自尔,则歌者非我也。

〔疏〕夫大圣虚忘,物我兼丧。我既非我,歌是谁歌。我乃无身,歌将安寄也。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栓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22之泄也,

〔注〕不可逃也。

〔疏〕前略标名,此下解义。极,塞也。夫命终穷塞,道德不行,此犹天地虚盈,四时转变,运动万物,发泄气候也。

言与之偕逝之谓也。

〔注〕所谓不识不知而顺帝之则也。

〔疏〕偕,俱也。逝,往也。既体运物之无常,故与变化而俱往,而无欣恶於其问也。

为人臣者,不敢去之。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

〔注〕所在皆安,不以损为损,斯待天而不受其损已。

〔疏〕夫为人臣者,不敢逃去君命。执持臣道,由自如斯,而况为变化穷通,叉待自然之理,岂可违距者哉。

何谓无受人益难?仲尼曰:始用四达,

〔注〕感应旁通为四达。

爵禄并至而不穷,

〔注〕旁通,故可以御高大也。

物之所利,乃非己也,

〔注〕非己求而取之。

〔疏〕始,本也。乃,宜也。妙本虚寂,进用赴机,傍通四方,凝照九表,既摩好爵,财德无穷,万物利求,是其宜也。

吾命其在外者也。

〔注〕人之生,又外有接物之命,非如瓦石,止於形质而已。

〔疏〕孔子圣人,挺於天命,运兹外德,救彼苍生,非瓦石形质也。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

〔注〕盗窃者,私取之谓也。今贤人君子之政爵禄,非私取也,受之而已。

〔疏〕夫贤人君子,尚不为盗窃,况孔丘大圣,宁肯违天乖理而私取於爵禄乎?傥来而寄,受之而已矣,盖无心也。

故曰,乌莫知於鹧鹉,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

〔注〕避祸之速。

〔疏〕鹤鹉,燕也。实,食也。智能远害全身,乌中无过燕子。飞入人舍,欲作窠巢,目略处所不是宜便,不待周给看咏#23,即远飞出。假令衔食落地,急弃而走,铃不复收,避祸之速者也。

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问。

〔注〕未有自疏外於人而人存之者也。畏人而入於人舍,此乌之所以称知也。

〔疏〕袭,入也。燕子畏惧於人而依附人住,入人舍宅,寄作窠巢,是故人爱而狎之,故得免害。亦由圣人和光在世,混进人问,戒慎灾危,不溺尘境,苍生乐推而不厌,故得久视长生。

社稷存焉尔。

〔注〕况之至人,则玄同天下,天下乐推而不厌,相与社而稷之,斯无受人益之所以为难也。

〔疏〕圣德遐被,韦品乐推,社稷之存,故其宜矣。所谓人益,此之谓乎。

何谓无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

〔注〕莫觉其变。

〔疏〕禅,代也。夫道通生万物,变化韦方,运转不停,新新变易,日用不知,故莫觉其代谢者也。既无#24日新而变,何始卒之有邪?

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注〕日夜相代,未始有极,故正而待之,无所为怀也。

〔疏〕夫终则是始,始则是终,故何能定终始。既其无终与始,则无死与生,是以随变任化,所遇皆适,抱守正真,待於造物而已矣。

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注〕几所谓天,皆明不为而自然。

〔疏〕夫人伦万物,莫不自然;爱及自然也,是以人天不二,万物混同。

人之不能有天,性也,

〔注〕言自然则自然矣,人安能故有此自然哉?自然耳,故日性。

〔疏〕失自然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自然耳,不为也,岂是能有之哉。若谓所有,则非自然也。故知自然者,性也,非人有之矣。此解前有天之义也。

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注〕晏然无矜,而体与变俱也。

〔疏〕晏然,安也。逝,往也。夫圣人通始终之不二,达死生之为一,故能安然解体,随化而往,泛乎无始,任变而终。

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颗而集於栗林。

〔疏〕雕陵,栗园名也。樊,兰也。谓游於栗园兰篱之内也。运,圆也。感,触也。颗,额也。异常之鹊,从南方来,翅长七尺,眼圆一寸,突着庄生之额,仍栖栗林之中。

庄周曰:此何乌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赛#25裳蹼步,执弹而留之。

〔疏〕殷,大也。逝,往也。跃步,犹疾行也。留,伺侯也。翅大不能远飞,目大不能远视。庄生怪其如此,仍即起意规求,既而举步疾行,把弹弓而伺候。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娘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

〔注〕执木叶以自翳於蝉,而忘其形之见乎异鹊也。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注〕目能睹,翼能逝,此乌之真性也,今见利,故忘之。

〔疏〕搏,捕也。真,性命也。庄生执弹未放,中问忽见一蝉,隐於树叶,美兹荫庇,不觉有身;有螳娘执木叶以自翳,意在捕蝉,不觉形见异鹊;异鹊从螳蚊之后,利其捕蝉之便,意在取利,不觉性命之危,所谓忘其真矣。

庄周休然曰:噫。物固相累,

〔注〕相为利者,怛#26相为累。

〔疏〕既睹蝉鹊徇利忘身,於是休然惊惕,仍言#27噫叹之声。故知物相利者,又有累忧。

二类相召也。

〔注〕夫有欲於物者,物亦有欲之。

〔疏〕夫有欲於物者,物亦欲之也。是以蝉鹊俱世物之徒,利害相召,叉其然也。

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谇之。

〔注〕评,问之也。

〔疏〕捐,弃也。虞人,掌栗园之虞侯也,评,问也。既觉利害相随,弃弹弓而反走,虞人谓其盗栗,故逐而问之。

庄周反入#28,三月不庭。兰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问甚不庭乎?

〔疏〕庄周见鹊忘身,被疑盗栗,归家愧耻,不出门庭。姓兰名且,庄子弟子,怪师顷来闭户,所以从而问之。

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

〔注〕夫身在人问,世有夷险,若推夷易之形於此世而不度此世之所宜,斯守形而忘身者也。

观於浊水而迷清渊。

〔注〕见彼而不明,即因彼以自见,几忘反鉴之道也。

〔疏〕我见利徇物,爱守其形,而利害相召,忘身者也。既睹鹊蝉,归家不出门庭,疑亦自责,所以静观浊水,所以迷於清泉,虽非本性合意,犹存反照之道。

且吾闻诸夫#29子曰:入其俗,从其俗#30,

〔注〕不违其禁令也。

〔疏〕庄周师老聘,故称老子为夫子也。夫达者同尘入俗,俗有禁令,从而行之。今既游彼雕陵,被疑盗栗,轻犯宪网。悔责之辞。

今吾游於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颗,游於栗林而忘真,栗林#31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注〕以见问为戮。夫庄子推平於天下,故每寄言以出#32意,乃毁仲尼,贱老聘,上拾击乎三皇,下痛病其一身也。

〔疏〕意在异鹊,遂忘栗林之禁令,斯忘身也。字亦作真字者,随字读之。虞人谓我偷栗,是成身耻之辱如此,是故不庭。夫庄子大人,隐身卑位,邀游宋国,养性漆园,岂迷目於清渊,留意於利害者邪。盖欲评品韦性,毁残其身耳。

阳子之宋,宿於逆旅。逆旅人#33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疏〕姓阳,名朱,字子居,秦人也。逆旅,店也。往於宋国,宿於中地逆旅。美者恃其美,故人忘其美而不知也;恶者谦下自恶,故人忘其恶而不知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注〕言目贤之道,无时而可#34。

〔疏〕夫种德立行而去自贤轻物之心者,何往而不得爱重哉。故命门人记之云耳。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二竟

#1赵本作『不重材与不材之问』。

#2『直」疑『真』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正

#3『柱』和下句『荣』字,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均作『挫』字和『议』字。

#4郭庆藩引文改『财』作『贱』。

#5郭庆藩引文改『法』作『患』。

#6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旦』俱作『且」。

#7唐写本『疏」下有『草』字。

#8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斗褊』俱用『偏』。

#9『周王庆忌』疑误,依《释文》当作『庆忌周王』。

#10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梁』俱作『众』。

#11『传』依《释文》及世德堂本当改作『传』。

#12依正文及文意『情』字疑当作『穷』。

#13赵本『毫』作『豪』。

#14赵本无以下『子恶死乎日然』六字。

#1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无『其』字。

#16赵本同,郭注本『雩』作『掌』,世德堂『雩』作『库』。

#17郭庆藩引文删『重』字。

#18敦煌本『爱』作『受』。

#19王孝鱼依上文改『籍』作『述』。

#20赵本作『腾』。

#21王孝鱼依下正文『爵禄并至禄上』补『爵』。

#22《阙误》引江南古藏本『物』作『化』。

#23郭庆藩引文改『咏』作『视』。

#24郭庆藩引文删『无』字。

#25《阙误》作门寨』,云:张本作『赛』。

#26赵本作『常』。

#27郭庆藩引文改『言』作『发』。

#28《阙误》引扛南古藏本『入』下有『官』字。

#29『诸夫』二字原缺,今依四库本补。

#30王孝鱼依《阙误》引成本及郭注改作『令』。

#31《阙误》引文张本均无『栗林』二字。

#32赵本无『言以出』三字。

#33《阙误》引刘得一本『人』作『之』。

#34赵本『可』下有『也』字。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一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一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达生第十九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注〕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

达命之情者,不务知#1之所无奈何。

〔注〕知之所无奈何者,命表事也。

〔疏〕夫人之生也,各有素分,形之妍丑,命之修短,奚及贫富贵贱,愚智穷通,一毫已上,无非命也。故达生於性命之士,性灵明照,终不责於分外,为己事务也,一生命之所锺者,皆智虑之所无奈之何也。

养形必先之以#2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

〔注〕知止其分,物称其生,生斯足矣,有余则伤?

〔疏〕物者,谓资货衣食,旦夕所须。夫颐养身形,先须用物,而物有分限,不可无涯。故几鄙之徒,积聚有余而养卫不足者,世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注〕守形太#3甚,故生亡也。

〔疏〕既有此浮生,而不能离形遗智,爱形太甚,亡失全生之道也。如此之类,世有之矣。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注〕非我所制,则无为有怀於其问。

〔疏〕生死去来,委之造物,妙达斯原,故无所恶。

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

〔注〕故弥养之而弥失之。

〔疏〕夫寿夭去来,非己所制。而世俗之人,不悟斯理,食多资货,厚养其身,妄谓足以存生,深可悲欺。

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

〔注〕养之弥厚,则死地弥至。

〔疏〕厚养其形,弥速其死,故次定不足以存生。

则世奚足为哉。

〔注〕莫若放而任之。

〔疏〕夫驰逐物境,本为资生。生既非养所存,故知世间物务,何足为也。

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注〕性分各自为者,皆在至理中来,故不可免也,是以善养生者,从而任之。

〔疏〕分外之事,不足为也;分内之事,不可不为也。夫目见耳听足行心知者,禀之性理,虽为无为,故不务免也。

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注〕更生者,日新之谓也。付之日新,则性命尽矣。

〔疏〕几,尽也。更生,日新也。夫欲有为养形者,无过弃却世问分外之事。弃世则无忧累,无忧累则合於正真平等之道,平正则冥於日新之变,故能尽道之玄妙。

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注〕所以遗弃之。

〔疏〕人世虚无,何足损弃?生涯空幻,何足遗忘?故弃世事则形逸而不劳,遗生涯则神凝而不损也。

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

〔注〕俱不为也。

〔疏〕夫形全不扰,故能保完天命;精固不亏,所以复本还原;形神全固,故与玄天之德为一。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注〕无所偏为,故能子万物。

〔疏〕夫二仪无心而生化万物,故与天地合德者,群生之父母。

合则成体,散则成始。

〔注〕所在皆成,无常处。

〔疏〕夫阴阳混合,则成体质,气息离散,则反於未生之始。

形精不亏,是谓能移;

〔注〕与化俱也。

〔疏〕移者,迁转之谓也。夫不劳於形,不亏其精者,故能随变任化而与物俱迁也。

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注〕还辅其自然也。

〔疏〕相,助也。夫遣之又遣,乃曰精之又精,是以反本还元,辅於自然之道也。

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室,

〔注〕其心虚,故能御群实。

〔疏〕古人称师曰子,亦是有德之嘉名。具斯二义,故曰子列子,即列御寇也,关尹#4姓尹,名喜,字公度,为函谷关令,故曰关令尹真人;是老子弟子,怀道抱德,故御寇询之也。窒,塞也。夫至极圣人,和光匿耀,潜伏行世,混迹同尘,不为物境障碍,故等虚室,空而无塞。本亦作空字。

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

〔注〕至适,故无不可耳,非物往可之。

〔疏〕冥於寒暑,故不能灾;一於高卑,故心不恐惧。

请问何以至於此?

〔疏〕总结前问意也。

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

〔疏〕夫不为外物侵伤者,乃是保守纯和之气,养於性澹之心而致之也,非关运役心智,分别巧诈,勇次果敢而得之。

列。居,予语汝。

〔疏〕命御寇令复坐,我告汝至言也。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

〔注〕唯无心者独逮耳。

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5而已。

〔注〕同是形色之物耳,未足以相先也。

〔疏〕夫形貌声色,可见闻者,皆为物也。二#6彼俱物,何足以远,亦何足以先至乎?俱是声色故也。唯当非色非声,绝视绝听者,故能超貌象之外,在万物之先也。

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

〔注〕常游於极。

〔疏〕夫不色不形,故能造形色者也;无变无化,故能变化於万物者也。是以群有从造化而受形,任变化之妙本。

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7焉。

〔注〕夫至极者,非物所制。

〔疏〕夫得造化之深根,自然之妙本,而穷理尽性者,世问万物,何得止正而控驭焉。故当独往独来,出没自在,乘正御辫,於何待焉。

彼将处乎不淫之度,

〔注〕止於所受之命#8。

〔疏〕彼之得道圣人,方将处心虚澹,其度量宏博,终不滞於世问。

而藏乎无端之纪。

〔注〕冥然与变化汨新。

〔疏〕大道无端无绪,不始不终,即用比混沌而为纪纲,故圣人藏心晦迹於恍惚之乡也。

游乎万物之所终始,

〔注〕终始者,物之极。

〔疏〕夫物所始终,谓造化也。言生死始终,皆是造化,物固以终始为造化也。而圣人於任乎自然之境,遨#9游乎造化之场。

壹其性,

〔注〕饰则二矣。

〔疏〕率性而动,故不二也。

养其气,

〔注〕不以心使之。

〔疏〕吐纳虚夷,故爱养元气。

合其德,

〔注〕不以物离性。

〔疏〕抱一不离,故常与玄德冥合也。

以通乎物之所造。

〔注〕万物皆造放自尔。

〔疏〕物之所造,自然也。既一性合德,与亦相应,故能达至道之原,通自然之本。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却,物奚自入焉。

〔疏〕是者,指斥以前圣人也。自,从也。若是者,共保守自然之道,全而不亏,其心神凝照,曾无问那,故世俗事物,何从而入於灵府哉。

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选物而不折。

〔疏〕自此已下,几有三譬,以况圣人任独无心。一者醉人,二者利剑,三者飘瓦,此则是初。夫醉人乘车,忽然颠坠,须复困疾,叉当不死。其谓心无绿虑,神照凝全,既而乘坠不知,死生不入,是故选於外物而情无折惧。

彼得全於酒而犹若是,

〔注〕醉故失其所知耳,非自然无心者也。

而况得全於天乎?

〔疏〕彼之醉人,因於困酒,犹得暂时凝澹,不为物伤,而况德全圣人,冥於自然之道者乎。物莫之伤,故其冥矣。

圣人藏於天,故莫之能伤也。

〔注〕不阀性分之外,故曰藏。

〔疏〕夫圣人照等三光,智周万物,藏光塞智於自然之境,故物莫之伤矣。

复条者不折模干,

〔注〕夫干将镇娜,虽与伟为用,然报伟者不事折之,以其无心。

〔疏〕此第二谕#10也。干将镇娜,并古之良剑。虽用剑杀害,因以结伟,而报伟之人,终不瞋怒此剑而折之也,其为无心,故物莫之害也。

虽有恢心者不怨飘瓦,

〔注〕飘落之瓦,虽复中人,人莫之怨者,由其无情。

〔疏〕飘落之瓦,偶尔伤人,虽恢逆褊心之夫,终不怨恨,为瓦是无心之物。此第三谕也。

是以天下平均。

〔注〕凡不平者,由有情。

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

〔注〕无情之道大矣。

〔疏〕夫海内清平,遐荒静息,野无攻战之乱,朝无杀戮之刑者,盖由此无为之道,无心圣人,故致之也。是知无心之义大矣。

不闻人之天#11,而开天之天,

〔注〕不虑而知,开天也;知而后感,开人也。然则开天者,性之动也;开人者,知之用也。

〔疏〕郭注云:不虑而知,开天者也;知而后感,开人者也。然则开天者,性之动;开人者,智之用。郭得之矣,无劳更释。

开天者德生,

〔注〕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忘余,斯德生也。

开人者贼生。

〔注〕知用者,从感而求,劫#12而不已,斯贼生也。

〔疏〕夫率性而动,动而常寂,故德生也。运者御世,为害极深,故贼生也。《老经》云,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也。

不厌其天,不忽於人,

〔注〕任其天性而动,则人理亦自全矣。

〔疏〕常用自然之性,不厌天者也;任智自照於物,斯不忽人者也。

民几乎以其真。

〔注〕民之所息,伪之所生,常在於知用,不在於性动也。

〔疏〕几,尽也。因天任人,性动智用,而人天无别,知用不殊,是以率土尽真,苍生无伪也。

仲尼适楚,出於林中,见痴楼者承蜩,犹攘之也。

〔疏〕痴偿,老人曲腰之貌。承蜩,取蝉也。攘,拾也。孔子聘楚,行出林籁之中,遇老公以竿承蝉,如倪拾地芥,一无遗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疏〕怪其巧妙一至於斯,故问其方。答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

〔注〕累二丸於竿头,是用手之停审也。故#13其承蜩,所失者不过锱铢之问也。

〔疏〕锱铢,称两之微数也?初学承蜩,时经半岁,运手停审,故所失不多o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

〔注〕所失愈多。

〔疏〕时节犹#14久,累丸微多,所承之蜩十失其一也。

累五而不坠,犹攘之也。

〔注〕停审之至,故乃无所复失。

〔疏〕累五丸於竿头,一无坠落,停审之意,遂到於斯,是以承蜩蝉犹如倪拾。

吾处身也,若标#15株拘;吾执臂也,若点槁木之枝;

〔注〕不动之至。

〔疏〕拘,谓斫残枯树枝也。执,用也。我安处身心,犹如枯树,用臂执竿,若槁木之枝,凝寂停审,不动之至。斯言有道,此之谓也。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疏〕二仪极大,万物甚多,而运智用心,唯在蜩翼,蜩翼之外,无他绿虑也。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注〕遗彼故得此。

〔疏〕反侧,犹变动也。外息攀缘,内心凝静,万物虽众,不夺蜩翼之知,是以事同拾芥,何为不得也。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拘楼文人之谓乎。

〔疏〕夫运心用志,凝静不离,故累丸承蜩,妙疑神鬼。而尼父勉勖门人,故云痴偿丈人之谓也。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

〔疏〕觞深,渊名也。其状似柄,因以为名,在宋国也。津人,谓津济之人也。操,捉也。颜回尝经行李,济渡斯渊,而津人操舟,甚有方便,其便僻机巧,妙若神鬼,颜面怪之,故问夫子。

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

〔注〕言物虽有性,亦须数习而后能耳。

〔疏〕颜回问:可学?答曰:好游涉者,数习则能。夫物虽察之自然,亦有习以成性者。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注〕没一人,谓能骛没於水底。

〔疏〕注云:谓骛没水底。惊,鸭子也。谓津人便水,没入水下,犹如鸭乌没水,因而捉舟。

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

〔注〕习以成性,遂若自然。

〔疏〕好游於水,数习故能,心无忌惮,忘水者也。

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

〔注〕视渊若陵,故视舟之覆於渊,犹车之却退於圾也。

〔疏〕好水数游,习以成性,遂使顾视渊潭,犹如陵陆,假令舟之颠覆,亦如车之却退於阪。

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

〔注〕覆却虽多而犹不以经怀,以其性便故也。

〔疏〕合,犹心中也。随舟进退,方便万端,陈在目前,不关怀抱。既不#16忘水,岂复劳心。

恶往而不暇。

〔注〕所遇皆闲暇也。

〔疏〕率性操舟,任真游水心无矜系,何往不闲。岂唯操舟,学道亦尔,但能忘遣,即是达生。

以瓦注#17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婚。

〔注〕所要愈重,则其心愈矜也。

〔疏〕注,射也。用瓦器贱物而戏赌射者,既心无矜惜,故巧而中也。以钧带赌者,以其物稍贵恐不中探,故心生怖惧而不着也。用黄金赌者,既是极贵之物,矜而惜之,故心智昏乱而不中也。是以津人以忘遣故若神,射者以矜物故昏乱。是以矜之则拙,忘之则巧,勖诸学者,幸志之焉。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注〕夫欲养生全内者,其唯无所矜重也。

〔疏〕夫射者之心,巧拙无二,为重於外物,故心有所矜,只为贵重黄金,故内心昏拙,岂唯在射,万事亦然。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

〔注〕学生者务中适。

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

〔疏〕姓田,名开之,学道之人。姓祝,名肾,怀道者也。周公之胤,莫显其名,食采於周,镒日威也。素闻祝肾学养生之道,开之既从游学,未知何所闻乎?有此咨疑,庶禀其卫。

田开之曰:开之操拔警以侍门庭,亦何闻於夫子。

〔疏〕开之谓祝肾为夫子,技簪,扫帚也。言我操提扫帚,参侍门户,洒。扫庭前而已,亦何敢辄问先生之道乎。古人事师,皆拥簪以充役也。

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

〔疏〕让,犹谦也。养生之道,寡人愿闻,幸请指陈,不劳谦逊。

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疏〕我承祝肾之说,养生譬之牧羊,鞭其后者,令其折中。

威公曰:何谓也?

