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五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五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注〕为以其#1有为,则真为也,为其真为,则无伪矣,又何加焉。

〔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皆随有物之情,顺其所为之性,任群品之动植,曾不加之於分表,是以虽教不教,虽为不为矣。

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

〔疏〕上古三皇所行道术,随物任化,淳朴无为,此之方法,定在何处?假设疑问,发明深理也。

曰:无乎不在。

〔疏〕答曰:无为玄道,所在有之,自古及今,无处不徧。

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

〔注〕神明由事感而后降出。

〔疏〕神者,妙物之名;明者,智周为义。若使虚通圣道,今古有之,亦何劳彼神人显兹明智,制礼作乐以导物乎?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

〔疏〕夫虚凝玄道,物感所以诞生,圣帝明王,功成所以降迹,岂徒然哉。

皆原於一。

〔注〕使物各复其根,抱一而已,无饰於外,斯圣王所以生成也。

〔疏〕原,本也。一,道。虽复降灵接物,混述和光,应物不离真常,抱一而归本者也。

不离於宗,谓之天人。不离於精,谓之神人。不离於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於变化,谓之圣人。

〔注〕凡此四名,一人耳,所自言之异。

〔疏〕冥宗契本,谓之自然。淳粹不杂,谓之神妙。疑然不假,谓之至极。以自然为宗,上德为本,玄道为门,观於机兆,随物变化者,谓之圣人。已上四人,只是一耳,随其功用,故有四名也。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

〔注〕此四名#2之粗迹,而贤人君子之所服膺也。

〔疏〕布七惠为恩泽,施义理以裁非,运节文为行首,动乐音以和性,慈照光乎九有,仁风扇乎八方,譬兰蕙芳馨,香气熏於遐迩,可谓贤矣。

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3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

〔疏〕稽,考也。操,执也。法定其分,名表其寔,操验其行,考决其能。一二三四,即名法等是也。

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

〔疏〕自尧舜已下,置立百官,用此四法更相齿次,君臣物务,遂以为常,所谓彝伦也。

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

〔疏〕夫事之不可废者,耕织也;圣人之不可废者,衣食也。故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以蕃滋生息,畜积藏储者,皆养民之法。

老弱孤寡为意#4,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注〕民理既然,故圣贤不逆。

古之人其备乎。

〔注〕古之人即此之四名也。

〔疏〕养老哀弱,矜孤恤寡,五帝已下,备有之焉。

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

〔疏〕配,合也。夫圣帝无心,因循品物,故能合神明之妙理,同天地之精醇,育宇内之黎元,和域中之群有。

泽及百姓,明於本数,系於末度,

〔注〕本数明,故末#5不离。

〔疏〕本数,仁义也。末度,名法也。夫圣心慈育,恩覃黎庶,故能明仁义以崇本,系法名以救末。

六通四辟#6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注〕所以为备。

〔疏〕辟,法也。大则两仪,小则群物,精则神智,粗则形像,通六合以遨游,法四时而变化,随机运动,无所不在也。

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

〔注〕其在数度而可明者,虽多有之,已疏外也。

〔疏〕史者,《春秋》、《尚书》,皆古史也。数度者,仁义法名等也。古旧相传,显明在世者,史传书籍,尚多有之。

其在於《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注〕能明其迹耳,岂所以迹哉。

〔疏〕邹,邑名也。鲁,国号也。搢,笏也,亦插也。绅,大带也。先生,儒士也。言仁义名法布在《六经》者,邹鲁之地儒服之人能明之也。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疏〕道,达也,通也。夫《诗》道情志,《书》道世事,《礼》道心行,《乐》道和适,《易》明卦兆,通达阴阳,《春秋》褒贬,定其名分。

其数散於天下而设於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注〕皆道古人之陈迹耳,尚复不能常称。

〔疏〕《六经》之迹,散在区中,风教所覃,不过华壤。百家诸子,依稀五德,时复称说,不能大同也。

天下大乱,

〔注〕用其迹而无统故也。

〔疏〕执守陈迹,故不升平。

圣贤不明,

〔注〕能明其迹,又未易也。

〔疏〕韬光晦迹。

道德不一,

〔注〕百家穿凿。

〔疏〕法教多端。

天下多得一

〔注〕各信其偏见而不能都举。

〔疏〕宇内学人,各滞所执,偏得一术,岂能弘通。

察焉以自好。

〔注〕夫圣人统百姓之大情而因为之制,故百姓寄情於所统而自忘其好恶,故与一世而得澹漠焉。乱则反之,人恣其近好,家用典法,故国异政,家殊俗。

〔疏〕不能恬淡虚忘,而每运心思察,随其情好而为教方。

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

〔疏〕夫目能视色,不能听声;鼻能闻香,不能辩味;各有所主,故不能相通也。

犹百#7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注〕所长不同,不得常用。

〔疏〕夫《六经》五德,百家诸书,其於救世,各有所长,既未中道,故时有所废,犹如鼻口有所不通也。

虽然,不该不徧,一曲之士也。

〔注〕故未足备任也。

〔疏〕虽复各有所长,而未能该通周徧,斯乃偏僻之士,滞一之人,非圆通合变者也。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注〕各用其一曲,故析判。

〔疏〕一曲之人,各执偏僻,虽着方术,不能会道,故分散两仪淳和之美,离析万物虚通之理也。

察古人之全,寡能备於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

〔注〕况一曲者乎。

〔疏〕观察古昔全德之人,犹能备两仪之亭毒,称神明之容貌,况一曲之人乎。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

〔注〕全人难遇故也。

〔疏〕玄圣素王,内也。飞龙九五,外也。既而百家竞起,各私所见,是非殽乱,彼我纷纭遂使出处之道,暗塞而不明,郁闭而不泄也。

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

〔疏〕心之所欲,执而为之,即此欲心而为方术,一往逐物,曾不反本,欲求合理,其可得也。既乖物情,深可悲叹。

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注〕大体各归根抱一,则天地之纯也。

〔疏〕幸,遇也。天地之纯,无为也;古人大体,朴素也。言后世之人,属斯浇季,不见无为之道,不遇淳朴之世。

道术将为天下裂。

〔注〕裂,分离也。道术流弊,遂各奋其方,或以主物,则物离性以从其上而性命丧矣。

〔疏〕裂,分离也。儒墨名法,各驰骛,各私所见,咸率己情,道术纷纭,更相倍谲,遂使苍生措心无所,分离一性,实此之由也。

不侈於后世,不靡於万物,不晖於数度,

〔注〕勤俭则瘁,故不晖也。

〔疏〕侈,奢也。靡,丽也。晖,明也。教於后世,不许奢华,物我穷俭,未尝#8绮丽,既乖物性,教法不行,故於先王典礼不得显明於世也。

以绳墨自矫

〔注〕矫,厉也。

〔疏〕矫,厉也。用仁义为绳墨,以勉厉其志行也。

而备世之急,

〔注〕动而俭则财有余,故#9急有备。

〔疏〕世急者,谓阳九百六水火之灾也。勤俭节用,储积财物,以备世之凶灾急难也。

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悦之,为之大过,己之大循#10。

〔注〕不复度众所能也。

〔疏〕循,顺也。古之道术,禹治洪水,勤俭枯槁,其迹尚在,故言有在於是者。姓禽,字滑厘,墨翟弟子也。墨翟滑厘,性好勤俭,闻禹风教,深悦爱之,务为此道,动苦过甚,适周己身自顺,未堪教被於人矣。

作为《非乐》,命之日《节用》,生不歌,死无服。

〔疏〕《非乐》《节甩》是《墨子》二篇书名也。生不歌,故非乐,死无服,故节用,谓无衣衾棺椁等资葬之服,言其穷俭惜费也。

墨子泛爱兼利而非国,

〔注〕夫物不足,则以阙为是,今墨子令百姓皆勤俭各有余,故以斗为非也。

〔疏〕普汜兼爱,利益群生,使各自足,故无斗争,以斗争为非也。

其道不怒;

〔注〕但自刻也。

〔疏〕克己勤俭,故不怨怒於物也。

又好学而博,不异,

〔注〕既自以为是,则欲令万物皆同乎己也。

〔疏〕墨子又好学,博通坟典,己既勤俭,欲物同之也。

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

〔注〕先王则恣其群异,然后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

〔疏〕礼则节文隆杀,乐则锺鼓羽毛,嫌其侈丽奢华,所以毁弃不用。

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

〔疏〕已上是五帝三王乐名也。

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疏〕自天王已下,至于士庶,皆有仪法,悉有等级,斯古之礼也。

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梈,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

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

〔注〕物#11皆以任力称情为爱,今以勤俭为法而为之大过,虽欲饶天下,更非所以为爱也。

〔疏〕师於禹迹,勤俭过分,上则乖於三#12王,下则逆於万民,故生死勤穷,不能养於外物,形容枯槁,未可爱於己身也。

末败墨子道,

〔注〕但非道德。

〔疏〕末,无也。翟性#13尹老之意也。

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

〔注〕虽独成墨而不类万物之情。

〔疏〕夫生歌死哭,人伦之常理;凶哀吉乐,世物之大情。今乃反此,故非徒类矣。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

〔注〕觳,无润也。

〔疏〕觳,无润也。生则勤苦身心,死.则资葬俭薄,其为道乾觳无润也。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

〔注〕夫圣人之道,悦以使民,民得性之所乐则悦,悦则天下无难矣。

〔疏〕夫圣人之道,得百姓之欢心,今乃使物忧悲,行之难久,又无润泽,故不可以教世也。

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於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注〕王者必合天下之欢心而与物俱往也。

〔疏〕夫王天下者,必须虚心忘己,大顺群生,今乃毁皇王之法,反黔首之性,其於主物,不亦远乎。

墨子称道曰:昔#14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

〔疏〕湮,塞也。昔尧遭洪水,命禹治水,置塞堤防,通决川渎,救百六之灾,以播种九谷也。

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15天下之川;

〔疏〕橐,盛土器也。耜,掘土具也。禹捉耜掘地,操橐负土,躬自辛苦以导川原,於是舟檝往来,九州杂易。又解:古者字少,以涤为荡,川为原,凡经九度,言九维也。又本作鸠者,言鸠杂川谷以导江河也。

腓无胈,经无毛,沐甚雨,栉疾风#16,置万国。禹大圣也形劳天下也如此。

〔注〕墨子徒见禹之形劳耳,未睹其性之适也。

〔疏〕通导百川,安置万国,闻启之泣,无暇暂看,三过其门,不得看子。赖骤雨而洒发,假疾风而梳头,动苦执劳,形容毁悴,遂使腓股无肉,膝胫无毛。禹之道圣,尚自艰辛,况我凡庸,而不动苦。

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注〕谓自苦为尽理之法。

〔疏〕裘褐,粗衣也。木曰跋,草曰蹻也。后世墨者,翟之弟子也。裘褐跂蹻,俭也。日夜不休,力也。用此自苦,为理之妙极也。

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注〕非其时而守其道,所以为墨也。

〔疏〕墨者,禹之陈迸也。故不能勤苦,乖於禹道者,不可谓之墨也。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

〔注〕必其各守所见,则所在无通,故於墨之中又相与别也。

〔疏〕姓相里,名动,南方之墨师也。苦获五侯之属,并是学墨人也。谲,异也。俱诵《墨经》而更相倍异,相呼为别墨。

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

〔注〕巨子最能辨其所是以成其行。

〔疏〕訾,毁也。巨,大也。独唱曰觭,音奇。对辩曰偶。件,伦次也。言邓陵之徒,然蹈墨术,坚执坚白,各炫己能,合异为同,析同为异;或独唱而寡和,或宾主而往来,以有无是非之辩相毁,用无伦次之辞相应,勤俭甚者,号为圣人。

皆愿为之尸,

〔注〕尸者,主也。

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注〕为欲系巨子之业也。

〔疏〕咸愿为师主,庶传业将来,对争胜负不能决定也。

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

〔注〕意在不侈靡而备世之急,斯所以为是。

其行则非也。

〔注〕为之太过故也。

〔疏〕意在救物,所以是也;勤俭太过,所以非也。

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胈经无毛相进而已矣。

〔疏〕进,过也。后世学徒,执墨陈迹,精苦自励,意在过人也。

乱之上也,

〔注〕乱莫大於逆物而伤性也。

治之下也。

〔注〕任众适性为上,今墨反之,故为下。

〔疏〕墨子之道,逆物伤性,故是治化之下术,荒乱之上首也。

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17也,

〔注〕为其真好重圣贤不逆也,但不可以教也。

捋求之不得也,

〔注〕无辈。

虽枯槁不舍也。

〔注〕所以为真好也。

〔疏〕字内好俭,一人而已,求其辈类,竟不能得。憔悴如此,终不休废,率性真好,非矫为也。

才士也夫。

〔注〕非有德也。

〔疏〕夫,叹也。逆物伤性,诚非圣贤,亦勤俭救世才能之士耳。

不累於俗,不饰於物,不苟於人,不忮於众,

〔注〕忮,逆也。

〔疏〕於俗无患累,於物无矫饰,於人无苟且,於众无逆忮,立於名行以养苍生也。

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

〔注〕不敢望有余也。

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

〔疏〕每愿宇内清夷,济活黔首,物我俭素,止分知足,以此教迹,清白其心,古术有在,相传不替矣。

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

〔疏〕姓宋,名钘;姓尹,名文;并齐宣王时人,同游稷下。宋着书一篇,尹着书二篇,咸师於黔首#18而为之名也。性与教合,故闻风悦爱。

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

〔注〕华山上下均平。

〔疏〕华山,其形如削,上下均平,而宋尹立志清高,故为冠以表德之异。

接万物以别宥为始;

〔注〕不欲令相犯错。

〔疏〕宥,区域也。始,本也。置立名教,应接人间,而区别万有,用斯为本也。

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

〔疏〕命,名也。发语吐辞,每令心容万物,即名此容受而为心行。

以聏合欢,以调海内,

〔注〕强以其道聏令合,调令和也。

请欲置之以为主。

〔注〕二子请得若此者立以为物主也。

〔疏〕聏,和也。用斯名教和调四海,庶令同合以得欢心,置立此人以为物主也。

见侮不辱,

〔注〕其於以活民为急也。

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

〔注〕所谓聏调。

〔疏〕寝,息也。防禁攻伐,止息干戈,意在调和,不许战斗,假令欺侮,不以为辱,意在救世,所以然也。

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注〕聏调之理然也。

〔疏〕用斯教迹,行化九州,上说君王,下教百姓,虽复物不取用,而强劝喧聒,不自废舍也。

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

〔注〕所谓不辱。

〔疏〕虽复物皆厌贱,犹自强见劝他,所谓被人轻侮而不耻辱也。

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

〔注〕不因其自化而强以慰之,则其功太重也。

〔疏〕夫达道圣贤,感而后应,先存诸己,后存诸人。今乃动强劝人,被厌不已,当身枯桥,岂非自为太少乎。

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

〔注〕斯明自为之大少也。

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

〔注〕宋钘尹文称天下为先生,自称为弟子也。

〔疏〕宋尹称黔首为先生,自谓为弟子,先物后己故也。坦然之进,意在勤俭,置五升之饭,为一日之食,唯恐百姓之饥,不虑己身之饿,不忘天下,以此为心,勤俭故养苍生也,用斯作法,昼夜不息矣。

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

〔注〕谓民亦#19当报己也。

图傲乎救世之士哉。

〔注〕挥斥高大之貌。

〔疏〕图傲,高大之貌也。言其强力忍垢,接济黎元,虽未合道,可谓救世之人也。

曰:君子不为苛察,

〔注〕务宽恕也。

〔疏〕夫贤人君子,恕己宽容,终不用取舍之心苟且伺察於物也。

不以身假物。

〔注〕必自出其力也。

〔疏〕立身求己,不必假物以成名也。

以为无益於天下者,明之不如已也,

〔注〕所以为救世之士也。

〔疏〕已,止也。苦心劳形,乖道逆物,既无益於宇内,明不如止而勿行。

以禁攻寝兵为外,

〔疏〕为利他,外行也。

以情欲寡浅为内,

〔疏〕为自利,内行也。

其大小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注〕未能经虚涉旷。

〔疏〕自利利他,内外两行,虽复大小有异,精粗稍殊,而立趋维纲,不过适是而已矣。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

〔注〕各自任也。

〔疏〕公正而不阿党,平易而无偏私,依理断决,无的主宰,所谓法者,其在於斯。

趣物而不两,

〔注〕物得所趣,故一。

〔疏〕意在理趣而於物无二也。

不顾於虑,不谋於知,於物无择,与之俱往,

〔疏〕依理用法,不顾前后,断决正直,无所惧虑,亦不运知,法外谋谟,守法而往,酷而无择。

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

〔疏〕自五帝已来,有以法为政术之者,故有可尚之迹而犹在乎世。

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

〔疏〕姓彭,名蒙;姓田,名骈;姓慎,名到;并齐之隐士,俱游稷下,各着书数篇。性与法合,故闻风悦爱也。

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徧,

〔注〕都用乃周。

〔疏〕夫天覆地载,各有所能,大道包容,未尝辩说。故知万物有可不可,随其性分,但当任之,若欲拣选,必不周徧也。

教则不至,

〔注〕性其性乃至。

道则无遗者矣。

〔疏〕万#20物不同,禀性各异,以此教彼,良非至极,若率至玄道,则物皆自得而无遗失矣。

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於物以为道理,

〔注〕泠汰,犹听放也。

〔疏〕泠汰,犹拣炼也。息虑弃知,忘身去己,机不得已,感而后应,拣炼是非,据法断决,慎到守此,用为道理。

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

〔注〕谓知力浅,不知任其自然,故薄之而又邻伤焉#21。

〔疏〕邻,近也。夫知则有所不知,故薄浅其知;虽复薄知而未能都忘,故犹近伤於理。

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

〔注〕不肯当其任而任夫众人,众人各自能,则无为横复尚贤也。

〔疏〕謑髁,不定貌也。随物顺情,无的任用,物各自得,不尚贤能,故笑之也。

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

〔注〕欲壤其迹,使物不殉。

〔疏〕纵恣脱略,不为仁义之德行,忘遗陈迹,故非宇内之圣人也。

椎拍#22轶断,与物宛转,

〔注〕法家虽妙,犹有椎拍,故未泯合。

〔疏〕椎拍,笞挞也。輐断,行刑也。宛转,变化也。复能打拍刑戮,而随顺时代,故能与物变化而不固执之者也。

舍是与非,苟可以免,

〔疏〕不固执是非,苟且免於当世之为也。

不师知虑,不知前后,

〔注〕不能知是之与非,前之与后,睧目恣性,苟免当时之患也。

〔疏〕不师其成心,不运用知虑,亦不瞻前顾后,矫性为情,直举宏网,顺物而已。

魏然而已矣。

〔注〕任性独立。

〔疏〕魏然,不动之貌也。虽复处俗同尘,而魏然独立也。

推而后行,曳而后往,

〔注〕所谓缘於不得已。

〔疏〕推而曳之,缘不得已,感而后应,非先唱也。

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所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

〔疏〕磨,硙也。隧,转也。如飘风之回,如落羽乏旋,若硙石之转。三者无心,故能全得,是以无是无非,无罪无过,无情任物,故政然也。

是何故?

〔疏〕假设疑问以显其能。

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於理,是以终身无誉。

〔注〕患生於誉誉,生於有建。

〔疏〕夫物莫不耽滞身己,建立功名,运用心知,没溺前境。今磨硙等,行藏任物,动静无心,恒居妙理,患累斯绝,是以终於天命,无答无誉也。

故曰至於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

〔注〕唯圣人然后能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愚知处宜,贵贱当位,贤不肖袭情,而云无用贤圣,所以为不知道也。

夫块不失道。

〔注〕欢令去知如土块也。亦为凡物云云、皆无缘得道,道非遍物也。

〔疏〕贵尚无知,情同瓦石,无用贤圣,暗若夜游,遂如土块,名为得理。慎到之惑,其例如斯。

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

〔注〕夫去知任性,然后神明洞照,所以为赞圣也。而云土块乃不失道,人若土块,非死如何。豪桀所以笑也。

〔疏〕夫得道贤圣,照物无心,德合二仪,明齐三景。今乃以土块为道,与死何殊。既无神用,非生人之行也。是以英儒赡闻,玄通豪桀,知其乖理,故嗤笑之。

适得怪焉。

〔注〕未合至道,故为诡怪。

〔疏〕不合至道者,适为其怪也。

田骈亦然,学於彭蒙,得不教焉。

〔注〕得自任之道也。

〔疏〕田骈慎到,禀业彭蒙,纵任放诞,无所教也。

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於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

〔注〕所谓齐万物以为首。

其风宝然,恶可而言?

〔注〕逆风所动之声。

〔疏〕窢然,迅速貌也。古者道人,虚怀忘我,指为天地,无复是非,风教窢然,随时过去,何可留其圣迹,执而言之也。

常反人,不聚#23观,

〔注〕不顺民望。

〔疏〕未能大顺群品,而每逆忤人心,亦不能致苍生之称其瞻望也。

而不兔於鼋断。

〔注〕虽立法而鼋断无圭角也。

〔疏〕鼋断,无圭角貌也。虽复立法施化,而未能大齐万物,故不免於鼋断也。

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题不免於非。

〔注〕韪,是也。

〔疏〕韪,是也。慎到所谓为道者非正道也,所言为是者不是也,故不免於非也。

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

〔注〕道无所不在,而云土块乃不失道,所以为不知。

〔疏〕虽复习尚虚忘,以无心为道,而未得圆照,故不知也。

虽然,槩乎皆尝有闻者也。

〔注〕但不至也。

〔疏〕彭蒙之类,虽未体真,而志尚知,略有梗槩,更相师祖,皆有禀承,非独臆断,故尝有闻之也。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

〔疏〕本,无也。物,有也。用无为妙,道为精,用有为事,物为粗。

以有积为不足,

〔注〕寄之天下,乃有余也。

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卫有在於是者。

〔疏〕贪而储积,心常不足,知足止分,故清廉虚澹,绝待独立而精神,道无不在,自古有之也。

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

〔疏〕姓尹,名喜,字公度,周平王时函谷关令,故为之关尹也。姓李,名耳,字伯阳,外字老聃,即尹喜之师老子也。师资唱和,与理相应,故闻无为之风而悦爱之也。

建之以常无有,

〔注〕夫无有何所能建?建之以常无有,则明有物之自建也。

主之以太一,

〔注〕自天地以及群物,皆各自得而已,不兼他饰,斯非主之以太一邪。

〔疏〕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括囊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建立言教,每以凝常无物为宗,悟其指归,以虚通太一为主。斯盖好俭以劳形质,未可以教他人,亦无劳败其道术也。

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疏〕表,外也。以柔弱谦和为权智外行,以空惠圆明为实智内德也。

关尹曰:在己无居,

〔注〕物来则应,应而不藏,故功随物去。

〔疏〕成功弗居,推功於物,用此在己而修其身也。

形物自着。

〔注〕不自是而委万物,故物形各自彰着。

〔疏〕委任万物,不伐其功,故彼之形性各自彰着也。

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注〕常无情也。

〔疏〕动若水流,静如县镜,其逗机也似响应声,动静无心,神用故速。

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

〔注〕常全者不知所得也。

〔疏〕芴,忽也。亡,无也。夫道非有非无,不清不浊,故暗忽似无,体非无也,静寂如清也。是已同靡清浊,和苍生之浅见也,遂以此清虚无为而为德者,斯丧道矣。

未尝先人而常随人。

〔疏〕和而不唱也。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注〕物各自守其分,则静默而已,无雄白也。夫雄白者,非尚胜自显者邪?尚胜自显,岂非逐知过分以殆其生邪?故古人不随无崖之知,守其分内而已,故其性全。其性全,然后能及天下,能及天下,然后归之如溪谷也。

〔疏〕夫英雄俊杰,进躁所以夭年;雌柔谦下,退静所以长久。是以去彼显白之荣华,取此韬光之屈辱,斯乃学道之枢机,故为宇内之溪谷也。而溪谷俱是川壑,但溪小而谷大,故重言耳。

人皆取先,己独取后,

〔注〕不与万物争锋,然后天下乐推而不厌,故后其身。

〔疏〕俗人皆尚胜趋先,大圣独谦卑处后,故《道经》云,后其身而身先故也。

曰受天下之垢;