〔疏〕未悟田开之言,故更发疑问。

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

〔疏〕姓单名豹,鲁之隐者也。岩居饮水,不争名利,虽复年事长老而形色不衰,久处山林,忽遭饿虎所食。

有张毅者,高#18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疏〕姓张名毅,亦鲁人也。高门,富贵之家也。县薄,垂帘也。言张毅是流俗之人,追奔世利,高门甲第,朱户垂帘,莫不驰骤参谒,趁走庆吊,形劳神弱,困而不休,於是内热发背而死。

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注〕夫守一方之事至於过理者,不及於会通之适也。鞭其后者,去其不及也。

〔疏〕单豹寡欲清虚,养其内德而虎食其外。张毅交游世贵,养其形骸一而病攻其内以死。此二子各滞一边,未为折中,故并不鞭其后也。

仲尼白:无入而藏,

〔注〕曰藏既内矣,而又入之,此过於入也。

〔疏〕注云,入既入矣,而又藏之。偏滞於处,此单豹也。

无出而阳,

〔注〕阳既外矣,而又出之,此过於出也。

〔疏〕阳,显也。出既出矣,而又显之。偏滞於出,此张毅也。

柴立其中央。

〔注〕若槁木之无心而中适,是立也。

〔疏〕柴,木也。不滞於出,不滞於处,出处双遣,如槁木之无情,妙拾二边,而独立於一中之道。

三者若得,其名必极。

〔注〕名极而实万#19也。

〔疏〕夫因名诠理,从理生名。若得已前三句语意者,则理穷而名极者也。亦言:得此三者名为证至极之人也。

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

〔疏〕涂,道路也。夫路有劫贼,脸难可畏,十人同行,一人被杀,则亲情相戒,不敢轻行,强盛卒伍,多结徒伴,斟量平安,然后敢去。岂不知全身远害乎。

人之所取#20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问;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注〕十杀一耳,便大畏之;至於色欲之害,动皆之死地而莫不冒之,斯过之甚也。

〔疏〕衽,衣服也。夫涂路息难,十杀其一,犹相戒慎,不敢轻行。况饮食之问,不能将节,衽席之上,恣其淫荡,动之死地,万无一全。举世皆然,深为罪过。

祝宗人玄端以临牢荚,说蠡,

〔疏〕祝,祝史也,如今太宰六祝官也。玄端,衣冠。笑,圈也。竞,褚也。夫飨祭宗庙,必有祝史,具於玄端冠服,执版而祭鬼神。未祭之问,临圈说竞。说竞之文,在於下也。

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滕#21汝,十日戒,三日斋,藉白茅,加汝肩尸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

〔疏〕豢,养也。俎,盛肉器也,谓雕饰之俎也。说彘曰:汝何须好生而恶死乎?我将养汝以好食,斋戒以洁清,藉神坐以白茅,置汝身於俎上,如此相待,岂不欲为之乎?

为负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荚之中,自为谋,则苟生有轩冕之尊,死得於朦楣之上、聚楼之中则为之。为氤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乱者何也?

〔注〕欲赡则身亡,理常俱耳,不问人兽也。

〔疏〕错,置也。豚,画饰也;循,笑车也;谓画斩车也。聚凄,棺柠也。为竞谋者,不如置之圈内,食之糟糠,不用白茅,无劳雕俎;自为谋,则苟且生时有乘轩戴冕之尊,死则置於棺中,载於循车之上,则欲得为之。为竞谋则去白茅雕俎,自为谋则取於轩冕循车,而异竞者何也?此盖颠倒愚痴,非达生之性者也。

桓公田於泽,管仲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仲父何见?对曰:臣无所见。

〔疏〕公,即桓公小白也。畋猎於野泽之下,而使管夷吾御车。公因见鬼,心有所怖惧,执管之手问之。答日:臣无所见。此章明凡百病患,多因妄系而成。

公反,谈请为病,数日不出。

〔疏〕谈饴,是懈怠之容,亦是数#22闷之貌。既见鬼,忧惶而归,遂成病息,所以不出。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

〔疏〕姓皇子,字告敖,齐之贤人也。既闻公有病,来问之,云:公妄系在心,自遭伤病。鬼有何力,而能伤公。欲以正理遣其邪病也。

夫忿痛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

〔疏〕夫人忿怒则清聚邪气,於是精魂离散,不归於身,则心虚弊犯神,道不足也。

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疏〕夫邪气上而不下,则上攻於头,令人心中怖惧,郁而好怒;下而不上,阳伏阴散,精神恍惚,故好忘也。夫心者,五藏之主,神灵之宅,故熙当身心则为病。

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

〔疏〕公问所由,答言有鬼。

沈有履,鳌有髻。

〔疏〕沈者,水下泥#23之中,有鬼曰履。宠神,其状如美女,着赤女衣,名髻也。

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

〔疏〕门户内粪壤之中,其问有鬼,名曰雷霆。

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聋跃之;

〔疏〕人宅中东北墙下有鬼,名陪阿鲑聋,跃状如小儿,长一尺四寸,黑衣赤愤,带剑持戟。

西北方之下者,则秩阳处之。

〔疏〕豹头马尾,名日泱阳。

水有罔象,

〔疏〕注#24云,状如小儿,黑色,赤衣,大耳,长臂,名日罔象。

丘有幸,

〔疏〕其状如狗,有角,身有文彩。

山有夔,

〔疏〕大如牛,状如鼓一,足行也。

野有彷徨,

〔疏〕其状如蛇,两头,五彩。

泽有委蛇。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

〔疏〕桓公见鬼,本在泽中,既闻委蛇,故问其状。

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公赈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

〔疏〕赈,喜笑貌也。殆,近也。若见委蛇,近为霸主。桓公闻说,大笑欢之:我所见正是此也。

於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

〔注〕此章盲忧来而累生者,不明也;息去而性得者,达理也。

〔疏〕闻说委蛇,情中畅适,於是整衣冠,共语论,不终日而情抱豁然,不知疾病从何而去也。

纪省子为王养斗鸡。

〔疏〕姓纪,名清子,亦作消字,随字读之。为齐王养难,拟斗也。此章明不叉禀生知自然之理,亦有积习以成性者。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桥而恃气。

〔疏〕养经十日,堪斗乎?答曰:始恃骄矜,自恃意气,故未堪也。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疏〕见闻他鸡,犹相应和若形声影响也。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疏〕顾视速疾,意气强盛,心神尚动,故未堪也。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呜者,已无变矣,

〔疏〕几,尽也。都不骄矜,心神安定,鸡虽之呜,以无变折。养难之妙,理尽於斯。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26反走矣。

〔注〕此章言养之以至於全者,犹无敌於外,况自全乎。

〔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遥望之者,其犹木鸡,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天下无敌,谁敢应乎。

孔子观於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电鳌鱼鳌之所不能游也。

〔疏〕吕粱,水名。解者不同,或言是西河离石有黄河县绝之处,名吕梁也;或言蒲州二百里有龙门,河水所经,瀑布而下,亦名梁,或言宋国彭城县之吕梁。八尺日初,计高二十四丈而县下也。今者此水,县注名高,盖是寓言,谈过其实耳。电者,似鳌而形大;毫者,类鱼而有脚。此水瀑布既高,流波峡缺,遂使激湍腾沬三十里,至於水族,尚不能游,况在陆生,如何可涉。

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

〔疏〕激湍沸涌,非人所能游,忽见丈夫,谓之遭溺而困苦,故命弟子随流而拯接之。

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於塘下。

〔疏〕塘,岸也。既安於水,故散发而行歌,自得逍遥,敖游岸下。

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

〔疏〕丈夫既不惮流波,行歌自若,尼父怪其如此,从而问之:我谓汝为鬼神,审观察乃人也。汝能履深水,颇有道卫不乎?

曰:亡,吾无道。

〔疏〕答云:我更无道衍,直是久游则巧,习以性成耳。

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疏〕我初始生於陵陆,遂与陵为故旧也。长大游於水中,习而成性也。既习水成性,心无惧惮,恣情放任,遂同自然天命也。

与齐俱入,与汨偕出,

〔注〕磨翁而旋入者,齐也;回伏而涌出者,汨也。

〔疏〕湍沸旋入,如磴心之转者,齐也;回复腾漫而反出者,汨也。既与水相宜,事符天命,故出入齐汨,曾不介怀。郭注云磨翁而入者,关东人吹磴为磨,磨翁而入,是磴釭转也。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

〔注〕任水而不任己。

〔疏〕随顺於水,委偿从流,不使私情辄怀违拒。从水尚尔,何况唯道是从乎。

此吾所以蹈之也。

〔疏〕更无道衍,理尽於斯。

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疏〕未开斯旨,请重释之。

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长於水而安於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注〕此章言人有偏能,得其所能而任之,则天下无难矣。用夫无难以涉生生之道,何往而不通也。

〔疏〕此之三义,并释於前,无劳重解也。

梓庆削木为据,据成,见者惊犹鬼神。

〔注〕不似人所作也。

〔疏〕姓梓,名庆,鲁大匠也。亦云:梓者,官号;炉者,乐器似夹锺。亦言:据似虎形,刻木为之。雕削巧#26妙,不类人工,见者惊疑,谓神鬼之所作也。

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

〔疏〕鲁侯见其神妙,怪而问之:汝何道衍为此据焉?

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据,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疏〕梓答云:臣是工巧村人,有何艺衍。虽复如是,亦有一法焉。臣欲为炼之时,未尝辄有攀绿,损耗神气,叉斋戒清洁以静心灵也。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

〔疏〕心迹既齐,几经三日,至於庆吊赏罚,官爵利禄,如斯之事,并不入於情田。

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

〔疏〕齐日既多,心灵渐静,故能非誉双遣,巧拙两忘。

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

〔注〕视公朝若无,则跋慕之心绝矣。

〔疏〕辄然,不敢动貌也。齐洁既久,情义清虚,於是百体四肢,一时忘遣,辄然不动,均於枯木。既无意於公私,岂有怀於朝廷哉。

其巧专而外滑#27消;

〔注〕性外之事去也。

〔疏〕滑,乱也。专精内巧之心,消除外乱之事。

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炉,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

〔注〕爻取村中者也。

〔疏〕外事既除,内心虚静,於是入山林观看天性好木,形容躯貌至精妙,而成事堪为炼者,然后就手加工焉。若其不然,则止而不为。

则以天合天,

〔注〕不离其自然也。

〔疏〕机变虽加人工,木性常因自然,故以合天也。

器之所以疑神者,其#28是与。

〔注〕尽因物之妙,故乃#29疑是鬼神所作也#30。

〔疏〕所以据之微妙疑似鬼神者,只是因於天性,顺其自然,故得如此。此章明顺理则巧若神鬼,性乖则心劳而自拙也。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

〔疏〕姓东野,名稷,古之善御人也,以御事鲁庄公。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庄公以为组绣织文,不能过乎此之妙也。

使之钩百而反。

〔疏〕任马旋回,如钧之曲,百度反之,皆复其迹。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

〔疏〕姓颜,名阖,鲁之贤人也,入见。庄公初不信,故密不应焉。

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

〔疏〕少时之顷,马困而败。公问颜生,何以知此?

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注〕斯明至当之不可过也。

〔疏〕答:马力竭尽,而求其过分之能,故知叉败也。非唯车马,万物皆然。

工捶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

〔疏〕旋,规也。规,圆也。稽,留也。任是尧时工人,禀性极巧;盖用规矩,手随物化,因物施巧,不稽留也。

故其灵台而不极。

〔注〕虽工任之巧,犹任规矩,此言因物之易者也。

〔疏〕任物因循,忘怀虚淡,故其灵台凝一而不桂桔也。

忘足,屦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

〔注〕百体皆适,则都忘其身也。

知#31忘是非,心之适也;

〔注〕是非生於不适耳。

〔疏〕夫有履有带,本为足为要;今既忘足要,履带当闲适。亦犹心怀忧戚,为有是非;今则知忘是非,故心常适乐也。

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

〔注〕所遇而安,故无所所变从也。

〔疏〕外智凝寂,内心不移物,境虚空,不从事,乃契会真道,所在常适。

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注〕识适者犹未适也。

〔疏〕始,本也。夫体道虚忘,本性常适,非由感物而后欢娱,则有时不适,本性常适,故无往不欢也。斯乃忘适之适,非有心适。

有孙休者,

〔疏〕姓孙,名休,鲁人也。

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於乡里,逐於州部,则胡罪乎天哉?休恶遇此命也?

〔疏〕踵,频也。诧,告也,欺也。不能迷道而怨述遭,频来至门而叹也,姓扁,名子庆,鲁之贤人,孙休之师也。孙休俗人,不达天命,频诣门而言之:我居乡里,不见道我不修饰;临於厄难,不见道我无勇武。而营田於平原,逢岁不熟,禾稼不收,处朝廷以事君,不遇圣明,不摩好爵。遭州部而放逐,被乡闲而宾弃,有何罪於上天,苟遇斯之运命?

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注〕合付自然也。

〔疏〕夫至人立行,虚远清高,故能内忘五藏之肝胆,外遗六根之耳目,荡然空静,无纤介於胸臆。

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注〕凡此真性,皆尘垢也。

逍遥乎无事之业,

〔注〕凡自为者,皆无事之业也。

〔疏〕芒然,无心之貌也。彷徨是纵放之名,逍遥是任适之称。而处染不染,纵放於嚣尘之表;涉事无事#32,任适於物务之中也。

是谓为而不恃,

〔注〕率性自为耳,非恃而为之。

长而不宰。

〔注〕任其自长耳,非宰而长之。

〔疏〕接物施化,不恃藉於我我#33劳;长养黎元,岂断割而从己。事出《老经》。

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疏〕汝光饰心智,惊动愚俗;修营身形,显他污秽;昭昭明白,自炫其能,犹如担揭日月而行於世也,岂是韬光匿耀,以蒙养恬哉。

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於聋盲跛赛而比於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疏〕而,汝也。得躯貌完全,九窍具足,复免中涂夭於聋盲跛赛,又得预於人伦,偕於人数,庆幸矣莫甚於斯,有何容暇怨於天道。子宜速往,无劳辞费。

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问,仰天而叹。

〔疏〕孙休闻道而出,扁子言讫而归。俄顷之问,子庆嗟叹也。

弟子问曰:先生何为叹乎?

〔疏〕扁子门人问其嗟叹所以。

扁子曰: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於惑也。

〔疏〕孙休频来踵门而诧,迷迅居世,

坎轲不平,吾遂告以至人深玄之德,而器小言大,虑有漏机,恐其惊迫,更增其惑,是以吁欺也。

弟子曰: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孙子所古。非邪?先生所言是邪?被固惑而来#34矣,又奚罪焉。

〔疏〕若孙子官是饰扁子言非,非理之言,铃不惑是。若扁子言是,孙子言非,彼铃以非故,来诣斯求是。进退寻责,何罪有乎。先主之欺,终成虚假。

扁子曰:不然。昔者有乌止於鲁郊,鲁君悦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乌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乌也。若夫以乌养养乌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35平陆而已矣。

〔注〕各有所便也。

〔疏〕此爰居之乌,非应瑞之物,鲁侯泼赏,飨以太牢,事显前篇,无劳重解。

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骊以车马,乐钨以锺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注〕此章言善养生者各任性分之适而至矣哉。

〔疏〕既,小鼠也。妈,雀也。孙休是寡识少闻之人,应须款曲启发其事。

今乃告以至人之德,大道玄妙之言,何异乎载小鼠以大车,娱鹧雀以韶乐。既御小而用大,亦何能无惊惧者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二十一竟

#1《弘明集□正诬论》引『知』作命。

#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无『以』字。

#3世德堂本、浙江书局本『太』作『大』,下同。

#4『关尹一二字依郭庆藩说及正文当补。

#5《阙误》引江南古藏本『色』上有『形』字。

#6郭太藩引文改『二』字作『而』。

#7《阙误》引张君房本『止』作『正』。

#8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命』俱作『分』。

#9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敖』当改作『遨』。

#10郭庆藩引文『论』改作『噙』,王孝鱼云,『嗡』『论』古字通,但此『喷』字魄文前皆作门喷』。

#11《阙误》引刘得一本『天』作『人』。

#1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劝』俱作『劝』。

#13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俱无『故』字。

#14郭庆藩引文改『犹」作『尤』,改下句『彻』作『增』。

#1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标』作『厥』。

#16郭庆藩引文改『不』作『能』。

#17《阙误》云:《吕览》『注』作『设』,余同。

#18《阙误》引刘得一本『高』上有『见』字。

#19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万』俱作『当』。

#20《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取』作『最』。

#21《阅误》引张君房本『绦』作门豢』。

#22郭庆藩引文改『数』作『烦』。

#23王孝鱼依《释文》『泥』上补『污』字。

#24王孝鱼云,今本无此『注』,『注』疑司马之误。

#25《阙误》引文如海、刘得一本『者』上有『见』字。

#26原作『功』,疑为『巧』之讹,依郭庆藩引文改。

#27浙江书局本『滑』作『骨』。

#28《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其』下有『由』字。

#29赵本无『乃』字。

#30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也』作『耳』,赵本无『也』字。

#31《阙误》引文、成、张本俱无『知』字。

#32『无事』二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注文补。

#33郭庆藩引文删『我』字。

#34赵本『来』下有『者』字。

#35《阙误》引刘得一本『则』下有『安』字。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

河南郭象注

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至乐第十八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

〔注〕忘欢而后乐足,乐足而后身存。将以为有乐邪?而至乐无欢;将以为无乐邪?而身以存而无忧。

〔疏〕此假问之辞也。至,极也。乐,欢也。言寰宇之中,颇有至极欢乐,可以养活身命者无有哉?

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注〕择此八者,莫足以活身,唯无择而任其所遇#1乃全耳。

〔疏〕奚,何也。今欲行至乐之道以活身者,当何所为造,何所依据,何所避讳,何所安处,何所从就,何所拾去,何所欢乐,何所嫌恶,而合至乐之道乎?此假设疑问,下自旷显。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

〔疏〕天下所尊重者,无过富足财宝,贵盛荣华,寿命遐长,善名令誉;所欢乐者,滋味爽口,丽服荣身,玄黄悦目,官商娱耳。若得之者,则为据处就乐。

所下者,贫贱夭恶也;

〔疏〕贫穷卑贱,夭折恶名,世问以为下也。

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注〕几此,失之无伤於形而得之有损於性,今反以不得为忧,故愚。

〔疏〕几此上事,无益於人,而流徙之俗以不得为苦,既不适情,遂忧愁惧虑。如此修为形体,岂不甚愚痴。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

〔注〕内而形者,知足而已#2。

〔疏〕夫富豪之家,劳神苦思,驰骋身力,多聚钱财,积而不散,用何能尽。内其形者,岂其如斯也。

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注〕故亲其形者,自得於身中而已。

〔疏〕夫位高虑远,禄重忧深,是以昼夜思量,献可替不,劳形休心,无时堑息,其为形也,不亦疏乎。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悟悟,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

〔注〕夫遗生然后能忘忧,亡心忧而后生可乐,生可乐而后形是我有,富是我物,贵是我荣也。

〔疏〕夫禀气顽痴,生而忧戚,虽复寿考,而精神僭合,久忧不死,翻成苦哉。如此为形,岂非疏远,其於至乐,不亦谬乎。

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

〔注〕善则过当,故不周济。

〔疏〕诚,实也。夫忠烈之士,忘身徇节,名传今古,见善世问,然未知此善是有#3虚实。善若实也,不足以活身命;善叉虚也,不应养活苍生。赖谏诤而太平,此足以活人也;为忠烈而被戮,此不足以活身也。

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

〔注〕唯中庸之德为然。

〔疏〕蹲循,犹顺从也。夫为臣之法,君若无道,宜以忠诚之心匡谏;君若不听,即须蹲循休止,若逆鳞强诤,叉遭刑戮也。

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注〕故当绿督以为经也。

〔疏〕吴王夫差,荒淫无道,子胥忠谏,以遭残戮。若不谏诤,忠名不成。故练与不练,善与不善,诚未可定矣。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沐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疏〕果,未定也。流俗以贵染为心,以色声为乐。未知此乐次定乐邪?而倒置之心,未可谓信也。

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诬诬然如将不得已,

〔注〕举群趣其所乐,乃不避死也。

〔疏〕经经,趣死貌。已,止也。举世之人,群聚趣竞,所欢乐者,无口五尘,食求至死,未能心息之也。

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4不乐也。

〔注〕无怀而恣物耳。

〔疏〕而世俗之人,皆用色声为上乐,而庄生体道忘澹,故不见其乐,亦不见其不乐也。

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5矣,

〔注〕夫无为之乐,无忧而已。

〔疏〕以色声为乐者,未知次定有此乐不?若以庄生言之,用虚澹无为为至实之乐。

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注〕俗以铿枪为乐,美善为誉。

〔疏〕俗以富贵荣华铿金枪玉为上乐,用美言佞善为令誉,以无为恬澹寂寞虚夷为忧苦。故知至乐以无乐为乐,至誉以无誉为誉也。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

〔注〕我无为而任天下之是非,是非者各自任则定矣。

〔疏〕夫有为执滞,执是竞非,而是非无主,故不可定矣。无为虚澹,忘是忘非,既无是非而是非定者也。

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

〔注〕百姓足#6则吾身近乎存也。

〔疏〕几,近也。存,在也。夫至乐无乐,常适无忧,可以养活身心,终其天命,唯彼无为,近在其中者矣。

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

〔注〕皆自清宁耳,非为之所得。

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

〔注〕不为而自合,故皆化,若有意乎

为之,则有时而滞也。

〔疏〕天无心为清而自然清虚,地无心为宁而自然宁静。故天地无为,两仪相合,升降灾福泰而万物化生,若有心为之,即不能已。

芒乎翁乎,而无从出乎。

〔注〕皆自出耳,未有为而出之也。兹乎芒乎,而无有象乎。〔注〕无有为之象。

〔疏〕夫二仪造化,生物无心,恍惚芒昧,参差难测;贫其从出,莫知所由;视其形容,竟无象貌。覆论芒贫,互其文耳。

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

〔注〕皆自殖耳。

〔疏〕职职,繁多貌也。夫春生夏长,庶物繁多,孰使其然?皆自耳。寻其源流,从无为种植。既无为种植,岂有为#7耶。

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

〔注〕若有为则有不济#8也。

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注〕得无为则无乐而乐至矣。

〔疏〕孰,谁也。夫天地清宁,无为虚廓而升降,生化而无不为也。凡俗之人,心灵阁昧,就滞有欲,谁能得此无为哉。言能之者,乃至务也。若得之者,便是德合二仪,冥符至乐也。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

〔疏〕庄惠二子为淡水素交,既有死亡,理须往吊之。

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疏〕箕踞#9者,垂两脚如簸箕形也。盆,瓮瓦缶也,庄子知生死之不二,达哀乐之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瓮□而歌,垂脚箕踞,敖然自乐。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疏〕共妻居处,长养子孙,妻老死亡,竟不哀哭,乖於人理,足是无情,加之鼓歌,一何太甚也。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盘然。

〔疏〕然,犹如是也。世人皆欣生恶死,哀死乐生,故我初闻死之时,何能独无概然惊叹也。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疏〕庄子圣人,妙达相本,故睹察初蛊始本自无生,未生之前亦无形质,形质之前亦复无气。从无生有,假合而成,是知此身不足惜也。

杂乎芒苗之问,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疏〕大道在恍惚之内,造化芒昧之中,和杂清浊,变成阴阳二气;二气凝结,变而有形;形既成就,变而生育。且从无出有,变而为生,自有还无,变而为死。而生来死往,变化循环,亦犹春秋冬夏,四时代序。是以达人观察,何哀乐之有哉。

人且偃然寝於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注〕未明而栗,已达而止,斯所以诲有情者,将令推至理以遣累也。

〔疏〕偃然,安息貌也。巨室,谓天地之问也。且夫息我以死,外於天地之间,譬彼炎冻,何得随而哀恸。自觉不通天命,故止哭而鼓瓮也。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於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

〔疏〕支离,谓支体离析,以明忘形也。滑介,犹骨稽也,谓骨稽挺特,以忘智也。欲显叔世浇讹,故号为叔也。冥,阁也。伯,长。昆仑,人身也。言神智杳冥,堪为物长;昆仑玄远,近在人身;丘墟不平,俯同世俗;而黄帝圣君,光临区宇,休心息智,寄在凡庸。是知至道幽玄,其则非远,故托二叔以彰其义也。

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疏〕蹶蹶,惊动貌。柳生#10者,易生之木;木者,棺椁之象;此是将死之征也。二叔游於昆仑,观於变化,俄顷之问,左臂生柳,蹙然惊动,似欲恶之也。

支离叔曰:子恶之乎?

〔疏〕相与观化,贵在虚忘。蹶然惊动,似有嫌恶也。

滑介叔曰:亡,予何恶。

〔疏〕亡,无也。观化之理,理在忘怀,我本无身,何恶之有也。

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

〔疏〕夫以二气五行,四支百体假合结聚,借而成身。是知生者尘垢秽累,非真物者也。

死生为昼夜。

〔疏〕以生为昼,以死为夜,故天不能无昼夜,人焉能无死生。

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注〕斯皆先示有情,然后寻至理以遣之。若云我本无情,故能无忧,则夫有情者,遂自绝於远旷之域,而迷困於忧乐之境矣。

〔疏〕我与子同进,观於变化,化而及我,斯乃是#11当待终,有何嫌恶?既冥死生之变,故合至乐也。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饶然有形,檄以马捶,因而问之,

〔疏〕之,过也。饶然,无润泽也。缴,打击也。马捶,犹马杖也。庄子适楚,遇见髑髅,空骨无肉,朽骸无润,遂以马杖打击,因而问之。欲明死生之理均齐,故寄髑髅寓言答问也。

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

〔疏〕夫子食欲资生,失於道理,致使夭折性命,而骸骨为此乎?

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铁之诛,而为此乎?

〔疏〕为当有亡国征战之事,行陈斧钦之诛,而为此乎?

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

〔疏〕或行奸盗不善之行,世问共恶,人伦所耻,遗愧父母,羞见妻学,惭丑而死於此乎?

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

〔疏〕馁,饿也。或进学他乡,衣粮乏尽,息於饥冻,死於此乎?

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疏〕春秋,犹年纪也。将子有黄发之年,耆艾之寿,终於天命,卒於此乎?

於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外。

〔疏〕卒,终也。援,引也。初逢桔骨,援马杖而击之,问语既终,引髑髅而高枕也。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12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

〔疏〕暗於此,子所言皆是生人之累患,欲论死道,由无此忧虞。子是生人,颇欲闻死人之说乎?庄子睡中感於此梦也。

庄子曰:然。

〔疏〕然,许髑髅,欲其#13死说。

髑髅曰:死,无君於上,无臣於下;亦无四时之事,从#14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疏〕夫死者,魂气升於天,骨肉归乎土。既无四时炎冻之事,宁有君臣上下之累乎。从容不复死生,故与二仪同其年寿;虽南面称孤,王侯之乐亦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阎里知识,子欲之乎?

〔疏〕庄子不信髑髅之言,更说生人之事。欲使司命之鬼,复骨肉,反妻子,归闲里,颇欲之乎?

髑髅深矉蹙类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问#15之劳乎。

〔注〕旧说云庄子乐死恶生,斯说谬矣。若然,何谓齐乎?所谓齐者,生时安生,死时安死,生死之情既齐,则无为当生而忧死耳。此庄生之旨也。

〔疏〕深矉#16蹙类,忧愁之貌也。既闻司命复形,反於乡里,於是忧#17愁矉蹙,不用此言。谁能复为生之劳而弃於南面王之乐耶。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耶?

〔疏〕颜回自西之东,从鲁往於齐国,欲将三皇五帝之道以教齐侯,尼父恐不逗机,故有忧色,於是子贡避席,自称小子,敢问夫子忧色所由。

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疏〕褚,容受也。怀,包藏也。绠,罐索也。夫容小之器,不可以藏大物;短促之绳,不可以引深井。此言出管子之书,孔丘善之,故引以为譬也已。

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

〔注〕故当任之而已。

〔疏〕夫人禀於天命,愚智各有所成;受形造化,情好成着所适;方之凫鹤不可盗损,故当任之而无不当也。

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於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注〕内求不得,将求於外。舍内求外,非惑如何。

〔疏〕黄帝尧舜,五帝也。燧人神农,三皇也。恐颜回将三皇五帝之道以说齐侯。既而步骤殊时,浇淳异世,执持圣进,不逗机绿,齐侯闻此大言,未能领悟,求於己身,不能得解。脱不得解,悟则心生疑惑,於是忿其胜己,必杀颜回。

且汝独不闻邪?昔者海乌止於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疏〕郭外曰郊。御,迎也。九韶,舜乐名也。太牢,牛羊豕也。昔有海乌,名日爰居,形容极大,头高八尺,避风而至,止鲁东郊。实是几乌而妄以为瑞,臧文仲礼之,故有不智之名也。於是奏韶乐,设太牢,迎於太庙之中而觞宴之也。而臧文仲用为神乌,非关鲁侯,但饮乌於鲁庙之中,故言鲁侯觞之也。

乌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蛮,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疏〕夫韶乐太牢,乃美乃善,而施之爰居,非所养听,故目眩心悲,数日而死。亦犹三皇五帝,其道高远,施之齐侯,非所闻之也。

此以己养养乌也,非以乌养养乌也。

〔疏〕韶乐牢觞,是养人之具,非养乌之物也。亦犹颜回以己之学衍以教於齐侯,非所乐也。夫以乌养养乌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鳍鳅,随行列而止,委#19蛇而处。

〔疏〕坛陆,湖渚也。绘,泥缯也。鳅,白鱼子也。逶迤,宽舒自得也。夫养乌之法,宜栖茂林,放洲渚,食鱼子,浮江湖,逐群飞,自闲放,此以乌养之法养乌者也。亦犹齐侯率己所行,逍遥自得,无所羡也。

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绕绕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乌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疏〕奚,何也。桡,喧聒也。咸池,尧乐也。洞庭之野,谓天地之问也。还,绕也。咸池九韶,唯人爱好,鱼乌诸物恶闻其声,爱好则绕而观之,恶闻则高飞深入。既有欣有恶,八音何用为乎。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19。

〔疏〕鱼好水而恶陆,人好陆而恶水。彼之人鱼,察性各别,好恶不同,故死生斯异。岂唯二种,万物皆然也。

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

〔注〕各随其情。

〔疏〕先古圣人,因循物性,使人如器,不一其能,各称其情,不同其事也。是知将三皇之道以说齐侯者,深不可也。

名止於实,义设於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注〕实而适,故条达;性常得,故福持。

〔疏〕夫因实立名,而名以召实,故名止於实,不用实外求名。而义者宜也,随宜施设,适性而已,不用拾己效人。如是之道,可谓条理通达,而福德扶持者矣。

列子行食於道从,见百岁髑髅,担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

〔注〕各以所遇为乐。

〔疏〕捷,技也。从,傍也。御寇困於行李,食於道傍,仍见枯朽髑髅,形色似久。言百岁者,举其大数。髑髅隐在蓬草之下,遂拔却蓬草,因而指麾与言。然髑髅以生为死,以死为生,列子则以生为生,以死为死。生死各执一方,未足为定,故未尝死,未尝生也。

汝#20果养乎?予果欢乎?

〔注〕欢养之实,未有定在。

〔疏〕汝欣冥冥,冥冥果有怡养乎?我悦人伦,人伦次可欢乎?适情所遇,未可定之者也。

种有几?

〔注〕变化种数,不可胜计。

〔疏〕阴阳造物,转变无穷,论其种类,不可胜计之也。

得水则为继,

〔疏〕润气生物,从无生有,故更相继续也。

得水土之际则为蛙嫔之衣,

〔疏〕蛙嫔之衣,青苔也,在水中若张绵,俗谓之虾蟆之衣也。

生於陵屯则为陵乌,

〔疏〕屯,阜也。陵乌,车前草也。既生於陵阜高陆,即变为车前也。

陵乌得郁栖,

〔疏〕郁栖,粪壤也。陵乌既老,变为粪土也。

则为乌足,

〔疏〕粪壤复化生乌足之草根也。

乌足之根为脐蟾,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

〔疏〕跻增,噶#21虫也。胥,胡蝶名也。变化无怛,故根为脐增而叶为胡蝶也。

化而为虫,生於鳌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鸠攘。

〔疏〕鹌攘,虫名也,胥得热气,故作此虫,状如新脱皮毛,形容雅冷也。

鸰攘千日为乌,其名为乾余骨。乾余骨之沫为斯弥,

〔疏〕乾余骨,鸟口中之沬,化为斯弥之虫。

斯弥为食酝。

〔疏〕醉套中蜡蚝,亦为之酦鸡也。

颐辖生乎食酝,黄軏生乎九猷,

〔疏〕軏亦虫。

瞥苒生乎腐罐。

〔疏〕瞽芳#22,虫名也。腐罐,萤火虫也,亦言是粉鼠虫。

羊奚比乎不箪,久竹

〔疏〕并草名也。

生青宁;

〔疏〕羊奚比合於久竹而生青宁之虫也。

青宁生程,

〔疏〕亦虫名也。

程生马,马生人,

〔疏〕未详所据。

人又反入於机。万物皆出於机,皆入於机。

〔注〕此言一气而万形,有变化而无死生也。

〔疏〕机者发动,所谓造化也。造化者,无物也。人既从无生有,又反入归无也。岂唯在人,万物皆尔。或无识变成有识,或#23有识变为无识,或无识变为无识,或有识变为有识,千万变化,未始有极也。而出入机变,谓之死生。既知变化无穷,宁复欣生恶死。体斯趣旨,谓之至乐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竟

#1世德堂本『遇』下『者』字,赵本无。

#2赵本『知足而已』作『厚形知足』。

#3郭庆藩引文改『有』作『否』。

#4《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未之』二字作『未知』,赵本作『未知』。

#5《阙误》引江南古藏本『诚乐』二字作『而诚者为乐』。

#6赵本『足』作『定』。

#7依郭庆藩引文和上下文当补『为』字。

#8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济』俱作『齐』。

#9门踞』字疑漏,依正文补。

#10郭庆藩引文删『生』字。

#11郭庆藩引文改『是』作门理』。

#12《阙误》引张君房本『子』上有『向』字。

#13王孝鱼依上正文『其』上补『闻』字。

#14《阙误》引张君房本『从』作『泛」。

#15《阙误》引张君房本『人问』作『生人』。

#16『腊』依正义改。

#17依上下文及郭庆藩引文『实』当改作『忧』。

#18『委』,成琉作『逶』;『蛇』,郭庆藩《集释》作『鳃』,《释文》同。

#19《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故异也』三字作『好恶异』。

#20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汝』俱作『若』。

#21依《释文》原本门转』改作『竭』。

#22『并』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改为『骛茵』。

#23『或』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补。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九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九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秋水第十七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泪渚涯#1之问,不辩牛马。

〔注〕言其广也。

〔疏〕河,孟津也。泾,通也。泪,岸也。涯,际也。渚,洲也,水中之可居日洲也,大水生於春而旺於秋,素秋阴黑猛盛,多政霖雨,故秋时而水至也。既而凡百川谷,皆灌注黄河,通流盈满,其水甚大,涯崖旷阔,洲渚迢遥,遂使隔水远看,不辫牛之与马也。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疏〕何伯,河神也,姓冯,名夷,华阴潼堤乡人,得水仙之道。河既旷大,故欣然惧喜,谓天下荣华盛美,尽在己身。

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疏〕北海,今莱州是。望洋,不分明也。水日相映,故望洋也。若,海神也。河伯泌流东行,至于大海,聊复顾陌,不见水之端涯,方始回旋面目,高视海若,仍慨然发叹,托之野语。而百是万之一,诚未足以自多,遂为无如己者,即河伯之谓也。此乃鄙里之谈,未为通论耳。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於子之门则始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注〕知其小而不能自大,则理分有素,跋尚之情无为乎其问。

〔疏〕方,犹道也。世人皆以仲尼删定《六经》为多闻博识,伯夷让国清康,其义可重。复有通人达士,议论高谈,以伯夷之义为轻,仲尼之闻为寡,即河伯尝闻,窃未之信。今见大海之宏博,浩汗难穷,方觉昔之所闻,谅不虚矣。河伯'不至海若之门,於事大成危殆。既而所见狭劣,则长被嗤笑於大道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2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墟#3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於时也;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东於教也。

〔注〕夫物之所生而安者,趣各有极。

〔疏〕海若知河伯之狭劣,举三物以譬之。夫坎井之蛙,闻大海无风而洪波百尺,叉不肯信者,为拘於墟域也。夏生之虫,至秋便死,闻玄冬之时,水结为冰,雨凝成霰,铃不肯信者,心厚於夏时也。曲见之士,偏执之人,闻说虚通至道,绝圣弃智,大毫末而小太山,寿殇子而夭彭祖,而必不信者,为束缚於名教故也。而河伯不至洪川,未逢海若,自矜为大,其义亦然。

今尔出於涯埃,观於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注〕以其知分,故可与言理也。

〔疏〕河伯驾水乘流,超於涯泪之表,适逢海若,仍於澎海之中,详观大壑之无穷,方鄙小河之陋劣。既悟所居之有限,故可语大理之虚通也哉。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闻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疏〕尾闲者,泄海水之所也;在碧海之东,其处有石,阔四万里,厚四万里,居百川之下尾而为闲族,故曰尾闲。海水沃着即焦,亦名沃焦也。《山海经》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此言迂诞,今不详载。春雨少而秋雨多,尧遭水而汤遭旱。故海之为物也,万川归之而不盈,沃焦泻之而不虚,春秋不变其多少,水旱不知其增喊。论其大也远过江海#4之流,优劣悬殊岂可语其量数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5天地而受气於阴阳,吾在#6天地之问,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注〕穷百川之量而县於河,河县於海,海县於天地,则各有量也。.此发.辞气者,有似乎观大可以明小,寻其意则不然。夫世之所息者,不夷也,故体大者快#7然谓小者为无余,质小者块然谓大者为至足,是以上下夸趺,俯仰自失,此乃生民之所惑也。惑者求正,正之者莫若先极其差而因其所谓。所谓大者至足也,故秋毫无以累乎天地矣;所谓小者无余也,故天地无以过乎秋毫矣;然后惑者有由而反,各知其极,物安其分,逍遥者用其本步而游乎自得之场矣。此庄子之所以发德音也。若如惑者之说,转以小大相价,则相倾者无穷矣。若夫睹大而不安其小,视小而自以为多,将奔驰於胜负之境而助天民之矜夸,岂达乎庄生之旨哉。

〔疏〕存,在也。奚,何也。夫覆载万物,莫大於天地;布界生化,莫大於阴阳也。是以海若比形於天地,则无等级以寄,言受黑於阴阳,则是阴阳象之一物也。故托诸物以为譬,犹小木石之在太山乎,而海若於天理在乎寡少,物各有量,亦何足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问也,不似晷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

〔疏〕寻空#8,蚁穴也。梯,草似牌而米甚细小也。中国,九州也。夫四海在天地之问,九州居四海之内,岂不似蚁孔之居大泽,梯米之在大仓乎,言其大小优劣有如此之悬也。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於马体乎?

〔注〕小大之辫,各有阶级,不可相跋。

〔疏〕号,名号也。卒,众也。夫物之数不止於万,而世问语便,多称万物,人是万数中之一物也,中国九州,人众聚集,百谷所生,舟车来往,在其万数,亦处一焉。然以人比之万物,九州方之宇宙,亦无异乎一毫之在马体,曾何足以介怀也。

五帝之所连#9,二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注〕不出乎一域。

〔疏〕五帝连接而揖让,三王兴师而争夺,七人殷忧於社稷,任士劬劳於职务,四者虽事业不同,俱理尽於毫末也。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於水乎?

〔注〕物有定域,虽至知不能出焉。故起大小之差,将以申明至理之无辫也。

〔疏〕伯夷让五等以成名,仲尼论《六经》以为博,用斯.轻物,持此自多,亦何异乎向之河伯自多於水。此通合前喻,并覆释前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也。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10末,可乎?