〔注〕雌辱后下之类,皆物之所谓垢。

〔疏〕退身居后,推物在先,斯受垢辱之者。

人皆取实,

〔注〕唯知有之以为利,未知无之以为用。

〔疏〕贪资货也。

己独取虚,

〔注〕守冲泊以待群实。

〔疏〕守冲寂也。

无藏也故有余,

〔注〕付万物使各自守,故不患其少。

〔疏〕藏,积也。知足守分,散而不积,故有余。

岿然而有余。

〔注〕独立自足之谓。

〔疏〕岿然,独立之谓也。言清廉洁己,在物至稀,独有圣人无心而已。

其行身也,徐而不费,

〔注〕因民所利而行之,随四时而成之,常与道理俱,故无疾无费也。

〔疏〕费,损也。夫达道之人,无近恩惠,食苟简之田,立不贷之圃,从容闲雅,终不损己为於物耳,以此为行而养其身也。

无为也而笑巧;

〔注〕巧者有为,以伤神器之自成,故无为者,因其自生,任其自成,万物各得自为。蜘蛛犹能结网,则人人自有所能矣,无贵於工倕也。

〔疏〕率性而动,淳朴无为,嗤彼俗人,机心巧伪也。

人皆求福,己独曲全,

〔注〕委顺至理则常全,故无所求福,福已足。

曰苟免於咎。

〔注〕随物,故物不得咎也。

〔疏〕咎,祸也。俗人愚迷,所为封执,但知求福,不能虑祸。唯大圣虚怀,委曲随物,保全生道,且免灾殃。

以深为根,

〔注〕理#24根於太初之极,不可谓之浅也。

以约为纪,

〔注〕去甚泰也。

〔疏〕以深玄为德之本根,以俭约为行之纲纪。

曰坚则毁矣,

〔注〕夫至顺则虽金石无坚也,迕逆则虽水气无更也。至顺则全迕逆则毁斯正理也

锐则挫矣。

〔注〕进躁无崖为锐。

〔疏〕毁损坚刚之行,挫止贪锐之心,故《道经》云挫其锐。

常宽容#25於物,

〔注〕各守其分,则自容有余。

不削於人,

〔注〕全其性也。

〔疏〕退己谦和,故宽容於物;知足守分,故不侵削於人也。

可谓至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疏〕关尹老子,古之大圣,穷微极妙,冥真合道;教则浩荡而宏博,理则广大而深玄,庄子庶几,故有斯叹也。

寂#26漠无形,变化无常,

〔注〕随物也。

〔疏〕妙本无形,故寂漠也;迹随物化,故无常也。

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注〕任化也。

〔疏〕以死生为昼夜,故将二仪并也;随造化而转变,故共神明往矣。

芒乎何之,忽乎何适,

〔注〕无意趣也。

〔疏〕委自然而变化,随芒忽而敖游,既无情於去取,亦任命而之适。

万物毕罗,莫足以归,

〔注〕故都任置。

〔疏〕包罗庶物,囊括宇内,未尝离道,何处归根。

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27,不以觭见之也。

〔注〕不急欲使物见其意。

〔疏〕谬,虚也。悠,远也。荒唐,广大也。恣纵,犹放任也。觭,不偶也。而庄子应世挺生,冥契玄道,故能致虚远深宏之说,无涯无绪之谈,随时放任而不偏党,和炁混俗,未尝觭介也。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注〕累於形名,以庄语为狂而不信,故不与也。

〔疏〕庄语,犹大言也。宇内黔黎,沉滞暗浊,咸溺於小辩,未可与说大言也。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疏〕卮言,不定也。曼衍,无心也。重,尊老也。寓,寄也。夫卮满则倾,卮空则仰,故以卮器以况至言。而着艾之谈,体多真实,寄之他人,其理深广,则鸿蒙云将海若之徒是也。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於万物,

〔注〕其言通至理,正常万物之性命。

〔疏〕敖倪,犹骄矜也。抱真精之智,运不测之神,寄迹域中,生来死往,谦和顺物,固不骄矜。

不谴是非,

〔注〕己无是非,故恣物而#28行。

以与世俗处。

〔注〕形群於物。

〔疏〕谴,责也。是非无主,不可穷责,故能混世扬波,处於尘俗也。

其书虽瑰玮而连并无伤也。

〔注〕还与物合,故无伤也。

〔疏〕瑰玮,宏壮也。连犿,和混也。庄子之书,其旨高远,言犹涉俗,故合物而无伤。

其辞虽参差而识诡可观。

〔注〕不唯应当时之务,故参差。

〔疏〕参差者,或虚或实,不一其言也。諔诡,犹滑稽也。虽寓言托事,时代参差,而诙诡滑稽,甚可观阅也。

彼其充实不可以已,

〔注〕多所有也。

〔疏〕已,止也。彼所着书,辞清理远,括囊无实,富赡无穷,故不止极也。

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

〔疏〕乘变化而遨游,交自然而为友,故能混同生死,冥一始终。本妙迹粗,故言下下。

其於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於宗也,可谓讽#29适而上遂矣。

〔疏〕辟,开也。弘,大也。闳,亦大也。肆,申也。遂,达也。言至本深大,申畅开通,真宗调适,上达玄道也。

虽然,其应於化而解於物也,

〔疏〕言此《庄书》,虽复諔诡,而应机变化,解释物情,莫之先也。

其理不竭,其来不蜕,

〔疏〕蜕,脱舍也。妙理虚玄,应无穷竭,而机来感己,终不蜕而舍之也。

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注〕庄子通以平意说己,与说他人无异也,案其辞明为汪汪然,禹拜#30

昌言,亦何嫌乎此也

〔疏〕芒昧,犹窈冥也。言庄子之书,窈窕深远,芒昧恍忽,视听无辩,若以言象征求,未穷其趣也。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31不中。

〔疏〕舛,差殊也。驳,杂揉也。既多方术,书有五车,道理殊杂而不纯,言辞虽辩而无当也。

历物之意,

〔疏〕心游万物,历览辩之。

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疏〕囊括无外,谓之大也;入於无间,谓之小也;虽复大小异名,理归无二,故曰一也。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疏〕理既精微,搏之不得,妙绝形色,何厚之有。故不可积而累之也。非但不有,亦乃不无,有无相生,故大千里也。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疏〕夫物情见者,则天高而地卑,山崇而泽下。今以道观之,则山泽均平,天地一致矣。《齐物》云,莫大於秋豪而太山为小,即其义也。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疏〕睨,侧视也。居西者呼为中,处东者呼为侧,则无中侧也。犹生死也,生者以死为死;死者以生为死。日既中侧不殊,物亦死生无异也。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疏〕物情分别,见有同异,此小同异也。

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疏〕死生交谢,寒暑递迁,形性不同,体理无异,此大同异也。

南方无穷而有穷,

〔疏〕知四方无穷,会有物也。形不尽形,色不尽色,形与色相尽也;知不穷知,物不穷物,穷与物相尽也。只为无厚,故不可积也。独言南方,举一隅,三可知也。

今日适越而昔来。

〔疏〕夫以今望昔,所以有今;以昔望今,所以有昔。而今自非今,何能有昔。昔自非昔,岂有今哉。既其无昔无今,故曰今日适越而昔来可也。

连环可解也。

〔疏〕夫环之相贯,贯於空处,不贯於环也。是以两环贯空,不相涉入,各自通转,故可解者也。

我知天下#32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疏〕夫燕越二邦,相去迢递,人情封执,各是其方。故燕北越南,可为天中者也。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疏〕万物与我为一,故泛爱之;二仪与我并生,故同体也。

惠施以此为大,观於天下而晓辩者,

〔疏〕惠施用斯道理,自以为最,观照天下,晓示辩人也。

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

〔疏〕爱好既同,情性相感,故域中辩士乐而学之也。

卵有毛;

〔疏〕有无二名,咸归虚寂,俗情执见,谓卯无毛,名谓既空,有毛可也。

鸡三足;

〔疏〕数之所起,自虚从无,从无适有,仕名斯立。是知二三,竟无实体,故鸡之二足可名为三。鸡足既然,在物可见者也。

郢有天下;

〔疏〕郢,楚都也,在江陵北七十里。夫物之所居,皆有四方,是以燕北越南,可谓天中,故楚都於郢,地方千里,何妨即天下者邪。

犬可以为羊;

〔疏〕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应名之实,名实不定,可呼犬为羊。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亦曰璞,故形在於物,名在於人也。

马有卵;

〔疏〕夫胎卯湿化,人情分别,以道观者,未始不同。乌卯既有毛,兽胎何妨名卯也。

丁子有尾;

〔疏〕楚人呼虾蟆为丁子也。夫虾蟆无尾,天下共知,此盖物情,非关至理。以道观之者,无体非无,非无尚得称无,何妨非有,可名尾也。

火不热;

〔疏〕火热水冷,起自物情,据理观之,非冷非热。何者?南方有食火之兽,圣人则入水不濡,以此而言,固非冷热也。又譬杖加於体而痛发於人,人痛杖不痛,亦犹火加体而热发於人,人热火不热也。

山出口;

〔疏〕山本无名,山名出自人口。在山既尔,万法皆然也。

轮不蹍地;

〔疏〕夫车之运动,轮转不停,前迹已过,后涂未至,除却前后,更无蹍时。是以轮虽运行,竟不跟於地也。犹《肇论》云,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复何怪哉。

目不见;

〔疏〕夫目之见物,必待於缘。缘既体空,故知目不能见之者也。

指不至,至不绝;

〔疏〕夫以指指物而非指,故指不至也。无目指得物,故至不绝者也。

龟长於蛇;

〔疏〕夫长短相形,则无长无短。谓蛇长龟短,乃是物之滞情,今欲遣此昏迷,故云龟长於蛇也。

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

〔疏〕夫规圆矩方,其来久矣。而名谓不定,方圆无实,故不可也。

凿不围枘;

〔疏〕凿者,孔也。枘者,内孔中之木也。然枘入凿中,木穿空处不关涉,故不能围。此犹连环可解义也。

飞乌之景未尝动也;

〔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过未之外,更无飞时,唯乌与影,嶷然不动。是知世间即体皆寂,故《肇#33论》云,然则四象风驰,璇玑电卷,得意豪微,虽迁不转。所谓物不迁者也。

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疏〕镞,矢端也。夫几发虽速,不离三时,无异轮行,何殊乌影。既不蹍不动#34,镞矢岂有止有行。亦如利刀割三条丝,其中亦有过去未来见在之者也。

狗非犬;

〔疏〕狗之与犬,一物两名。名字既空,故狗非犬也。狗犬同实异令,名实合,则彼谓狗,此谓犬也;名实离,则彼谓狗,异於犬也。《墨子》曰:狗,犬也,然狗非犬也。

黄马骊牛三;

〔疏〕夫形非色,色乃非形。故一马一牛,以之为二,添马之色而可成三。曰黄马,曰骊牛,曰黄骊,形为三也。亦犹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者也。

白狗黑;

〔疏〕夫名谓不实,形色皆空,欲反执情,故指白为黑也。

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疏〕捶,杖也。取,折也。问曰:一尺之杖,今朝折半,逮乎后夕,五寸存焉,两日之问。捶当穷尽。此事显着,岂不竭之义乎?答曰:夫名以应体,体以应名,故以名求物,物不能隐也。是以执名责实,名曰尺捶,每於尺取,何有穷时?若於五寸折之,便亏名理。乃曰半尺,岂是一尺之义邪?

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

〔疏〕姓桓,名团;姓公孙,名龙;并赵人,皆辩士也,客游平原君之家。而公孙龙着《守白论》,见行於世。用此上来尺捶言,更相应和,以斯卒岁,无复穷已。

饰人之心,易人之意,

〔疏〕纵兹玄辩,雕饰人心,用此雅辞,改易人意。

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疏〕辩过於物,故能胜人之口;言未当理,故不服人之心。而辩者之徒,用为苑囿。又解:囿,域也。惠施之言,未宜於理,所诠限域,莫出於斯者也。

惠施曰以其知与人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

〔疏〕特,独也,字亦有作将者。怪,异也。柢,体也。惠子曰用分别之知,共人评之,独将一己与天地殊异,虽复奸校万端,而本体莫过於此。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

〔疏〕然,犹如此也。言惠施解理,亚乎庄生,加之口谈最贤於众,岂似诸人直辩而已。

曰天地其庄乎。施存雄而五术。

〔疏〕庄,大也。卫,道也。言天地与我并生,不足称大。意在雄俊,超世过人,既不谦柔,故无真道。而言其壮者,犹独壮也。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疏〕住#35在南方,姓黄,名缭,不偶於俗,羁异於人,游方之外,贤士者也。闻惠施聪辩,故来致问,问二仪长久,风雨雷霆,动静所发,起何端绪。

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

〔疏〕意气雄俊,言辩纵横,是以未辞谢而应,机,不思虑而对答者也。

偏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

〔疏〕偏为陈说万物根由,并辩二仪雷霆之故,不知休止,犹嫌简约,故加奇怪以骋其能者也。

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

〔疏〕以反人情日为实道,每欲超胜群物,出众为心,意在声名,故不能和适於世者也。

弱於德,强於物,其涂隩矣。

〔疏〕涂,道也。德,卫甚弱,於物极强,自言道理异常深隩也。

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f之劳者也,其於物也何庸。

〔疏〕:由,从也。庸,用也。从二仪生成之道,观惠施化物之能,无异乎蚊f飞空,鼓翅喧扰,徒自劳倦,曾何足云,益物之言,便成无用者也。

夫充一尚可日愈贵,道几矣。

〔疏〕:几,近也。夫惠施之辩,诠理不弘,於万物之中,尚可充一数而已。而欲锐情贵道,饰意近真,悫而论之,良未可也。

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於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

〔疏〕:卒,终也。不能用此玄道以自安宁,而乃散乱精神,高谈万物,竟无道存目击,卒有辩者之名耳。

惜乎!惠施之才,骀溢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注〕:昔吾未览庄子,尝闻论者争夫尺捶连环之意,而皆云庄生之言,遂以庄生为辩者之流。案此篇较评诸子,至於此章,则日其道舛驳,其言不中,乃知道听涂说之伤实也。吾意亦谓无经国体致真,所谓无用之谈也。然膏粱之子,均之戏豫,或倦於典言,而能辫名析理,以宣其气,以系其思,流於后世,使性不邪淫,不犹贤於博奕者乎。故存而不论,以贻好事也。

〔疏〕:骀,放也。痛惜惠施有才无道,放荡辞辩,不得真原,驰逐万物之末,不能反归於妙本。夫得理莫若忘知,反本无过息辩,今惠子役心术求道,纵河泻以素真,亦何异乎欲逃响以振声,将避影而疾走者也。洪才若此,深可悲伤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五竟

#1四库本以其『作』其『所』。

#2『者』字依赵谏议本、四库本改作『名』。

#3原作『操』,疑误,依四库本改作『参』。

#4高山寺本无『为意』二字。

#5王孝鱼依王叔岷说『末』作『度』字。

#6四库本『辟』作『辟』。

#7世德堂本『百一作『有』。

#8王孝鱼改『常』作『尝』。

#9四库本『故』作『而』。

#10四库本『循』作『顺』。

#11『物』字疑漏,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补。

#12原作『君』,依正文及郭庆藩引文改作『三』。

#13『翟性』二字依正文及郭庆藩引文补。

#14四库本『昔』下有『者』字。

#15《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及李本『杂』俱『涤』。

#16四库本『风』『雨』二字互易。

#17高山寺本『好』下有『者』字。

#18『首』字依王孝鱼校注补。

#198王孝鱼依赵本改『亦』作『必』。

#20郭庆藩引文改『异』作『万』。

#21『又』原作『后』,『焉』原作『也』,依四库本改。

#22『柏』疑『拍』字笔误,今依四库本改正。

#23四库本『聚』作『见』。

#24王孝鱼依宋本改『理』作『埋』。

#25高山寺本无『容』字。

#26四库本『寂』作『兹』。

#27赵谏议本『傥』作『党』。

#28『两』字依四库本改作『而』。

#29四库本『调』作『稠』。

#30『亦』字依四库本改作『拜』。

#31高山寺本无『也』字。

#32四库本无『下』字。

#33『肇』字以前面疏文补。

#34原作『重』,疑讹,依正文及郭庆藩引文改作『动』。

#35原作『任』,不通,依上文及郭庆藩引文改作『住』。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四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四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

〔疏〕伯昏,楚之贤士,号曰伯昏瞀人,隐者之徒也。御寇既师壶子,又事伯昏,方欲适齐,行於化道,自惊行浅,中路而还,适逢瞀人,问其所以。

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疏〕方,道也。奚,何也。汝行何道?欲往何方?问其所由中涂反意也。

曰:吾惊焉。

〔疏〕自觉己非,惊惧而反。此略答前问意。

曰:恶乎惊?

〔疏〕重闻御寇於何事进而起惊心。

曰:吾尝食於十浆,

〔注〕卖浆#1之家。

而#2五浆先馈

〔注〕言其敬己。

〔疏〕馈,遗也。十浆,谓有十家卖浆饮也。列子因行渴,於逆旅十家卖饮,而五家先遗,睹其容观,竞起惊#3心,未能冥混,是以惊惧也。

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己?

〔疏〕更问惊由,庶陈己失。

曰:夫内诚不解,

〔注〕外自矜饰。

〔疏〕自觉内心实智,未能悬解,为物所敬,是以惊而归。

形谋成光,

〔注〕举动便辟而成光仪也。

以外镇人心,

〔注〕其内实不足以服物。

〔疏〕谋,便僻貌也。镇,服也。仪容便僻,动成光华,用此外形,镇服人物。

使人轻乎贵老,

〔注〕若镇物由乎内实,则使人贵老之情笃也。

而毙其所患。

〔注〕言以美形动物,则所患乱生也。

〔疏〕整,乱也。未能混俗同尘而为物标杓,使人敬贵於己而轻老人,良恐祸患方乱生矣。

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无#4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

〔注〕权轻利薄,可无求於人。

而况於万乘之主乎。

〔疏〕特,独也。赢,利也。夫卖浆之人,独有羹食为货,所盈之物,盖亦不多。为利既薄,权亦非重,尚能敬己,竞走献浆,况在君王,权高利厚,奔驰尊贵,不亦宜乎。

身劳於国而知尽於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以惊。

〔疏〕夫君人者,位总万机,威跨四海,故躬疲倦於邦国,心尽虑於世事,则思贤若渴以代己劳,必将任我以物务而验我以功绩,徇外丧内,逐伪忘真。惊之所由,具陈如是也。

伯昏瞀人曰:善哉观乎。

〔疏〕汝能观察己身,审知得丧,嘉其自觉,故欺善哉。

汝处己,人将保汝矣。

〔注〕苟不遗形,财所在见保。保者,聚守之谓也。

〔疏〕保,守也。汝安处己身,不能忘我,犹显形德,为物所归,门人请益,聚守之矣。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

〔疏〕无几何,谓无多时也。俄顷之间,伯昏往御寇之所,适见脱屦户外,跣足升堂,请益者多矣。

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其间,不言而出。

〔疏〕敦,坚也。以杖柱颐,听其言说,倚立间久,忘言而归也。

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屦,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疏〕宾者,谓通宾客人也。御寇闻师友立,不言而归,於是竦息惭惕,不暇纳屦,跣足驰走,至门而反,高人既来,庶蒙缄艾,不尝开发药石,遗弃而还。诚心钦渴,有此固请也。

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

〔疏〕已,止也。我已於先固告汝,汝不能韬光晦迹,必为物所归依。今果见汝门人满室,吾昔语汝,谅非虚言。宜止所请,无劳辞费。

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

〔注〕任平而化,则无感无求,无感无求,乃不相保。

〔疏〕显迹於外,故为人保之;未能忘德,故不能无守也。

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

〔注〕先物施惠,惠不因彼,豫出则异也。

〔疏〕而,汝也。焉,何也。夫物我两忘,亦何须物来感己。必有机来,感而后应,不劳预出异端,先物施惠。

必且有感,摇而本性,又无谓也。

〔注〕必将有感,则与本性动也。

〔疏〕摇,动也。必固有感迫而后起,率其本性,摇而应之,灭迹匿端,有何称谓也。

与汝游者又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疏〕共汝同游,行解相类,唯事浮辫细巧之言,佞媚於人,尽为鸠毒,讵能用道以告汝也。

莫觉莫悟,何相孰也。

〔疏〕孰,谁也。彼此迷涂,无能觉悟#5,何谁独晓以相告乎?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注〕夫无其能者,唯圣人耳。过此以下,至於昆虫,未有自忘其能而任众人者也。

〔疏〕夫物未尝为,无用忧劳,而必以智巧困弊。唯圣人泛然无系,泊尔忘心,譬彼虚舟,任运逍遥。

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

〔注〕呻吟,吟咏之谓。

祇三年而缓为儒,

〔注〕祇,适也。

〔疏〕呻吟,咏读也。裘氏,地名也。祗,适也。郑人名缓,於裘地学问,适经三年而成儒道。

河润九里,泽及三族,使其弟墨。

〔注〕三族,谓父母妻族也。能使弟成於墨教也。

儒墨相与辩,其父助翟。

〔注〕翟,缓弟名。

〔疏〕翟,缓弟名也。儒则宪章文武,祖述尧舜,甚固吝,好多言。墨乃遵於禹道,勤俭好施。儒墨涂别,志尚不同,各执是非,互相争辩,父党小儿,遂助於翟矣。

十年而缓自杀。其父梦之曰:使而子为墨者子也。阖胡#6尝视其良,既为秋栢之实矣?