〔疏〕夫形之大者,无过天地,质之小者,莫先毫末;故举大极#11小,以明禀分有差。河伯呈己所知,询於海若。又解:若以自足为大,吾可大於两仪;若以无余为小,吾可小於毫末。□河伯既其领悟,故物我均齐所以迷己解心,询其可不也已。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

〔注〕物物各有量。

〔疏〕既领所疑,答云不可。夫物之器量,禀分不同,随其所受,各得称适,而千差万别#12,品类无穷,称适之处,无大无小,岂得率其所知,抑以为定。

时无止,

〔注〕死与生皆时行。

〔疏〕新新不住。

分无常,

〔注〕得与失皆分。

〔疏〕所禀分命,随时变易。

终始无故。

〔注〕日新也。

〔疏〕虽复终而复始,而未尝不新也。

是故大知观於远近,故小而不寡,

〔注〕各自足也。

〔疏〕此下释量无穷也。以大圣之知,观於远理,察於近事,故毫末虽小,当体自足,无所寡少也。

大而不多,

〔注〕亦无余也。

〔疏〕天地虽大,当体无余,故未足以自多也。不多则无夸,不寡则息企也。

知量无穷;

〔注〕览而观之,知远近大小之物各有量。

〔疏〕以大人之知,知於物之器量,大小虽异,各称其情,名不同,故无穷也。此结前物量无穷也。

证局今故,

〔注〕舞,明也。今故,犹古今。

〔疏〕此下释时无止义也。舞,明也。既知小大,非小大,则证明古今无古今也。

故遥而不闷,

〔注〕遥,长也。

攘而不歧,

〔注〕攘,犹短也。

〔疏〕遥,长也。攘,短也。既知古今无古今,则知寿夭。无寿夭是故年命延长,终不厌生而忆问;禀龄夭促,亦不欣企於遐寿;随变任化,未始非吾。

知时无止;

〔注〕证明古今,知变化之不止於死生也,故不以长而忆问,短故为跋也。

〔疏〕此结前时无止义也。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疏〕此下释分无常义也。夫天道既有盈虚,人事宁无得丧。是以观乎盈虚之变,达乎得丧之理,故傥然而得,时也,不足为欣;偶尔而失,命也,不足为戚也。

知分之无常也;

〔注〕察其一盈一虚,则知分之不常於得也,故能忘其忧喜。

〔疏〕此结前分无常义也。

明乎坦涂,

〔注〕死生者,日新之正道。

〔疏〕此下释终始无故义也。坦,平也。途,道也。不以死为死,不以生为生,死生无隔故。明乎坦然平等之大道者如此。

故生而不悦,死而不祸,

〔疏〕夫明乎坦然之道者,生#13也不足以为欣悦,其死也不足以为祸败。达死生之不二,何忧乐之可论乎。

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注〕明终始之日新也,则知故之不可执而留矣,是以涉日新而不愕,舍故而不惊,死生之化若一。

〔疏〕此结前终始无故义。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

〔注〕所知各有限也。

〔疏〕强知者乖真,不知者会道。以此计,当故不如也。

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注〕生时各有年也。

〔疏〕未生之时,无喜所以无忧;既生之后,有爱所以有憎。

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注〕莫若安於所受之分而已。

〔疏〕至小,智也;至大,境也。夫以有限之小智,求无穷之大境,而无穷之境未周,有限之知已丧,是故终身迷乱,返本无由,丧己企物而不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注〕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矣。若毫末不求天地之功,则周身之余,皆为弃物;天地不见大於秋毫,则顾其形象,裁自足耳;将何以知细之定细,大之定大也。

〔疏〕夫物之禀分,各自不同,大小虽殊而咸得称适。若以小企大,则迷乱失性,各安其分,则逍遥一也。故毫末虽小,性之可以称大;二仪虽大,无余可以称小。由此观之,至小之倪,何铃定在於毫末,至大之域,岂犹理穷於天地。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疏〕信,实也。世俗议论,未辩是非,弃言至精细者无复形质,至旷大者不可围绕。未知此理情智虚实。河伯未达,故有此疑也。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注〕目之所见有常极,不能无穷也,故於大则有所不尽,於细则有所不明,直是目之所不逮耳。精与大皆非无也,庸诅知无形而不可围者哉。

〔疏〕夫以细小之形视於旷大之物者,铃不尽其宏远,故谓之不可围。又以旷大之物观於细小之形者,叉不晓了分明,故谓之无形质。此并未出於有境,岂是至无之义哉。

夫精,小之微也;坪,大之殷也;故异便#14。

〔注〕大小异,故所便不得同。

〔疏〕精,微小也。终,殷大也。欲明小中之小,大中之大,禀气虽异,并不离有形#15,天机自张,各有宜便也。

此势之有也。

〔注〕若无形而不可围,则无此异便之势也。

〔疏〕大小既异,宜便亦殊,故知此势未超於有之已。

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

〔注〕有精粗矣,故不得无形。

〔疏〕夫言及精粗者,铃期限於形名之域,而未能超於言象之表也。

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疏〕无形不可围者,道也。至道深玄,绝於心色,故不可以名数分别,亦不可以数量穷尽。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注〕唯无而已,何精粗之有哉。夫言意者有也,而所言所意者无也,故求之於言意之表,而入乎无言无意之域,而后至焉。

〔疏〕夫可以言辫论说者,有物之粗法也;可以心意致得者,有物之精细也;而神。所不能言,圣心不#16能察者,妙理也。爻求之於言意之表,岂期叉於精粗#17之问乎。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18,

〔注〕大人者,无意而在天行也,举足而投诸吉地,岂出害人之涂哉。

〔疏〕夫大人应物,譬彼天行,运而无心,故投诸吉地,出言利物,终不害人也。

不多仁恩;

〔注〕无害而不自多其恩。

〔疏〕慈泽类乎春阳,而不多褊行恩惠也。

动不为利,

〔疏〕应理而动,而理自无害。

〔疏〕应机而动,不域心以利物。

不贱门隶;

〔注〕任其所能而位当於斯耳,非由贱之故措之斯职。

〔疏〕混荣辱,一穷通,故守门仆隶,不以为贱也。

货财弗争,

〔注〕各使分定。

〔疏〕寡欲知足,守分不食,故於彼货财,曾无争竞也。

不多辞让;

〔注〕适中而已。

〔疏〕率性谦和,用拾随物,终不矫情,饰辞多让。

事焉不借人,

〔注〕各使自任。

〔疏〕愚智率性,工拙袭情,终不假借於人,分外求务。

不多食乎力,

〔注〕足而已,

〔疏〕食於分内,充足而已,不多食求,疲劳心力。

不贱贪污;

〔注〕理自无欲。

〔疏〕体达玄道,故无情欲,非关苟贵清康,贱於食污。

行殊乎俗,

〔注〕己独无可无不可,所以与俗殊。

〔疏〕和光同尘,无可不可,而在染不染,故行殊乎俗也。

不多辟异;

〔注〕任理而自殊也#19。

〔疏〕居正体道,故不多邪僻,而大顺群生,故曾无乖异也。

为在从众,

〔注〕从众之所为。〔疏〕至人无心,未曾专己,故几厥施为,务在从众也。

不贱佞诸;

〔注〕自然正直。

〔疏〕素性忠贞,不履左道,非鄙贱佞馅而后正直也。

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

〔注〕外事不接#20於心。

〔疏〕夫高官重禄,世以为荣;刑戮黜落,世以为耻。既而体荣枯之非我,远通塞之有时,寄来不足以劝励,寄去不足以羞辱也。

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

〔注〕故玄同也。

〔疏〕各执是非,故是非不可为定分,互为大小,故细大何得有倪限;即天地毫末之谓乎。

闻曰:道人不闻,

〔注〕任物而物性自通,则功名归物矣,故不闻。

〔疏〕夫体道圣人,和光韬晦,推功於物,无功名之可闻。寓诸他人,故称闻曰。

至德不得,

〔注〕得者,生於失也;物各无失,则得名去也。

〔疏〕得者,不丧之名也。而造极之人,均於得丧,既无所丧,亦无所得。故《老经》云,上德不德。

大人无己。

〔注〕任物而已。

〔疏〕大圣之人,有感斯应,方圆任物,故无己也。

约分之至也。

〔注〕约之以至其分,故冥也,夫唯极乎无形而不可围者为然。

〔疏〕约,依也。分,限也。夫大人利物,抑乃多涂,要切而言,莫先依分,若视目所见,听耳所闻,知止所知,而限於分内者,斯德之至者也。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

〔疏〕若物之外,若物之内,谓物性分之内外也。恶,何也。言贵贱之分,小大之倪,为在物性之中,为在生分之外,至何处所而有此耶?河伯未达其源,故致斯请也。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注〕各自足也。

〔疏〕道者,虚通之妙理;物者,质碍之赢事。而以赢观妙,故有大小,以妙观赢,故无贵贱。

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注〕此区区者,乃道之所错综而齐之#21也。

〔疏〕夫物情倒置,迷惑是非,皆欲贵己而贱他,他亦自贵而贱彼,彼此怀惑,故言相也。

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已。

〔注〕斯所谓倒置也。

〔疏〕夫荣华戮耻,事出傥来,而流俗之徒,妄生欣惑#22。是以寄来为贵,得之所以为宠;寄去为贱,失之所以为辱;斯乃宠辱由乎外物,岂贵贱在乎己哉。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梯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观矣。

〔注〕所大者,足也;所小者,无余也。故因其性足以名大,则毫末丘山不得异其名;因其无余以称小,则天地梯米无所殊其称。若未观差而不由斯道,则差数相加,几微相倾,不可胜察也。

〔疏〕差,别也。夫以自足为大,则毫末之与丘山,均其大矣;以无余为小,则天地之与梯米,均其小矣。是以因毫末#23为大,则万物莫不大矣,因天地以为小,则万物莫不小矣。故虽千差万降,数量不同,而以此观之,则理可见。

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注〕天下莫不相与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为,斯东西之相反也。然彼我相与为唇齿#24,者未尝相为,而唇亡则齿寒。故彼之自为,济我之功弘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者也,故因其自为而无其功,则天下之功莫不皆无矣;因其不可相无而有其功,则天下之功莫不皆有矣。若乃忘其自为之功而思夫相为之惠,惠之愈勤而伪薄滋甚,天下失业而情性澜漫矣,故其功分无时可定也。

〔疏〕夫东西异方,其义相反也,而非东无以立西,斯不可以相无者也。若近取诸身者,眼见耳听,手捉脚行,五脏六腑,四肢百体,各有功能,咸禀定分,岂眼为耳视而脚为手行哉?相为之功,於斯喊矣。此是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也。然足不行则四肢为之委顿,目不视则百体为之否塞,而所司各用,无心相为,济彼之功,自然成矣,斯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也。以此观之,则功用有矣,分各定矣。若乃忘其自为之功而思夫相为之惠,则彼我失性而是非壳乱也,岂庄生之意哉。

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

〔注〕物皆自然,故无不然;物皆相非,故无不非。无不非,则无然矣;无不然,则无非矣。无然无非者,尧也;有然有非者,桀也。然此二君,各受天素,不能相为,故因尧桀以观天下之趣操,其不能相为也可见也。

〔疏〕然,犹是也。夫物皆自是,故无不是;物皆相非,故无不非。无不非,则天下无是矣;无不是,则天下无非矣。故以物情趣而观之,因其自是,则万物莫不是;因其相非,则万物莫不非矣。天下之极相反者,尧桀也,故举尧桀之二君以明是非之两义。故尧以无为为是,有欲为非;桀以无为为非,有欲为是;故日知尧桀之自然相非。因此而言,则天下万物情趣志操,可以见之矣。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呛让而绝;

〔疏〕夫帝王异代,争让殊时。既而尧知天命有归,故禅於舜;舜知历祚将改,又让於禹。唐虞是五帝之数,故日让而帝也。子之,燕相子之也。呛,燕王名也。子之,即苏秦之女婿也。秦弟苏代,从齐使燕,以尧让许由故事说燕王呛,令让位与子之,子之遂受。国人恨其受让,皆不服子之,三年国乱。齐宣王用苏代计,兴兵伐燕,於是杀燕王呛於郊,斩子之於朝,以绝燕国。岂非效尧舜之陈迩而祸至於此乎。

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

〔注〕夫顺天应人而受天下者,其进则争让之迸也。寻其进者,失其所以迸矣,故绝灭也。

〔疏〕殷汤伐桀,周武克纣,此之二君,皆受天命,故致六合清泰,万国来朝,是以时继三王,故云争而王也。而时须干戈,应以汤武,时须揖让,应以尧舜。故千变万化,接物随时,让争之进,不可执留也。白公名胜,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也,平王用费无忌之言,纳秦女而疏太子,太子奔郑,取郑女而生胜。太傅伍奢被杀,子胥奔吴,胜从奔吴,与胥耕於野。楚令尹子西迎胜归国,封於白邑,僭号称公。胜以郑人杀父,请兵报伟,频请不允,遂起兵反,楚遣叶公子高伐而灭之,故日白公争而灭。

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疏〕争让,文武也。尧桀,是非也。若经纬天地,贱武而贵文;若克定祸乱,则贱文而贵武。是以文武之道,贵贱有时,而是非之行,亦用拾何定。故争让之礼,於尧舜汤武之时则贵,於之呛白公时则贱,不可常也。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疏〕梁,屋梁也,丽,屋栋也。冲,击也,窒,塞也。言梁栋大,可用作攻击城隍,不可用塞於鼠穴,言其器用大小不同之也。

骐骥驿骊,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狂,言殊技也;

〔疏〕骐骥驿馏,并古之良马也。捕,捉也。狸牲,野猫也。夫良马骏足,日驰千里,而捕捉小鼠,不及狸狂。是侠艺不同,不可一药而取者也。

鸱鸺夜撮蛋,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注〕就其殊而任之,则万物莫不当也。

〔疏〕鸱,鸺鹠也,亦名只狐,是土臬之类也。昼则眼合,夜则目明,故夜能撮捉蚤虱,察视秋毫之末,昼出瞋张其目,不见丘山之形,是知物性不同,岂直鹊鹊而已。故随其性而安之,则物无不当也。

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

〔注〕夫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以得我为是,失我为非,适性为治,失和为乱。然物无定极,我无常适,殊性异便,是非无主。若以我之所是,则彼不得非,此知我而不见彼者耳。故以道观者,於是非无当也,付之天地#25,恣之两行,则殊方异类,同焉皆得也。

〔疏〕盖,不尽之辞也,师,犹师心也。夫物各师其域#26心,妄为偏执,将己为是,不知他以为非,将我为治,不知物以为乱;故师心为是,不见己上有非;师心为治,谓言我身无乱。岂知治乱同原#27,是非无主。故治乱同源者,天地之理也;是非无主者,万物之情也。合於斯趣,故言未明也。

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

〔疏〕夫天地阴阳,相对而有。若使有天无地,则万物不成;有阴无阳,则苍生不立。是知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者,叉不可行明矣。

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注〕天地阴阳,对生也;是非治乱,互有也;将奚去哉?

〔疏〕若夫师是而无非,师天而无地,语及於此而不拾於口者,若非至愚之人,则是故为诬罔。

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28夫;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夏殷周。禅,授也。继,续也。或宗族相承,或让与他姓,故言殊禅也。或父子相继,或兴兵篡弒,故言殊继也。或迟速差互,不合天时;或氓俗未归,逆於人事。是以之呛纂尧舜以绝嗣,白公效汤武以灭身,如此之流,谓之篡夺也。

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

〔疏〕夫干戈揖让,事逵不同,用拾有时,不可常执。至如汤武兴兵,唐虞揖让,上符天道,下合人心,如此之徒,谓之为义也。

默默乎河伯。汝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注〕俗之所贵,有时而贱;物之所大,世或小之。故顺物之进,不得不殊,斯五帝三王之所以不同也。

〔疏〕河伯未能会理,故海若诃使忘言,默默莫声,幸勿辞费也。夫小大无主,贵贱无门,物情颠倒,妄为臧否。故汝於何推逐而知贵贱小大之家门乎?言其不知也。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疏〕奈何,犹如何也。河伯虽领高义,而未达旨归,故更请次疑,迟闻解释。我欲处涉人世,摄卫修道,於何事而可为乎?於何事而不可为乎?及辞让受纳,进趣退舍,众诸物务,其事云何?愿垂告诲,终身奉遵。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

〔注〕贵贱之道,反覆相寻。

〔疏〕反衍,犹反覆也。夫贵贱者,生乎妄执也。今以虚通之理照之,则贵者反贱而贱者复贵,故谓之反衍也。

无拘而志,与道大赛。

〔注〕自拘执则不夷於道。

〔疏〕而,汝也。夫修道之人#29,应须放任,而汝乃拘执心志,矜而持之,故与虚通之理赛而不夷之也。

何少何多,是谓谢施;

〔注〕随其分,故所施无常。

〔疏〕谢,代也。施,用也。夫物或聚少以成多,或散多以为少,故施张代谢,无常定耳。

无一而行,与道参差。

〔注〕不能随变,则不齐於道。

〔疏〕夫代谢施用,多少适时,随机变化,故能齐物。若执一为行,则与理不冥者也。

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

〔注〕公当而已。

〔疏〕体道之士,望之俨然,端拱万乘,楷模於物,群彼万国,宗仰一君,亭毒黎元,铃无私德。

县县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

〔注〕天下之所同求。

〔疏〕县丝,赊长之貌也。若众人之祭社稷,而社稷无私福於人也。

泛泛#30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珍域。

〔注〕泛泛然无所在。

〔疏〕泛泛,普褊之貌也。夫至人立志,周普无偏,接济群生,泛爱平等。譬东西南北,旷远无穷,量若虚空,岂有吵界限域也。

兼怀万物,其孰承翼?

〔注〕掩御群生,反之分内而平往者也,岂扶疏而承翼哉。

〔疏〕怀,藏也。孰,谁也。言大圣慈悲,兼怀庶品,平往而已,终无偏爱,谁复有心拯救接承扶翼也。

是谓无方。

〔注〕无方,故能以方物为方。

〔疏〕譬彼明镜,方兹幽谷,逗机百变,无定一方也。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注〕莫不皆足。

〔疏〕万物参差,亭毒唯一,兔鹤长短,分足性齐。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

〔注〕死生者,无穷一#31变耳,非终始也。

〔疏〕虚通之道,无终无始,执滞之物,妄计死生。故《老经》云,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

不恃其成;

〔注〕成无常处。

〔疏〕有物无方,超然独化,岂假待对而后生成也。

一虚一满,不位乎位形。

〔注〕不以形为位,而守之不变。

〔疏〕譬彼阴阳,春生秋杀,盈虚变化,荣落顺时,岂执守形骸拘持名位耶。

年不可举,

〔注〕欲举之令去而不能。

时不可止;

〔注〕欲止之使停又不可。

〔疏〕夫年之夭寿,时之赊促,出乎天理,盖不由人。故其来也不可举而令去,其去也不可止而令住,但当任之,未始非我也。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注〕变化日新,未尝守故。

〔疏〕夫阴消阳息,夏盈冬虚,气序循环,终而复始;混成之道,变化日新,循理直前,无劳措意也。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疏〕前来所辫海若之谈,正是语大道之义方,论万物之玄理者也。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

〔注〕但当就用耳。

〔疏〕夫生灭流谢,运运不停,其为迅速,如驰如骤。是知百年奖忽,何足介怀也。

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注〕故不可执而守。

〔疏〕夫流动变化,时代迁移,迅若交臂,骤如过隙,故未有语动而不变化,言时而不迁移也。

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注〕若有为不为於其问,则败其自化矣。

〔疏〕万物纷乱,同禀天然,安而化之,叉自变化,何劳措意为与不为。

河伯曰:然则何贵於道邪?

〔注〕以其自化。

〔疏〕若使为与不为混一,则几圣之理均齐。既任变化之自然,又何贵於至道?河伯更起斯问,迟以所疑。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於理,达於理者必明於权,明於权者不以物害己。

〔注〕知道者,知其无能也;无能也则何能生我?我自然而生耳,而四支百体,五脏精神,己不为而自成矣,又何有意乎生成之后哉。达乎斯理者,爻能遣过分之知,遗益生之情,而乘变应权,故不以外伤内,不以物害己所以常全也。

〔疏〕夫能知虚通之道者,叉达殊玄之实理;达深玄之实理者,铃明於应物之权智。既明权实之无方,故能安排而去化。死生无变於己,何外物之能害哉。以答河伯之所疑,次明至道之可贵。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注〕夫心之所安,则危不能危;意无不适,故苦不能苦也。

〔疏〕至德者,谓得至道之人也。虽复和光混世,处俗同尘,而不为四序所侵,不为三灾所害,既得之於内,故外不能贼。此明解道之可贵也。

非谓其薄之也,

〔注〕虽心所安,亦不使犯之。

〔疏〕薄,轻也。所以水火不侵,禽兽不害者,惟心所安,则伤不能伤也,既不违避亦不轻犯之也。

言察乎安危,

〔注〕知其不可逃也。

〔疏〕所以伤所不能伤者,正言审察乎安危,顺之而不可逃,处之而常适也。

宁於祸福,

〔注〕安乎命之所遇。

〔疏〕宁,安也。祸,穷塞也。福,通达也。至德之人,唯变所适,体穷通之有命,达祸福之无门,故所乐非穷通,而所遇常安也。

谨於去就,

〔注〕审去就之非己。

〔疏〕馑去就之无定,审取拾之有时,虽复顺物迁移,而怛居至当者。

莫之能害也。

〔注〕不以害为害,故莫之能害。

〔疏〕一於安危,冥於祸福,与化俱往,故物莫能伤。此总结以前无害之义。

故曰,天在内,人在外,

〔注〕天然在内,而天然之所顺者在外,故《大宗师》曰,知天人之所为者至矣,明内外之分皆非为也。

〔疏〕天然之性,报之内心;人事所须涉乎外述,皆非为也。任之自然,故物莫之害矣。

德在乎天。

〔注〕恣人任知,则流荡失素也。

〔疏〕至德之美,在乎天然,若恣人任知,则流荡天性。

知天#32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

〔注〕此天然之知,自行而不出乎分也,故虽行於外,而常本乎天而位乎得矣。

〔疏〕此真知也。位,居处也。运真知而行於世,虽涉於物千变万化,而怛以自然为本,居於虚极而不丧其性,动而寂者也。

镝局而屈伸,

〔注〕与机会相应者,有斯变也。

〔疏〕堉蹑,进退不定之貌也。至人应世,随物污隆,或屈或伸,曾无定执,趣人冥会,以逗机宜。

反要而语极。

〔注〕知虽落天地,事虽核万物,而常不失其要极,故天人之道全也。

〔疏〕虽复混迩人间而心怛凝静,常居枢要而反本还源。所有语言,皆发乎虚极,动不乖寂,语不乖默也。

曰:何谓天?何谓人?