〔注〕缓怨其父之助弟,故感激自杀,死而见梦,谓己既能自化为儒,又化弟令墨,弟由己化而不能顺己,己以良师而便怨死精#7诚之至,故为秋栢之实。

〔疏〕阖,何不#8也。秋栢,劲木也。父既助翟,而缓恨之,经由十年,感激自杀,仍见梦於父,以申怨言云:使汝子为墨者,我之功力也。何不看视我为贤良之师而更朋助弟?我怨恨之甚,化为异物秋栢子实,生於墓上。亦有作垠字者,垠,冢也。云:汝何不看我冢上,已化为秋栢之木而生实也?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

〔注〕自此已下,庄子辞也。夫积习之功为报,报其性,不报其为也。然则学习之功,成性而已,岂为之哉。

〔疏〕造物者,自然之洪炉也,而造物者无物也,能造化万物,故谓之造物也。夫物之智能,禀乎造化,非由从师而学成也。故假於学习,辅道自然,报其天性,不报人功也。是知翟有墨性,不从缓得。缓言我教,不亦缪乎。

彼故使彼。

〔注〕彼有彼性,故使习彼。

〔疏〕彼翟先者有墨性,故成墨,若率性素无,学终不成也。岂唯墨翟,庶物皆然。

夫人以己为有以异於人以贱其亲,

〔注〕言缓自美其儒,谓己能有积学之功,不知其性之自然也。夫有功以贱物者,不避其亲也,无其身以平往性#9者,贵贱不失其伦也。

〔疏〕言缓自恃於己有学植之功,异於常人,故轻贱其亲而汝於父也。人之迷滞,而至於斯乎。

齐人之井饮者相捽也。故曰今之世皆缓也。

〔注〕夫穿井所以通泉,吟咏所以通性。无泉则无所穿,无性则无所咏,而世皆忘其泉性之自然,徒识穿咏之末功,因欲矜而有之,不亦妄乎。

〔疏〕夫土下有泉,人各有性,天也;穿之成井,学以成术者,人也。嗟乎,世人迷妄之甚,徒知穿学之末事,不悟泉性之自然,而矜之以为己功者,故世皆缓之流也。齐人穿凿得井,行李汲而饮之,井主护水,捽头而休,庄生闻之,故引为谕#10。

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昆有道者乎。

〔注〕观缓之谬以为学,父故能任其自尔而知,故无为其间也。

〔疏〕观缓之迷,以为己诚有德之人,从是之后,忘知任物,不复自矜,况体道之人,岂视其功邪。

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注〕仍自然之能以为己功者,逃天者也,故刑戮及之。

〔疏〕不知物性自尔,矜为己功者,逃遁天然之理也。既乖造化,故刑戮及之。

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

〔注〕夫圣人无安无不安,顺百姓之心也。

〔疏〕安,任也。任群生之性,不引物从己,性之无者,不强安之,故所以为圣人也。

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注〕所安相与异,故所以为众人也。

〔疏〕学己所不能,安其所不安也;不安其素分,不安其所安也。

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

〔疏〕玄道窈冥,言像斯绝,运知则易,忘言实难。

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

〔疏〕妙悟玄道,无法可言,故诣於自然之境,虽知至极而犹存言辫,斯未离於人伦矣。

古之人#11,天而不人。

〔注〕知而落天地,未尝开言以引物,应其至分而已。

〔疏〕复古真人,知道之士,天然淳素,无复人情。

朱汗漫学屠龙於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注〕事在於适,无贵於远功。

〔疏〕姓朱,名汗漫。姓支离,名益。殚,尽也。罄千金之产,学杀龙之术,伏膺三岁,其道方成,伎虽巧妙,卒为无用。屠龙之事,於世稍稀,欲明处涉人间,贵在适中,苟不当机,虽大无益也。

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

〔注〕理虽必然,犹不必之,斯至顺矣,兵其安有。

〔疏〕达道之士,随逐物情,理虽必然,犹不固执,故无交争也。

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

〔注〕理虽未必,抑而必之,各又其所见,则乖逆生也。

〔疏〕庸庶之类,妄为封执,理不必尔而固必之,既件物情,则多乖矣。

顺於兵,故行有求。

〔注〕物各顺性则足,足则无求。

〔疏〕心有贪求,故任於执固之情也。

兵,恃之则亡。

〔注〕不得已而用之,以恬淡为上者,未之亡也。

〔疏〕不能大顺韦命,而好乖逆物情者,则几亡吾宝矣。

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注〕苞苴以遗,竿牍以问,遗问之具,小知所殉。

〔疏〕小夫,犹匹夫也。苞苴,香草也。竿牍,竹简也。夫搴芳草以相赠,折简牍以相问者,斯盖俗中细务,固非丈夫之所忍为。

敝精神乎蹇浅,

〔注〕昏於小务,所得者浅。

〔疏〕好为遗问,徇於小务,可谓劳精神於跛蹇浅薄之事,不能游虚涉远矣。而欲兼济导#12物,

太一形虚。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

〔注〕小夫之知,而欲兼济导物,经虚涉远,志大神敝,形为之累,则迷惑而失致也。

〔疏〕以奏浅之知,而欲兼济群物,导达群生,望得虚空其形,合太一之玄道者,终不可也。此人迷於古今,形累於六合,何能照知太初之妙理邪。

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瞑#13乎无何有之乡。

〔疏〕无始,妙本也。无何有之乡,道境也。至德之人,动而常寂,虽复兼济道物,而神凝无始,故能和光混俗而恒寝道乡也。

水流乎无形,发泄乎大清。

〔注〕泊然无为而任其天行也。

〔疏〕无玖顺物,如水流行,随时适变,不守形迹。迹不离本,故虽应动,恒发泄於太清之极也。

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

〔注〕为知所得者细。

而不知大宁。

〔注〕任性大宁而至。

〔疏〕苞苴竿牍,何异毫毛。如斯运智,深可悲叹。精神浅薄,讵知乎至寂之道邪。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悦之,益车百乘。

〔疏〕姓曹,名商,宋人也。为宋偃王使秦,应对得所,秦王爱之,遂赐车百乘。乘,驷马也。

反於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阪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疏〕窘,急也。言贫穷困急,织屦以自供,颈项枯槁而憔悴,头面黄瘦而馘厉,当尔之际,是商之所短也。一使强秦,遂使秦王惊悟,遗车百乘者,是商之智数长也。以此自多,矜夸庄子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注〕夫事下然后功高,功高然后禄重,故高远恬淡者遗荣也。

〔疏〕痈,痒热毒肿也。痔,下漏病也。庄生风神俊悟,志尚清远,既而纵此奇辩以挫曹商。故郭注云,夫事下然后功高,功高然后禄重,高远恬淡者遗荣也。

鲁哀公问乎颜阖曰:吾以仲尼为贞干,国其有廖乎?

〔疏〕言仲尼有忠贞干济之德,欲命为卿相,鲁邦乱病庶瘳差矣。

曰:殆哉圾#14乎仲尼。

〔注〕圾,危也。夫至人以民静为安。今一为贞干,则遗高迹於万世,令饰竞於七义而画其毛彩,百姓既危,至人亦无以为安也。

〔疏〕殆,近也。圾,危也。以贞干迹率物,物既失性,仲尼何以安也。

方且饰羽而画,

〔注〕凡言方且,皆谓后世,从事#15饰画,非任真也。

〔疏〕方将贞干辅相鲁廷,万代奔逐,修饰羽仪,丧其真性也。

从事华辞,以支为旨,

〔注〕将令后世之从事者无实,而意趣横出也。

〔疏〕圣迹既彰,令从政任事,情伪辞华,析派分流为意旨也。

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

〔注〕后世人君,将慕仲尼之遐轨,而遂忍性自矫伪以临民,上下相习,遂不自知也。

〔疏〕后代人君,慕仲尼遐轨,安忍情性,用之临人,上下相习,矫伪黔黎,而不知己无信实也。以华伪之迹教示苍生,禀承心灵,宰割真性,用此居人之上,何足称哉。

受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

〔注〕今以上民,则后世百姓非直外形从之而已,乃以心神受而用之,不能复自得於体#16中也。

〔疏〕彼代百姓,非直外形从之,乃以心神受用之,不能复自得之性,以此居民上,何足可安哉。

彼宜汝与?

〔注〕彼,百姓也。汝,哀公也。彼与汝各自有所宜,相效则失真,此即今之见验。

〔疏〕彼,百姓也。汝,哀公也。百姓与汝各有所宜,若将汝所宜与百姓,不可也。

予颐与?

〔注〕效彼非所以养己也。

〔疏〕予,我也。颐,养也。我与百姓怡养不同,譬如鱼乌,升沈各异,若以汝所养卫物,物我俱失也。

误而可矣。

〔注〕正不可也。

〔疏〕以贞干之迹错误行之,正不可也。

今使民离实学伪,非所以视民也,为后世虑,不若休之。

〔注〕问不谓当时也。

〔疏〕离实性,学伪法,不可教示黎民,虑后世荒乱,不如休止也。

难治也。

〔注〕治之则伪,故圣人不治也。

〔疏〕舍己效物,圣人不治也。

施於人而不忘,非天布也。

〔注〕布而识之,非刍狗万物也。

〔疏〕二仪布生万物,岂贵#17恩也。

商贾不齿,

〔注〕况士君子乎。

〔疏〕夫能施求报,商客尚不齿理,况君子士人乎。

虽以事#18齿之,神者弗齿。

〔注〕要能施惠,故於事不得不齿,以其不忘,故心神忽之。此百姓之大情也。

〔疏〕施而不忘,未合天道。能施恩惠,於物事不得不齿,为责求报,心神轻忽不录,百姓之情也。事之者,性情也。

为外刑者,金与木也;

〔注〕金,谓刀锯斧钺;木谓棰楚极桎。

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注〕静而当,则外内#19无刑。

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20之;

〔疏〕宵,暗夜也。离,罗也。讯,问也。暗惑之人,罹於宪网,身遭枷杻斧钺之刑也。

离内刑者,阴阳食之。

〔注〕动而过分,则性气伤於内,金木讯於外也。

〔疏〕若不止分,则内结寒暑,阴阳残食之也。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注〕自非真人,未有能止其分者,故必外内受刑,但不问大小耳。

〔疏〕心若死灰,内不滑灵府,形同槁木,外不挂桎梏,唯真人哉。

孔子曰:凡人心险於山川,难於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

〔疏〕人心难知,甚於山川,过於苍昊。厚深之状,列在下文。

故有貌愿而益,有畏若不肖,

〔疏〕愿,悫真也。不肖,不似也。人有形如悫真,而心益虚浮也;有心实长者,形如不肖也。

有顺#21怀而远,

〔疏〕怀,急也。形顺躁急而心达理也。

有坚而缦,有缓而针。

〔注〕言人情貌之反有如此者。

〔疏〕缦,缓也。焊,急也。自有形如坚固而实散缦,亦有外形宽缓心内躁急也。

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注〕但为难知耳,未为殊无迹。

〔疏〕人有就仁义如渴思水,舍仁义若热逃火,虽复难知,未为无迹。征#22验具#23列下文也。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

〔疏〕远使忠佞斯彰,咫步敬慢立明者也。

烦使之而观其能,

〔疏〕烦极任使,察其彼能。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疏〕卒问近对,观其愿智。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疏〕忽卒与期,观信契也。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疏〕仁者不贪。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疏〕告危亡,验节操。

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疏〕至人酒不能昏法则,男女参居,贞操不易。

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疏〕君子易观,不肖难明。然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搜之有涂,亦可知也。

〔疏〕九事征验,小人君子,厚貌深情,必无所避。

正考父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

〔注〕言人不敢以不轨之事侮之。

〔疏〕考,成也。父,大也。有考成大德而履正道,故号正考父,则孔子十代祖宋大夫也。士一命,大夫二命,卿三命也。偃曲循墙,并敬容极恭,卑退若此,谁敢将不轨之事而侮之也。

如而夫者,一命而吕巨,再命而於车上舞,三命而名诸父,孰协唐许。

〔注〕而夫,谓凡夫也。唐,谓尧也,许,谓许由也。言而夫与考父者,谁同於唐许之事也。

〔疏〕而夫#24鄙夫也。诸父,伯叔也。凡夫笃竞轩冕,一命则吕巨夸华,再命则援绥作舞,三命善识自高,下呼伯叔之名。然考夫谦夸各异#25,格量胜劣,谁同唐尧许由无为禅让之风哉。

贼莫大乎德有心

〔注〕有心於为德,非真德也。夫真德者,忽然自得而不知所以德也。

〔疏〕役智劳虑,有心为德,此贼害之甚也。

而心有睫#26,

〔注〕率心为德,犹之可耳;役心於眉睫之间,则伪已甚矣。

及其有眼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

〔注〕乃欲探射幽隐,以深为事,则心与事俱败矣。

〔疏〕率心为役,用心神於眼睫,缘虑逐境,不知休止,致危败甚矣。

凶德有五,中德为首。

〔疏〕谓心耳眼舌鼻也。曰此五根,祸因此德,谓凶德也。五根祸主,中德为无心也。

何谓中德?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其所不为者也。

〔注〕吡,訾也。夫自是而非彼,则攻之者非一,故为凶首也。若中无自好之情,则恣万物之所是,所是各不自失,则天下皆思奉之矣。

〔疏〕吡,訾也。用心中所好者自以为是,不同己为者訾而非之。以心中自是为得,故曰中德。

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

〔疏〕八极三必穷达,犹人身有六府也。列下文矣。

美髯长大壮丽勇敢,八者俱过人也,因以是穷。

〔注〕穷於受役也。然天下未曾穷於所短,而恒以所长自困。

〔疏〕美,恣媚也。髯,髭鬓也。长,高也。大,粗大也。壮,多力;丽,妍华;勇,猛;敢,果决也。蕴此八事,超过常人,受役既多,因以穷困也。

缘循,偃侠,困畏不若人,三者俱通达。

〔注〕缘循,杖物而行者也。偃佒,不能俯执者也。困畏,怯弱者也。此

三者既不以事见任,乃将接佐之,故必达也。

〔疏〕循,顺也,缘物顺他,不能自立也。偃佒,仰首不能俛执也。困畏,困苦怯#27惧也。有此三事不如恒人,所在通达也。

知慧外通,

〔注〕通外则以无崖伤其内也。

〔疏〕自持智慧照物,外通尘境也。

勇动多怨,

〔注〕怯而静,乃厚其身耳。

〔疏〕雄健躁扰,必招雠隙。

仁义多责。

〔注〕天下皆望其爱,然爱之则有不周矣,故多责。

〔疏〕仁义则不周,必有多责也。

达生之情者傀,

〔注〕傀然,大恬解之貌也。

达於知者肖#28;

〔注〕肖,释散也。

〔疏〕注云:消,释散也;傀,恬解也。达悟之崖,真性虚照,傀然县解,无系恋也。

达大命者随,

〔注〕泯然与化俱也。

〔疏〕大命,大年。假如彭祖寿考,随而顺之,亦不厌其长久#29,以为劳苦□也。

达小命者遭,

〔注〕每在节上住乃悟也。

〔疏〕小命,小年也。遭,遇也。如殇子促龄,所遇斯适,曾不介#30怀耳。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庄子。

〔疏〕锡,与也。@,后也。宋襄王时,有庸琐之人游宋,妄说宋王,锡车十乘,用此骄炫,排庄周於己后,自矜物先也。

庄子日: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於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疏〕苇,芦也。萧,蒿也。家贫织芦蒿为薄,卖以供食。锻,椎也。骊,黑龙也,颌下有千金之珠也。譬讥得车之人也。

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h粉夫。

〔注〕夫取富贵,叉顺乎民望也,若挟奇说,乘天衢,以婴人主之心者,明君之所不受也。

故如有所誉,必有所试,於斯民不违,佥日举之,以合万夫之望者,此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之也。

〔疏〕怀忠贞以感人主者,必非常之赏。而用左道,使其说佞媚君王,侥幸於富贵者,故有骄@之容。亦何异遭骊龙睡得珠邪。余详注意。

或聘於庄子。

〔疏〕寓言,不明聘人姓氏族,故言或也。

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

〔疏〕牺,养也。君王预前三日养牛祭#31宗庙曰牺也。

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而入於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注〕乐生者畏牺而辞聘,髑髅闻生而矉概此死生之情异而各自当也。

〔疏〕刍,草也。菽,豆也。牺养丰赡,临祭日求为孤犊不可得也。况禄食之人,例多夭折,嘉遁之士,方足全生。庄子清高,笑彼名利。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疏〕庄子妙达玄道,逆旅形骸,故棺椁天地,炉冶两仪,珠玑星辰,变化三景,资送备矣。门人厚葬,深乖造物也。

弟子日: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疏〕鸢,鹚也。门人荷师主深恩也,将欲厚葬,避其乌鸢,岂知厚葬还遭蝼蚁。情好所夺,偏私之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

〔注〕以一家之平平万物,未若任万物之自平也。

〔疏〕无情与夺,委任均平,此真平也。若运情虑,均平万物,若欲起心,已不平矣。

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

〔注〕征,应也。不因万物之自应而欲以其所见应之,则必有不合矣。

〔疏〕圣人无心,有感则应,此真应也,若有心应物,不能应也。征,应也。

明者唯为之使,

〔注〕夫执其所见,受使多矣,安能使物哉。

〔疏〕自炫其明,情应於务,为物驱使,何能,役人也。

神者征之。

〔注〕唯任神然复能至颇,故无往不应也。

〔疏)神者无心,寂然不动,能无不应也。

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

〔注〕明之所及!不过於形骸也,至顺则无远近会深,皆各自得。

〔疏〕明则有心应务,为物驱役,神乃无心,应感无方。有心不及无心,存应不及忘应,格量可知也。

而愚者侍其所见入於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

〔注〕夫至顺则用发於彼而以藏於物,若恃其所见,执其自是,虽欲入人,其功外矣#32。

〔疏〕夫忘怀应物者,为而不恃,功成不居。愚惑之徒,自执其用,叨人功绩,归入已身,虽欲矜伐,其功外矣。迷忘#33如此,深可悲哉。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四竟

#1四库本『浆』作『响』,下同。

#2原作『曰勿翁枕偿四库本改作『而』。

#3依注文『惊』当作『敬』。

#4王拿鱼依《阙误》引江南古戴本及文如海、张言房本补,据成疏亦当有『无』字。

#5郭庆藩引文『无能觉悟』作『无能觉无能悟』。

#6《阙误》引文成李三本俱无『胡』宇。

#7『死精』二字当在『怨』下,依四库本及郭庆藩引文改移。

#8『不』宇依文意及郭庆务引文补。

#9依四库本及王孝鱼说『往』当作『性』。

#10王孝鱼校改『论』作『喻』。

#11《阙误》引张君房本『人』上有『至』字。

#12四库本『导』作『道』。

#13四库本『瞑』作『冥』。

#14赵练议本【圾』作『汲」,注同。

#15『将然』二字依四库本及王孝鱼校注改作『从事』。

#16原作『心J,疑误,今依四库本及郭庆藩引文改正。

#17郭庆蓦引文改『责』作『贵』。

#18四库本『事」作『士』。

#19四库本『外内』作【内外』。

#20四库本『讯』作『□』。

#21《阙误》引江南古藏本『顺』作『慎』。

#22王孝鱼依上下文补『征』字。

#23原作『心』,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意改作『具』。

#24依正文注文『夫』当移于『而』下。故改。

#25原作『累』,授误,依正文及郭庆藩引文改作『异』。

#26原作『跟』疑讹,依注文及四库本改作『睫』,《释文》亦然,下同。

#27『怯』字依文意及郭庆藩引文补。

#28《道藏》本『肖』作『消』。

#29原作『人』,疑误,依文意及郭庆藩引文改作『久』。

#30原作『分』,疑讹,号文意及郭庭藩引文改作『介』。

#31原作『拟』,误,依文意及郭庆藩引文改作『祭』。

#32四库本作『其功之外也』。

#33郭庆藩引文改『忘』作『妄』。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三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三

河南郭象注

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渔父第三十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

〔疏〕缁,黑也。尼父游行天下,读讲诗书,时於江滨,休息林籁。其林郁

茂,蔽日阴沈,布叶垂条,又如帷幕,故谓之缁帷之林也。坛,泽中之高处也。其处多杏,谓之杏坛也。琴者,和也,可以和心养性,故奏之。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鬓眉交#1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

〔疏〕渔父,越相范蠡也;辅佐越王勾践,平吴事讫,乃乘扁舟,游三江五湖,变易姓名,号曰渔父,即於原所逢者也。既而泛海至齐,号曰鸦夷子;至鲁,号曰白珪先生;至陶,号曰朱公。晦迹韬光,随时变化,仍遗大夫种书云。揄,挥也。袂,袖也。原,高平也。距,至也。鬓眉交白,寿者之容;散发无冠,野人之貌。於是遥望平原,以手挥袂,至子高陆,维舟而止,拓#2颐抱膝,以听琴歌也。

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

〔疏〕询问仲尼是何爵命之人。

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

〔疏〕答云是鲁国贤人君子也。

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

〔疏〕问其族,答云姓孔。

客曰:孔氏者何治也?

〔疏〕又问孔氏以何法术修理其身。

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

〔疏)率性谦和,服行圣迹,修饰礼乐,简选人伦,忠诚事君,化物齐等,将欲利群品,此孔氏之心乎。

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子贡曰:非也。

〔疏〕为是有茅土五等之君?为是王侯辅佐卿相乎?皆答云非也。

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於道也。

〔疏〕夫劳苦心形,危忘真性,偏行仁爱者,去本迢进而分离於玄道也,是以嗤笑徘徊,呜呼叹之也。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於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疏〕拏,挠也。反走前进,是虔敬之容也。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3於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疏〕曩,向也。绪言,余论也。卒,终也。相,助也。向者先生有清言余论,丘不敏,未识所由之故。窃听下风,庶承声欬,卒用此言,助丘不逮。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於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疏〕嘻,笑声也。丘少年已来,修学仁义,逮乎耆艾,未闻至道,所以恭谨虔恪虚心矣。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诸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

〔疏〕夫虎啸风驰,龙兴云布,自然之理也,固其然乎。是以渔父大贤,宣尼至圣,贤圣相感,斯同声相应也。故释吾之所有方外之道,经营子之所以方内之业。

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4其事,乃无所陵。

〔疏〕陵,亦乱也。夫人伦之事,抑乃多端,切要而言,无过此四者。若四者守位,乃教治盛美,若上下相冒,则乱莫大焉。是以百官各司其职,庶人自忧其务,不相陵乱,斯不易之道者也。

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

〔疏〕田亩荒芜,屋室漏露,追征赋税,不相系属,妻妾既失尊卑,长幼

曾无次序,庶人之忧患也。

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息,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

〔疏〕职任不胜,物务不理,百姓荒乱,四民不勤,大夫之忧也。

廷#5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

〔疏〕陪臣不忠,苞茅不贡,春秋盟会,落朋伦之后,五等之忧也。

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

〔疏〕攘,除也。阴阳不调,日时愆度,兵戈荐起,万物夭伤,三公九卿之忧也。

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6泰多事乎。

〔疏〕上非天子诸侯,下非宰辅卿相,而擅修饰礼乐,选择人伦,教化苍生,正齐群物,乃是多事之人。

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总#7;

〔疏〕总,滥也。非是己事而强知之,谓之叨滥也。#8

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

〔疏〕强进忠言,人不采顾,谓之佞也。

希意导言,谓之谄;

〔疏〕希望前人意气而导达其言,斯謟也。

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

〔疏〕苟且顺物,不简是非,谓之谀也。

好言人之恶,谓之谗;

〔疏〕闻人之过,好扬败之。

析交离亲,谓之贼;

〔疏〕人有亲情交故,辄砍离而析之,斯贼害也。

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

〔疏〕与己亲者,虽恶而举#9,与己疏者,虽善而毁;以斯诈伪,好败伤人,可谓奸慝之人也。

不择善否,两容颜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

〔疏〕否,恶也。善恶二边,两皆容纳,和颜悦色,偷拔其意之所欲,随而佞之,斯险诐之人也。

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

〔疏〕外则惑乱於百姓,内则伤败於一身,是以君子不与为友朋,明君不将为臣佐也。

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

〔疏〕伺侯安危,经营大事,变改之际,建立功名,谓叨滥之人也。

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

〔疏〕事己独擅,自用陵人,谓之贪也。

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狠;

〔疏〕有过不改,闻练弥增,狠戾之人。

人同於己则可,不同於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疏〕物同乎己,虽恶而善,物异乎己,虽善而恶,谓之矜夸之人。

此四患也,能去八疵,无行四患,而始可教已。孔子愀然而叹,再拜而起曰:丘再逐於鲁,削迹於卫,伐树於宋,围於陈蔡。丘不知所失,而离此四谤者何也?

〔疏〕愀然,惭竦貌也。罹,遭也。丘无罪失而遭罹四谤,未悟前旨,故发此疑。

客凄然变容曰:甚矣子之难悟也。人有畏影恶迩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10,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子审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而几於不免矣。

〔疏〕留停也义之间以招门徒,伺察同异之际以侯机宜,观动静之变,晞其侥幸,适受与之度,望着功名,理好恶之情,而是非坚执,和喜怒使节,用为达道,以己诲人,矜矫天性,近於不免也。

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

〔疏〕馑慎形体,修守真性,所有功名,还归人物,则物我俱全,故无患累也。

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11,不亦外乎。

〔注〕不能修其身而求之他人者,岂非疏外乎。

孔子愀然

〔疏〕自竦也。

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疏〕夫真者不伪,精者不杂,诚者不矫也。故矫情伪性者,不能动於人也。

故强哭者虽悲#12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恕未发#13而威,真亲未#14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於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於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疏〕夫道无不在,所在皆通,故施於人伦,有此四事。#15四事之义,以列下文。

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

〔疏〕贞者,事之干也。故以功绩为主;饮酒陶荡性情,故以乐为主。是以功在其美,故不可一其事迹也。

事亲以适,不论#16所以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

〔疏〕此覆释前四义者也。

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疏〕节文之礼,世俗为之,真实之性,禀乎大素,自然而然,故不可改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

〔疏〕法效自然,宝贵真道,故不拘束於俗礼也。

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於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於俗,故不足。

〔疏〕恤,忧也。禄禄,贵貌也。愚迷之人,反於圣行,不能法自然而造适,贵道德而逍遥,翻复溺人事而忧虑,滞嚣尘而迁贸,徇物无厌,故心恒不足也。

惜哉,子之早湛於人伪而晚闻大道也。

〔疏〕惜孔子之雄才,久迷情於圣迹,耽人间之浮伪,不早闻於玄道。

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17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问舍所在,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

〔疏〕尼父喜欢,自嗟庆幸,得逢渔父,欣若登天。必其不耻训诲,寻当服动驱役,庶为门人,身禀教授,问舍所在,终学大道。

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於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

〔疏〕从迷适悟为往也。妙道,真本也。知,分别也,若逢上智之士,可与言於妙本,若遇下根之人,不可语其玄极,观机吐照,方乃无疵。

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绿苇间。

〔疏〕戒约孔子,令其勉励。延缘上芦苇之间。重言去子,殷勤训勖也。

颜渊还车,子路授绥,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拏音而后敢乘。

〔疏〕仲尼既见异人告以至道,故仰之弥甚,喜惧交怀,门人授绥,犹不顾盻,船远波定,不闻桡响,方敢乘车。

子路旁车而问曰: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今渔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腰磬折,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门人皆怪夫子矣,渔父何以得此乎?

〔疏〕天子万乘,诸侯千乘。伉,对也。分处庭中,相对设礼,位望相似,无阶降也。伸尼遇天子诸侯,尚怀倨傲,一逢渔父,尽礼曲腰,并受言词,必拜而应,渔父威严,遂至於此。孔丘重方外之道,子路是方内之人,故致惊疑,旁车而问也。

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湛於礼义有间矣,而朴鄙之心至女未去。

〔疏〕湛着礼义,时间固久,嗟其鄙拙,故兑轼叹之也。

进,吾语汝。夫遇长不敬,失礼也;见

贤#18不尊,不仁也。彼非至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长伤身。惜哉,不仁之於人也祸,莫大焉,而由独擅之。

〔疏〕召由令前,示其进趋。夫遇长老不敬,则失於礼仪,见可贵不尊,则心无仁爱。若非至德之人,则不能使人谦下;谦下或不精诚,则不造於玄极。不化不爱,乃祸败之基。惜哉仲由,专擅於此也。

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於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

〔注〕此篇言无江海而间者,能下江海之士也。夫孔子之所放任,岂直渔父而已哉?将周流六虚,旁通无外,蠕动之类,咸得尽其所怀,而穷理致命,固#19所以为至人之道也。

〔疏〕由,从也。庶,众也。夫道生万物,则谓之道,故知众庶从道而生。是以顺而得者则生而成,逆而失者则死而败,物无贵贱,道在则尊。渔父既其怀道,孔子何能不敬邪。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三竟

#1《 阙误》引张君房本『交』作『皎』,四库本同。

#2郭庆藩引文改『拓』作『托』。

#3《阙误》引张君房本『待』作『侍』。

#4高山寺本『忧』作『处』。

#5高山寺本『廷』作『朝』。

#6高山寺本『不』下有『亦』字。

#7原作『总』,今依四库本改作『总』。

#8此处疏文缺,今依成疏原文补。

#9刘文典补正本『举』 作『誉』。

#10高山寺本『离』下无『身』字。

#11此句高山寺本作『今不修身而求之於人』。

#12高山寺本『悲』作『疾』。

#13又『未发』作『不严』。

#14又『未』作『不』。

#15『四事』上文及郭庆藩引文补足。

#16高山寺本『论』下有『其』字。

#17高山寺本『不』下有『为』字。

#18高山寺本『贤』作『贵』。

#19原作『因』,依四库本改作『固』。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二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二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说剑第三十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於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疏〕赵惠王,名何,赵武灵王之子也。好击剑之士,养客三千,好无厌足。其国衰弊,故诸侯知其无道,共相谋议,欲将伐之也。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疏〕悝,赵太子名也。厌患其父喜好干戈,故欲千金以募说士。庄子大贤,当能止剑也。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疏〕欲教我何事,乃赐千金?既见金多,故问。太子曰:闻庄子贤哲圣明故,所以赠千金以充从车之币帛也。

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悦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疏〕发乱如蓬,鬓毛突出,铁为冠,垂下露面。曼胡之缨,谓屯项项抹额也。短后之衣,便於武事。瞋目怒眼,勇者之容,愤然真胸,故语声难沥。斯剑士之形服也。

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疏〕夫自得者,内无惧心,故不趋走也。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疏〕汝欲用何术以教谏於我,而使太子先言於我乎?

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疏〕其剑十步杀一人,一去千里,行不留住,锐快如是,宁有敌乎。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疏〕夫为剑者道也,是以忘己虚心,开通利物,感而后应,机照物先,庄子之用剑也。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1设戏请夫子。

〔疏〕辞旨清远,感动王心,故令休息,屈就馆舍,待设剑戏,然后邀延也。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於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疏〕敦,断也。试陈剑士,使考教使断以定胜劣。

庄子曰:望之久矣。

〔疏〕企望日久,请早试之。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

〔疏〕御,用也。谓庄实可击剑,故问之。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2。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疏〕锋,剑端也。锷,刃也。燕溪,在燕国;石城,塞外山;此地居北,以为剑锋。齐国岱岳在东,为剑刃也。

晋魏#3为脊,周宋为镡,

〔疏〕镡,环也。晋魏二国近乎赵地,故以为脊也。周宋二国近南,故以为环也。

韩魏为铗;

〔疏〕铼,把也。韩魏二国在赵之西,故以为把也。

包以四夷,裹以四时;.

〔疏〕怀四夷以道德,顺四时以生化。

才以渤海,带以常山;

〔疏〕渤海,沧州也。常山,北岳也。造化之中,以山海镇其地也。

制以五行,论以刑德;

〔疏〕五行,金木水火土。刑,刑罚;德,德化也。以此五行,匡制区宇,论其刑德,以御群生。

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疏〕夫阴阳开辟,春夏维持,秋冬肃杀,自然之道也。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央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疏〕夫以道为剑,则无所不包,故上下旁通,莫能碍者;浮云地纪,岂足言哉。既以造化为功,故无不服也。

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

〔疏〕夫才小闻大,不相承领,故芒然若涉海,失其所谓,类魏惠王之闻韶乐也。

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铗#1。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疏〕四乡,犹四方也。夫能法象天地而知万物之情,谓诸侯所以为异也。但能依用此剑而御于邦国,亦宇内无敌。

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

〔疏〕易以震卦为诸侯,故雷霆为诸侯之敛也。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於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於斗鸡,一日一命已绝矣,无所用於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疏〕庄子雄辫,冠绝古今,故能说化赵王,去其所好,而结会旨归,在於此矣。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

〔疏〕环,绕也。王觉己非,深怀惭恶,命庄子上殿以展愧情,绕食三周,不能安坐,气急心懑,岂复能飧乎。

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於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疏〕不复受赏,故恨而致死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二竟

#1张君房本无『令』 字。

#2 高山寺本『三剑』上均有『之』字。

#3高山寺本『魏』作『卫』,下同。

#4赵练议本『贤良』作『坚圣』,世德堂本及赵本『忠圣』作『忠胜』,四库本『忠圣』作门忠直』,四库本『豪桀』作『豪杰』。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一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一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卫。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1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疏〕姓展,名禽,字季,食采柳下,故谓之柳下季。亦言居柳树之下,故以为号。展禽是鲁庄公时,孔子相去百余岁,而言友者,盖寓言也。跖者,禽之弟名也,常为巨盗,故名盗跖。穿穴屋室,解脱门枢,而取人牛马也。亦有作空字、驱字者。保,小城也。为害既巨,故百姓困之。

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韶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语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2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3太#4山之阳,脍人肝而餔之。

〔疏〕餔,食也?子贡验乘,在车之右也。

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

〔疏〕言孔子宪章文武,祖述尧舜,刊定礼乐,遗进将来也。

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

〔疏〕胁,肋也。言尼父所戴冕,浮华雕饰,华叶繁茂,有类树枝。又将牛皮用为革带,既阔且坚,又如牛肋也。

多辞谬说,不耕而食,不纤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悌而傲幸於封侯富贵者也。

〔疏〕儌幸,冀望也。夫作孝悌,序人伦,意在乎富贵封侯者也。故历聘不已,接舆有凤兮之讥;弃本滞迹,师金致刍狗之诮也。

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画餔#5之膳。孔子复通曰:丘得幸#6於季,愿望履幕下。

〔疏〕言丘幸甚得与贤兄朋友,不敢正睹仪容,愿履怅幕之下。亦有作綦字者。綦,履迹也。愿履綦迹,犹看足下。

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按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疏〕趋,疾行也。反走,却退。两展其足,伸两脚也。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悦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锺,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

〔疏〕激,明也。贝,珠也。黄锺,六律声也。

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盗蹶大跖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令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

〔疏〕言大城众民,不可长久也。

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疏〕尧让舜,不授丹朱,舜让禹而商均不嗣,故无置锥之地也。

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

〔疏〕殷汤周武,总统万机,后世子孙咸遭篡弒岂非四海利重所以致之。

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

〔疏〕居居,安静之容。于于,自得之貌。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疏〕至,政也。蚩尤诸侯也。涿鹿,地名,今幽州泳郡是也,蚩尤造五兵与黄帝战故流血百里也。

尧舜作立群臣

〔疏〕置百官也。

汤放其主,

〔疏〕放桀於南巢也。

武王杀纣。

〔疏〕朝歌之战。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疏〕征伐篡弒,汤武最甚。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

〔疏〕孔子宪章文武,辩说仁义,为后世之教也。

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於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

〔疏〕制缝掖之衣,浅薄之带,矫饰言行,谁惑诸侯,其为贼害,甚於盗跖。

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於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疏〕高危之冠,长大之剑,勇者之服也。既伏膺孔氏,故解去之。

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7於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

〔疏〕仲由疾恶情深,杀卫君蒯积,事既不逮,身遭菹#8酦,盗跖故以此相讥也。

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於鲁,削迹於卫,穷於齐,围於陈蔡,不容身於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

〔疏〕谓不与丹朱天下。

舜不孝,

〔疏〕为父所疾也。

禹偏枯,

〔疏〕治水勤劳,风栉雨沐,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也。

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美里。

〔疏〕羑里,殷狱名。文王遭纣之难,厄於囹圄,几经七年,方得免脱。

此六#9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

〔疏〕六子者,谓黄帝、尧、舜、禹、汤、文王也。皆以利於万乘,是以迷於真道而不反於目然,故可耻也。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10辞孤竹之君而饿死於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疏〕二人穷死首山,复无子胤收葬也。姓鲍,名焦,周时隐者也。饰行非世,廉絮自守,荷檐采樵,拾橡充食,故无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子贡遇之,谓之曰:吾闻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污其君者不受其利。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鲍焦曰:吾闻康士重进而轻退,贤人易愧而轻死。遂抱木立枯焉。

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於河,为鱼龞所食。

〔疏〕申徒自沈,前篇已释。练而不听,未详所据。崔嘉虽解,无的练辞。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疏〕晋文公重耳也,遭丽姬之难,出奔他国,在路困乏,推割股肉以饴之。公后还三日,封於从者,遂忘子推。子推作《龙蛇之歌》,书其营门,怒而逃。公后惭谢,追子推於介山。子推隐避,公因放火烧山,庶其走出。火至,子推遂抱树而焚死焉。

尾生与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11子者无异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12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疏〕六子者,谓伯夷、叔齐、饱焦、申徒、介推、尾生。言此六人,不合玄道,矫情饰行,苟异俗中,用此声名,传之后世。亦阿异乎张磔死狗,流在水中,贫病之人,操瓢乞告。此间人物,不许见闻,六子之行,事同於此,皆为重名轻死,不念归本养生,寿尽天命者也。死#13字有作豕字者,走字有作乞字者,随字读之。作豕,作猪。

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沈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

〔疏〕为达道者之所嗤也。

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

〔疏〕夫目视耳听,。察志盈,率性而动,禀之造物,岂矫情而为之哉?分内为之,道在其中矣。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於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麒骥之驰过隙也。

〔疏〕夫天长地久,穷境稍赊,人之死生,时限迫促。以有限之身,寄无穷之境,何异乎麒骥驰走过隙孔。

不能悦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14伋伋#14,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疏〕亟,急也。狂狂,失性也。伋伋,不足也。夫圣迹之道,仁义之行,譬彼遽庐,方兹刍狗,执而不遣,惟增其弊。狂狂失真,伋伋不足,虚伪之事,促足论哉。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

〔疏〕轼,车前横木,凭之而坐者也。盗跖英雄,盛谈物理,孔子折惧,遂至於斯。

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孔子仰天而叹曰:然。

〔疏〕微,无也。然,如此也。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

子曰:然。

〔疏〕若前乎者,则是篇首柳下云:逆其心则怒,无乃逆汝意如我前言乎?孔子答云:实如所言也。

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注〕此篇寄明因众之所欲亡而亡之,虽王纣可去也;不因众而独用己,虽盗跖不可御也。

〔疏〕几,近也。夫料触虎头而编虎须者,近遭於虎食之也。今仲尼往说盗跖,履其危险,不异於斯也。而言此章大意,排摈圣迹,嗤鄙名利,是以排圣迹则诃责尧舜,鄙名利则轻忽夷齐,故寄孔跖以之意也。即郭注意,失之远矣。

子张问於满苟得曰:盍不为行?

〔疏〕子张,孔子弟子也,姓颛孙,名师,字子张,行圣迹之人也。姓满,名芍得,假托为姓名,日苟且贪得以满其心,求利之人也。盍,何不也。何不为仁义之行乎?劝其拾求名利也。

斗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

〔疏〕若不行仁义之行则不被信用,不被信用则无职任,无职任则无利禄。故有行则有名,有名则有利,观察计当,仁义真是好事,宜行之也。

若弃名利,反之於心,则夫士之为行,不可一日不为乎。

〔疏〕反,乖逆也。若弃名利,则乖逆我心,故士之立身,不可一日不行仁义。

满苟得曰: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

〔疏〕多信,犹多言也。夫识康知让则贫,无耻贪残则富;谦柔静退则沈,多言夸伐则显。故观名计利,而莫先於多言,多言则是名利之本也。

若弃名利,反之於心,则夫士之为行,抱其天乎。

〔疏〕抱,守也。天,自然也。夫修道之士,立身为行,弃掷名利,乃乖俗心,抱守天真,翻合虚玄之道也。

子张曰:昔者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今谓藏聚曰,汝行如桀纣,则有怍色#16,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仲尼、墨翟,穷为匹夫,今谓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则变容易色称不足者,士诚贵也。

〔疏〕桀纣孔墨,并释於前。藏,谓藏获也。聚,谓擘窃,即盗贼小人也。以藏获比夫#17子,则惭怍而不服;以宰相比匹夫,则变容而欢慰;故知所贵在行,不在乎位。

故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

〔疏〕此复释前义也。

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於胸中也,不亦拂乎。

〔疏〕悖,逆也。拂,戾也。齐桓公名小白,杀其兄子纠,纳其嫂焉。管仲贤人,臣而辅之,卒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田成子尝杀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受其弊帛。夫杀兄入嫂,弒君窃国,人伦之恶莫甚於斯,而夷吾为臣,尼父受币。言议则以为鄙贱,情行则下而事之,岂非战争於心胸,言行相反戾邪?

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疏〕成者为首,君而事之;不成者为尾,非而毁之。以此而言,只论成与不成,岂关行以#18无行,故不知美恶的在谁也。所引之书,并遭烧灭,今并无本也。

子张曰: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疏〕戚,亲也。伦,理也。五纪,祖父也,身子孙也,亦言金木水火土五行也,仁义礼智信五德也。六位,君臣父子夫妇也,亦言父母兄弟夫妻。子张云:若不行仁义之行,则亲疏无理,贵贱无义,长幼无次,叙五纪六位无可分别也。

满苟得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

〔疏〕尧废长子丹朱,不与天位,又言杀也。舜封同母弟象於有库之国,令天下吏治其国,收纳贡税,故言流放也。废子流弟,何有亲疏之理乎?

汤放桀,武王杀纣,贵贱有义乎?

〔疏〕殷汤放夏桀於南巢,周武杀殷纣於汲郡,君臣贵贱,其义安在?

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

〔疏〕王季,周大王之庶子季历,即文王之父也。大伯仲雍让位不立,故以小儿季历为适。管蔡,周公之兄,泣而诛之,故云杀之#19。废适立庶,弟杀其兄,尊卑长幼,有次序乎?

儒者伪辞,墨者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

〔疏〕夫儒者多言,强为名位;墨者兼爱,周普无私;五纪六位,有何分别乎?

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名利之实,不顺於理,不监於道。

〔疏〕监,明也,见也。子张心之所为,正在於名;苟得心之所为,正在於利。且名利二途,皆非真实,既乖至理,岂明见於玄道。

吾日与子讼於无约曰: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乃至於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

〔疏〕讼,谓论说也。约,谓契誓也。弃其所为,舍己;殉其所不为,逐物也。夫殉利谓之小人,殉名谓之君子,名利不同,所殉一也。子张苟得,皆#20共谈玄言於无为之理,敦於莫逆之契也。

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

〔疏〕而,尔也。既不逐利,又不殉名,故能率性皈#21根,合於自然之道也。

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

〔疏〕相,助也。无问枉直,顺自然之道,观照四方,随四时而消息。

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

〔疏〕徘徊,犹转变意也。圆机,犹环中也。执於环中之道以应是非,用於独化之心以成其意,故能冥其虚通之理,转变无穷者也。

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

〔疏〕所为,真性也。无转汝志,为圣迹之行;无成尔心,学仁义之道;舍己效他,将丧尔真性也。

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而天。

〔疏〕莫奔赴於富贵,无殉逐於成功。必赴必殉,则背於天然之性也。

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疏〕比干忠谏於纣,纣云,闻圣人之心有九窍,遂剖其心而视之。子胥忠谏夫差,夫差杀之,子胥曰:吾死后,抉眼县於吴门东以观越之灭吴也。斯皆至忠而遭其祸也。

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

〔疏〕躬父盗羊,而子证之。尾生以女子为期,抱粱而死。此皆守信而致其患也。

鲍子立乾,申#22子不自理,廉之害也;

〔疏〕鲍焦廉贞,遭子贡讥之,抱树立乾而死。申子,晋献公太子申生也,遭丽姬之难,枉被谗谤,不自申理,自缢而死矣。

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

〔疏〕孔子滞耽圣迹,历国应聘,其母临终,孔子不见。姓匡,名章,齐人也,谏诤其父,其父不从,被父憎嫌,遂游他邑,亦耽仁义,学读忘归,其父临终而章不见。此皆滞溺仁义,有斯过矣。

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

〔注〕此章言尚#23行则行矫,贵士则士伪,故蔑行贱士以全其内,然后行高而士贵耳。

〔疏〕自比干已下,匡子已上,皆为忠信廉贞而遭其祸,斯皆古昔相传,下世语之也。是以忠诚之士,廉信之人,正其言以谏君,必其行以事主,莫不遭罹其患,服从其殃,为道之人深宜诫慎也。

无足问於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忘邪?

〔疏〕无足,谓贪婪之人,不止足者也。知和,谓体知中和之道,守分清廉之人也,假设二人以明贪廉之祸福也。无足云:世人卒竟未有不兴起名誉而从就利禄者。若财#24富则#25人归奏之,归奏则谦下而尊贵之。夫得人谦下尊贵者,则说其情,适其性,体质安而长寿矣。子独无贪富贵之意乎?为运知足不求邪?为心意能知,力不能行,故推於正理,志念不忘,以遣贵求之心而不取邪?

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与俗化。

〔疏〕此人,谓富贵之人也。俗人,谓无知,贪利情切,与贵人同时而生,共富人同乡而住者,犹将己为超绝流俗,过越世人;况己之自享於富贵乎。斯乃专愚之人,内心无主,不履正道,不觉古今之时代,不察是非之涯分,而与尘俗纷竞,随末而迁化者也,岂能识祸福之归趣者哉。

世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

〔疏〕至重,生也。至尊,道也。流俗之人,捐生背道,其所为每事如斯,其於长生之道,去之远矣。

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於体;怵惕之恐,欣欢之喜,不监於心;

〔疏〕惨怛,悲也。恬愉,乐也。夫悲乐喜惧者,并身外之事也,故不能监明於圣质,照入於心灵,而愚者妄为之也。

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於患矣。

〔疏〕为为者,有为也;所以为者,无为也。但知为於有为,不知为之所以出自无为也。如斯之人,虽贵总万机,富赡四海,而不免於怵惕等患也。

无足曰:夫富之於人,无所不利,穷美究势,至人之所不得逮,贤#26人之所不能及,

〔疏〕穷,尽也。夫能穷天下善美,尽人间威势者,其惟富贵乎。故至德之人,贤哲之士,亦不能远及也。

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非享国而严若君父。

〔疏〕夫富贵之人,人多依附,故勇者为之捍,智者为之谋,德者为之助,虽不临享邦国,而威严有同君父焉,斯皆财利致其然矣。

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於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

〔疏〕夫耳悦於声,眼爱於色,口嗛於味,威权形势以适其情者,不待教学而心悦乐,岂服法象而身安乎?盖性之然尔。

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

〔疏〕夫欲之则就,恶之则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师教而后为之哉,故天下虽非无足,谁独辩辞於此事者也。

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

〔疏〕夫知慧之人,虚怀应物,故能施为举动,以百姓心为心,百姓顺之,亦不违其法度也。内心至之,所以不争,无用无为,故不求不觉也。

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

〔疏〕四处,犹四方也。夫凡圣区分,贪廉斯隔。是以争贪四方。驰骋八极,不自觉其贪婪,弃舍万乘,辞於九五,而不自觉其达俭。

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

〔疏〕监,照也。夫康食实性,非过迫於外物也,而反照於内心,各禀度量不同也。

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计其患,虑其反,以为害於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

〔疏〕夫不以高贵为骄矜,不以钱财为娱玩者,计其灾患,忧虑伤害於真性故也。是以辞大宝而不受,非谓要求名誉者也。

尧舜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非虚辞让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辞其害,而天下称贤焉,则可以有之,彼非以兴名誉也。

〔疏〕雍,和也。夫唐虞之化,宇内和平者,非有情於仁惠,不以美丽害生也;善卷许由被禅而不受,非是矫情於辞让,不以世事害己也。斯皆就其长生之利,辞其篡弒之害,故天下称其贤能,则可谓有此避害之心,实无彼兴名之意。

无足曰: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以持生,则亦#27 久病长阨而不死者也。

〔疏〕必固将欲修进名誉,苦其形体,绝其甘美,穷约摄养,矜持其生者,亦何异乎久病固疾,长阨不死,虽生之日,犹死之年。此无足之辞,以难知和也。

知和曰: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

〔疏〕夫平等被其福善,有余招其祸害者,天理自然也。物皆如是,而财最甚也。

今富人,耳营锺鼓管#28 钥之声,口嗛於刍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

〔疏〕嗛,称适也。管钥箫,笛之流也。夫富室之人,恣情淫勃,口爽醪醴,耳聒官商,取舍滑心,触类感动。性之昏爽,事业忘焉,无所觉知,岂非乱也。

侅溺於冯气,若负重行而上也,可谓苦矣;

〔疏〕冯气,犹愤懑也。夫贪欲既多,劳役困弊,心中侅塞,沈溺愤懑,犹如负重上阪而行。此之委顿,岂非苦困也哉。

贪财而取慰#29,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体泽则冯,可谓疾矣;

〔疏〕贪取财宝以慰其心,诱謟威权以竭情虑,安静闲居则其体沈溺,体气悦泽则愤懑斯生,动静困苦,岂非疾也。

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

〔疏〕堵,墙也。夫欲富就利,情同壑壁,譬彼堵墙,版筑满盈,心中愤懑,贪婪不舍,不知避害,岂非耻辱邪。

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

〔疏〕戚醮,烦恼也。夫积而不散,冯而不合,贪求无足,烦恼盈怀,悫而论之,岂非忧患。

内则疑钊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

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

〔疏〕疑,恐也。请,求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故在家则恐求财盗贼之灾,外行则畏寇盗滥窃之害。是以合院周回,起疏窗楼,敞出内外,来往怖惧,不敢独行。如此艰辛,岂非畏哉。

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

〔疏〕六者,谓乱苦疾辱忧畏也。殚,尽也。天下至害,遗忘不察,及其巨盗忽至,性命惙然,平生贪求,一朝顿尽,所有财宝,当时并罄,欲反一日贫素,其可得之乎。

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体而争此,不亦惑乎。

〔注〕此章言知足者常足。

〔疏〕缭,缠绕也。巨盗既至,身非己有,当尔之际,岂见有名利邪。而流俗之夫,倒置之甚,情缠绕於名利,心决绝於争求,以此而言,岂非大惑之甚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一竟

#1《阙误》引刘得一本『枢』作『抠』。

#2四库本『距』作『拒』。

#3《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徒』下有『於』字。

#4四库本『太』作『大』。

#5赵谏议本『餔』作『脯』。

#6赵本『幸』下有『然』 字。

#7原作『莅』,疑讹,今依四库本改作『菹』。

#8『菹』通『菹』。

#9《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六』作『七』。

#10四库本『伯夷叔齐』 四字不重。

#11《阙误》『六』作『四』,引江南古藏本云:『四』作『六』。

#12《阙误》引张君房本『离』作『利』 。

#13依原文及郭庆藩引文,此句『死』字当于『豕』字互换,下句『走』字当于『乞』字互换。『作豕,作猪』句当改作『豕,猪也』。

#14『任』疑『狂』之笔误,依四库本及上下文改正。

#15四库本『伋伋』作『汲伋』 。

#16『则有怍色』高山寺本作『则作色』。

#17郭庆藩引文改『夫』作『天』。

#18郭庆藩引文改『以』作『与』 。

#19以正文『之』当作『兄』。

#20原作『昔』,疑讹,依文意及郭庆藩改正。

#21郭庆藩引文『皈』作『归』。

#22世德堂本『申』作『胜』 。

#23赵谏议本『尚』作『上』。

#24#25原作『家』和『财』,依上下文及郭庆藩引文改『家』作『财』,『财』作『则』 。

#26四库本『贤』作『圣』。

#27《阙误》引江南古藏本『亦』下有『犹』字。

#28浙江书局本『管』作『筦』。

#29张君房本『慰』作『辱』。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疏〕尧许事迹,具载《内篇》。姓子,名州,字支父,怀道之人,隐者也。尧知其贤,让以帝位。以我为帝,亦当能以为事,故言犹之可也。幽,深也。忧,劳也。言我滞竟幽深,固心忧劳,且欲修身,庶令合道,未有闲暇缉理万机也。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疏〕夫位登九五,威跨万乘,人伦尊重,莫甚於此,尚不以斯荣贵损害生涯,况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疏〕夫忘天下者,无以天下为也,唯此之人,可以委托於天下也。

舜让天下於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疏〕舜之事迹,具在《内篇》。支伯,犹支父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疏〕夫帝王之位,重大之器也,而不以此贵易夺其生,自非有道,孰能如是。故异於流俗之行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疏〕姓善,名卷,隐者也。处於六合,顺於四时,自得天地之间,逍遥尘垢之外,道在其中,故不用天下。

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疏〕古人淳朴,唤帝为子。恨舜不识野清#1,所以悲叹。

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

〔疏〕户#2字亦有作户者,随字读之。石户,地名也。农,人也,今江南唤人作农。此则舜之友人也。葆,牢固也。言舜心志坚固,力动苦,腰背卷卷,不得归休,以此勤劳,翻来见让,故不受也。

以舜之德为未至也,於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海,终身不反也。

〔疏〕古人荷物,多用头戴,如今高丽犹有此风。以舜德化,未为至极,故携妻子,不践其土#3,入於大海州岛之中,往而不反也。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

〔疏〕亶父,王季之父,文王之祖也。那,地名。狄人,猃狁也。国邻戎虏,故为狄人攻伐。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直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

〔疏〕事,奉也。勉,励也。奚,何。狄人贪残,意在土地,我不忍伤杀,汝勉力居之。

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岐山之下。

〔疏〕用养,土地也。所养,百姓也。本用地以养人,今杀人以存地,故不可也。因柱杖而去,民相连续,遂有国於岐阳。

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疏〕夫乱世浇伪,人心浮浅,狥於轩冕以丧其身,逐於财利以殒其命,不知轻重,深成迷惑也。

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而越国无#4君,求王子搜只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熏之以艾。乘以玉#5舆。

〔疏〕搜,王子名也。丹穴,南山洞也。玉舆,君之车辇也。亦有作王字者,随字读之,所谓玉辂也。越国之人,频弒君主,王子怖惧,逃之洞穴,呼召不出,以艾熏之。既请为君,故乘以玉辂。

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为君也。

〔疏〕援#6,引也。绥,车上绳也。辞不获免,长叹登车,非恶为君,恐为祸患。以其重生轻位,故可屈而为君也。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

〔疏〕僖侯,韩国之君也。华子,魏之贤人也。韩魏相邻,争侵境土,干戈既动,胜负未知,怵惕居怀,故有忧色。

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於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7攫之乎?