〔疏〕何伯未达玄妙,更起此疑,问天人之道,庶希后答也。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注〕人之生也,可不服牛乘马乎?服牛乘马,可不穿落之乎?牛马不辞穿落者,天命之固当也。苟当乎天命,则虽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也。

〔疏〕夫牛马禀於天,自有四脚,非关人事,故谓天。羁勒马头,贯穿牛鼻,出自人意,故谓之人。然牛鼻可穿,马首可络,不知其尔,莫辫所由,事虽寄乎人情,理终归乎造物。欲显天人之一道,故托牛马之二兽也。

故曰,无以人减天,

〔注〕穿落之可也,若乃走作过分,罗步失节,则天理灭矣。

〔疏〕夫因自然而加人事,则羁络之可也。若乃穿马络牛,乖於造化,可谓逐人情之矫伪,灭天理之自然。

无以故灭命,

〔注〕不因其自为而故为之者,命其安在乎。

〔疏〕夫率性乃动,动不过分,则千里可致而天命全矣。若乃以驽励骥而驱驰失节,斯则以人情事故毁灭天理,危亡旦夕,命其安在乎。岂唯马牛,万物皆尔。

无以得殉名。

〔注〕所得有常分,殉名则过也。

〔疏〕夫右之可殉者无涯,性之所得者有限,若以有限之得殉无涯之名,则天理灭而性命丧矣。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注〕真在性分之内。

〔疏〕夫愚智夭寿,穷通荣辱,禀之自然,各有其分。唯当馑固守持,不逐於物,得於分内而不丧於道者,谓反本还源,复於真性者也。此一句总结前玄妙之理也。

夔怜炫,炫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合。

〔疏〕怜是爱尚之名。夔是一足之兽,其形如鼓,足似人脚,而回踵向前也。《山海经》云,东海之内,有流波之山,其山有兽,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而行,声音如雷,名之日夔。昔黄帝伐蚩尤,以夔皮冒鼓,声闻五百里也。兹,百足虫也,夔则以少企多,故怜兹;蚊则以有羡无,故怜蛇;蛇则以小企大,故怜风风;则以合慕明,故怜目;目则以外慕内,故怜心。欲明天地万物,皆禀自然,明合有无,无劳企羡,放而任之,自合玄道。倒置之徒,妄心希慕,故举夔等之赢事,以明天机之妙理。又解:怜,哀愍也。夔以一足跳踯,怜兹众足之烦劳,兹以有足而安行,哀蛇无足而辛苦;蛇有形而适乐,愍风无质而冥昧;风以飘飘而自在,怜目域形而滞着;目以在外而明显,怜心处内而合塞。欲明物情颠倒,妄起哀怜,故托夔弦以救其病者也。

夔谓兹曰:吾以一足路绰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疏〕堪绰,跳踯也。我以一足跳踯,快乐而行,天下简易,无如我者。今子驱驰万足,岂不劬劳?如何受生独异於物?发此疑问,庶显天机也。

炫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子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疏〕夫唾而喷者,实无心於大小,而大小之质自分,故大者中珠玑,小者如蒙雾,散杂而下,其数难举。今兹之众足,乃是天然机关,运动而行,不知所以,无心自张,有同喷唾。夔以人情起问,蚊以天机直答,爻然之理,於此自明。

炫谓蛇曰:吾以众足而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疏〕兹以众足而迟,蛇以无足而速,然迟速有无,禀之造化。欲明斯理,故设此疑问。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注〕物之生也,非知生而生也#33,则生之行也,岂知行而行哉。故#34足不知所以行,目不知所以见,心不知所以知,悦然而自得矣。迟速之节,聪明之鉴,或能或否,皆非我也。而或者因欲有其身而矜其能,所以逆其天机而荡其神器也。至人知天机之不可易也,故损聪明,弃知虑,纵然忘其为而任其自动,故万物无动而不逍遥也。

〔疏〕天然机关,有此动用,迟速有无,不可改易。无心任运,何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於北海一蓬蓬然入於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疏〕胁,肋也。蓬蓬,风声也,亦尘动貌也。蛇既无足,故行铃动於脊胁也。似,像也。蛇虽无足,而有形像,风无形像,而鼓动无方,自北祖南,击扬淇海,无形有力。窃有所疑,故陈此问,庶闻后答也。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於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踏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辈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注〕恣其天机无所与争,斯小不胜者也#35。然乘万物御群才之所为,使群才各自得,万物各自为,则天下莫不#36逍遥矣,此乃#37圣人所以为大胜也。

〔疏〕风虽自北祖南,击扬淇海,然人以手指桥於风,风即不能折指,以脚增踏於风,风亦不能折脚,此小不胜也。然而飘风卒起,羊角乍腾,则大厦为之飞扬,梁社以之摧折,此大胜也,譬达观之士,秽述扬波,混愚智於群小之问,泯是非於嚣尘之内,此众小不胜也。而亭毒苍生,造化区宇,周二仪之覆载,等三光之照烛此大胜也。非下凡之所解,唯圣人独能之。增亦有作缯字者,缯,籍盖#38也。今不用此解也。

孔子游於匡,宋人围之数市,而弦歌不辗。

〔疏〕辍,止也。宋当为卫,字之误也。匡,卫邑也。孔子自鲁适卫,路经匡邑,而阳虎曾侵暴匡人,孔子貌似阳虎。又孔子弟子颜克,与阳虎同暴匡邑,克时复与孔子为御。匡人既见孔子貌似阳虎,复见颜克为御,谓孔子是阳虎重来,所以兴兵围绕。孔子达穷通之命,故弦歌不止也。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疏〕娱,乐也。匡人既围,理须忧惧,而弦歌不止,何故如斯?不达圣情,故起此问。本亦有作虞字者,虞,爱也。怪夫子忧虞而弦歌不止。

孔子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39,时也。

〔注〕将明时命之固当,故寄之求讳。

〔疏〕讳,忌也,拒也。穷,否塞也。通,泰达也。夫子命仲由来,语其至理云:我忌於穷困,而不获免者,岂非天命也。求通亦久,而不能得者,不通明时也。夫时命者,其来不可拒,其去不可留,故安而任之,无往不适也。夫子欲显明斯理,故寄之穷讳,而实无穷讳之也。

当尧舜#40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注〕无为劳心於穷通之问。

〔疏〕夫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太平,使人如器,恣其分内,故无穷塞。当桀纣之时,天下暴乱,物皆失性,故无通人。但时属夷险,势使之然,非关运知,有斯得失。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二,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於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注〕情各有所安。

〔疏〕情有所安而忘其怖惧。此起譬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注〕圣人则无所不安。

〔疏〕圣人知时命,达穷通,故勇敢於危险之中,而未始不安也。此合喻也。

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注〕命非己制,故无所用其心也。夫安於命者,无往而非逍遥矣,故虽匡陈美里,无异於紫极问堂也。

〔疏〕处,安息也。制,分限也。告劲子路,令其安心。我禀天命,自有涯分,岂由人事所能制哉。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疏〕无几何,俄顷之时也。既知是宣尼,非关阳虎,故将帅甲士,前进拜辞,逊谢错误,解围而退也。

公孙龙问於魏牟曰:龙少学先主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疏〕姓公孙,名龙,赵人也。魏牟,魏之公子,怀道抱德,厌秽风尘。先王,尧舜禹汤之进也。仁义,五德之行也,孙龙禀性聪明,率才宏辩,着守白之论,以博辫知名,故能合异为同,离同为异;以可为不可,然为不然;难百氏之书皆困,穷众口之辫咸屈。生於衰周,一时独步,弟子孔穿之徒,祖而师之,擅名当世,莫与争者,故日,矜此学问,达於至妙,忽逢庄子,犹若井蛙也。

今吾闻庄子之言,沱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疏〕喙,口也。方,道也。孙龙虽善於言辫,而未体虚玄,是故闻庄子之言,忙焉怪其奇异,方觉己之学浅,始悟庄子语深。岂直议论不如,抑亦智力不逮。所以自缄其。更请益於魏牟。

公子牟隐桃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焰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鳌曰:吾乐与。吾#41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梵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驸;还奸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疏〕公子体道清高,超然物外,识孙龙之浅辫,鉴庄子之深言,故仰天太息欺息而嗤笑,举蛙鳌之两譬,明二子之胜负。坎井,犹浅井也。蛙,虾蟆也。干,井栏也。赘,井中累缚也。附,脚趺也。还,顾视也。奸,井中赤虫也,亦言是到结虫也。蟹,小螃蟹也。科斗,虾蟆子也。腋,臂下也。颐,口下也。东海之鳌,其形宏巨,随波游戏,堑居平陆。而虾蟆小虫处於浅井,形容既劣,居处不宽,谓自得於井中,见世鳌而不惧。云:我出则跳踯井栏之上,入则休息乎破传之涯;游泳则接腋持颐,蹶况则灭趺没足;顾瞻虾蟹之类,俯视科斗之徒,逍遥快乐,无如我者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跨堵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注〕此犹小乌之自足於蓬蒿。

〔疏〕擅,专也。时,安也。蛙呼鳌为夫子也,言我独专一壑之水,而安埳#42井之乐,天下至足,莫甚於斯。处所虽陋,可以游涉,夫子何不堑时降步,入观下邑乎?以此自多,务夸於鳌也。

东海之鳌左足未入,而右膝已挚矣。

〔注〕明大之不游於小,非乐然。

〔疏〕挚,拘也。坎井狭小,海鳌巨大,以小怀大,理不可容,故右膝才下而已遭拘束也。

於是边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疏〕适巡,从容也。七尺曰仞。鳌既左足未入,右膝以#43拘,於是适巡却退,告蛙大海之状。夫世人以千里为远者,此未足以语海之宽大;以千仞为高者,亦不足极海之至深。言海之深大,非人所测,忽以坎井为至,无乃劣乎。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堆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疏〕顷,少时也。久,多时也。推移,变改也。尧遭洪水,命禹治之有功,故称禹时也。而尧十年之中,九年遭潦;殷汤八岁之问,七岁遭旱。旱涯不加损,潦亦水不加益,足明沧波浩汗,淇渺深宏,不为顷久推移,岂由多少进退。东海之乐,其在兹乎。

於是堵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注〕以小羡大,故自失。

〔疏〕适适,惊怖之容。规规,自失之貌。蛙擅坎井之美,自言天下无过,忽闻海鳌之谈,忙然丧其所谓,是以适适规规,惊而自失也。而公孙龙学先王之道,笃仁义之行,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辫,忽闻庄子之言,亦犹井蛙之逢海鳌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境,而犹欲观於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蛆驰河也,必不胜任矣。

〔注〕物各有分,不可强相希效#44。

〔疏〕商距,马兹也,亦名商炬,亦名且渠。孙龙虽复聪明性识,但是俗知,非真知也。故知未能穷於是非之境,而欲观察庄子至理之言者,亦何异乎使蚊子、负於丘山,商蛆驱於河海,而力微负重,智小谋大,故铃不胜任也。

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堵井之蛙与?

〔疏〕孙龙所学,心知狭浅,何能议论庄子穷微极妙之言耶?只可辩折是非,适一时之名利耳。以斯为道,岂非埳#45井之蛙乎。此结譬也。

且彼方跳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於不测;无东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

〔注〕言其无不至也。

〔疏〕栈踚也,亦极也。大皇,天也。玄冥,妙本也。大通,迩也。夫庄子之言,穷理性妙,能仰登昊苍之上,俯极黄泉之下,四方八极,奭然无碍。此智隐没,不可测量,始於玄极而其道杳冥,反於域中而大通於物也。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

〔注〕夫游无穷者,非察辩所得。

是直用管阀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

〔注〕非其任者,去之可也。

〔疏〕规规,经营之貌也。夫以观察求道,言辩索真虽复规规用心,而去之远矣。譬犹以管窥天,诅知天之阔狭。用锥指地,宁测地之浅深。庄子道合二仪,孙龙德同锥管,智力优劣若此之类,既其不知,宜其速去矣。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於那鄹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锥匐而归耳。

〔注〕以此效彼,两失之。

〔疏〕寿陵,燕之邑。邓郑,赵之都#46。弱龄未壮,谓之余子。赵郡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国少年,远来学步。既乖本性,未得赵国之能;拾己效人,更失寿陵之故。是以用手踞地,匍匐而还也。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疏〕庄子道冠重玄,独超方外;孙龙虽言辩宏博,而不离域中;故以孙学庄谈,终无得理。若使心生企尚,踌躇不归,铃当失子之学业,忘子之故步。此合喻也矣。

公孙龙口怯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疏〕怯,开也。逸,奔也。前闻庄子之谈,以过视听之表;后见魏牟之说,更超言象之外。内殊外隔,非孙龙所知,故口开而不能合,舌举与而不能下,是以心神恍惚,形体奔驰者也。

庄子钓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疏〕濮,水名也,属东郡,今濮州濮阳县是也。楚王,楚威王也。庄生心处无为,而寄进纶钓,楚王知庄生贤达,屈为卿辅,是以斋持玉帛,爰发使命,诣於濮水,先迷其意,愿以国境之内委托贤人,王事殷繁,不无忧累也。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笋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

〔疏〕龟有神异,故剧之而卜,可以决吉凶也。盛之以筒,覆之以巾,藏之庙堂,用占国事,珍贵之也。问:此龟者,宁生全远害,曳尾泥途之中?岂欲剧骨留名,取贵庙堂之上耶?是以庄生深达斯情,故敖然而不顾之矣。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涂中。

〔注〕性各有所安也。

〔疏〕庄子保高尚之遐志,贵山海之逸心,类泽雉之养生,同泥龟之曳尾,是以令使命之速往,庶全我之无为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疏〕姓惠,名施,宋人,为梁惠王之相。惠施博识赡闻,辫名析理,既是庄生之友,故往访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疏〕梁国之人,或有来者,知庄生才高德大,王叉礼之。国相之位,恐有争夺,故谓惠子,欲代之言也。

於是惠子恐,搜於国中三日三夜。

〔注〕扬兵整旅。

〔疏〕惠施闻国人之言,将为实录,心灵恐怖,虑有咕危,故扬兵整旅,三日三夜,搜索国中,寻访庄子。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乌,其名鹤鹤,子知之乎?夫鹤鹤,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鹧得腐鼠,鹌鹞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疏〕鹅钨,鸾凤之属,亦言凤子也。练实,竹实也。醴泉,泉甘味如醴也。吓,怒而拒物声也。惠施恐庄生夺己,故整旅扬兵,庄子因往见之,为其设譬。夫凤是南方之乌,来仪应瑞之物,非梧桐不止,非淇海不停,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几猥之鸢,遇得臭鼠,自美其味,仰吓凤凰。譬惠施滞溺荣华,心责国相,岂知庄子清高,无情争夺。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言物嗜好不同,愿各有极。

〔疏〕鸥以腐鼠为美,仰吓鸿钨;惠以国相为荣,猜疑庄子。总合前譬也。

庄子与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疏〕濠是水名,在淮南锺离郡,今见有庄子墓,亦有庄惠遨游之所。石绝水为梁,亦言是濠水之桥梁,庄惠清谈在其上也。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疏〕绦鱼,白绦也。从容,放逸之貌也。夫鱼游於水,乌栖於陆,各率其性,物皆逍遥。而庄子善达物情所以,故知鱼乐。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疏〕惠施不体物性,妄起质疑,庄子非鱼,焉知鱼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注〕欲以起明相非而不可以相知之义耳。子非我,尚可以知我之非鱼,则我非鱼,亦可以知鱼之乐也。

〔疏〕若以我非鱼,不得知鱼,子既非我,何得知我?若子非我,尚得知我,我虽非鱼,何妨知鱼?反而质之,令其无难也。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注〕舍其本言而给辩以难也。

〔疏〕惠非庄子,故不知庄子。庄铃非鱼,何得知鱼之乐?不乐不知之义,於此无亏,拾其本宗,给辫以难。

庄子曰:请循其本。

〔疏〕循,犹寻也。惠施给辫,有言无理,弃初逐末,失其论宗。请寻其源,自当无难。循本之义,列在下文。

子#47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寻惠子之本言云:非鱼则无绿相知耳。今子非我也,而云汝安知鱼乐者,是知我之非鱼也。苟知我之非鱼,则几相知者,果可以此知彼,不待是鱼然后知鱼也。故循子安知之云,已知吾之所知矣。而方复问我,我正知之於濠上耳,岂待入水哉。夫物之所生而安者,天地不能易其处,阴阳不能回其业;故以陆生之所安,知水生之所乐,未足称妙耳。

〔疏〕子曰者,庄生却称惠之辞也。惠子云子非鱼安知鱼乐者,足明惠子非庄子,而知庄子之不知鱼也。且子既非我而知我,知我而问我,亦何妨我非鱼而知鱼,知鱼而叹鱼?夫物性不同,水陆殊致,而达其理者体其情,是以濠上彷徨,知鱼之适乐;鉴照群品,岂入水哉。故寄庄惠之二贤,以标议论之大体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九竟

#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涯』均作『崖』,下同。

#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蛙』作『痲』,意同。

#3四库本、浙往书局本『墟』均作『虚』。

#4王孝鱼依正文改『海』作『河』。

#5赵本无『於』字。

#6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在』下当补『於』字。

#7浙江书局本、世德堂本『快」作『怏』。

#8原作『穴』,依正文改作『空』。

#9《阙误》引江南古藏本『连』作『运』。

#10浙江书局门毫』作『豪』,下同。

#11郭庆藩引文『极』作『举』。

#12『降』疑『别」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

#13王孝鱼依下句『生』上补『其」字。

#14《阙误》引张君房本『便』下有『耳』字。

#15『中」字依下正文『期於有形』句改作『形』。

#16王孝鱼依上句『不』上补『所』字。

#17原作『微』,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粗』。

#18《阙误》引张君房本『人』下有『之涂也』三字。

#19赵本无『而』字『也』字。

#20『接』,世德堂本、浙江书局本俱作『栖』,四库本作『扰』,赵本无此句。

#21浙江书局本、世德堂本『之』下有『也』字。

#22郭庆藩引文『惑』作『戚』。

#23王孝鱼依下句补『以』字。

#24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膺齿』二字重。

#2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地』均作『均」。

#26郭庆藩引文改『域』作『成』。

#27郭庆藩引文『原』作『源』。

#28《阙误》引张君房本『篡』下有『之』字。

#29原作『夫』,依郭庆藩引文和上下文改正。

#30『泛泛』,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俱作『泛泛J。

#3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一』均作『之』,赵本『一』上有『之』字。

#32《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天』作『乎』。

#33赵本无『也』字。

#34赵本无『哉故』二字。

#35赵本无『者也』二字,四库本无『者』字。

#36赵本无『莫不』二字。

#37赵本无『乃』字。

#38依《释文》『盖』字应删。

#39《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得』作『遇』。

#40《阙误》引张君房本『尧舜』下有『之时』二字,下句『桀纣』下同。

#41郭庆藩《庄子集释》正文『吾』作『出』,王孝鱼校世德堂本『跳』上无『出』字,《阙误》同,引江南古藏本作『出跳』,无『梁』字。

#42原作『坎』,依正文及下文改『坎』作『堵』。

#43郭庆藩引文『以』改作『已』。

#44赵本有『也』字。

#45同#46。

#46『郡』依郭庆藩引文当改作『都』。

#47《阙误》引张君房本『子』上有『且』字。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八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八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缮性第十六

缮性於俗,俗#1学以求复其初;

〔注〕已治性於俗矣,而欲以俗'学复性命之本,所以求者愈非其道也。

〔疏〕缮,治也。性,生也。俗,习也。初,本也。言人察性自然,各守生分,率而行之→自合於理。今乃智於伪法,治於真性,矜而矫之,已困弊矣。方更行七义礼智儒俗之学,以求归复本初之性,故俗弥得而性弥失,学逾近而道逾远也。

滑欲於俗#2,思以求致其明;

〔注〕已乱其心於欲,而方复役思以求明,思之愈精,失之逾远。

〔疏〕滑,乱也。玫,得也。欲,谓名利声色等可食之物也。言人所以心灵昏乱者,为食欲於尘俗故也。今还役用分别之心,思量求学,望得获其明照之道者,铃不可也。唯当以无学学,可以归其本矣;以无思思,可以得其明矣。本亦有作滑欲於欲者也。

谓之蔽蒙之民。

〔注〕若夫发蒙者,必离俗去欲而后几焉。

〔疏〕蔽,塞也。蒙,昏也。此则结前,以俗学归本,以思虑求明,如斯之类,可谓蔽塞蒙暗之人。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

〔注〕恬静而后知不荡,知不荡而性不失也。

〔疏〕恬,静也。古者圣人以道治身治国者,铃以恬静之法养真质之知,使不荡於外也。

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

〔注〕夫无以知为而任其自知,则虽知周万物而恬然自得也。

〔疏〕率性而照,知生者也;无心而知,无以知为也。任知而往,无用造为,斯则无知而知,知而无知,非知之而知者也。故终日知而未尝知,亦未尝不知,终日为而未尝为,.亦未尝不为,仍以此真知养於恬静。若不如是,何以恬乎。

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注〕知而非为,则无害於恬;恬而自为,则无伤於知;斯可谓交相养矣。二者交相养,则和理之分,岂出他哉。

〔疏〕夫不能恬静,则何以生彼真知?不有真知,何能政兹恬静?是故恬由於知,所以能静;知资於静,所以获真知。故知之与恬,交相养也。斯则中和之道,存乎寸心,自然之理,出乎天性,在我而已,岂关他哉。

夫德,和也;道,理也。

〔注〕和,故无不得;道,故无不理。

〔疏〕德被於人,故以中和为义;理通於物,故以大道为名也。

德无不容,仁也;

〔注〕无不容者,非为仁也,而七透行焉。

〔疏〕玄德深远,无不包容,慈爱宏博,仁述斯见。

道无不理,义也;

〔注〕无不理者,非为义也,而义功着焉。

〔疏〕夫道能通物,物各当理,理既宜矣,义功着焉。

义明而物亲,忠#3也;