〔疏〕铭,书记也。攫,捉取也。废,斩去之也。假且书一铭记投之於前,左手取铭则斩去右手,右手取铭则斩去左手,然取铭者必得天下,君取之不?以取譬谕,借问韩侯也。

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

〔疏〕答云:不能斩两臂而取六合也。

子华子曰:甚善。

〔疏〕叹君之言,甚当於理。

有是观之,两臂重於天下也,身亦重於两臂。韩之轻於天下亦远矣,

〔疏〕自,从也。於此言而观察之,则一身重於两臂,两臂重於天下,天下又重於韩,韩之与天下,轻重之#8远矣。

今之所争者,其轻於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

〔疏〕所争者疆畔之间,故於韩轻重远矣,而必固忧愁,伤形损性,恐其不得,岂不惑哉。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

〔疏〕顿悟其言,叹之奇妙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疏〕鲁侯,鲁哀公,或云鲁定公也。姓颜,名阖,鲁人,隐者也。币,帛也。闻颜阖得清廉之道,欲召之为相,故遣使人赍持币帛,先通其意。

颜阖守陋闾,直布之衣而自饭牛。

〔疏〕苴布,子麻布也。饭,饲#9也。居疏陋之闾巷,着粗恶之布衣,身自饭牛,足明贫俭。

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北颜阖之家与?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者#10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

〔疏〕遗,与也。不欲授币,致此矫辞以欺使者。

使者还,返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真恶富贵也。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

〔疏〕绪,残也。土,粪也。苴,草也。夫用真道以持身者,必以国家为残余之事,将天下同於草土者也。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

〔疏〕殉,逐也。察世人之所适往,观黎庶之所云为,然后动作而应之也。

今且#11有人於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

〔疏〕随国近濮水,濮水出宝珠,即是灵蛇所街以报恩,随侯所得者,故谓之随侯之珠也。夫雀高千仞,以珠弹之,所求者轻,所用者重,伤生徇物,其义亦然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於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疏〕子阳,郑相也。御寇,郑人也,有道而穷。子阳不好贤士,远辞之客讥刺子阳。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疏〕命召主仓之官,令与之粟。御寇清高,辞谢不受也。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若过得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12。

〔疏〕与粟不受,天命贫穷,嗟悦拊心,责夫罪过。故知御寇之妻,不及老莱之妇远矣。

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疏〕子阳严酷,人多怒之。左右有误折子阳弓者,恐必得罪,因国人逐猘狗,遂杀子阳也。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於昭王。

〔疏〕昭王,名轸,平王之子也。伍奢伍尚遭平王诛戮,子胥奔吴而耕於野,后至吴王阖闾之世,请兵伐楚,遂破楚入郢以雪父之雠。其时昭王窘急,弃走奔随,又奔於郑。有屠羊贱人名说,从王奔走。奔走之由,置在下文。

昭王反国,将赏从者,乃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王曰:强之。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王曰:见之。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於天下也。正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疏〕三旌,三公也。亦有作珪字者,谓三卿皆执珪,故谓三卿为珪也。

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於屠羊之肆也;万锺之禄,吾知其富於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一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13。

〔疏〕原宪,孔子弟子,姓原,名思,字宪也。周环各一堵,谓之环堵,犹方丈之室也。以草盖屋,谓之茨也。褐,粗衣也。匡,正也。原宪家贫,室唯环堵,仍以草覆合,桑条为枢,蓬作门扉,破瓮为牖。夫妻二人各居一室,逢雨湿而弦歌自娱,知命安贫,所以然也。

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

〔疏〕子贡,孔子弟子,名赐,能言语,好荣华。其轩盖是白素,裹为绀色,车马高大,故巷道不容也。

原宪华冠纵履,杖藜而应门。

〔疏〕纵,蹑也。以华皮为冠,用藜藿为杖,贫无仆使,故自应门也。

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边巡而有愧色。

〔疏〕嘻,笑声也。逡巡,却退貌也。以俭系奢,故怀惭愧之色。

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疏〕慝,奸恶也。饰,庄严也。夫趋世侯时,希望富贵,周旋亲比,以结朋党,自求名誉,学以为人,多觅束修,教以为己,托仁义以为奸慝,饰车马以衒矜夸,君子耻之,不忍为之也。

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

〔疏〕以麻缊袍絮,复无表裹也。肿哙,犹剥错也。每自力作,故生胼胝。

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屡而种决。

〔疏〕守分清虚,家业穷窭,三日不营熟食,十年不制新衣,绳斓正冠而缨断,袖破捉衿而肘见,履败纳之而根#14后决也。

曳纵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

〔疏〕歌《商颂》响,韵吁突商,察其辞理,雅符天地,声气清虚,又谐金石,风调高素,超绝人伦,故不与天子为臣,不与诸侯为友也。

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疏〕夫君子贤人,不以形挫志;摄卫之士,不以利伤生;得道之人,忘心知之术也。

孔子谓颜回曰:回#15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饘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16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於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於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疏〕饘,麋也。怍,羞也。夫自得之士,不以得丧骇心;内修之人,岂复羞惭无位。孔子诵之,其来已久,今劝回仕,岂非失言。因回反照,故言丘得之矣。

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

〔疏〕瞻子,魏之贤人也。魏公子名牟,封中山,故曰中山公子牟也。公子有嘉遁之情而无高蹈之德,故身在江海上而隐遁,心思魏阙之下荣华,既见贤人,借问其术也。

瞻子曰:重生。重生则利轻。

〔疏〕重於生道则轻於荣利,荣利既轻则不思魏阙。

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未能自#17胜也。

〔疏〕虽知重於生道,未能胜於情欲。

瞻子曰:不能自胜则从,神无恶乎?

〔疏〕若不胜於情欲,则宜从顺心神,亦不劳忘生嫌恶也。

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重伤#18之人,无寿类矣。

〔疏〕情既不胜,强生抑挫,情欲已损#19,抑又乖心,故名重伤也。如此之人,自然夭折,故不得与寿考者为侪类也。

魏牟,万乘之公子也,其隐岩穴也,难为於布衣之士;虽未至乎道,可谓有其意矣。

〔疏〕夫大国王孙,生而荣贵,遂能岩栖谷隐,身履艰辛,虽未阶乎玄道,而有清高之志,足以激贪励俗也。

孔子穷於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於室。

〔疏〕陈蔡之事,《外篇》已解。既遭饥馁,营无火食,藜菜之羹,不加米糁,颜色衰惫而歌乐自娱,达道圣人,不以为事也。

颜回择#20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於鲁,削迹於卫,伐树於宋,穷於商周,围於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疏〕仕於鲁而被放,游於卫而削迹,讲於宋树下而司马桓魋欲杀夫子,憎其坐处,遂伐其树。故欲杀夫子,当无罪咎,凌藉之者,应无禁忌。由赐未达,故发斯言。

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

〔疏〕喟然,嗟叹貌。由与赐,细碎之人也。命召将来,告之善道。如斯困苦,岂不穷乎。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於道之谓通,穷於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於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21既降,吾是以知松栢之茂也。陈蔡之隘,於丘其幸乎。

〔疏〕夫岁寒别木,处穷知士,因难显德,可谓幸矣。

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

〔疏〕削然,取琴声也。扢然,奋勇貌也。既师资领悟,彼此欢娱也。

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22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疏〕夫阴阳天地有四序寒温,人处其中,何能无穷通否泰邪。故得道之人,处穷通而常乐,譬之风雨,何足介怀乎。

故许由娱#23於颖阳而共伯得乎丘首。

〔疏〕共伯,名和,周王之孙也,怀道抱德,食封於共。厉王之难,天子旷绝,诸侯知共伯贤,请立为王,共伯不听,辞不获免,遂即王位。一十四年,天下大旱,舍屋生火,卜曰:厉王为祟。遂废共伯而立宣王。共伯退归#24,还食本邑,立之不喜,废之不怨,逍遥於丘首之山。丘首山,今在河内。颖阳#25,地名,在襄阳,未为定地是也。故许由娱乐於颖水,共伯得志於首山也。

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曰:异哉后之为人也,居於畎亩之中而游尧之门。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见之。因自投清泠之渊。

〔注〕孔子曰:士志於仁者,有杀身以成化,无求生以害仁。夫志尚清遐,高风邈世,与夫贪利没命者,故有天地之降也。

〔疏〕北方之人,名曰无择,舜之友人也。后,君也。垄上曰亩,下曰畎。清泠渊,在南阳西崿县界。舜耕於历山,长於垄亩,游尧门阙,受尧禅让,其事迹岂不如是乎?又欲将耻辱之行污漫於我。以此羞惭,遂投清泠也。

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又因务#26光而谋,务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曰: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疏〕姓卞,名随,姓务,名光,并怀道之人,隐者也。汤知其贤,因之谋议。既非隐者之务,故答以不知。姓伊,名尹,字贽,佐世之贤人也。忍,耐也。垢,耻辱也。既欲阻兵,应须强力之士;方将弒主,亦藉耐羞之人;他外之能,吾不知也。

汤遂与伊尹谋伐桀,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27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稠#28水而死。

〔疏〕漫,污也。稠水,在颖川郡界。字又作桐。

汤又让务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务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

〔疏〕享,受也。废上,谓放桀也。杀民,谓征战也。人#29犯其难,谓遭诛戮也。我享其利,谓受禄也。

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沈於庐水。

〔注〕旧说曰:如卞随务光者,其视天下也若六合之外,人所不能察也。斯则谬矣。夫轻天下者,不得有所重也,苟无所重,则无死地矣。以天下为六合之外,故当付之尧舜汤武耳。淡然无系,故泛然从众,得失无槩於怀,何自投之为哉。若二子者,可以为殉名慕高矣,未可谓外天下也。

〔疏〕庐水,在辽西北平郡界也。

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於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

〔疏〕孤竹,国名,在辽西。伯夷叔齐,兄弟让位,闻文王有道,故往观之。夷齐事迹,《外篇》已解矣。

至於岐阳,武王闻之,使叔旦往见之,与#30盟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埋之。

〔疏〕岐阳是岐山之阳,文王所都之地,今扶风是也。周公名旦,是武王之弟,故曰叔旦也。其时文王已崩,武王登极,将欲伐纣,招慰贤良,故令周公与其盟誓,加禄二级,授官一列,仍牲血衅其盟书,埋之坛下也。

二人相#31视而笑曰:嘻,异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喜#32,其於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

〔疏〕祈,求也。喜,福也。神农之世,淳朴未残,四时祭祀,尽於恭敬,其百姓忠诚信实,缉理而已,无所求焉。

乐与政为政,乐与治为治,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

〔疏〕为政顺事,百姓缉理,从於物情,终不幸人之灾以为己福,愿人之险以为己利也。

今周见殷之乱而遽为政,上谋而下行货,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为信,扬行以悦众,杀伐以要利,是推乱以易暴也。

〔疏〕遽,速也。速为治政,彰纣之虐,谋模行货以保兵威,显物行说以化黎庶,可谓推周之乱以易殷之暴也。

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间,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如避之以絮吾行。二子北至於首阳之山,遂饿而死焉。若伯夷叔齐者,其於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节也。

〔注〕《论语》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不言其死也。而此云死焉,亦欲明其守饿以终,未必饿死也。此篇大意,以起高让远退之风。故被其风者,虽贪冒之人,乘天衢,入紫庭,犹时慨然中路而叹,况其凡乎。故夷许之徒,足以当稷契,对伊吕矣。夫居山谷而弘天下者,虽不俱为圣佐,不犹高於蒙埃尘者乎。其事虽难为,然其风少弊,故可遗也。曰:夷许之之安在?曰:许由之弊,使人饰让以求进,遂至乎之哙也;伯夷之风,使暴虐之君得肆其毒而莫之敢亢#33也,伊吕之弊,使天下贪冒之雄敢行篡逆,唯圣人无迹,故无弊也。若以伊吕为圣人之进,则伯夷叔齐亦圣人之迹也;若以伯夷叔齐非圣人之迹邪?则伊吕之事亦非圣人矣#34。夫圣人因物之自行,故无迹。然则所谓圣者,我本无迹,故物得其迹,迹得而强名圣,则圣者乃无迹之名也。

〔疏〕涂,污也。若与周并存,恐污吾行,不如逃避,饿死於首山。首山,在蒲州城南近河是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十竟

#1郭庆藩引文『清』作『情』。

#2原作『后』,疑误,今依正文改正,下同。

#3原作『大王』,疑讹,依上下文及郭庆藩引文改正。

#4原作『元』,疑误,今依四库本改正。

#5四库本『玉』作『王』。

#6原作『暖』,疑讹,依正文改作『援』。

#7高山寺本『君』下无〔能〕字。

#8郭庆藩引文依正文改『之』作『亦』。

#9原作『饭』,依文意及郭庆藩引文改作『饲』。

#10《阙误》引张君房本无『者』字。

#11高山寺本无『且』字。

#12高山寺本『岂不命邪』作『岂非命哉』。

#13《阙误》引张君房本『弦』下有『歌』字。

#14郭庆藩引文改『根』作『跟』。

#15『回』字依四库本及上下文补。

#16《阙误》引江南李氏本『利』作『羡』。

#17世德堂本无『自』字。

#18赵练议本无此『重伤』二字。

#19原作『情』疑误,依文意及郭庆藩引文改作『损』。

#20赵谏议本『择』作『释』。

#21赵谏议本『雪』作『露』。

#22高山寺本『德』作『得』。

#23《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娱』作『虞』。

#24#25均依上下文及郭庆藩引文改。

#26四库本『务』作『瞀』,下文同。

#27『以』字依四库本补。

#28四库本『稠』作『椆』。

#29『人』字依正文补。

#30四库本『与』下有『之』字。

#31原作『同』,今依四库本改作『相』。

#32高山寺本『喜』作『熹』。

#33原作『无』,疑误,今依上下文及郭庆藩引文改作『亢』。

#34『人』字依赵谏议本补。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九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九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寓言第二十七

寓言十九,

〔注〕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九见信。

〔疏〕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故鸿蒙、云将、肩吾、连叔之类,皆寓言耳。

重言十七,

〔注〕世之所重,则十言而七见信。

〔疏〕重言,长老乡闾尊重者也。老人之言,犹十信其七也。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注〕夫卮,满则倾,空则仰,非持故也。况之於言,因物随变,唯彼之从,故曰日出。日出,谓日新也,日新则尽其自然之分,自然之分尽则和也。

〔疏〕卮,酒器也。日出犹日新也。天倪,自然之分也。和,合也。夫卮满则倾,卮空则仰,空满任物,倾仰随人。无心之言,即卮言也,是以不言。言而无系倾仰,乃合於自然之分也。又解:卮,支也。支离其言,言无的当,故谓之卮言耳。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注〕言出於己,俗多不受,故借外耳。肩吾、连叔之类,皆所借#1者也。

〔疏〕籍,假也,所以寄之也人。十言九语者,为假托外人论说之也。

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

〔注〕父之誉子,诚多不信,然时有信者,辄以常嫌见疑,故借外论也。

〔疏〕媒,媾合也。父谈其子,人多不信,别人誉之,信者多矣。

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注〕己虽信,而怀常疑者犹不受,寄之彼人则信之,人之听有斯累也。

〔疏〕吾,父也。非父谈子不实,而听者妄起嫌疑,致不信之过也。

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

〔注〕互相非也。

〔疏〕夫俗人颠倒,妄为臧否,与己同见则应而为是,与己不同则反而非之。

同於己为是之,异於己为非之。

〔注〕三异同处,而二异讼其所取,是必於不讼者俱异耳,而独信其所是,非借外如何。

〔疏〕夫迷执同异,妄见是非,同异既空,是非灭矣。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

〔注〕以其耆艾,故俗共重之,虽使言不借外,犹十信其七。

〔疏〕耆艾,寿考者之称也。已自言之,不藉於外,为是长老,故重而信之,流俗之人,有斯迷妄也。

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2者,是非先也。

〔注〕年在物先耳,其余本末,无以待人,则非所以先也。期,待也。

〔疏〕期,待也。上下为经,傍通曰纬。言此人直置#3以年老居先,亦无本末之智,故待以耆宿之礼,非关道德可先也。

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注〕直是陈久之人耳,而俗便共信之,此俗之所以为安故而习常也。

〔疏〕无礼义以先人,无人伦之道也,直是陈久之人,故重之耳。世俗无识,一至於斯。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

〔注〕夫自然有分而是非无主,无主则曼衍矣,谁能定之哉。故旷然无怀,因而任之,所以各终其天年。

〔疏〕曼衍,无心也。随日新之变转,合天然之倪分,故能因循万有,接物无心;所以穷造化之天年,极生涯之遐寿也。

不言则齐,

〔疏〕夫理处无言,言则乖当,故直置不言而物自均等也。

齐与言不齐,

〔疏〕齐,不言也。不言与言,既其不一,故不齐也。

言与齐不齐也,

〔注〕付之於物而就用其言,则彼此是非,居然自齐。若不能因彼而立言以齐之,则我与万物复不齐耳。

故曰无#4言。

〔注〕言彼所言,故虽有言而我竟不言也。

〔疏〕夫以言遣言,言则无尽,纵加百非,亦未偕妙。唯当凝照圣人,智冥动寂,出处默语,其致一焉,故能无言则言,言则无言也,岂有言与不言之别,齐与不.齐之异乎。故曰言无言也。

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

〔注〕虽出吾口,皆彼言耳。

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注〕据出我口。

〔疏〕此复解前言无言义。

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

〔疏〕夫#5各执自见,故有可有然。自他既空,然可斯泯。

恶乎然?然於然。恶乎不然?不然於不然。恶乎可?可於可。恶乎不可?不可於不可。

〔注〕自,由也。由彼我之情偏,故有可不可。

〔疏〕恶乎,犹於何也。自他并空,物我俱幻,於何处而有可不可?於何处有#6然不然?以此推穷,然可自息。斯复解前有自而然可义也。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注〕各自然,各自可。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注〕统而言之,则无可无不可,无可无不可而至也。

〔疏〕夫俗中之物,倒置之徒,於无然而固然,於不可而执可也。

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

〔注〕夫唯言随物制而任其天然之分者,能无夭落。

〔疏〕自非随日新之变,达天然之理者,谁能证长生久视之道乎。言得之者之至也。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

〔注〕虽变化相代,原其气则一。

〔疏〕禅,代也。夫物云云,禀之造化,受气一种而形质不同,运运迁流而更相代谢。

始卒若环,

〔注〕於今为始者,於昨已复为卒也。

〔疏〕物之迁贸,譬彼循环,死去生来,终而复始。此出禅代之状也。

莫得其伦,

〔注〕理自尔,故莫得。

〔疏〕伦,理也。寻索变化之道,竟无理之可致也。

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注〕夫均齐者岂妄哉。皆天然之分。

〔疏〕均,齐也。此总结以#7前一章之是#8,谓天然齐等之道,即以齐均之道,亦名自然之分也。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注〕与时俱也#9。

〔疏〕夫运运不停,新新流谢,是以行年六十而与年俱变者也。然庄惠相逢,好谈玄道,故远称尼父以显变化之方。

始时所是,卒而非之,

〔注〕时变则俗情亦变,乘物以游心者,岂异於俗哉。

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注〕变者不停,是不可常。

〔疏〕夫人之寿命,依年而数,年既不定,数岂有邪。是以去年之是,於今非矣。故知今年之是,还是去岁之非;今岁之非,即是来年之是。故容成氏曰,除日无岁也。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

〔注〕谓孔子勤志服膺而后知,非能任其自化也。此明惠子不及圣人之韵远矣。

〔疏〕服,用也。惠施未达,抑度孔子,谓其励志勤行,用心学道,故至斯智,非自然任化者也。

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

〔注〕谢变化之自尔,非知力之所为,故随时任物而不造言也。

〔疏〕谢,代也。而,汝也。未,无也。言尼父於勤服之心久已代谢,汝宜复灵,无复浪言也。

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

〔注〕若役其才知而不复其本灵,则生亡矣。

〔疏〕夫人禀受才智於大道妙本,复於灵命以尽生涯,岂得勤志役心,乖於造物。此是庄子述孔丘之语诃抵惠施也。

呜而当律,言而当法,

〔注〕呜者,律之所生;言者,法之所出;而法律者,众之所为,圣人就用之耳,故无不当,而未之尝言,未之尝为也。

〔疏〕呜,声也。当,中也。尼父圣人,与阴阳合德,故风韵中於锺律,言教考於模范也哉。

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

〔注〕服,用也。我无言也,我之所言,直用人之口耳,好恶是非利义之陈,未始出吾口也。

〔疏〕仁义利害,好恶是非,逗彼前机,应时陈说,虽复言出於口而随前,此即是用众人之口矣。

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注〕口所以宣心,既用众人之口,则众人之心用矣,我顺众心,则众心信矣,谁敢逆立哉。吾因天下之自定而定之,又何为乎。

〔疏〕随众所宜,用其心智,教既随物,物以顺之,如草从风,不敢逆立,因其本静,随性定之,故定天下之定也。

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注〕因而乘之,故无不及。

〔疏〕已,止也。彼,孔子也。重勖惠子,止而勿言,吾徒庸浅,不能逮及。此是庄子叹美宣尼之言。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

〔疏〕姓曾,名参,孔子弟子。再仕之义,列在下文。

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锺而#10不洎,吾心悲。

〔注〕洎,及也。

〔疏〕六斗四升曰釜,六斛四斗曰锺。洎,及也。曾参至孝,求禄养亲,故前仕亲在,禄虽少而欢乐;后仕亲没,禄虽多而悲悼;所谓再化,以悲乐易心,为不及养亲故也。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其罪乎?