〔注〕若夫义明而不由忠,则物愈疏。

〔疏〕义理明显,情率於中,既不矜骄,故物来亲附也。

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

〔注〕仁义发中,而还任本怀,则志得矣,志得矣,其进则乐也。

〔疏〕既仁义由中,故志性纯实,虽复涉於物境而怛归於真情,所造和适,故谓之乐。

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4也。

〔注〕信行容体而顺乎自然之节文者,其述则礼也。

〔疏〕夫信行显着,容仪轨物而不乖於节文者,其述勋礼也。

礼乐褊#5行,则天下乱矣。

〔注〕以一体之所履,一志之所乐,行之天下,则一方得而万方失也。

〔疏〕夫不能虚心以应物而执逵以驭世者,则铃滞於华藻之礼而溺於荒淫之乐也,是以刍狗再陈而天下乱矣。

彼正而蒙已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

〔注〕各正性命而自蒙己德,则不以此冒彼也。若以此冒彼,安得不失其性哉。

〔疏〕蒙,暗也。冒,乱也。彼,谓履正道之圣人也。官人彼也#6冒乱,则物我失其性矣。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

〔疏〕谓三皇之前,玄古无名号之君也。其时淳风未散,故处在混沌芒昧之中而与时世为一,冥然无逵,君臣上下不相往来,俱得恬澹寂寞无为之道也。

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7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

〔注〕任其自然而已。

〔疏〕当时混沌之时,淳朴之世,举世恬快,体合无为。遂使阴升阳降,二黑和而静泰;鬼幽人显,各守分而不扰。炎冻顺序,四时得节,即无灾青,万物不伤,群生各尽天年,终无夭折。人虽有心知之衍,无为,故无用之。

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注〕物皆自然,故至一也。

〔疏〕均彼此於无为,混是非於恬啖,物我不二,故谓之至一也。莫,无也。莫之为而自为,无为也;不知所以然而然,自然也。故当是时也,人怀无为之德,物合自然之道焉。

逮德下衰,

〔注〕夫德之所以下衰者,由圣人不继世,则在上者不能无为而羡无为之述,故政斯弊也。

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

〔注〕世已失一,或不可解,故释而不推,顺之而已。

〔疏〕逮,及也。古者茹毛饮血,与麋鹿同韦。及至燧人始变生为熟,伏牺则服牛乘马,创立庖厨,画八卦,以制文字,放蜘蛛而造密网。既而智诈萌矣,嗜,欲渐焉,浇淳朴之心,散无为之道。德衰而始为天下,此之谓乎。是顺黎庶之心,而不能混同至一也。

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

〔注〕安之於其所安而已。

〔疏〕夫德化更衰,为弊增甚。故神农有共工之伐,黄帝致蚩尤之战,祆气不息,兵革屡兴。是以诛暴去残,吊民问罪,苟且欲安於天下,未能大顺於韦生是也。

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凛#8淳散朴,

〔注〕圣人无心,任世之自成。成之淳薄,皆非圣也。圣能任世之自得耳,岂能使世得圣哉。故皇王之述,与世俱迁,而圣人之道未始不全也。

〔疏〕夫唐尧虞舜,居五帝之末,而兴治行化,冠三王之始。是以设五典而纲纪五行,置百官而平章百姓,百姓因此而浇讹,五行自斯而荒殆。枝流分派,迄至于兹,岂非毁淳素以作浇讹,散朴质以为华伪。

离道以善,

〔注〕善者,过於适之称,故有善而道不全。

〔疏〕夫虚通之道,善恶两忘。今乃拾己效人,矜名企善,既乖於理,所以称离也。

险德以行,

〔注〕行者,违性而行之,故行立而德不夷。

〔疏〕险,危阻也。不能率性任真,晦其踪逵,乃矫情立行以取声名,完由外行声名浮伪,故令内德危险,何清夷之有哉。

然后去性而从於心。

〔注〕以心自役,则性去也。

〔疏〕离虚通之道,拾淳和之德,然后去自然之性,从分别之心。

心与心识,

〔注〕彼我之心,竞为先识,无复任性也。

〔疏〕彼我之心,更相谋虑,是非臧否,竞为前识者也。

知而不足以定天下,

〔注〕忘知任性,斯乃定也。

〔疏〕夫心攀绿於有境,知分别於无崖,六合为之姻尘,八荒为之腾沸,四时所以愆序,三光所以彗孛。斯乃祸乱之源,何足以定天下也。

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

〔注〕文博者,心质之饰也。

〔疏〕前既#9使心运知,不足以定天下,故后依附文书以匡时,代增博学而济世,不知质是文之本,文华则隐灭於素质;博是心之末,博学则没溺於心灵。唯当绝学而去文,方会无为之美也。

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注〕初,谓性命之本。

〔疏〕文华既灭於素质,博学又溺於心灵、於是民始成蠢乱#10矣,欲反其恬澹之情性,复其自然之初本,其可得乎。噫,心知文博之过。

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

〔注〕夫道以不贵,故能存世。然世存则贵之,贵之,道斯丧矣。道不能使世不贵,而世亦不能不贵於道,故交相丧也。

〔疏〕丧,废也。由是事述而观察之,故知时世浇浮,废弃无为之道,亦由无为之道,废变淳和之世。是知世之与道交相丧之也。

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

〔注〕若不贵,乃交相兴也。

〔疏〕故怀道圣人,高蹈尘俗,未肯兴弘以驭世,而浇伪之世,亦何能兴感於圣道也。

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

〔注〕今所以不隐,由其有情以兴也。何由而兴?由无贵也。

〔疏〕浇季之时,不能用道,无为之道,不复行世。假使体道圣人,降述尘俗,混同莘小,无人知者,韬藏圣德,莫能见用,虽居朝市,何异山林矣。

隐,故不自隐。

〔注〕若夫自隐而用物,则道世交相兴矣,何隐之有哉。

〔疏〕时逢昏乱,故圣道不行,岂是韬光自隐其德耶。

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一不发也,时命大谬也。

〔注〕莫知反一以息述而逐进以求一,愈得述,愈失一,斯大谬矣。虽复起身以明之,开言以出之,显知以发之,何由而交兴哉。祇所以交丧也。

〔疏〕谬,伪妄也。非伏匿其身而不见,虽见而不乱莘;非闭其言而不出,虽出而不件物;非藏其智而不发,虽发而不炫耀,但时逢谬妄,命遇逵这,故随世污隆,全身远害。

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

〔注〕此澹漠之时也。

则反一无迩;

〔注〕反任物性而物性自一,故无连。

〔疏〕时逢有道,命属清夷,则播德弘化,大行天下。既而人人反一,物物归根,彼我冥符,故无朕述。

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

〔注〕此不能澹漠之时也。

则深根宁极而待;

〔注〕虽有事之世,而圣人未始不澹漠也,故深根宁极而待其自为耳,斯道之所以不丧也。

〔疏〕时遭无道,命值荒淫,德化不行,则大穷天下。既而深固自然之本,保宁至极之性,安排而随变化,处常而待终年,穷通岂有休戚於其闲哉。

此存身之道也。

〔注〕未有身存而世不兴者也。

〔疏〕在穷塞而常乐,处危险而安宁,任时世之行藏,可谓存身之道也。

古之行#11身者,不以辩饰知,

〔注〕任其真知而已。

〔疏〕古人轻辫重讷,贱言贵行,是以古之行其身者,铃不用浮华之言辫,饰分别之小智也。

不以知穷天下,

〔注〕此澹泊之情也。

〔疏〕穷者,困累之谓也。不纵知毒害以困苦苍生也。

不以知穷德,

〔注〕守其自得而已。

〔疏〕知止其分,不以无涯而累其自得。

危然处其所而及其性已,又何为.哉。

〔注〕危然,独正之貌。

〔疏〕危,犹独也。言独居乱世之中,处危而所在安乐,动不伤寂,怛反自然之性,率性而动,复何为之哉?言其无为也。

道固不小行,

〔注〕游於坦涂。

〔疏〕大道广荡,无不制围,小成隐道,固不小行矣。

德固不小识。

〔注〕块然大通。

〔疏〕上德之人,智周万物,岂留意是非而为识鉴也。

小识伤德,小行伤道。

〔疏〕小识小知,亏损深玄之盛德;小学小行,伤毁虚通之大道也。

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

〔注〕自得其志,独夷其心,而无哀乐之情,斯乐之全者也。

〔疏〕夫己身履於正道,则所作皆虚通也。既而无顺无逆,忘哀忘乐,所造皆适,斯乐全之者也。至乐全矣,然后志性得焉。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注〕全其内而足。

〔疏〕益,加也。轩,车也。冕,冠也。古人淳朴,体道无为,得志在乎恬夷,取乐非关轩冕。乐已足矣,岂待加之也。

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

〔疏〕今世之人,浇浮者众,责美荣位,待此适心,是以戴冕乘轩,用为得志也。

轩冕在身,非性命#12也,物之傥来,寄也。

〔疏〕傥者,意外忽来耳。轩冕荣华,身外之物,物之傥来,非我性命,堑寄而已,岂可久长也。

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

〔注〕在外物耳,得失之非我也。

〔疏〕时属傥来,泛然而取轩冕;命遭寄去,澹尔而拾荣华。既无心於杆御,岂有情於留怯也。

故不为轩冕肆志,

〔注〕淡然自若,不觉寄之在身。

不为穷约趋俗,

〔注〕旷然自得,不觉穷之在身。

〔疏〕肆,申也。趋,竞也。古人体穷通之有命,达荣枯之非己,假使轩冕当涂,亦未足申其志熙,甘俭约以穷窘,岂趋竞於嚣俗。

其乐彼与此同,

〔注〕彼此,谓轩冕与穷约。

〔疏〕彼,轩冕也。此,穷约也。夫轩冕穷约,俱是傥来,既乐彼轩冕,亦须喜兹穷约,二俱是寄,所以相同也。

故无忧而已矣。

〔注〕亦无欣欢之喜也。

〔疏〕轩冕不乐,穷约不苦,安排去化,所以无忧者也。

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

〔注〕夫寄去则不乐者,寄来则荒矣,斯以外易内也。

〔疏〕今世之人,识见浮浅,是以物之寄也,欣然而喜,及去也,忆然不乐。岂知彼此事出傥来,而寄去寄来,常忧常喜,故知虽乐而心未始不荒乱也。

故曰,丧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注〕营外亏内,甚倒置也#14。

〔疏〕夫寄去寄来,且忧且喜,以己徇物,非丧如何。轩冕穷约,事归尘俗,若习俗之常,失於本性,违真背道,定此之由,其所安置,足为颠倒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八竟

#1『俗』字浙江书局本重,四库本不重,《阙误》引张君房本亦不重。

#2《阙误》引张君房本『俗』作『敌』。

#3《阙误》引张君房本『忠』作『中』。

#4『理』疑『礼』之误,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及疏文、注义当改。

#5《阙误》『褊』作『偏』。

#6【彼也仕』字郭庆藩引文作『必己』。

#7《阙误》引张君房本『得』作『应』。

#8四库本『濂』作『跃』。

#9『彼』疑『既』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当改。

#10『民始成蚕乱』五字郭庆藩引文作『蠢民成乱始」。

#1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行』均作『存』。

#12《阙误》引张君房本『为』下有『乎』字。

#13《阙误》引张君房本『命』下有『之有』二字。

#14『甚倒置也』四字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均作『其倒置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七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七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刻意第十五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疏〕刻,削也。意,志也。亢,穷也。言偏滞之人,未能会理,刻励身心,高尚其行,离异世俗,卓尔不韦,清谈五帝之风,高论三皇之教,怨有才而不遇,诽无道而荒淫,么几志林籁之中,削进□岩崖之下。斯乃隐处山谷之士,非毁时世之人。枯槁则鲍焦介推之流,赴渊则申狄卞随之类,盖是一曲之士,何足以语至道哉。已,止也。其卫止於此矣。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疏〕发辞吐气,则语及仁义,用兹等法,为修身之本。此乃平时治世之士,施教诲物之人,斯则子夏之在西河,宣尼之居沬泗,或道行而议论,或安居讲说,盖是学人之所好,良非道士之所先。

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

〔疏〕建海内之功绩,立古今之鸿名,政君臣之盛礼,王天下之大义,宁安社稷,缉熙常道,既而尊君王而服遐荒,强本邦而兼并敌国,岂非朝廷之士,廊庙之臣乎。即皋陶伊尹吕望之徒是也。

就薮泽,处问旷,钓鱼问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疏〕栖隐山薮,放旷阜泽,问居而事纶钓,避世而处无为,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斯乃从容闲暇之人,即巢父、许由、公阅休之类。

吹吻呼吸,吐故纳新,熊经乌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注〕此数子者,所好不同,恣其所好,各之其方,亦所以为逍遥也。然此亦各自得,焉能靡所不树哉。若夫使万物各得其分而不自失者,故当付之无所执为也。

〔疏〕吹玲呼而吐故,徇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经,类乌飞空而伸脚。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卫。故彭祖八百岁,白石三千年,寿考之人,即此之类。以前数子,志尚不同,各滞一方,未为通美。自不刻意而下,方会玄玄之妙致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问#1,不导#2引而寿,

〔注〕所谓自然。

无不忘也,无不有也,

〔注〕忘,故能有。若有之,则不能救其忘矣。故有者,非有之而有也,忘而有之也。

〔疏〕夫玄通合变之士,冥真契理之人,不刻意而其道弥高,无仁义而怛自修习,忘功名而天下大治,去江海而淡尔清闲,不导引.而寿命无极者,故能唯物与我,无不尽忘,而万物归之,故无不有也。斯乃忘而有之,非有之而有也。

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注〕若厉己以为之,则不能无极而众恶生。

〔疏〕心不滞於一方,述冥符於五行,是以澹然虚旷而其道无穷,万德之美皆从於己也。

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注〕不为万物而万物自生者,天地也,不为百行而百行自成者,圣人也。

〔疏〕天地无心於亭毒而万物生,圣人无心於化育而百行成,是以天地以无生生而为道,圣人以无为为而成德。故《老经》云,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注〕非夫寂寞无为也,则危其平而丧其质也。

〔疏〕恬快寂寞,是凝湛之心;虚无无为,是寂用之智;天地以此法为平均之源,道德以此法为质实之本也。

故曰,圣人休休焉#3则平易矣,

〔注〕休乎恬恢寂寞,息乎虚无无为,则虽历乎阻险#4之变,常平夷而无难。

〔疏〕休心於恬快之乡,息智於虚无之境,则履艰难而简易,涉危险而平夷也。

平易则恬淡矣。

〔注〕息难生於有为,有为亦生於息难,故平易恬恢交相成也。

〔疏〕岂唯休心恬恢故平易,抑乃平易而恬恢矣,是知平易恬恢交相成也。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注〕泯然与正理俱往。

〔疏〕心既恬恢,边又平易,虽心与连,一种无为,故殷#5忧息累不能入其灵台,邪熙祆熙不能袭其藏府。袭,犹入也,互其文也。

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注〕夫不平不侠者,岂唯伤其形哉?神德并丧於内也。

〔疏〕夫恬快无为者,岂唯外形无毁,亦乃内德圆全。形砖既安,则精神无损之矣。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

〔注〕任自然而运动。

其死也物化;

〔注〕蜕然无所系。

〔疏〕圣人体劳息之不二,达去来之为一,故其生也如天道之运行,其死也类万物之变化,任炉冶之陶铸,无纤介於胸中也。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注〕动静无心而付之阴阳也。

〔疏〕凝神静虑,与太阴同其盛德;应感而动,与阳黑同其波澜;动静顺时,无心者也。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

〔注〕无所唱也。

〔疏〕夫善为福先,恶为祸始,既善恶双遣,亦祸福两忘。感而后应,岂为先始者也。

迫而后动,

〔注〕会至乃动。

〔疏〕迫,至也,逼也。动,应也。和而不唱,赴机而应。

不得已而后起。

〔注〕任理而起,吾不得已也。

〔疏〕已,止也。机感通#6至,事不得止而后起#7应,非预谋。

去知与故,循天之理。

〔注〕天理自然,知故无为乎其问。

〔疏〕循,顺也。内去心知,外忘事故,如混沌之无为,顺自然之妙理也。

故无天灾,

〔注〕灾生於违天。

〔疏〕合天,故无灾也。

无物累,

〔注〕累生於逆物。

〔疏〕顺物,故无累也。

无人非,

〔注〕与人同者,众叉是焉。

〔疏〕同人,故无非也。

无鬼责。

〔注〕同於自得,故无责。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注〕泛然无所惜也。

〔疏〕夫圣人动静无心,死生一贯,故其生也似浮妪之暂起,变化俄然;其死也若疲劳休息,曾无系恋也。

不思虑,

〔注〕付之天理。

〔疏〕心若死灰,绝於绿念。

不豫谋,

〔注〕理至而应。

〔疏〕譬悬镜高堂,物来斯照,终不,预前谋度而待机务者也。

光矣而不耀,

〔注〕用天下之自光,非五。耀也。

〔疏〕智照之光,明逾日月,而韬光晦迩,故不炫耀於物也。

信矣而不期。

〔注〕用天下之自信,非五。期也。

〔疏〕逼机赴感,如影随形,信若四时,铃无差武,机来方应,不预期也。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疏〕契真,故凝寂而不梦,累尽,故常适而无忧也。

其神纯粹,

〔注〕一无所欲。

〔疏〕纯粹者,不杂也。一既无梦无忧,契真合道,故其心神纯粹而无问杂也。

其魂不罢。

〔注〕有欲乃疲。

〔疏〕恬快无为,心神闲逸,故其精魂应用,终不疲劳。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注〕乃与天地合其#8恬恢之德也。

〔疏〕叹此虚无,与天地合其德。

故曰,悲乐者,德之邪;

〔疏〕违心则悲,顺意则#9乐,不达违从,是德之邪妄。

喜怒者,道之过;

〔疏〕称心则喜,乖情则怒,喜怒不忘,是道之罪过。

好恶者,德之失。

〔疏〕无好为好,无恶为恶,此之妄心,是德之愆答也。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注〕至姨常适,故情无所果。

〔疏〕不喜不怒,无忧无乐,恬恬虚夷,至德之人也。

一而不变,静之至也;

〔注〕静而一者不可变也。

〔疏〕抱真一之玄道,混嚣尘而不变,自非至静,孰能如斯。

无所於件,虚之至也;

〔注〕其心豁然确尽,乃无纤介之违。

〔疏〕件,逆也。大顺韦生,无所乖逆,自非虚豁之极,其孰能然也。

不与物交,淡之至也;

〔注〕物自来耳,至淡者无交物之情。

〔疏〕守分清高,不交於物,无所须待,恬快之至也。

无所於逆,粹之至也。

〔注〕若杂乎浊欲,则有所不顺。

〔疏〕智照精明,至纯无杂,故能混同万物,大顺苍生,至#10诺件之与逆,厥理不殊,显虚粹两义,故再言耳。

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注〕物皆有当,不可失也。

〔疏〕夫形体精神,禀之有限,而役用无涯,铃之死地。故分外劳形,不知休息,则困弊斯生。精神逐物而不知止,铃当劳损,损则精熙枯竭矣。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注〕象天德者,无心而阶会也。

〔疏〕象者,法效也。言水性清平,善鉴於物。若混而杂之,郁#11而闭塞之,则乖於常性,既不能溴猜流注,亦不能鉴照於物也。唯当不动不闭,则清而且平,洞照无私,为物准的者,天德之象也。以况圣人心虚峡洁,鉴照无私,法象自然,与玄天合德,故《老经》云上善若水也。

故曰,纯粹而不杂,

〔注〕无非至当之事也。

〔疏〕虽复和光同尘,而精神凝湛。此覆释前其神纯粹也。

静一而不变,

〔注〕常在当上住。

〔疏〕纵使千变万化,而心怛静一。此重释一而不变。

淡而无为,

〔注〕与会俱而已矣。

〔疏〕假令混俗扬波,而无妨虚淡,与物交接,亦不废无为。此释前恬淡之至也。

动而以天行,

〔注〕若夫逐欲而动,人行也。

〔疏〕感物而动,应而无心,同於大道之运行,无心而生万物。

此养神之道也。

〔疏〕总结以前天行等法,是治身之卫,养神之道也。

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12用也,宝之至也。

〔注〕况敢轻用其神乎。

〔疏〕干,汉名也。越,山名也。干汉越山,但出良剑也户又云:干,吴也。言吴越二国,并出名剑,因以为名也。夫有此干越之宝剑,柙中而藏举之,自非敌国大事,不敢轻用。宝而重之,遂至於此,而况宝爱精神者乎。

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於天,下蟠於地,

〔注〕夫体天地之极应万物之数以为精神者,故若是矣。若是而有落天地之功者,任天行耳,非轻用也。

〔疏〕流,通也。夫爱养精神者,故能通达四方,并流无滞。即而下蟠薄於厚地,上际逮於玄天,四维上下,无所不极,动而常寂,非轻用之者也。

化育万物,不可为象,

〔注〕所育无方。

〔疏〕化导苍生,含育万物,随机俯应,不守一方,故不可以形象而域之也。

其名为同#13帝。

〔注〕同天帝之不为。

〔疏〕帝,审也。总结以前,名为审实之道也。亦言:同天帝之不为也已o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

〔注〕常以纯素守乎至寂而不荡於外,则冥也。

〔疏〕纯精素质之道,唯在守神。守而不丧,则精神凝静,既而形同枯木,心若死灰,物我两忘,身神为一也。

一之精通,合于天伦。

〔注〕精者,物之真也。

〔疏〕伦,理也。既与神为一,则精智无碍,故冥乎自然之理。

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注〕与神为一,非守神也;不远其精,非贵精也;然其道则贵守之迸#14。

〔疏〕庄子欲格量人物,志尚不同,故泛举大纲,略为四品,仍寄野逸之人,以明言无的当。且世俗众多之人,咸重财利,则盗坏之徒是也;贞康洁素之士,皆重声名,则伯夷介推是也;贤人君子,高尚志节,不屈於世,则许由子州支伯是也。唯体道圣人,无所偏滞,故能宝贵精神,不荡於物,虽复应变随时,而不丧其纯素也。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注〕苟以不亏为纯,则虽百行同举,万变参备,乃至纯也;苟以不杂为素,则虽龙章凤姿,倩乎有非常之观,乃至素也。若不能保其自然之质而杂乎外饰,则虽犬羊之邺,庸得谓之纯素哉。

〔疏〕夫混述世物之中而与物无杂者,至素者也;参变嚣尘之内而其神不亏者,至纯者也;岂复独立於高山之顶,拱手於林籁之问而称纯素哉?盖不然乎。此结释前纯素之道义也。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疏〕体,悟解也。妙契纯素之理,则所在皆真道也,故可谓得真道之人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七竟

#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问』作『闲』。

#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导』作『道』。

#3《阙误》引张君房本『休休焉』作『休焉休』。

#4四库本、浙江书局本『阻险』作『险阻』。

#5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般』当改作『殷』。

#6王孝鱼依上疏改『通』作『逼』。

#7『赴』疑『起』之讹,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

#8世德堂本无『其』字。

#9『即』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当作『则』。

#10郭庆藩引文改『至』作『此』字。

#11郭庆藩引文『郁』字上有『拥』字。

#12浙江书局及成疏本『敢』下均有『轻』字。

#13唐写本无『同』字。

#14『然其道则贵守之迩』一句浙江书局本作『然其述则贵守之也』四库本无『也』字,赵本之作『边』。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六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六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天运第十四

天其运乎?