〔注〕县,系也。谓参仕以为亲,无系禄之罪也。

〔疏〕县,系也。门人之中,无的姓讳,当是四科十哲之流也。曾参仁孝,为亲求禄,虽复悲乐,应无系罪。门人疑此,咨问仲尼也。

日既已县矣。

〔注〕系於禄以养也。

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

〔注〕夫养亲以适,不问其具。若能无系,则不以贵贱经怀,而平和怡畅,尽色养之宜矣。

〔疏〕夫孝子事亲,务在於适,无论禄之厚薄,尽於色养而已,故有庸赁而称孝子,三仕犹为不孝。参既心存哀乐,得无系禄之罪乎。夫唯无系者,故当无哀乐也。

彼视三釜三千锺,如观#11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注〕彼,谓无系也。夫无系者,视荣禄若蚊虻乌雀之在前而过去耳,岂有哀乐於其间哉。

〔疏〕彼,谓无系之人也。乌雀大,以谕千锺,蚊虻小,以比三釜。达道之人,无心系禄,千锺三釜,不觉少多。犹如乌雀蚊虻相与飞过於前矣,决然而已,岂系之哉。

颜成子游谓东郭子景曰: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

〔注〕外权利也。

〔疏〕居在郭东,号曰东郭,犹是《齐物篇》中南郭子綦也。子游,子綦弟子也。野,质朴也。闻道一年,学心未熟,稍能朴素,去浮华耳。

二年而从,

〔注〕不自专也。

〔疏〕顺於俗也。

三年而通,

〔注〕通彼我也。

〔疏〕不滞境也。

四年而物,

〔注〕与物同也。

〔疏〕与物同也。

五年而来,

〔注〕自得也。

〔疏〕为众皈也。

六年而鬼入,

〔注〕外形骸也。

〔疏〕神会理物。

七年而天成,

〔注〕无所复为。

〔疏〕合自然成。

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

〔注〕所遇皆适而安。

〔疏〕智冥造物,神合自然,故不觉死生聚散之异也。

九年而大妙。

〔注〕妙,善也。善恶同,故无往而不冥。此言久闻道,知天籁之自然,将忽然自忘,则秽累日去以至於尽耳。

〔疏〕妙,精微也。闻道日久,学心渐着,故能超四句,绝百非,义极重玄,穷众妙,知照宏博,故称大也。

理生有为,死也。

〔注〕生而有为则丧其生。

〔疏〕处生人道,沈溺有为,适皈死灭也。

劝公,以其#12死也,有自也;

〔注〕自,由也。由有为,故死;由私其生,故有为。今所以劝公者,以其死之由私耳。

〔疏〕公,平也。自,由也。所以人生也#13动之死地者,犹私爱其生,不能公正,故劝导也。

而生阳也,无自也。

〔注〕夫生之阳,遂以其绝迹无为而忽然独尔,非有由也。

〔疏〕感於阳气而有此生,既无所由从,故不足私也。

而果然乎?

〔疏〕果,决定也。阳气生物,次定如此。

恶乎其所适?恶乎其所不适?

〔注〕然而果然,故无适无不适而后皆适,皆适而至也。

〔疏〕夫气聚为生,生不足乐;气散为死,死不足哀;生死既齐,哀乐斯泯。故於何处而可适,於何处而不可适乎?所在皆适耳。

天有历数,地有人据,吾恶乎求之?

〔注〕皆己自足。

〔疏〕夫星历度数,玄象丽天;九州四极,人物依据;造化之中,悉皆具足吾,於何处分外求之也?

莫知其所终,若之何其无命也?

〔注〕理必自终,不由於知,非命如何?

〔疏〕夫天地昼夜,人物死生,寻其根由,莫知终始。时来运去,非命如何。其无命者,言有命也。

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

〔注〕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谓之命,似若有意也,故又遣命之名以明其自尔,而后命理全也。

〔疏〕夫死去生来,犹春秋冬夏,既无终始,岂其命乎?其有命者,言无命也。此又遣其#14命也。

有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无鬼邪?

〔注〕理必有应,若有神灵以致也。

〔疏〕鬼,神识也。夫耳眼应於声色,心知应於物境,义同影响,岂无灵乎?其无鬼者,言其有之也。

无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注〕理自相应,相应不由於故也,则虽相应而无灵也。

〔疏〕夫人睡中则不知外物,虽有眼耳,则不应色声。若其有灵,如何不应?其有鬼者,言其无也。此又遣其有也。

众罔两问於影#15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16而今也被发,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疏〕罔两,影外微阴也。斯寓言者也。若,汝也。俛,低头也。撮,束发也。汝坐起行止,唯形是从,以此测量,必因形乃有。言不待,厥理未详。设此问答,以彰独化耳。

影曰:叟叟#17也,奚稍问也。

〔注〕运动自尔,无所稍问。

〔疏〕史史,无心运动之貌也。奚,何也。影答云:我运动无心,萧条自得,无所可待,独化而生,汝无所知,何劳见问也?

予有而不知其所以。

〔注〕自尔,故不知所以。

〔疏〕予,我也。我所有行止,率乎造物,皆不知所以,悉莫辫其然尔,岂有待哉。

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

〔注〕影似形而非形。

〔疏〕蜩甲,蝉壳也。蛇蜕,皮也。夫蛴螬变化而为蝉,蛇从皮内而蜕出者,皆不自觉知也。而蛴螬灭於前,蝉自生於后,非因跻螬而有蝉,蝉亦不待蛴螬而生也。蛇皮之义,亦复如之。是知一切万有,无相因待,悉皆独化,佥曰自然。故影云:我之因待,同蛇蜕蜩甲,似形有而实非待形者也。

火与日,吾屯也;阴与夜,吾代也。

〔疏〕屯,聚也。代,谢也。有火有日,影即屯聚,逢夜逢阴,影便代谢。若其同形有影,故当不待火日。阴夜有形而无影,将知影必不待形,而独化之理彰也。

彼吾所以有待邪?

〔疏〕吾所以有待者,火日也。心其不形,火日亦不能生影也,故影亦不待於火日也。

而死乎以无#18有待者乎。

〔注〕推而极之,则今之所谓有待者率至於无待,而独化之理彰矣。

〔疏〕况乎有待者形也,必无火日,形亦不能生影,不待形也。夫形之生也,不用火日,影之生也,岂待形乎。故以火日况之,则知影不待形明矣。形影尚不相待,而况他物乎。是知一切万法#19悉皆独化也。

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阳则我与之强阳。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

〔注〕直自强阳运动,相随往来耳,无意,不可问也。

〔疏〕彼者,形也。强阳,运动之貌也。夫往来运动,形影共时,既无因待,咸资独化。独化之理,妙绝名言,名言问答,其具之矣。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於秦,邀於郊,至於梁而遇老子。

〔疏〕姓杨,名朱,字子居。之,往也。沛,彭城,今徐州是也。邀,遇也。梁国,今汴州也。杨朱南遭,老子西道,邂逅逢於粱宋之地,适於郊野而与之言。

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

〔疏〕昔逢杨子,谓有道心;今见矜夸,知其难教。嫌其异俗,是以伤嗟也。

阳子居不答。

〔疏〕自觉己非,默然悚愧。

至舍,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

〔疏〕盥,洒也。栉,梳也。届逆旅之合,至止息之所;於是进水漱洒,执持巾栉,肘行膝步,尽礼虔恭,股动请益,庶蒙针艾也。

曰: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间,是以不敢。今间矣,请问其过。

〔疏〕向被抵诃,欲请其过,正逢行李,未有闲庸。今至主人,清闲无事,庶闻责旨,以助将来也。

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

〔注〕睢睢盱盱,跋扈之貌。人将畏难而疏远。

〔疏〕睢盱,躁急威权之貌也。而,汝也。跋扈威势,矜庄耀物,物皆哀悼,谁将汝居处乎?

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疏〕夫人廉洁贞清者,犹如污辱也;盛德圆满者,犹如不足也。此是老子引《道德经》以戒子居也。

阳子居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

〔疏〕蹙然,惭悚也。既承教旨,惊惧更深,稽首虔恭,敬奉尊命也。

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宠。

〔注〕尊形自异,故惮而避之也。

〔疏〕将,送也。家公,主人公也。炀,然火也。阳朱往沛,正事威容,舍息逆旅,主人迎送,夫执毡席,妻捉梳巾,先坐之人避席而走,然火之者不敢当灶,威势动物,一至於斯矣。

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注〕去其夸矜故也。

〔疏〕从沛返归,已蒙教戒,除其容饰,遣其矜夸,混#20迹同#21尘,和光顺俗,於是舍息之人与争席而坐矣。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九竟

#1世德堂本『借』下无『者』字。

#2高山寺本『年耆』二字作『来』。

#3郭庆藩引文改『置』作『是』。

#4高山寺本『无』上有『言』字。

#5原作『大』,据成疏改作『夫』。

#6郭庆藩引文依上句『有』上补『而』字。

#7郭庆藩引文改『以』作『此』。

#8郭庆藩引文改『是』作『义』 。

#9赵练议本『也』作『化』。

#10世德堂本无『而』字。

#11赵练议本『观』作『鹳』。《阙误》同,张君房云:『鹳雀』作『观乌雀』。

#12《阙误》引张君房本『其』下有『私』字。

#13郭庆藩引文改『也』作『而』。

#14郭庆藩引文改『其』作『有』。

#15四库本『影』作『景』,下同。

#16『摄』字依成疏及《阙误》引张君房本补。

#17浙江书局本『叟』作『搜』。

#18『无』字依郭注及《阙误》引张君房本补。

#19原作『去』,疑讹,今依郭庆藩引文改正。

#20原作『昆』,疑讹,今依文意及郭庆藩引文改正。

#21原作『司』,今依文意及郭庆藩引文改正。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八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八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外物不可必,

〔疏〕域心执固,谓必然也。夫人间事物,参差万绪,惟安大顺,则所在虚通,若其逆物执情,必遭祸害。

故龙逄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

〔注〕善恶之所政,俱不可必也。

〔疏〕龙逢比干,《外篇》已解。箕子,殷纣之庶叔也,忠谏不从,惧纣之害,所以徉狂,亦终不免杀戮。恶来,纣之佞臣,毕志从纣,所以俱亡。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注〕精诚之至。

〔疏〕碧,玉也。子胥、苌弘,《外篇》已释。而言流江者,忠谏夫差,夫差杀之,取马皮作袋,为鸱乌之形,盛伍员尸,浮之江水,故云流于江。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

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

〔注〕是以至人无心而应物,唯变所适。

〔疏〕孝己,殷高宗之子也。遭后母之难,忧苦而死。曾参至孝,而父母憎之,常遭父母打,邻乎死地,故悲泣也。夫父子天性,君臣义重,而至忠至孝,尚有不爱不知,况乎世事万涂,而可必固者。唯当忠怀物我,适可全身远害。

与木#1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

〔疏〕夫木生火,火克金,五行之气,自然之理,故木摩木则生火,守金则金烁。是以诚心执固而必於外物者,烁灭之败。

阴阳错行,则天地大弦#2,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

〔注〕所谓错行。

〔疏〕水中有火,电也。乃焚大槐,霹雳也。阴阳错乱,不顺五行,故雷霆击怒,惊骇万物。人乖和气,败损亦然。

有甚忧两陷无所逃,

〔注〕苟不能忘形,则随形所遭而陷於忧乐,左右无宜也。

〔疏〕不能虚志而忘形,域心执固,是以驰情於荣辱二境,陷溺於忧乐二边,无处逃形。

螴蜳不得成,

〔注〕矜之愈重,则所在为难,莫知#3所守,故不得成。

〔疏〕螴蜳,犹怵惕也。不能忘情,忘怀矜惜,故虽劳形怵虑而卒无所成。

心若县於天地之间,

〔注〕所希趺者高而阔也。

〔疏〕心徇有为,高而且远,驰情逐物,通乎宇宙。

慰慰沈屯,

〔注〕非情夷平畅也。

〔疏〕遂心则慰喜,乖意则昏闷,遇境则沈溺,触物则屯邅,既非清夷,岂是平畅。

利害相摩,生火甚多,

〔注〕内热故也。

〔疏〕夫利者必有害,蝉鹊是也。缨缠於利害之间,内心恒热,枚生火多矣。

众人焚和,

〔注〕众人而遗利则和,若利害存怀,则其和焚也。

〔疏〕焚,烧也。众人,犹俗人也,不能守分无为,而每驰心利害,

内热如火,故烧焰中和之性。

月固不胜火,

〔注〕大而暗则多累,小而明则知分。

〔疏〕月虽大而光圆,火虽小而明照。谕#4志大而多贪,不如小心守分。

於是乎有僓然而道尽。

〔注〕唯僓然无矜,遗形自得,道乃尽也。

〔疏〕僓然,放任不矜之貌。忘情利害,淡尔不矜,虚玄道理,乃尽於此也。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於监河侯。

〔疏〕监河侯,魏文侯也。庄子高素,不事有为,家业既贫,故来贷粟。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疏〕诺,许也。铜铁之类,皆名为金,此非黄金也。待我岁终,得百姓租赋封邑之物乃贷子。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疏〕波浪小臣,困於车辙,君颇有水以相救乎?

周曰:诺。我且南游#5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疏〕西江,蜀江也。江水至多,北流者众,惟蜀江从西来,故谓之西江是也。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鱼之律。

〔注〕此言当理无小,苟其不当,虽大何益。

〔疏〕索,求。肆,市。常行海水鲋鱼,波浪失於常处,升斗之水,可以全生,乃激西江,非所宜也。既其不救斯须,不如求我於乾鱼之肆。此言事无大小,时有机宜、苟不逗机#6,虽大无益也。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

〔疏〕任,国名,任国之公子。巨,大也。缁,黑绳也。犗,犍牛也。饵,钩头肉。既为巨钩,故用大绳,县五十头牛以为饵。

蹲乎会稽,投竿东海,

〔疏〕号为巨钩,期年不得鱼。蹲,踞也;踞,坐也,踞其山。

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惊#7扬而奋髻,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疏〕期年之外有大鱼吞钩,於是牵钩陷没,驰惊而下,扬其头尾,奋其鳞鬓,遂使白波如山,洪波际日。

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

〔疏〕若鱼,海神也。淛,浙江也。苍梧,山名,在岭南,舜葬之所。海神肉多,分为脯腊,自五岭已北,三湘已东皆厌之。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疏〕代末季叶,才智轻浮,讽诵词说,不敦玄道,闻得大鱼,惊而相语。轻字有作辁字者,辁,量也。

夫揭竿累,趋#8灌渎,守鲵鲋,其於得大鱼难矣。

〔疏〕累,细绳也。鲵鲋,小鱼也。担揭细小之竿绳,趋走溉灌之沟渎,适得鲵鲋,难获大鱼也。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於大达亦远矣,

〔疏〕干,求也。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说,以求高名令问#9者,必不能大通於至道。字作县者#10,古悬字多不着心。

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於世亦远矣。

〔注〕此言志趣不同,故经世之宜,小大各有所适也。

〔疏〕人间世道,夷险不常,自非怀豁虚通,未可以治乱,若矜名饰行,去之远矣。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疏〕大儒,硕儒,谓大博士。从上传语告下曰胪,胪,传也。东方作,谓天曙曰先起。儒弟子发冢为盗,恐天时曙,故催告之,问其如何将事。

小儒曰:未解裙懦,口中有珠。

〔疏〕小儒,弟子也。死人裙衣犹未解脱,扪其。中,知其有宝珠。

《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舍珠为。

〔疏〕此是逸诗,久遭删削。凡贵人葬者,口多含珠,故诵《青青之诗》刺之。

接其鬓,擪#11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个中珠。

〔注〕诗礼者,先王之陈迹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奸,则迹不足恃也。

〔疏〕接,撮也。擪,按也。顪,口也。控,打也。撮其鬓,控其口,铁椎打,仍恐损珠,故安徐分别之。是以田恒资仁义以窃,齐儒生诵诗礼以发冢,由是观之,圣迹不足赖。

老莱子之弟子出#12薪,遇仲尼,返以告,

〔疏〕老莱子,楚之贤人隐者也,常隐蒙山,楚王知其贤,遣使召为相。其妻采樵归,见门前有车马迹。妻问其故,老莱曰:楚王召我为相。妻曰;受人有者,必为人角制,而之不能为人制之。妻遂舍而去。老莱随之,夫负妻戴,逃於江南,莫知所之。出取薪者,采樵也。既见孔子,归告其师。

曰:有人於彼,修上而趋下,

〔注〕长上而促下也。

末偻而后耳,

〔注〕耳却近后而上楼。

视若营四海,

〔注〕视之儡然,似营他人事者。

不知其谁氏之子。

〔疏〕修,长也。趋,短。末,肩背也。所见之士,下短上长,肩背伛偻,耳却近后,瞻视高远,所作匆匆,观其仪容,似营天下,未知子之族姓是谁。督其异常,故发斯问。

老莱子曰:是丘也。召而来。

〔疏〕鲁人孔丘,汝宜唤取。

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

〔注〕谓仲尼能遗形去知,故以为君子。

〔疏〕躬,身也。孔丘既至,老莱未语,宜遣汝身之躬饰,忘尔容貌心知,如此之时,可为君子。

仲尼揖而退,

〔注〕受其言也。

〔疏〕敬受其言,揖让而退。

蹙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进乎?

〔注〕设问之,令老莱明其不可进。

〔疏〕蹙然,惊恐貌。谓仲尼所学圣迹业行,可得修进,为世用可不?

老莱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惊万世之患,

〔注〕一世为之,则其迹万世为患,故不可轻也。

〔疏〕夫圣智仁义,救一时之伤;后执为奸,成万世之祸。时圣迹而骄謷,则陈恒之徒是也。亦有作惊音者,云使万代驱骛不息,亦是奔驰之义也。

抑固窭邪,

〔疏〕固执圣迹,抑扬从己,夫於本性,故穷窭。

亡其略弗及邪?

〔注〕直任之,则民性不妻而皆自有,略无弗及之事也。

〔疏〕亡失本性,忽略生崖,故不及於真道。

惠以欢为骜,终身之丑,

〔注〕惠之而欢者,无惠则丑矣。然惠不可长,故一惠终身丑也。

〔疏〕夫以施惠为欢者,惠不可徧,故謷慢者多矣。是以用惠取人,适为怨府,故终身丑辱。

中民之行#13进焉耳,

〔注〕言其易进,则不可忘惠之。

相引以名,相结以隐。

〔注〕隐,括;进之谓也。

〔疏〕夫上智下愚,其性难改,中庸之人,易为进退。故闻尧之美,相引慕以利名,闻桀之恶,则结之以隐匿。

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

〔注〕闭者,闭塞。

〔疏〕赞誉尧之善道,非毁桀之恶迹,以此奔驰。失性多矣,故不如善恶两忘,闭塞毁誉,则物性全矣。

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

〔注〕顺之则全,静之则正。

〔疏〕夫反於物性,无不伤损,扰动心灵,皆非正法。

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

〔注〕事不远本,故其功每成。

〔疏〕踌躇从容,圣人无心,应机而动,兴起事业,恒自从容,不逆物情,故其功每就。

奈何哉其载焉终矜#14尔。

〔注〕矜不可载,故遗而弗#15有也。

〔疏〕奈何,犹如何也。如何执仁义之迹,扰挠物心,运载矜庄,终身不替。此是老莱诋诃夫子之辞也。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

〔疏〕宋国君,谥曰元,即宋元君也。阿,曲也,谓阿旁曲室之窥门。

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

〔疏〕自,后也。宰路,江畔渊名。姓余,名且,捕鱼之人也。

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

〔疏〕命,召也。召令赴朝,问其所得。

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

〔疏〕心疑犹预,杀活再三,乃杀吉,遂刳龟也卜之。

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策。

〔疏〕算计前后,钻之凡经七十二,算计吉凶,曾不失中。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於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策,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注〕神知之不足恃也如是,夫唯静然居其所能而不营於外者为全。

〔疏〕夫神智,不足恃也。是故至人之处世,忘形神智虑,与枯木同其不华#16,将死天#17均其寂魄,任物冥於造化,是以孔丘大圣,因而议之。

虽有至知,万人谋之。

〔注〕不用其知而用众谋。

鱼不畏网而畏鹈鹕。

〔注〕网无情,故得鱼。

〔疏〕网无情而得鱼,谕#18圣人无心,故天下归之。

去小知而大知明,

〔注〕小知自私,大知任物。

〔疏〕小知取舍於心,大知无分别。遣间夺之情,故无分别,则大知光明也。

去善而自善矣。

〔注〕去善则善无所慕,善无所慕,则善者不矫而自善也。

〔疏〕遣矜尚之小心,合自然之大善,故前文云,离道以善,险德以行,又《老经》云,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注〕泛然无习而自能者,非跂而学彼也。

〔疏〕夫婴兄之性,其不假师匠,年渐长大而自然能言者,非有心学之,与父母同处,率其本性,自然能言。是知世间万物,非由运知,学而成之也。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

〔疏〕庄子,通人也。空有并照,其言宏博,不契俗心,是以惠施讥为无用。

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疏〕夫有用则同於天折,无用则全其崖,故知无用始可语其用。

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侧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

〔疏〕垫,掘也。夫六合之内,广大无最於地,人之所用,不过容足,若使侧足之外,掘至黄泉,人则战栗不得行动。是知有用之物,假无用成功。

庄子曰:然则元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注〕圣应其内,当事而发;已言其外,以畅事情。情畅则事通,外明则内用,相须之理然也。

〔疏〕直置容足,不可得行,必侯余地,方能运用脚足,无用之理分明,故取《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庄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

〔注〕性之所能,不得不为也;性所不能,不得强为;故圣人唯莫之制,则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

〔疏〕夫人禀性不同,所用各异,自有闻言如影响,自有智昏菽麦。故性之能者,不得不由性;之无者,不可强涉;各守其分,则物皆不丧。

夫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

〔注〕非至厚则#19莫能任其志行而信其殊能也。

〔疏〕流荡逐物,逃遁不返,果决绝灭,因而不移,此之志行,极愚极鄙,岂是至妙真知深厚道德之所任用。庄子之意,谓其如此。

覆坠而不及#20,火驰而不顾,

〔注〕人之所好,不避是非,死生以之。

〔疏〕愚迷之类,执志悫然,虽复家被覆没,身遭颠坠,亦不知恢反,驰逐物情,急如烟火,而不知回顾,流遁次绝,遂至於斯耳。

虽相与为君臣,时也,易世而无以相贱。

〔注〕所以为大#21齐同。

〔疏〕夫时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如舜禹应时相代为君臣也。故世遭革易,不可以为臣为君而相贱轻。流遁之徒,不知此事。

故曰#22至人不留行焉。

〔注〕唯所遇而因之,故能与化俱。

〔疏〕夫世有兴废,随而行之,是故达人曾无留滞。

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注〕古无所尊,今无所卑,而学者尊古而卑今,失其原矣。

〔疏〕夫步骤殊时,浇淳异世,古今情事,变也不同,而乃贵古贱今,深乖远鉴,适滋为学小见,岂曰清通。

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

〔注〕随时因物,乃平泯也。

〔疏〕狶韦,三皇已前帝号也。以玄古之风御於今代,浇淳既章,谁能不波荡而不失其性乎。斯由尊古卑今之弊也。

唯至人乃#23能游於世而不僻,

〔注〕当时应务,所在为正#24。

顺人而不失己。

〔注〕本无我,我何失焉。

彼教不学,

〔注〕教因彼性,故非学也。

承意不彼。

〔注〕彼意自然,故承而用之,则夫万物各全其我。

〔疏〕独有至德之人,顺时而化彼,非学心而本性具足,不由学致也。承意不彼者,禀承教意以导性,而真道素圆,不彼教也。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

〔疏〕彻,通也。颤者,辛臭#25之事也。夫六根无壅,故彻聪明不荡於外,故为德。

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

〔注〕当通而塞,则理有不泄而相腾践也。

砂则众害生。

〔注〕生,起也。

物之有知者恃息,

〔注〕凡根生者无知,亦不恃息也。

〔疏〕天生六根,废一不可。耳闻眼见,鼻嗅心知,为於分内,虽用无咎。若乃目带桑中之色,耳淫濮上之声,鼻滋兰麝之香,心用无穷之境,则天理灭矣,岂谓彻哉。故六根穷彻,则气息通而生理全。

其不殷,非天之罪。

〔注〕殷,当也。夫息不由知,由知然后失当,失当而后不通,故知恃息,息不恃知也。然知欲之用,制之由人,非不得已之符也。

〔疏〕殷,当也。或纵恣六根,驰逐前境;或窍穴哽塞,以害生崖;通蹍二徒,皆不当理。斯并人情之罪也,非天然之辜。

天之穿之,日夜无#26降,

〔注〕通理有常运。

〔疏〕降,止也。自然之理,穿通万物,自昼及夜,未尝止息。

人则顾塞其窦。

〔注〕无情任天,窦乃开。

〔疏〕窦,孔也。流俗之人,反於天理,壅塞根窍,滞溺不通。

胞有重阆,

〔注〕阆,空圹也。

〔疏〕阆,空也。言人腹内空虚,故容藏胃,藏胃空虚,故通气液。

心有天游。

〔注〕游,不系也。

〔疏〕虚空,故自然之道游其中。

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

〔注〕争处也。

〔疏〕勃谿,争斗也。屋室不空,则不容受,故妇姑争处,无复尊卑。

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注〕攘,逆。

〔疏〕凿,孔#27也。攘,则逆也。自然之道,不游其心,则六根逆,不顺於理。

大林#28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胜#29。

〔注〕自然之理,有寄物而通也。

〔疏〕自然之理有寄物而通者也

德溢乎名,

〔注〕夫名高则利深,故修德者过其当。

〔疏〕溢,深也。仁义五德,所以行之过多者,为尚名好胜故也。

名溢乎暴,

〔注〕夫禁暴则名美於德。

〔疏〕暴,残害也。夫名者士之器,名既过者,必更相贼害。《内篇》云:名者相轧者也。

谋稽乎誸,

〔注〕誸,急也,急而后考其谋。

〔疏〕稽,考也。谁,急也。急难之事,然后校谋计。

知出乎事?