〔注〕不运而自行也。

〔疏〕言天禀阳气,清浮在上,无心运行而自动之也。

地其处乎?

〔注〕不处而自止也。

〔疏〕地禀阴气,浊沈在下,亦无心宁静而自止。

日月其争於所乎?

〔注〕不争所而自代谢也。

〔疏〕昼夜照临,出没往来,自然如是。既无情於代谢,岂有心於争处。

孰主张是?

〔疏〕孰,谁也。是者,指斥前文也。言四时八节,云行雨施,覆育苍生,亭毒群品,谁为主宰而施张乎?此一句解天运。

孰维纲是?

〔注〕皆自尔。

〔疏〕山岳产育,川源流注,包容万物,运载无穷,春生夏长,铃无差武。是谁维持纲纪,故得如斯?此一句解地处也。

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注〕无则无所能推,有则各自有事。然则无事而推行是者谁乎哉?各自行耳。

〔疏〕夫日月代谢,星辰朗耀,各有度数,咸由自然。谁安居无事,推算而行之乎?此一句解日月争所。已前三者,并假设疑问,显发幽微。故知皆自尔耳,无物使之然也。

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

〔疏〕机,关也。缄,闭也。玄冬肃杀,夜宵暗昧,以意亿度,谓有主司关闭,事不得已,致令如此。以理推者,皆自尔也。方地不动,其义亦然也。

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注〕自尔,故不可知也。

〔疏〕至如青春气发,万物皆生,昼夜开明,六合俱照,气序运转,致兹生育,寻其理趣,无物使然。圆天运行,其义亦尔也。

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

〔注〕二者俱不能相为,各自尔也。

〔疏〕夫气腾而上,所以为云:云散而下,流润成雨。然推寻始末,皆无攸肇,故知二者不能相为。

孰隆弛是?

〔疏〕隆,兴也。弛,废也。言谁兴云雨而洪注滂池,谁废甘泽而致兹亢旱也。

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

〔疏〕谁安居无事,自励劝彼,作此淫雨而快乐邪?司马本作倦字。

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1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

〔疏〕彷徨,回转之貌也。嘘吸,犹吐纳也。披拂,犹扇动也。北方阴气,起风之所,故云北方。夫风吹无心,东西任适,或彷徨而居空裹,或嘘吸而在山中,披拂升降,略无定准。孰居无事而为此乎?盖自然也。

敢问何故?

〔注〕设问所以自尔之故。

〔疏〕此句总问以前有何意故也。

巫咸招曰:来。吾语汝。天有六极五常,

〔注〕夫物事之近,或知其故,然寻其原以至乎极,则无故而自尔也。自尔则无所稍问其故也,但当顺之。

〔疏〕巫咸,神巫也,为殷中宗相。招,名也。六极,谓六合,四方上下也。五常,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人伦之常性也。言自然之理,有此六极五常,至於日月风云,例皆如此,但当任之,自然具足,何为措意於其问哉。

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

〔注〕夫假学可变,而天性不可逆也。

〔疏〕夫帝王者,上符天道,下顺苍生,垂拱无为,因循任物,则天下治矣。而逆万国之欢心,乖二仪之和气,所作凶游#2,则祸乱生也。

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

〔疏〕九洛之事者,九州聚落之事也。言王者应天顺物,驭用无心,故致天下太平,人歌击壤。九州聚落之地,治定功成;八荒夷狄之邦,道圆德备。既合二仪,覆载万物;又齐三景,照临下土。

天下载之,此谓上皇。

〔注〕顺其自尔故也。

〔疏〕道合自然,德均造化,故众生乐推而不厌,百姓荷戴而不辞,可谓返朴还淳,上皇之治也。

商大宰荡问仁於庄子。

〔疏〕宋承殷后,故商即宋国也。太宰,官号,名盈,字荡。方欲央己所疑,故问仁於庄子。

庄子曰:虎狼,仁也。

〔疏〕仁者,亲爱之进。夫虎狼猛兽,犹解相亲,足明万类皆有仁性也。

曰:何谓也?

〔疏〕太宰未达深情,重问有何意谓。

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

〔疏〕父子亲爱,出自天然,此乃真仁,何劳再问。

曰:请问至仁。

〔疏〕虎狼亲爱,厥义未弘,故请至仁,庶闻深旨。

庄子曰:至仁无亲。

〔注〕无亲者,非薄恶之谓也。夫人之体,非有亲也;而首自在上,足自处下,府藏居内,皮毛在外,外内上下,尊卑贵贱,於其体中各任其极,而未有亲爱於其间也。然至也足矣,故五亲六族,贤愚远近,不失分於天下者,理自然也,又奚取於有亲哉。

〔疏〕夫至仁者,忘怀绝虑,与太虚而同体,混万物而为一,何亲疏之可论乎。泊然无心而顺天下之亲疏也。

太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

〔疏〕夫无爱无亲,便是不孝。谓至仁不孝,於理可乎?商荡不悟深旨,遂生浅惑。庄生为其显折,义列下文。

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

〔注〕爻言之於忘仁忘孝之地,然后至耳#3。

〔疏〕至仁者,忘义忘仁,可贵可尚,岂得将爱敬近逵以语其心哉?固不足以言也。

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

〔注〕凡名生於不及者,故过七孝之名而涉乎无名之境,然后至焉。

〔疏〕商荡之问,近滞域中,庄生之答,远超方外。故知亲爱之旨,非过孝之谈,封执名教,不及孝之言也。

夫南行者至於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则去之远也。

〔注〕冥山在乎北#4极,而南行以观之;至仁在乎无亲,而仁爱以言之;故郢虽见而愈远冥山,仁孝虽彰而愈非至理也。

〔疏〕郢地居南,冥山北,故郭注云,冥山在乎北极,南行以观之,至化在乎无亲,而仁爱以言之;故郢虽见而愈远冥山,仁孝彰而愈非至道。此注甚明,不劳更释。

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

〔疏〕夫敬在形逵,爱率本心。心由天性,故难;迎关人情,故易也。

以爱孝易,而忘亲难;

〔疏〕夫爱孝虽难,犹滞域中,未若忘亲,澹然无系。志既胜爱,有复劣无#5,以此格量,难易明之矣。

忘亲易,使亲忘我难;

〔疏〕夫腾狠#6断肠,老牛舐犊,恩慈下流,物之怛性。故子忘亲易,亲忘子难。自非达道,孰能行此。

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注〕夫至仁者,百节皆适,则终日不自识也。圣人在上,非有为也,恣之使各自得而已耳。自得其为,则众务自适,韦生自足,天下安得不各自忘我哉。各自忘矣,主其安在乎?斯所谓兼忘也。

〔疏〕夫兼忘天下者,弃万乘如脱展也;使天下兼忘我者,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夫垂拱汾阳而游心姑射,揖让之美,贵在虚忘,比兼忘天下者也。方前则难,比后便易,未若忘怀至道,息智自然,将造化而同功,与天地而合德者,故能恣万物之性分,顺百姓之所为,大小咸得,飞沈不丧,利泽潜被,物皆自然,上如标枝,民如野鹿。当是时也,主其安在乎?此使天下兼忘我者也,可谓轩顼之前,淳古之君耳。其德不见,故天下忘之。斯则从劣向优,自粗入妙,遣之又遣,玄之又玄也。

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

〔注〕遗尧舜,然后尧舜之德全耳;

若系之在心,则非自得也。

〔疏〕遗,忘弃也。言尧舜二君,盛德深远,而又忘其德,任物不为。斯解兼忘天下难。

利泽施於万世,天下莫知也,

[注〕泯然常适#7。

〔疏〕有利益恩泽,惠润韦生,万世之后,其德不替,而至德潜被,日用不知。斯解使天下兼忘我难也。

岂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

〔注〕失於江湖,乃思濡沬。

〔疏〕太息,犹嗟欺也。夫盛德同於尧舜,尚能遗忘不自显,岂复太息言於化孝,嗟欺於陈进乎。

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

〔疏〕悌,顺也。德者,真性也。以此上八事,皆矫性伪情一勉强励力,拾#87己效人,劳役其性,故不足多也。

故曰,至贵,国爵并焉;

〔注〕并者,除弃之谓也。夫贵在身,身犹忘之,况国爵乎。斯贵之至。

〔疏〕并者,除弃之谓也。夫贵爵禄者,本为身也。身犹忘之,况爵禄乎。斯至贵者也。

至富,国财并焉;

〔注〕至富者,自足而已,故除天下之财者也。

〔疏〕至富者,知足者也。知足之人,以不责为宝,纵令倾国资财,亦弃而不用。故《老经》云,知足者富,斯之谓也。

至愿,名誉并焉。

〔注〕所至愿者适也,得适而仁孝之名都去矣。

〔疏〕夫至愿者,莫过适性也。既一毁誉,混荣辱,忘物我,泯是非,故令问声名,视之如涕唾也。

是以道不渝。

〔注〕去华取实故也。

〔疏〕渝,变也,万也。既忘富贵,又遗名誉,是以道德淳厚,不随物变也。

北门成问於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疏〕姓北门,名成,黄帝臣也。欲明至乐之道,故寄此二人,更相发起也。咸池,乐名。张,施也。咸,和也,大也。洞庭之野,天地之问,非太湖之洞庭也。

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息,卒闻之而惑;

〔疏〕怠,退怠#9也。卒,终也。复,重也。惑,合也。不悟至乐,初闻之时,惧然惊悚;再闻其声,想悟音旨,故惧心退息;最后闻之,知至乐与二仪合德,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心无分别,有同暗惑者也。

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注〕不自得,坐忘之谓也。

〔疏〕荡荡,平易之容。默默,无知之貌。第三闻之,体悟玄理,故荡荡而无偏,默默而无知,芒然坐忘,物我俱丧,乃不自得。

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徽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

〔注〕由此观之,知夫至乐者,非音声之谓也;叉先顺乎天,应乎人,得於心而适於性,然后发之以声,奏之以曲耳。故咸池之乐,又待黄帝之化而后成焉。

〔疏〕殆,近也。奏,应也。徽,顺也。礼义,五德也。太清,天道也。黄帝既允门成第三闻乐,体悟玄道,志知息虑,是以许其所解,故云汝近自然也。

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疏〕虽复行於礼义之进,而忘自然之本者也。此是第一奏也。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

〔疏〕循,顺;伦,理;经,常也。言春夏秋冬更迭而起,一初物类顺序而生;夏盛冬衰,春文秋武,生杀之理,天道之常,但常任之,斯至乐矣。

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

〔注〕自然律吕以满天地之闲,但当顺不夺,则至乐全#10。

〔疏〕清,天也。浊,地也。阴升阳降,二气调和,故施生万物,和气流布,三光照烛,此谓至乐,无声之声。

垫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

〔注〕因其自作而用其所以动。

〔疏〕仲春之月,垫虫始启,自然之理,惊之雷霆,所谓动静顺时,因物或作,至乐具合斯道也。

其卒无尾,其始无首;

〔注〕运转无极。

〔疏〕寻求自然之理,无始无终;讨论至乐之声,无首无尾。故《老经》云,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一死一生,一愤一起,所常无穷,

〔注〕以变化为常,则所常者无穷也。

〔疏〕愤,仆也。夫盛衰生死,虚盈起复,变化之道,理之常数。若以变化为常,则所谓常者无穷也。

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

〔注〕初闻无穷之变,不能待之以一,

故惧然悚听也。

〔疏〕至一之理,绝视绝听,不可待之以声色,故初闻惧然也。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

〔注〕所谓用天之道。

〔疏〕言至乐之声,将阴阳合其序;所通生物,与日月齐其明。此第二奏也。

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注〕齐一於变化,故不主故常。

〔疏〕顺韦生之修短,任万物之柔刚,齐变化之一理,岂守故而执常。

在谷满谷,在坑满坑;

〔注〕至乐之道,无不周也。

〔疏〕至乐之道,无所不褊,乃坑乃谷,悉皆盈满。皆无也。所谓道无不在,所在皆无也。

涂却守神,

〔 注〕 塞其兑也。

〔疏〕涂,塞也。那,孔也。闲心知之孔那,守凝寂之精神。郭注云,塞其兑也。

以物为量,

〔注〕大制不割。

〔疏〕量,音亮。大小修□短,随物器量,终不制割而从己也。

其声挥绰,

〔注〕所谓阐谐。

〔疏〕挥,动也。绰,宽也。同雷霆之震动,其声宽也。

其名高明。

〔注〕名当其实,则高明也。

〔疏〕高如上天,明如日月,声既广大,名亦高明。

是故鬼神守其幽,

〔注〕不离其所。

〔疏〕人物居其显明,鬼神守其幽昧,各得其所而不相挠。故《老经》云,以道利天下,其鬼不神也。

日月星辰行其纪。

〔注〕不失其度。

〔疏〕三光朗耀,依分而行,纲纪上玄,叉无差武也。

吾止之於有穷,

〔注〕常在极上住#11也。

〔疏〕止,住也。穷,极也。虽复千变万化,而常居玄极,不离妙本,动而常寂也。

流之於无止。

〔注〕随变而往也。

〔疏〕流,动也。应感无方,随时适变,未尝执守,故寂而动也。

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注〕故阁然恣使化去。

〔疏〕夫至乐者,真道也。欲明道非心识,故谋虑而不能知;道非声色,故瞻望而不能见;道非形质,故追逐而不能逮也。

傥然立於四虚之道,

〔注〕弘敞无偏之谓。

〔疏〕傥然,无心貌也。四虚,谓四方空,大道也。言圣人无心,与至乐同体,立志弘敞,接物无偏,包容万有,与虚空而合德。

倚於槁梧而昤。

〔注〕无所复为也。

〔疏〕弘敞虚容,忘知绝虑,故形同槁木,心若死灰,逍遥无为,且吟且咏也。

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矣。

〔注〕言物之知力各有所齐限。

〔疏〕夫目知所见,盖有涯限,所以称穷;力所#12驰逐,亦有分齐,所以称屈。至乐非心色等法,不可以根穷,故吾知尽其不及,故止而不逐也。心既有限,故知爱无名。引覆前子欲虑之等文也。

形充空虚,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息。

〔注〕夫形充空虚,无身也,无身,故能委蛇。委蛇任性,而悚惧之情怠也。

〔疏〕夫形充空,则与虚空而等量;委蛇任性,故顺万境而无心;所谓廖体出聪,离形去智者也。只为委蛇任性,故悚惧之情怠息。此解第二闻乐也。

吾又奏之以无息之声。

〔注〕意既怠矣,乃复无怠,此其至也。

〔疏〕再闻至乐,任性逶迤,悚惧之心,於焉怠息。虽复贤於初闻,犹自不及后闻,故奏无怠之声。斯则以无遣怠,故郭注云,怠既怠矣,乃复无怠,此其至者也。此是第三奏也。

调之以自然之命,

〔注〕命之所有者,非为也,皆自然耳。

〔疏〕调,和也。凡百苍生,皆以自然为其性命。所以奏此咸池之乐者,方砍调造化之心灵,和自然之性命也已。

故若混逐丛生,

〔注〕混然无系,随后而生。

〔疏〕混,同。生,出。同风物之动吹,随丛林之出声也。

林乐而无形;

〔注〕至乐者,适而已。适在体中,故无别形。

〔疏〕夫丛林地籁之声,无心而成至乐,适於性命而已,岂复有形也。

布挥而不曳,

〔注〕自布耳。

〔疏〕挥动四时,布散万物,各得其所,非由牵曳。

幽昏而无声。

〔注〕所谓至乐。

〔疏〕言至乐寂寥,趣於视听,故幽冥昏合而无声响矣。

动於无方,

〔注〕夫动者岂有方而后动哉。

〔疏〕夫至乐之本,虽复无声,而应动随时,实无方所,斯寂而动之也。

居於窈冥;

〔注〕所谓宁极。

〔疏〕虽复应物随机,千变万化,而深根宁极,怛处宝冥,斯动而寂也。

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注〕随物变化。

〔疏〕夫春生冬死,秋实夏荣,云行雨散,水流风从,自然之理,日新其变,至乐之道,岂常主声也。

世疑之,稽於圣人。

〔注〕明圣人应世非唱也。

〔疏〕稽,留也。夫圣人者,譬幽谷之响,明象之照,对之不知其所以来,绝之不知其所以往,物来斯应,应而志怀,岂预前作法而留心应世。故行留散徙,不主常声,而世俗之人,妄生疑惑也。

圣也者,达於情而遂於命也。

〔注〕故有情有命者,莫不资焉。

〔疏〕所言圣者,更无他义也,通有物之情,顺自然之命,故谓之圣。

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

〔注〕忘乐而乐足,非张而后备。

〔疏〕天机,自然之枢机。五官,五藏也。言五藏各有主司,故谓之官。夫目视耳听,手把脚行,布网转丸,飞空走地,非由仿效,禀之造物,岂措意而后能为。故五藏职司,素分备足,天乐之美,其在兹也。

无言而心悦。

〔注〕心悦在适,不在言也。

〔疏〕体此天和,非由措意,故心灵适悦而妙绝名言也。

故有众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

〔注〕此乃无乐之乐,乐之至也。

〔疏〕崁氏,神农也。美此至乐,为之章颂。大音希声,故听之不闻;大象无形,故#13视之不见;道无不在,故充满天地二仪;大无不包,故囊括六极。六极,六合也。假欲留音听之,亦不可以耳根承接,是故体兹至乐,理趣幽微,心无分别,事同愚惑也。

乐也者,始於惧,惧故祟;

〔注〕惧然悚听,故是祟耳,未大和也。

〔疏〕以下重释三奏三听之意,结成至乐之道。初闻至乐,未悟太和,心生悚惧,不能放释,是故祸祟之也。

吾又次之以息,息故遁;

〔注〕进稍灭也。

〔疏〕再闻之后,情意稍悟,欲惧心怠退,其逵遁灭也。

卒之於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注〕以无知为愚,愚乃至也。

〔疏〕最后闻乐,灵府淳和,心无分别,有同合惑,荡荡默默,类彼愚迷。不怠不惧,雅符真道,既而运载无心,与物俱至也。

孔子西游於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

〔疏〕卫本昆吾之邑,又是康叔之封。自鲁适卫,故曰西游。师金,鲁太师,名金也。奚,何也。言夫子行仁义之道以化卫侯,未知此衍行用可不邪?

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疏〕言仲尼欢哲明敏,才智可惜,守先王之圣述,执尧舜之古道,所以频遭辛苦,屡致困穷。

颜渊曰:何也?

〔疏〕问穷之所以也。

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筐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

〔疏〕此下譬喻,几有六条:第一刍狗,第二舟车,第三桔杆,第四植梨,第五狙狠,第六妍丑。刍狗,草也,谓结草为狗以解除也。衍,笋也。尸祝,巫师也。将,送也。言刍狗未陈,盛以筐筒之器,覆以文绣之巾,致斋洁以表诚,展如在之将送,庶其福祉,贵之如是。

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筐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外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咪焉。

〔注〕废弃之物,於时无用,则更致他妖也。

〔疏〕践,履也。首,头也。脊,背也。取莫#14曰苏。爨,炊也。咪,魇也。言刍狗未陈,致斯肃敬。既祭之后,弃之路中,故行人履践其头脊,苏者取供其炊爨。方将复取而贵之,盛於筐衍之中,覆於文绣之下,敖游居处,寝胜其傍,假令不致恶梦,爻当数数遭魇。故郭注云,废弃之物,於时无用,则更致他妖也。

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取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於宋,削边於卫,穷於商周,是非其梦邪?