〔注〕平往则无用知。

〔疏〕夫运心知以出境,则争斗斯至。

柴生乎守,

〔注〕柴,塞也。

〔疏〕柴,塞也。守,执也。域情执固而所造不通。

官事果乎众宜。

〔注〕众之所宜者不一,故官事立也。

〔疏〕夫置官府,设事条者,须顺於众人之宜便,若求逆之,则祸乱生。

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铫耨於是乎始修,

〔注〕夫事物之生皆有由。

〔疏〕铫,耜之类也。耨,锄也。青春时节,时雨之日,凡百草木,萌动而生,於是农具方始修理。此明顺时而动,不逆物情也。

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注〕夫事由理发,故不觉#30。

〔疏〕植,生也。铫耨既修,芸除苑苇,幸逢春日,鉏罢到生,良由时节使然,不可以人情浂取J侵制法立教,必须顺时。

静然可以补病,

〔注〕非不病也。

〔疏〕适有烦躁之病者,简静可以疗之。

眦柨梢孕#31老,

〔注〕非不老也。

〔疏〕剪齐发鬓,枲蠲惨病Kダ现容,以此而沐浴。

宁可以止遽。

〔注〕非不遽也。

〔疏〕遽,疾速也。夫心性忽迫者,安静可以止之。

虽然,若是,劳者之务也,非佚者之所未尝过而问焉。

〔注〕若是犹有劳,故佚者超然不顾。

〔疏〕夫止遽以宁,疗躁以静者,以对治之衍,斯乃小学之人,劳役神智之事务也;岂是体道之士,闲逸之人,不劳不病之心乎。风彩情高,故未尝暂过而顾问焉。

圣人之所以暨煜拢神人未尝过而问焉;

〔注〕神人即圣人也,圣言其外,神言其内。

〔疏〕映惊也。神者,不测之号;圣者,显迹之名;为其垂教动人,故不过问。

贤人所以暿溃圣人未尝过而问焉;

〔疏〕证空为贤,并照为圣,从深望浅,故不问之。

君子所以晣,贤人未尝过而问焉;

〔疏〕何以人物君子故骇动诸侯之国,贤人拾有,故不问。

小人所以合时,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注〕趋步各有分,高下各有等。

〔疏〕夫趋世小人,苟合一时,如田怛之徒,无足可贵,故淑人君子鄙而不顾也。

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帅,其党人毁而死者半。

〔注〕慕赏而孝,去真远矣,斯尚贤之过也。

〔疏〕束门也。亦有作寅者,随字读之。东门之孝,出自内心,形容外毁,惟宋君嘉其至孝,遂加爵而命为

卿。乡党之人,闻其因孝而贵,於是强哭诈毁,矫性伪情,因而死者,其数半矣。

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

〔疏〕尧知由贤,禅以九五,酒耳辞退,逃避箕山。汤与务光,务光不受,诃骂瞋怒,远之林籁。斯皆率其本性,腥躁荣禄,非关矫伪以慕声名。

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跋於家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

〔注〕其波荡伤性,遂至於此。

〔疏〕姓申徒,名狄;姓纪,名佗;并隐者。闻汤让务光,恐其及己,与弟子蹲踞水旁。诸侯闻之,重其廉素,时往吊慰,恐其沈没。狄闻斯事,慕其高名,遂赴长河,自溺而死。波荡失性,遂至於斯矣。

荃#32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疏〕荃,鱼苟也,以竹为之,故字从竹。亦有从草者,荪荃也,香草也,

可以饵鱼,置香於柴木芦苇之中以取鱼也。蹄,兔罝也,亦兔强#33也,以系系兔脚,故谓之蹄。此二事譬也。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疏〕此合谕也。意,妙理也。夫得鱼兔本因荃蹄,而荃蹄实异鱼兔,亦由玄理假於言说,言说实非玄理。鱼兔得而荃蹄忘,玄理明而名言绝。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注〕至於两圣无意,乃都无所言也。

〔疏〕夫忘言得理,目击道存,其人实稀,故有斯难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八竟

#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与木』二字互置,并补『木』字。

#2浙江书局本『弦』作『该』。

#3世德堂本『知』作『之』。

#4郭庆藩引文改『论』作『喻』。

#5《阙误》引张君房本『游』下有『说』字。

#6郭庆藩引文『机』作『机』。

#7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惊』俱作『骛』。

#8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趋』俱作『趣』。

#9郭庆藩引文改『问』作『闻』。

#10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字』作『者』。

#11浙江书局『胶』作『压』。

#12《阙误》引张君房本『出』下有『拾』字。

#13《阙误》引张成二本『行』下俱有『易』字。

#14唐写本『矜』上无『终』字。

#15『求』字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作『弗』。

#16『幸』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作『华』。

#17郭庆藩引文『天』作『灰』。

#18郭庆藩引文改『谕』作『喻』。

#19赵本无『则』字。

#20『及』,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均作『反』。

#21世德堂本『大』作『人』。

#22唐写本无『日』字。

#23唐写本无『乃』字。

#24赵本『正』作『政』。

#25『丘』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辛』。

#26原作『元』,今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作『无』字。

#27『舛』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作『孔』。

#28《阙误》引文张二本『林』俱作『縿』。

#29唐写本『胜』下有『也』字。

#30赵本『觉』作『齐』。

#31《阙误》引张君房本『休』作『沐』,高山寺本同。

#32『荃』,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均『荃』。

#33郭庆藩引文改『强』作『弦』。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七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七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则阳游於楚,

〔疏〕姓彭,名阳,字则阳,鲁人。游事诸侯,后入楚,欲事楚文王。

夷节言之於王,王未之见,

〔疏〕姓夷,名节,楚臣也。则阳欲事於楚,故因夷节称言於王,王既贵重,故犹未之见也。夷节所进未遂,故罢朝而归家。

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於王?

〔疏〕王果,楚之贤大夫也。谭,犹称说也,本亦有作言谈字者。前因夷节,未得见王,后说王果,冀其谈荐也。

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疏〕若,如也。公阅休,隐者之号也。王果,贤人,嫌彭阳贪荣情速,故盛称隐者,以抑其进趋之心也。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

〔疏〕奚,何也。既称公阅休,言己不知,故问何为,庶闻所以。

曰:冬则独龞于江,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

〔然注〕言此者,以抑彭阳之进趋。

〔疏〕独,刺也。樊,傍也,亦茂林也。隆冬刺龞,於江渚以逍遥;盛夏归休,偃茂林而取适;既无环庶,故指山傍而为舍。此略陈阅休之事迹也。

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

〔注〕言己不若夷节之好富贵,能交结,意尽形之#1,任知以干上也。

〔疏〕类冥,犹迷没也。言夷节交游坚固,意在荣华;颠倒迷惑,情贪富贵;实无真德,而有俗知;不能虚淡以从神,而好任知以干上。数数如此,犹自不能,况我守愚,若为堪荐。此是王果谦逊之辞也。

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

〔注〕苟进,故德薄而名消。

〔疏〕消,毁损也。言则阳凭我谈己於王者,此适可败坏名行,必不益於盛德也。

夫冻者假衣於春,暍者反冬乎冷风。

〔注〕言已顺四时之施,不能赴彭阳之急。

〔疏〕夫遭冻之人,得衣则暖;被暍之者,遇水便活。乃待阳和以解冻,须寒风以救暍,虽乖人事,实顺天时。履道达人,体无近惠,不进彭阳,其义亦尔。

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於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挠#2焉。

〔疏〕仪形有南面之尊,威严据千乘之贵,赫怒行毒,犹如暴虎,戮辱苍生,必无赦宥。自非大佞之人,不堪任使。若履正怀德之士,谁能屈挠心志而事之乎。

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

〔注〕淡然无欲,乐足於所遇,不以侈靡为贵,而以道德为荣,故其家人不识贫之可苦。

〔疏〕御寇居郑,老莱在楚,妻弩穷窭而乐在其内。贤士尚然,况乎真圣,斯志贫也。

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

〔注〕轻爵禄而重道德,超然坐忘,不觉荣之在身,故使王公失其所以为高。

〔疏〕韬光为穷,显迹为达。哀公德友於尼父,轩辕膝步於广成,斯皆道在则尊,不拘品命,故能使万乘之王,五等之君,化其高贵之心而为卑下之行也。

其於物也,与之为娱矣;

〔注〕不以为物自苦。

〔疏〕同尘涉事,与物无私,所造皆适,故未尝不乐也。

其於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

〔注〕通彼人#3不丧我。

〔疏〕混迹人间而无滞塞,虽复通物而不丧我,动不伤寂而常守於其真。

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

〔注〕人各自得,斯饮和矣,岂待言哉。

〔疏〕荫庇群生,冥同苍昊,中和之道,各得其心,满腹而归,岂劳言教。

与人并立而使人化。

〔注〕望其风而靡之。

〔疏〕和光同尘,斯并立也;各反其真,斯人化也。

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

〔注〕使彼父父子子各归其所。

〔疏〕虽复混同贵贱,而伦序无亏,故父子君臣,各居其位,无相参冒,不亦宜乎。

而一间#4其所施。

〔注〕其所施同天地之德,故间静而不二。

〔疏〕所有施惠,与四时合序,未尝不间暇从容,动静不二。

其於人心者,若是其远也。

〔疏〕圣人之用心,其如上说,是以知其清高深远也。

故曰待公阅休。

〔注〕欲其释楚王而从阅休,将以静泰之风镇其动心也。

〔疏〕此总结也。

圣人达绸缪,

〔注〕所谓玄通。

〔疏〕绸缪,结缚也。夫达道圣人,超然县解,体知物境空幻#5,岂为尘网所羁。阅休虽未极乎道,故但托而说之也。

同尽一体矣,

〔注〕无外内#6而皆同照。

〔疏〕夫智周万物,穷理尽性,物我不二,故混同一体也。

而不知其然,性也。

〔注〕不知其然而自然者,非性如何。

〔疏〕能所相应,境智冥合,不知所以,莫辨其所然,故与真性符会。

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

〔注〕摇者自摇,作者自作,莫不复命而师其天然也。

〔疏〕反夫真根,复於本命,虽复摇动,顺物而作,动静无心,合於天地,故师於二仪也。

人则从而命之也。

〔注〕此非赴名而高其迹。师#7性而动,其迹自高,故人不能下其名也。

〔疏〕命,名也。合道圣人,本无#8名字,为有清尘可慕,故人从后而名之。

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

〔注〕任知其#9行,则忧患相继。

〔疏〕任知为物,忧息斯生,心灵易夺,所行无几,攀缘念虑,宁有住时。假令神禹,无奈何。

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於人也。

〔注〕鉴,镜也,鉴物无私,故人美之。今夫鉴者,岂知鉴而鉴邪?生而可鉴,则人谓之鉴耳,若人不相告,则莫知其美於人,譬之圣人,人与之名。

〔疏〕鉴,镜也。告,语也。夫#10生明照,照物无私,人爱慕之,故名为镜。若人不相告语,明镜本亦无名。此起譬也。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

〔注〕夫鉴之可喜,由其无情,不问知与不知,闻与不闻,来即鉴之,故终无已。若鉴由闻知,则有时而废也。

〔疏〕已,止也。夫镜之照物,义在无情,不问怨亲,照恒平等。若不闻而不知,镜亦不照,既有闻知,镜能照之,斯则事涉间夺,有时休废矣,焉能久照乎。只为凝照无穷,故为人之所喜好也。

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

〔注〕若性所不好,岂能久照。

〔疏〕镜之能照,出自天然,人之喜好,率乎造物,既非矫性,所以无穷。

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

〔注〕圣人无爱若镜耳。然而事济於物,故人与之名,若人不相告,则莫知其爱人也。

〔疏〕圣人泽被苍生,恩流万代,物荷其德,人与之名,更相告语,嘉号斯起。不若然者,岂有圣名乎。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

〔注〕荡然以百姓为刍狗,而道合於爱人,故能无己。若爱之由乎闻知,则有时而衰也。

〔疏〕夫圣德遐旷,接物无私,亭毒群生,刍狗百姓,岂待知闻而后爱之哉。只为慈救无偏,故德无穷已。此合谕#11也。

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

〔注〕性之所安,故能久。

〔疏〕安,定也。夫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无心於动静也。故能疾雷破山而恒定,大风振海而不惊,斯率其真性者也。若矫性伪情,则有时而动矣。故王弼云,不性其情,焉能久行其企。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注〕得旧犹畅然,况得性乎。

〔疏〕国都,谕其真性也。夫少失本邦,流离他邑,皈望桑梓,畅然喜欢。况丧道日淹,逐末来久,今既还原反本,故曰畅然。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

〔注〕缗合也

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

〔注〕见所尝见,闻所尝闻,而犹畅然,况体其#12性也。

〔疏〕缗,合也。旧国旧都,荒废日久,丘陵险陋,草木丛生;入中相访,十人识九,见所曾见,闻所曾闻,怀生之情,畅然欢乐。况丧道日久,流没生死,忽然反本,会彼真原,皈其重玄之乡,见其至道之境,其为乐也,岂易言乎。

以十仞之台县众间者也。

〔注〕众之所习,虽危犹间,况圣人之无危。

〔疏〕七尺曰仞。台高七丈,可谓危县,人众数登,遂不怖惧。习以性成,尚自宽闲,而况得真,何往不安者也。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

〔注〕冉相氏,古之圣王也,居空以随物,物自成。

〔疏〕冉相氏,三皇以前无为皇帝也。环,中之空也。言古之圣王,得真空之道,体环中之妙,故道顺群生,混成庶品。

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注〕忽然与之俱往。

〔疏〕无始,无过去;无终,无未来也;无几无时,无见在也。体化合变,与物俱往,故无三时也。

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注〕日与物化,故常无我,常无我,故常不化也。

〔疏〕顺於日新,与物俱化者,动而常寂,故凝寂一道,疑然不化。

阖尝舍之。

〔注〕言夫为者,何不试舍其所为之#13乎?

〔疏〕阖,何也。言体空之人,冥於造物,千变万化而与化俱往,曷常暂相舍离也。

夫师天而不得师天,

〔注〕唯无所师,乃得师天。

〔疏〕师者,仿效之名;天者,自然之谓。夫大块造物,率性而动,若有心师学,则乖於自然,故不得也。

与物皆徇,其以为事也若之何?

〔注〕虽师天犹未免於殉,奚足事哉。师天犹不足称事,况又不师邪。

〔疏〕徇者,逐也,求也。夫有心仿效造化而与物俱往者,此不率其本性也,奚足以为修其事业乎。尚有所求,故是徇也。夫师犹有称徇,况舍己逐物,其如之何。

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

〔疏〕夫得中圣人,达於至理,故能人天双遣,物我两忘。既曰无终,何尝有始。率性合道,不复师天。

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

〔注〕都无,乃冥合。

〔疏〕替,废也,堙塞也。混同人事,与世并行,接物随时,曾无废阙。然人间否泰,备经之矣,而未尝堙塞,所遇斯通,无心师学,自然合道,如何仿效,方欲契?真固不可也。

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传之,

〔注〕委之百官而不与焉。

〔疏〕姓门,名尹。且言:门尹,官号也,姓登,名恒。殷汤圣人,忘怀顺物,故得良臣御事,既为师傅,玄默端拱而不为也。

从师而不囿;

〔注〕任其自聚,非囿之也;纵其自散,非解之也。

〔疏〕从,任也。囿,聚也。虚淡无为,委任师傅,终不积聚而为己功。

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

〔注〕司御之属,亦能随物之自然也,而汤得之,所以名寄於物而功不在己。

〔疏〕良臣受委,随物而成,推功司御,名不在己。

之名赢法,得其两见。

〔注〕名法者,已过之迹耳#14,非适足也。故曰,赢然无心者,寄治於群司,则其名迹并见於彼。

〔疏〕赢然,无心也。见,显也。成物之名,圣迹之法,并是师傅而不与焉。故名法二事,俱显於彼,嬴然闲放,功成弗居也。

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

〔注〕仲尼曰:天下何思何虑。虑已尽矣,若有纤芥之虑,岂得寂然不动,应感无穷,以辅万物之自然也。

〔疏〕傅,辅也。尽,绝也。孔丘圣人,忘怀绝虑,故能开化群品,辅禀自然。若蕴纤芥有心,岂能坐忘应感。

容成氏曰:除日无岁,

〔注〕今所以有岁而存日者,为有死生故也。若无死无生,则岁日之计除。

〔疏〕容成,古之圣王也。岁日者,时序之名耳。为计於时日,故有生死,生死无矣,故岁日除焉。

无内无外。

〔注〕无彼我则无内外也。

〔疏〕内,我也。外,物也。为计死生,故有内外。岁日既遣,物我何施。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疏〕莹,魏惠王名也。田侯,即齐威王也,名牟,桓公之子,田恒之后,故曰田侯。齐魏二国,约誓立盟,不相征伐。盟后未几,威王背之,故魏侯瞋怒,将使人刺而杀之。其盟在齐威二十六年,魏惠八年。

犀首#15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雠。

〔疏〕犀首,官号也,如今虎贲之类。公家之孙名衍为此官也。诸侯之国,革车万乘,故谓之君也。匹夫者,谓无官职夫妻相匹偶也。从雠,犹报伟也。夫君人者,一怒则伏尸流血,今乃令匹夫行刺,单使报雠,非万乘之事,故可羞。

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

〔疏〕将军孙衍,请专命受钺,率领甲卒二十万人,攻其齐城,必当获胜。於是肤掠百姓,羁系牛马,绪#16勋酬赏,分布军人也。

使其君内热发於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疏〕姓田,名忌,齐将也。抶、折,击也。国破人亡而怀恚怒,故热气蕴於心,痈疽发於背也。国既倾拔,获其主将,於是击抶其背,打折腰脊,旋师献凯。不亦快乎。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

〔疏〕季,姓也;昔者古之称#17;魏之贤臣也。胥靡,徒役人也。季#18子怀道,不用征伐,闻犀首请兵,羞而进谏。夫七丈之城,用功非少,城就成矣,无事坏之,此乃徒役之人滥遭辛苦。此起譬也。

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

〔疏〕干戈静息,已经七年,偃武修文,王者洪基,犀首方为祸乱,不可听从。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

〔疏〕华,姓;子,有德称;亦魏之贤臣也。善巧言伐齐者,谓兴动干戈,故是祸乱之人,此公孙衍也。善言勿伐者,意在王之洪基,胜於敌国,有所解望,故是乱人,斯季子也。谓伐与不伐乱人者,未能忘言行道,犹以是非为心,故亦未勉於乱人,此华子自道之辞也。

君曰:然则若何?

〔疏〕华子遣荡既深,王不测其所以,故问言旨,意趣如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疏〕夫道清虚淡漠,物我兼忘,故劝求之,庶其寡欲,必能履道,争夺自消。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

〔疏〕戴晋人,梁之贤者也。姓戴,字晋人,惠施闻华子之清言,犹恐魏王之未悟,故引戴晋,庶解所疑。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注〕蜗至微,而有两角。

〔疏〕蜗者,虫名,有类小螺也;俗谓之黄犊,亦谓之蜗牛,有四角。君知之不?曰然,魏王答云:我识之矣。

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

〔注〕诚知所争者若此之细也,则天下无争矣。

〔疏〕蜗之两角,二国存焉。蛮氏触氏#19,频相战争,杀伤既其不少,进退亦复淹时。此起譬。

君曰:噫。其虚言与?

〔疏〕所言奇谲,不近人情,故发噫叹,疑其不实也。

曰:臣请为君实之。

〔疏〕必谓虚言,请陈实录。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

〔疏〕君以意则四方上下有极不?斯#20理物,又质魏侯。

君曰:无穷。

〔疏〕魏侯答云:上下四方,竟无穷已。

曰:知游心於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

〔注〕人迹所及为通达,谓今四海之内也。若存若亡乎。

〔疏〕人迹所接为通达也。存,有也。亡,无也。游心无极之中,又比九州之内,语其大小,可谓如有如#21无也。

君曰:然。

〔注〕今自以四海为大,然计在无穷之中,若有若无也。

〔疏〕然,犹如此也。谓所陈之语谏不虚也。

曰:通达之中有魏,

〔疏〕谓魏国在四海之中。

於魏中有梁,

〔疏〕昔在河东,国号为魏,魏为强秦所逼,徙都於梁。梁从魏而有,故曰魏中有梁也。

於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

〔疏〕辫,别也。王之一国,别於六合,欲论大小,如有如无。与彼蛮氏,有何差异?此合譬也。

君曰:无辩。

〔注〕王与蛮氏,俱有限之物耳#22。有限,则不问大小,俱不得与无穷者计也,虽复天地共在无穷之中,皆蔑如也。况魏中之梁,梁中之王,而足争哉。

〔疏〕自悟己之所争与蜗角无别也。

客出而君倘然若有亡也。

〔注〕自悼所争者细。

〔疏〕惝然,怅恨貌也。晋人言毕,辞出而行。君觉己非,惝然怅恨#23;心之悼矣,恍然如失。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

〔疏〕圣人,谓尧舜也。晋人所谈,其理宏博,尧舜之行不足以当。

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於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注〕曾不足闻。

〔疏〕嗃,大声;吷,小声也。夫吹竹管,声犹嗃大;若吹剑环,声则微小。唐尧俗中所誉,若於晋人之前盛谈斯道者,亦何异乎吹剑吷声,曾无足可闻也。

孔子之楚,舍於蚁丘之浆。

〔疏〕蚁丘,丘名也。浆,卖浆水之家也。仲尼适楚而为聘使,路傍舍息於卖浆水之家,其家住在丘下,故以丘为名也。

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子路曰:是稷稷何为者邪?

〔疏〕极,高也。总总,众聚也。孔一应聘,门徒甚多,卑马威议,惊异常。故浆家邻合男女群聚,共登卖浆,观视仲尼。子路不识,是以怪问。

仲尼曰:是圣人仆也。

〔疏〕古者淑人君子,均号圣人,故孔子名宜僚为圣人也。言臣妾登极聚众多者,是市南宜僚之仆隶也。

是自埋於民,

〔注〕与民同。

自藏於畔。

〔注〕进不荣华;退不枯搞。

〔疏〕混迹泥滓,同尘氓俗,不显其德,故自埋於民也;进不荣华,退不桔槁,隐显出处之际,故自藏於畔也。

其声销,

〔注〕损#24其名也。其志无穷,

〔注〕规#25是生也。

〔疏〕声,名也。消,灭也。一荣辱,故毁灭其名;冥至道,故以心无极。

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

〔注〕所言者皆世言。

〔疏〕口应人间,心恒凝寂,故不言而言,言未尝言。

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

〔注〕食与世异。

〔疏〕道与俗反,固违於世,虚心无累,不与物同,此心迹俱异也。

是陆沈者也,

〔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沈也。

〔疏〕寂寥虚淡,譬无水而沈,谓陆沈也。

是其市南宜僚邪?