〔疏〕此合刍狗之譬,并合孔子穷义也。先王,谓尧舜禹汤,先代之帝王也。宪章文武,祖迷尧舜,而为教述,故集聚弟子,敖游於仁义之域,辟寝於礼信之乡。古法不可执留,事同已陈刍狗。伐树於宋者,孔子曾游於宋,与门人讲说於大树之下,司马桓魁欲杀夫子,夫子去后,桓魅恶其坐处,因伐树焉。削,刻也。夫子尝游於卫,卫人疾之,故刻削其迸,不见用也。商是殷地,周是束周,孔子历聘,曾因於此。良田执於圣迸,故政斯弊。狼狈如是,岂非恶梦邪。

围於陈蔡之问,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昧邪?

〔注〕此皆绝圣弃知之意耳,无所稍嫌也。夫先王典礼,所以适时用也。时过而不弃,即为民妖,所以兴矫效之端也。

〔疏〕当时楚昭王聘夫子,夫子领徒宿於陈蔡之地。蔡人见徒众极多,谓之为贼,故兴兵围绕,经乎七日,粮食罄尽,无复炊爨,从者饿病,莫之能兴,忧悲困苦,邻乎死地,岂非遭於已陈刍狗而魇邪。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於水也而求推之於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疏〕夫舟行於水,车行於陆,致於千里,未足为难。若推舟於陆,求其运载,终没一世,不可数尺。

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薪行周於鲁,是犹推舟於陆也,

〔疏〕此合谕#15也。薪,求也。亦#16今古代殊,岂异乎水陆。周鲁地异,何异乎舟车。

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

〔注〕时移世异,礼亦宜变,故因物而无所系焉,斯不劳而有功也。

〔疏〕方,犹常也。传,转也。言夫子执先王之迸,行衰周之世,徒劳心力,卒不成功,故削进伐树,身遭殃祸也。夫圣人之智,接济无方,千转万变,随机应物。未知此道,故婴斯祸也。

且子独不见夫桔柠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於人。

〔疏〕桔杆,挈水木也。人牵引之则倪下,拾放之则仰上。倪仰上下,引拾以人,委顺无心,故无罪。夫人能虚己,其义亦然也。

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於同而矜於治。

〔注〕期於合时宜,应治体而已。

〔疏〕矜,美也。夫三皇五帝,步骤殊时,礼义威仪,不相泌袭,美在逗机,不治以定,不贵率今以同古。

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祖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

〔疏〕夫租梨橘柚,甘苦味殊,至於嗷嚼而皆可於口。譬三皇五帝,浇淳异世,至於为政,咸适机宜也。

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注〕彼以为美而此或以为恶,故当应时而变,然后皆适也。

〔疏〕帝王之进,盖无常准,应时而变,不可执留,岂得胶柱刻船,居今行古也。

今取猥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龄啮挽裂,尽去而后嫌。观古今之异,犹猥狙之异乎周公也。

〔疏〕嫌,足也。周公圣人,譬淳古之世;狙缓狡默,谕浇竞之时。是以礼服虽华,狠狙不以为美;圣进乃贵,末代不以为尊。故毁礼服,狠狙始嫌其心;弃圣边,苍生方适其性。

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殡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织,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吨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吨蹙,更益其美,是以问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吨,倍增其陋,故富者恶之而不出,贫人弃之而远走。拾己效物,其义例然。削进伐树,皆学吨之过也。

彼知美殡而不知膑之所以美。

〔注〕况夫#17礼义,当其时而用之,则西施也;时过而不弃,则丑人也。

〔疏〕所以,犹所由也,吨之所以美者,由乎西施之好也。彼之丑人,但美吨之丽雅,而不知由西施之妹好也。

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疏〕总会后文,结成其旨。穷之事述,章中具载矣。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聘。

〔疏〕仲尼虽领徒三千,号素王,而盛行五德,未闻大道,故从鲁之沛,自北租南而见老君,以询玄极故也。

老聘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

〔疏〕闻仲尼有当世贤能,未知颇得至道不?答言未得。自楚望鲁,故曰北也。

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

〔疏〕问:於何处寻求至道?

曰:吾求之於度数,五年而未得也。

〔疏〕数,算衍也。三年一闰,天道小成,五年再闰,天道大成,故言五年也,道非卫数,故未得之也。

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

〔疏〕更问:求道用何方法?

曰:吾求之於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

〔注〕此皆寄孔老以明绝学之义也。

〔疏〕十二年,阴阳之一周也。而未得者,明以阴阳取道,而道非阴阳。

故下文云,中国有人,非阴非阳。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於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他也,

〔疏〕夫至道深玄,妙绝言象,非无非有,不自不他。是以不进默於君亲,岂得告於子弟。所以然者,无他由也。故记孔老二君圣以明玄中之玄也。

中无主而不止,

〔注〕心中无受道之质,则虽闻道而过去也。

〔疏〕若使中心无受道之主,假令闻於圣说,亦不能止住於胸怀,故知无他也。

外无正而不行。

〔注〕中无主,则外物亦无正己者也;故未尝通也。

〔疏〕中既受道之心,故外亦无能正於己者,故不可行也。

由中出者,不受於外,圣人不出;

〔注〕由中出者,圣人之道也,外有能受之者乃出耳。

〔疏〕由,从也#18从内出者,圣人垂进显教也。良由物能感圣,故圣人不应,若使外物不能禀受,圣人亦终不出教。

由外入者,无主於中,圣人不隐。

〔注〕由外入者,假学以成性者也。虽性可#19学成,然要当内有其质,若无主於中,则无以藏圣道也。

〔疏〕隐,藏也。由外入者,习学而成性也。由其外禀圣教,冥在心中,若使素无受入之心,则无藏於圣道。

名#20公器也,

〔注〕夫名者,天下之所共用。

〔疏〕名,呜也。公,平也。器,用也。名有二种:一是命物,二是毁誉。今之所言,是毁誉名也。

不可多取。

〔注〕矫饰过实,多取者也,多取而天下乱也。

〔疏〕夫令誉善名,天下共用,叉其多取,则矫饰过实而争竞斯起也。

仁义,先王之莲庐也,

〔注〕犹传舍也。

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观而多责。

〔注〕夫七义者,人之性也。人性有变,古今不同也。故游寄而过去则冥,若无滞而系於一方则见。见则伪生,伪生而责多矣。

〔疏〕蓬庐,逆於传合也。观,见也,亦久也。夫还庐舍客,不可久停;仁义礼智,用讫宜废。客停久,疵衅生;圣迸留,过责起。

古之至人,假道於仁,托宿於义,

〔注〕随时而变,无常迸也。

以游逍遥之墟,

〔疏〕古之真人,和光降逃,逗机而行博爱,应物而用人群,何异乎假借涂路,寄托宿止,暂时游寓,盖非真实。而动不伤寂,应不离真,故怛逍遥乎自得之场,彷徨乎无为之境。

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

〔注〕苟,且也。简,略也。贷,施与也。知止知足,食於苟简之田;不损己物,立於不贷之圃。而言田圃者,明是圣人养生之地。

逍遥,无为也;

〔注〕有为则非仁义。

苟简,易养也;

〔注〕全从其简,故易养也。

〔疏〕只为逍遥累尽,故能无为恬淡。苟简,苟且简素,自足而已,故易养也。

不贷,无出也。

〔注〕不贷者,不损己以为物也。

〔疏〕不损我以益彼,故无所出。此三句覆释前义也。

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注〕游而任之,斯#21真采也。采真则色不伪矣。

〔疏〕古者圣人行苟简等法,谓是神采真实而无假伪,逍遥任适而随化遨#22游也。

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

〔注〕天下未有玖所非自累者,而各没命於所是。所是而以没其命者,非立乎不贷之圃也。

〔疏〕夫是富非责,责於货贿者,岂能让人财禄。是显非隐,滞於荣位者,何能与人名誉。亲爱权势,矜夸於物者,何能与人之柄。柄,权也。唯厌秽风尘,膻躁荣利者,故能弃之若遗。

操之则栗,舍之则悲,

〔注〕舍之悲者,操之不能不栗也。

〔疏〕操执权柄,恐失所以战栗;拾去威力,丧去所以忧悲。

而一无所鉴,以闯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注〕言其知进而不知止,则#23性命丧矣,所以为戮。

〔疏〕是富好权之人,心灵愚暗,唯滞名利,一无鉴识,岂能闻见玄理而休心息智者乎。如是之人,虽复楚戮未加,而情性以困,故是自然刑戮之民。

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

〔疏〕夫怨敌必杀#24,恩惠须偿,分内自取,分外与他,臣子谏上,君父教下,应青春以生长,顺素秋以杀罚,此八者治正之器,不得不用之也。

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关矣。

〔注〕守故不变,则失正矣。

〔疏〕循,顺也。湮,塞也。唯当顺於大理,随於变化,达於物情而无滞塞者,故能用八事治之。正事合於正理,故日正者正也。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机之门拥而弗开。天门,心也。

孔子见老聪而语仁义。老聪曰:夫播糠咪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嘈#25肤,则通夕不寐矣。

〔注〕外物如之虽小,而伤性已大也。

〔疏〕仲尼滞於圣逵,故发辞则语仁义。夫播糠咪目,目暗故不能辩束西;蚊虻噜肤,肤痛则彻宵不睡。是以外物虽微,为害爻巨。况乎仁非天理,义不率性,拾己效他,丧其本性,其为害也,岂咪目噜,肤而已哉。噜,啮也。

夫仁义懵#26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

〔注〕尚之以加其性,故乱。

〔疏〕仁义惨毒,甚於蚊虻,愤#27愤吾心,令人烦问,扰乱物性,莫大於此。一本亦作愤字者#28,

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

〔注〕质全而仁义着。

吾子亦放风而动,总#29德而立矣,

〔注〕风自动而依之,德自立而秉#30之,斯易持易行之道也。

〔疏〕放,纵任也。欲使苍生丧其淳朴之性者,莫若绝仁弃义,则反冥我极也。仲尼亦宜放无为之风教,随机务而应物,总虚妄之至德,立不测之神坊。亦有作放#31,方往反。放,依也。

又奚杰#32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注〕言夫揭仁义以趋道德之乡,其犹击鼓而求逃者,无由得也。

〔疏〕建,击。杰然#33,用力貌。夫揭仁义以趋道德之乡,何异乎打大鼓以求逃亡之子,故鼓声大而亡子远,仁义彰而道德废也。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注〕自然各已足。

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

〔注〕俱自然耳,无以偏向。

〔疏〕浴,酒也。染缁曰黔。黔,黑也。辫者,别其胜负也。夫鹄白乌黑,禀之自然,岂须日日浴染,方得如是。以言物性,其义例然。然黑白素朴,各足於分,所遇斯适,故不足於分,所以论胜负。亦言:辫,变也,黑白分定,不可变白为黑也。

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

〔注〕夫至足者忘名誉,忘名誉乃广耳。

〔疏〕修名立誉,招物观视,此乃狭劣,何足自多。唯恐遣名誉,方可称大耳。

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陶以湿,相濡以沫,

〔注〕言仁义之誉,皆生於不足。

不若相忘於江湖。

〔注〕斯乃忘仁而仁者也。

〔疏〕此总结前文,斥仁义之弊。夫泉源枯竭,鱼传沬以相濡;朴散淳离,行仁义以济物。及其江湖浩荡,各足所以相忘;道德深玄,得性所以虚淡。既江湖比於道德,濡沬方於仁义,以此格量,故不同日而语矣。

孔子见老聘归,三日不谈。

〔疏〕老子方外大圣,变化无常,不可测量,故无所谈说也。

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聘,亦将何规哉?

〔疏〕不的姓名,直云弟子,当是升堂之类,共发此疑。既见老子,应有规诲,何所闻而三日而不谈也?

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

〔注〕谓老聘能变化。

〔疏〕夫龙之德,变化不怛。以况至人隐显无定,故本合而成,妙体窈冥;述散而起,文章焕烂。

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

〔注〕言其因御无方,自然已足。

〔疏〕言至人乘云气而无心,顺阴阳而养物也。

予口张而不能啧#34,予又何规老聪哉。

〔疏〕啧,合也。心惧不定,口开不合,复何容暇闻规训之言乎。

子贡曰:然则人#35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

〔疏〕言至人其处也若死尸之安居,其出也似龙神之变见,其语也如雷霆之振响,其默也类玄理之无声,是以奋发机动,同二仪之生物者也。既而或处或出,或语或默,岂有出处语默之异而异之哉。然则至人铃有出处默语不言之能,故仲尼见之,口而#36不能合。

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聪。

〔疏〕赐,子贡名也。子贡欲至#37观至人龙德之相,遂以孔子声教而往见之。

老聪方将倨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我乎?

〔疏〕倨,企#38也。运,时也。老子自得从容,故企堂敖诞,物感斯应,发微其言。予年衰迈,可以教戒我乎?

子贡曰:夫三王#39五帝之治天下不#40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

〔疏〕浇淳渐异,步骤有殊,用力用兵,逆顺斯异,故云不同,声名令闻,相系一也。先生乃排三王为非圣,有何意旨,可得闻乎?

老聘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

〔疏〕汝少进前,说不同所由。

对曰:尧授舜,舜受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日不同。

〔疏〕尧舜二人,即是五帝之数,自夏禹以降,便是三王。尧让舜,舜让禹,禹治水而用力,汤伐桀而用兵,文王拘美里而顺商辛,武王渡孟津而逆殷纣,不同之状,可略言焉。

老聘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41五帝之治天下。

〔疏〕三皇者,伏牺神农黄帝也。五帝,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也。治天下之治#42,列在下文。

黄#43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注〕若非之,则强哭。

〔疏〕三皇行道,人心淳一,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故亲死不哭而世俗不非。铃也非之,则强哭者众。

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44而民不非也。

〔注〕杀,降也。言亲疏有降杀。

〔疏〕五帝行德,不及三皇,使子父兄弟更相亲爱,为降杀之服以别亲疏,既顺人心,亦不非毁。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

〔注〕教之速也。

〔疏〕舜是五帝之末,其俗渐浇,朴散淳离,民心浮竞,遂使怀孕之妇,十月生子,五月能言。古者怀孕之妇,十四月而诞育,生子两岁,方始能言。浇淳既革,故与古之乖异也。

不至乎孩而始谁,

〔注〕谁者,别人之意也。未孩已择人,言其竞教速成也。

〔疏〕未解孩笑,已识是非,分别之心,自此而始矣。

则人始有夭矣。

〔注〕不能同彼我,则心竞於亲疏,故不终其天年也。

〔疏〕分别既甚,不终天年,夭逝之始,起自虞舜。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

〔注〕此言兵有顺,则天下已有不顺故也。

〔疏〕去道既远,浇伪日兴,遂使蠢尔之民,好为祸变。废无为之述,兴有为之心,赏善罚恶,以此为化。而禹怀慈爱,犹解泣辜,兵刃所加,爻须天道也。

杀盗非杀,

〔注〕盗自应死,杀之顺也,故非杀。

〔疏〕盗贼有罪,理合其诛,顺乎素秋,虽杀非杀。此则兵有顺义也。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

〔注〕不能大齐万物而人人自别,斯人自为种也。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其弊至於斯者,非禹也,故曰天下耳。言圣知之述非乱天下,而天下叉有斯乱。

〔疏〕夫浇浪既兴,分别日甚,人人自为种见,不能大齐万物。此则解人有心也。圣智之述,使其如是,非禹之过也,故曰天下耳矣。

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注〕此乃百代之弊。

〔疏〕此总论三皇五帝之述,惊天下苍生,致使儒崇尧舜以饰非,墨遵禹道而自是。既而百家竞起,九流争骛,后代之弊,实此之由也。

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

〔注〕今之以女为妇而上下悖逆者,非作始之无理,但至理之弊,遂至於此。

〔疏〕伦,理也。当庄子之世,六国竞兴,淫风大行,以女为妇,乖礼悖德,莫甚於兹。故知圣进始兴,故有伦理,及其末也,例同斯弊也。

何言哉。

〔注〕弊生於理,故无所复言。

〔疏〕从理生教,遂至於此。世浇俗薄,何可稍言。论正#45发愤而伤欺也。

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

〔注〕必弊故也。

〔疏〕夫三皇之治,实自无。为无为之述,述生於弊,故百代之后,乱莫甚焉。弊乱之状,列在下文。

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

〔疏〕悖,逆也。睽,乖离也。堕#46,废,坏也。施,泽也。运无为之智以立治方,后世执逵,遂成其弊。致星辰悖彗,日月为之不明;山川乖离,岳渎为之崩竭;废坏四时,寒暑为之亿叔。

其知惜#47於蜃趸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

〔疏〕惨,毒也。蟹蔓,尾端有毒也。鲜规,小貌。言三皇之智,损害苍生,其为毒也,甚於蟹蔓,是故细小虫兽,皆遭扰动,况乎黔首,如何得安。以斯为圣,於理未可。毒害既多,深可羞块也。

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注〕子贡本谓老子独绝三王,故欲同三王於五帝耳。今又见老子通毁五帝,上及三皇,则失其所以为谈矣。

〔疏〕蹴蹴,惊惊貌也。子贡欲救#48三王,同五帝;今见老子词调高貌#49,排槟五帝,指斥三皇,心形惊悚,失其所谓,故蹴然,形容虽立,心神不安。

孔子谓老聪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迩也,岂其所以边哉。

〔注〕所以进者,真性也。夫任物之真性者,其迸则《六经》也。

今子之所言,犹边也。夫迩,履之所出,而迩岂履哉。

〔注〕况今之人事,则以自然为履,《六经》为进。

夫白鸭之相视,眸子不运而#50风化;虫,雄呜於上风,雌应於下风而风化;

〔注〕鹧以眸子相视。虫以呜声相应,俱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风化。

类自为雌雄,故#51风化。

〔注〕夫同类之雌雄,各自有以相感。相感之异,不可胜极,苟得其类,其化不难,故乃有遥感而风化也。

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

〔注〕故至人皆顺而通之。

苟得於道,无自而不可;

〔注〕虽化者无方而皆可也。

失焉者,无自而可。

〔注〕所在皆不可也。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玛#52,鱼传沫,细要者化,

〔注〕言物之自然,各有性也。

〔疏〕鹊居巢内,交尾而表阴阳;鱼在水中,传沬而为牝牡,蜂取桑虫,祝为己子。是知物性不同,禀之大道,物之自然,各有性也。

有弟而兄啼。

〔注〕言人之性舍长而视幼,故啼也。

〔疏〕有弟而兄失爱,拾长怜幼,故啼。是知陈迸不可执留,但当顺之,物我无累,言人性拾长视幼故啼也。

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

〔注〕夫与化为人者,任其自化者也。若翻《六经》以说则疏也。

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六竟

#1《阙误》引张君房本『有』作『在』。

#2『勃』疑『悖』之讹,今依郭藩引文改。

#3世德堂本,浙江书局本『耳』作『矣』。

#4原作『比』,诸本皆作『北』,又依文意故改正。

#5郭庆藩引文『有复劣无』四字作『有仇有劣』。

#6郭庆藩引文『猥』作『缓』。

#7原作『道』,诸本皆作『适』,又依文意故改正。

#8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舍」字疑漏,故补。

#9郭庆藩引文『怠】作『息』。

#10赵本『全』下有『也』字。

#11原作『任』,诸本皆作『住』,又依文意故改正。

#12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当补『所』字。

#13王孝鱼依上下文补『故』字。

#14郭庆藩引文『莫』作『草』。

#15郭庆藩引文改『谕』作『喻』。

#16『亦』字郭庆藩引文删。

#17赵本无『况夫』二字。

#18『也』字依赵本当删。

#19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性可』俱作『由假』二字。

#20《阙误》引张君房本『名』下有『者』字。

#21世德堂本『斯』作『则』。

#22『敖』字当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作『遨』。

#23赵本无『则』字。

#24原作『救』,今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改作『杀」。

#25浙江书局本『嘈』作『嗜』,下疏文同。

#26浙江书局本『惜』作『僭』,下疏文同。

#27『愤』疑『愤』之讹,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当改。

#28郭庆藩引文『者』下有『不审』二字。

#29『总』,浙江书局本作『德』,四库本作『德』。

#30赵本『秉』作『乘』。

#31王孝鱼说『放』疑作『仿』。

#32《阙误》引张君房本重『杰』字。

#33原作『杰』,依正文改作『然』。

#34《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啧』下同有『舌举而不能初』六字。

#35《阙误》引江南古藏本『人』上有『至』字。

#36郭庆藩引文『而』上有『开』字。

#37郭庆藩引文删去『至』字。

#38郭庆藩引文『企』作『踞』,下同。

#39《阙误》『王』作『皇』。

#40《阙误》引江南古藏本『不』上有『也』字。

#41世德堂本『皇』作『王』。

#42郭庆藩引文『治』作『状』。

#43《阙误》引江南古藏本『黄』上有『昔』字。

#44唐写本『杀』作『服』。

#45郭庆藩引文『正』作『主』。

#46『填』疑『堕』之讹,依正文改正。

#47浙江书局『惜』作『僭』,下疏文同。

#48郭庆藩引文『救』作『效』。

#49郭庆藩引文『貌』作『邈』。

#50《阙误》引张君房本『而』下有『感』字,下句而下同。

#51《阙误》引张君房本『故』下有『日』字。

#52浙江书局本『蔼』作『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