〔疏〕姓熊,字宜僚,居於市南,故谓之市南宜僚也。

子路请往召之。

〔疏〕由闻宜僚陆沈贤士,请往就舍

召之。孔子曰:已矣。

〔疏〕已,止也。彼必不来,幸止勿吹。

彼知丘之着於己也,

〔注〕着,明也。

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

〔疏〕彼,宜僚也。着,明也。知丘明识宜僚是陆沈贤士,又知适楚必向楚王荐召之,如是则用丘为谄佞之人也。

夫若然者,其於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

〔疏〕陆沈之人,率性诚直,其於邪佞,耻闻其言,况自视其形,良非所愿。

而何以为存?

〔注〕不如舍之以从其志。

〔疏〕而,汝也。存,在也。匿影消声,久当逃避,汝何为召谓#26其犹在。

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注〕果逃去也。

〔疏〕仲由无鉴#27,不用师言,遂往其家,庶观盛德。而辞聘情切,宜僚己逃,其屋虚矣。

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注〕卤莽灭裂,轻脱未略,不尽其分。

〔疏〕长梧,地名,其地有长树之梧,因以名焉。封人,也即此地守疆之人。子牢,孔子弟子,姓琴,宋卿也。为政,行化也。治民,宰割也。卤莽,不用心也。灭裂,轻薄也。夫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唯当用意养人,亦不可轻尔搔扰。封人有道,故戒子牢。

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疏〕为禾,犹种禾也。芸,拔草也。耕地不深,鉏治不熟,至秋收时,嘉实不多,皆由疏略,故政斯报也。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扰之,〔注〕功尽其分,无为之至#28。

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飱。

〔疏〕变,改也。耕,治也。粮,芸也。去岁为田,亟遭饥馁,今年艺植,改法深耕。耕垦既深,鉏耰而熟,於是禾苗蘩茂。子实滋荣,宽岁足飱,故其宜矣。

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

〔疏〕今世之人,浇浮轻薄,驰情欲境,倦而不休,至於治理心形,例如封人所谓。庄周闻此,因而论之。

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

〔注〕夫遁离灭亡,以众为之所致#29也。若各至#30其极,则何息也。

〔疏〕逃自然之理,散淳和之性,灭真实之情,失养神之道者,皆以徇逐分外,多滞有为故也。

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崔苇

〔注〕雀苇害黍稷,欲恶伤正性。

〔疏〕旧苇,芦也。夫欲恶之心,多为祆孽。隹苇害黍稷,欲恶伤真性,皆由卤莽浮伪故政其然也。

兼葭,始萌,以扶吾形,

〔注〕扶疏则神气畅#31。

〔疏〕兼葭,亦芦也。夫秽草初萌,尚易除剪,及扶疏盛茂,必害黍稷。亦犹欲心初萌,尚易止息,及其昏溺,戒之在微。故老子云,其末非易谋也。

寻擢吾性,

〔注〕以欲恶引性,不止於当。

〔疏〕寻,引也。擢,拔也。以欲恶之事诱引其心,遂使拔擢真性,不止於当也。

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痈,内热溲膏是也。

〔注〕此卤莽之报也。故治性者,安可以不齐其至分。

〔疏〕溃漏,人冷疮也。漂疽,热毒肿也。痈,亦疽之类也。溲膏溺精也。耽滞物境,没溺声色,故致精神昏乱,形气虚羸,众病发动,不择处所也。

栢#32矩学於老聪,曰:请之天下游。

〔疏〕栢,姓;矩,名。怀道之士,老子门人也。请游行宇内,观风化,察物情也。

老聘曰:已矣。天下犹是也。

〔疏〕老子止之,不许其往,言天下物情,与此处无别也。

又请之,老聘曰:汝将何始?

〔疏〕郑重殷勤,所请不已,方问行李欲先往何邦。

曰:始於齐。

〔疏〕栢矩鲁人,与齐相近,齐人无道,欲先行也。

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

〔疏〕游行至齐,以观风化,忽见罪人,刑戮而死。於是推而强之,令其正卧,解取朝服,幕而覆之。

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菑,独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

〔注〕杀人大灾#33,谓自此以下事。大灾既有,则虽戒以莫为,其可得已乎。

〔疏〕离,罹#34也。灾,祸也。号叫上天,哀而大哭,慜其枉滥,故重曰子中乎。为盗杀人,世间大祸,子独何罪,先此遭罹。大菑之条,具列於下。又解:所谓辜人,则朝士是也。言其强相推让以被朝服,重为罗网以罗黎元,故告天哭之,明菑由斯起。预张之网,列在下文。

荣辱立,然后睹所病,

〔注〕各自得则无荣辱,得失纷纭,故荣辱立,荣辱立则夸其所谓辱而跂其所谓荣矣。奔驰乎夸跂之间,非病如何。

〔疏〕轩冕为荣,戮耻为辱,奔驰取拾,非病如何。

货财聚,然后睹所争。

〔注〕若以知足为富,将何争乎。

〔疏〕珍宝弥积,驰竞斯起。

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

〔注〕上有所好,则下不能安其本分。

〔疏〕赏之以轩冕,玩之以珠玑,遂便群品奔驰,因而不止,欲令各安本分,其可得乎。

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

〔注〕君莫之失,则民自得矣。

〔疏〕推功於物,故以得在民;受国不祥,故以失在己。

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

〔注〕君莫之枉,则民自正。

〔疏〕无为任物,正在民也;引过责躬,枉在己也。

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

〔注〕夫物之形性何为而失哉?皆由人君挠之以至斯患耳,故自责#35。

〔疏〕夫人受气不伺,禀分斯异,令各任其能,则物皆自得。若有一物失所,亏其形性者,则引过归己,退而责躬。昔殷汤自剪#36,是也

今则不然。

〔疏〕步骤殊时,浇淳异世,故今之驰物者刘不复如此也。

匿为物而愚不识,

〔注〕返其性,匿也;用其性,显也;故为物所显则皆识。

〔疏〕所作宪章,皆反物性,藏匿罪名,愚妄不识,故罪名者众也。

大为难而罪不敢,

〔注〕为物所易则皆敢。

〔疏〕法既难定,行之不易,故决定违者,斯罪之也。

重为任而罚不胜,

〔注〕轻其所任则皆胜。

远其涂而诛不至。

〔注〕适其足力则皆至。

〔疏〕力微事重而责其不胜,路远期促而罚其后至,皆不可也。

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

〔注〕将以避诛罚也。

〔疏〕智力竭尽,不免诛罚,惧罚情急,故继之以伪。

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

〔注〕主日兴伪,士民何以得其真乎。

〔疏〕谲伪之风,日日而出,伪众如草,於何得真。

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於谁责而可乎?

〔注〕当,责上也。

〔疏〕夫知力穷竭,谲伪必生;赋敛益急,贪盗斯起;皆由主上无德,法令滋彰。夫#37能忘爱释私,不贵珍宝,当责在上,岂罪下民乎。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注〕亦能顺世而不系於彼我故也。

〔疏〕姓蘧,名瑷,字伯玉,卫之贤大夫也。盛德高明,照达空理,故能与日俱新,随年变化。

未尝不始於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

〔注〕顺物而畅,物情之变然也。

〔疏〕初履之年,谓之为是,年既终谢,谓之为非,一岁之中而是非常出,故始时之是,终诎为非也。

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注〕物情之变,未始有极。

〔疏〕故变为新,以新为是;故已谢矣,以故为非。然则去年之非,於今成是;今年之是,来岁为非。是知执是执非,滞新执故者,倒置之流也。故容成氏曰,除日无岁,蘧瑷达之,故随物化也。

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

〔注〕无根无门,忽尔自然,故莫见也。唯无其生亡其出者,为能睹其门而测其根也。

〔疏〕随变而生,生无根原,任化而出,出无门户。既曰无根无门,故知无生无出。生出无门,理其如此,何为岁之可像乎。

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

〔注〕我所不知,物有知之者矣。故用物之知,则无所不知;独任我知,知甚#38寡矣。今不恃物以知,而自尊知,则物不告我,非大疑如何。

〔疏〕所知者,俗知也;所不知者,真知也。流俗之人,皆尊重分别知之,锐情取舍,而莫能赖其分别#39之智以照真原,可谓大疑惑之人也。

已乎已乎,且无所逃。

〔注〕不能用彼则寄身无地。

〔疏〕已,止也。夫锐情取舍,不如休止,必遭祸患,无处逃形。

此#40所谓然与,然乎?

〔注〕自谓然者,天下未之然也。

〔疏〕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彼我相对,孰是孰非乎?

仲尼问於太史大弢、伯常骞、狶韦

〔疏〕太史,官号也。下三人,皆史官之姓名也。所问之事,次列下文。

曰:夫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政;田猎毕弋,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

〔疏〕毕,大网也。弋,绳系箭而射也。庸猥之君,淫声嗜酒,捕猎禽兽,不听国政,会盟交际,不赴诸侯。汝等史官,应须定谥,无道如此,何为谥灵?

大弢曰:是因是也。

〔注〕灵即是无道之谥也。

〔疏〕依周公《谥法》乱而不损曰灵。灵即无道之谥也。此是因其无道,谥之曰灵,故曰是因是也。

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41而浴。

〔注〕男女同浴,此无礼也。

史鳅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

〔注〕以鳅为贯,而奉御之劳,故搏币而扶翼之,使其不得终礼,此其所以为肃贤也。币者,奉御之物。

〔疏〕滥,浴器也。姓史,字鱼,卫之贤大夫也。币,帛也。又《谥法》:德之精明曰灵。男女同浴,使贤人进御。公见史鱼良臣,深怀愧悚,遣人搏捉币帛,令扶将羽翼,慰而送之,使不终其礼。敬贤如此,便是明君,故谥为灵,灵则有道之谥。

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注〕欲以肃贤补其私慢。灵有二义,不#42可谓善,故仲尼问焉。

〔疏〕男女同浴,娇慢之甚,忽见贤人,顿怀肃敬,用为有道,故谥灵也。

狶韦曰:夫灵公也死,卜葬於故墓不吉,卜葬於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椁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埋之。夫灵公之为灵也久矣,

〔注〕子,谓蒯聩也。言不冯其子,灵公将夺汝处也。夫物皆先有其命,故来事可知也。是以凡所为者,不得不为;凡所不为者,不可得为;而愚者以为之在己,不亦妄乎。

之二人何足以识之。

〔注〕徒识已然之见事耳,未知已然之出於自然也。

〔疏〕沙丘,地名也,在盟津河北。子,蒯聩也。欲明人之名谥皆定於未兆,非关物情而有升降,故沙丘石椁先有其铭。岂冯蒯聩,方能夺葬。史与常骞,讵能识邪。

少知问於太#43公调

〔疏〕智照狭劣,谓之少知。太,大也。公,正也。道德广大,公正无私,复能调顺群物,故谓之太公调。假设立人,以论道理。

曰:何谓丘里之言?

〔疏〕古者十家为丘,二十家为里。乡闾丘里,风俗不同,故假问答以辩之也。

太公调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

〔疏〕采其十姓,取其百名,合而论之,以为风俗也。

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而马系於前者,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

〔疏〕如采丘里之言以为风俗,斯合异以为同也;一人设教,随方顺物,斯散同以为异也。亦犹指马百体,头尾腰脊,无复是马,此散同以为异也;而系於前见有马,此合异以为同也。

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

〔注〕无私於天下,则天下之风一也。

〔疏〕积土石以成丘山,聚细流以成讧海,亦犹圣人无心,随物施教,故能并合八方,均一天下,华夷共履,遐迩无私。

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

〔疏〕自,从也。谓圣人之教,从外以入,从中而出,随顺物情,故居主竟无所执也。

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

〔注〕自外入者,大人之化也;由中出者,民物之性也。性各得正,故民

无违心;化必至公,故主无所执。所以能合丘里而并天下,一万物而夷群异也。

〔疏〕由,亦从也。谓万物黔黎,各有正性,率心而出,禀受皇风,既合物情,故顺而不距。

四时殊气,天不赐,故岁成;

〔注〕殊气自有,故能常有,若本无之而由天赐,则有时而废。

〔疏〕赐,与也。夫春暄夏暑,秋凉冬寒,禀之自然,故岁叙成,立若由天与之,则有时而废矣。

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

〔注〕殊职自有其才,故任之耳,非私而与之。

〔疏〕五官,谓古者法五行置官也。春官秋官,各有司职,君王玄默,委任无私,故政宇内清夷,国家宁泰也。

文武大人不赐,故德备;

〔注〕文者自文,武者自武,非大人所赐也,若由赐而能,则有时而阙矣。岂唯文武,凡性皆然。

〔疏〕文相武将,量才授职,各任其能,非圣与也。无私於物,故道德圆备。

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

〔疏〕夫群物不同,率性差异,或巢居穴处,走地飞空,而亭之毒之,咸能自济,物各得理,故无功也。

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注〕名止於实,故无为;实各自为,故无不为。

〔疏〕功归於物,故为无为,不执此为#44而无不为。

时有终始,世有变化。

〔注〕故无心者斯顺。

〔疏〕时,谓四叙递代循环。世,谓人事迁贸不定。

祸福淳淳,

〔注〕流行反覆。

〔疏〕淳淳,流行貌。夫天时寒暑,流谢不常,人情祸福,何能久定。故《老子经》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

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

〔注〕於此为戾,於彼或以为宜。

〔疏〕拂,戾也。夫物情向背,盖无定准,故於此乖戾者,或於彼为宜,是以达道之人不执逆顺也。

自殉殊面,

〔注〕各自信其所是,不能离也。

〔疏〕殉,逐也。面,向也。夫彼此是非,纷然固执,故各逐己见而所向不同也。

有所正者有所差。

〔注〕正於此者,或差於彼。

〔疏〕於此为正定者,或於彼差邪,此明物情颠倒,殊向而然也。

比于大泽,百材皆度;

〔注〕无弃村也。

〔疏〕比,譬也。度,量也。夫广大皋泽,林籁极多,随村量用,必无弃掷。大人取物,其义亦然。

观乎大山,木石同坛。

〔注〕合异以为同也。

〔疏〕坛,基也。石有巨小,木有粗细,共聚大#45山而为基本,此合异以为同也。

此之谓丘里之言。

〔注〕言於丘里,则天下可知。

〔疏〕总结前义也。

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

〔疏〕以道为名,名道於理,谓不足乎?欲明至道无名,故发斯问。

太公调曰: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於万,而期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

〔注〕夫有数之物,犹不止於万,况无数之数,谓道而足邪。

〔疏〕期,限也。号,语也。夫有形之物,物乃无穷,今世人语之,限曰万物者,此举其大经为言也。亦犹虚道妙理,本自无名,据其功用,强名为道,名於理未足也。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46者也;道者为之公。

〔注〕物得以通,通物无私,而强字之曰道。

〔疏〕天覆地载,阴阳生育,故形气之中最大者也。天道能通万物,亭毒苍生,施化无私,故谓之公也。

因其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

〔注〕所谓道可道也。

〔疏〕大通有物,生化群品,语其始本,实曰无名,因其功号,读亦可也。

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

〔注〕名已有矣,故乃将无可得而比邪。

〔疏〕因其功用,已有道名,不得将此有名比於无名之理。以斯比拟,去之迢递。

则若以斯辩,譬犹狗马,其不及远矣。

〔注〕今名之辩无,不及远矣,故谓道犹未足也;必在乎无名无言之域而后至焉,虽有名,故莫之比也。

〔疏〕夫独以狗马一兽语而相比者,非直大小有殊,亦乃贵贱斯别也。今以有名之道比无名之理者,非直粗妙不同,亦深浅斯异,故不及远也。

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裹,万物之所生恶起?

〔注〕问此者,或谓道能生之。

〔疏〕六合之内,天地之间,万物动植,从何生起?少知发问,欲辩其原。

太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

〔注〕言此皆其自尔,非无所生。

〔疏〕夫三光相照,二仪相盖,风雨相治,炎凉相代,春夏相生,秋冬相杀,岂关情虑,物理自然也。

欲恶去就於是桥起,雌雄片合於是庸有。

〔注〕凡此事故云为趋舍#47,近起於阴阳之相照,四时之相代也。

〔疏〕矫,起貌也。庸,常也。顺则就而欲,逆则恶而去。言物在阴阳造化之中,蕴斯情虑,开杜交合,以此为常也。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疏〕夫逢泰则安,遇否则危,危则为祸,安则为福,缓者为寿,急者为夭,散则为死,聚则为生。凡此数事,出乎造物相摩而成,其犹四叙变易迁贸,岂关情虑哉。

此名实之可纪,精之可志也。

〔注〕过此已往,至於自然。自然之故,谁知所以也。

〔疏〕志,记也。夫阴阳之内,天地之间,为实有名,故可纲可纪。假令精微,犹可言记,至於重玄妙理,超绝形名,故不可以言像求也。

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

〔注〕皆物之所有,自然而然耳,非无能有之也。

〔疏〕夫四叙循环,更相治理,五行运动,递相驱役,物极则反,终而复始。物之所有,理尽於斯。

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己。

〔注〕物表无所复有,故言知不过极物也。

〔疏〕夫真理玄妙,绝於言知。若以言诠辩,运知思想,道可极於有物而已,固未能造於玄玄之境。

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

〔注〕废起皆自尔,无所原随也。

此议之所止。

〔注〕极於自尔,故无所议。

〔疏〕睹,见也。随,逐也。夫见道之人,玄悟之士,凝神物表,寂照环中,体万境皆玄,四生非有,岂复留情物物而推逐发起之所由乎。所谓之言语道断,议论休止者也。

少知曰: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於其情,孰偏於其理?

〔注〕季真曰,道莫为也。接子曰,道或使。或使者,有使物之功也。

〔疏〕季真接子,并齐之贤人,俱游稷下,故托二贤明於理。莫,无也。使#48,为也。季真以无为为道,接子谓道有为使物之功,各执一家,未为通论。今少知问此以定臧否,於素情妙理谁正谁偏者也。

太公调曰:鸡呜犬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将为。

〔注〕物有自然,非为之所能也。由斯而观,季真之言当也。

〔疏〕夫目见耳闻,鸡呜狗吠,出乎造化,愚智同知。故虽大圣至知,不能用意测其所为,不能用言道其所以,自然呜吠,岂道使之然。是知接子之言,於理未当。

斯而析之,精至於无伦,大至於不可围,

〔注〕皆不为而自尔。

〔疏〕假令精微之物无有伦绪,粗大之物不可围量,用此道理推而析之,未有一法非自然独化者也。

或之使,莫之为,未免於物而终以为过。

〔注〕物有相使,亦皆自尔,故莫之为者,未为非物也。凡物云云,皆由莫为而过去#49。

〔疏〕不合於道,故未免於物;各滞一边,故卒为过患也。

或使则实,

〔注〕实自使之。

〔疏〕滞有为也。

莫为则虚。

〔注〕无使之也。

〔疏〕溺无故也。

有名有实,是物之居;

〔注〕指名实之所在。

无名无实,在物之虚。

〔注〕物之所在,其实至虚。

〔疏〕夫情苟滞於有,则所在皆物也;情苟尚无,则所在皆虚也;是知有无在心,不在乎境。

可言可意,言而愈疏。

〔注〕故求之於言意之表而后至焉。

〔疏〕夫可以言诠,可以意察者,去道弥疏远也。故当求之於言意之表而后至焉。

未生不可忌,

〔注〕突然自生,制不由我,我不能禁。

已死不可阻#50。

〔注〕忽然自死,吾不能违。

〔疏〕忌,禁也。阻,碍也。突然而生,不可禁忌,忽然而死,有何碍阻。唯当随变任化,所在而安。字亦有作沮者,怨也。处顺而死,故不怨丧也。

死生非远也,理不可睹。

〔注〕近在身中,犹莫见其自尔而欲忧之。

〔疏〕劳息聚散,近在一身,其理窈冥,愚人不见。

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

〔注〕此二者,世所至疑也。

〔疏〕有无二执,非达者之心,疑惑之人情偏,乃为议论之也。

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无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

〔注〕物理无穷,故知言无穷,然后与物同理也。

〔疏〕本,过去也。末,未来也。过去已往,生化无穷,莫测根原,焉可意致。假令盛谈无有,既其偏滞,未免於物,故与物同於一理也。

或使莫为,言之本也,与物终始。

〔注〕恒不为而自使然也。

〔疏〕本,犹始。各执一边以为根本者,犹未免於本末也,故与有物同於始,斯离於物也。

道不可有,有不可无。

〔注〕道故不能使有,而有者常自然也。

〔疏〕夫至道不绝,非有非无,故执有执无,二俱不可也。

道之为名,所假而行。

〔注〕物所由而行,故假名之曰道。

〔疏〕道大无名,强名曰道,假此名教,动而行之也。

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於大方?

〔注〕举一隅便可知。

〔疏〕胡,何也。方,道也。或使莫为,未阶虚妙,斯乃俗中一物,偏曲之人,何足以造重玄,语乎大道?

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

〔注〕求道於言意之表则足。

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

〔注〕不能忘言而存意则不足

〔疏〕足,圆徧也。不足,偏滞也。苟能忘言会理,故曰言未尝言,尽合玄道也。如其执言不能契理,既乖虚通之道,故尽是滞碍之物也。

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

〔注〕天道物之极,常莫为而自尔,不在言与不言。

〔疏〕道物极处,非道非物,故言默不能尽载之。

非言非默,议有所#51极。

〔注〕极於自尔,非言默而议之#52也。

〔疏〕默非默,议非议,唯当索之於四句之外,而后造於众妙之门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七竟

#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之』均作『名』。

#2浙江书局本『挠』作『桡』。

#3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人』均作『而』。

#4浙江书局本『间』作『闲』,下注文同。

#5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约』当改作『幻』。

#6世德堂本『外内』作『内外』。

#7王孝鱼依世德堂本改『师』作『帅』。

#8『元』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无』。

#9王孝鱼依赵本改『其』作『而』。

#10郭庆藩引文改『夫』作『天』。

#11郭庆藩引文改『论』作『喻』,下同。

#12四库本『其』下有『体用其』三字。

#13王孝鱼依覆宋本及王叔岷说删『之』字,四库本无。

#14世德堂本『耳』作『而』。

#15王孝鱼依疏文及赵本『首』下补『公孙衍』三字。

#16郭庆藩引文改『绪』作『叙』。

#17此句不通,郭庆藩引文作『子,(者)有德之称』。

#18『夫』字依正文改作『季』。

#19『触氏』二字依正文补。

#20郭庆藩引文『斯』上有『因』。

#21『如』字依郭庆藩引文补。

#22赵本无『耳』字。

#23『快』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恨』。

#24赵本『损』作『捐』。

#25赵本『规』作『视长』。

#26郭庆藩引文『召谓』作『请召』。

#27『监』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鉴』。

#28世德堂本『无为之至』作『无所不至』,赵本『所』作『为』。

#29世德堂本『致』作『至』。

#30赵本『至』作『致』。

#31『畅』字四库本作『伤』字。

#32浙江书局本『栢』作『柏』。

#33四库本『灾』作『菑』,与正文同。

#34『罪』字依郭庆藩引文改作『罹』。

#35赵本『责』下『有』也。

#36郭庆藩引文『剪』下有『千里来霖』四字。

#37原作『朱』,不通,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作『夫』。

#38世德堂本『甚』作『其』。下文『自尊』下又补『其』字。

#39王孝鱼依正文改『分别』作『不知』。

#40『此』下世德堂本有『则』字。

#41《阙误》引张君房本『滥』作『槛』。

#42王孝鱼认为依覆宋本及王叔岷说当改『不』作『亦』。

#43四库本『太』作『大』,下同。

#44【无』字依上下文改作『为』。

#45『太』字依正文改作』大。

#46《阙误》引刘得一本『大』作『广』。

#47『合』字依四库本改作『舍』。

#48『或』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注文改作『使』。

#49赵本『去』下有『所』字。

#50四库本『阻』作『徂』。

#51世德堂本『有所』作『其有』。

#52『之』字依世德堂本当删。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六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六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

〔疏〕姓徐,字无鬼,隐者也。姓女,名商,魏之宰臣。武侯,文侯之子,毕万八世孙也。无鬼欲箴规武侯,故假宰臣以见之。

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於山林之劳,故乃肯见於寡人。

〔疏〕久处山林,勤苦贫病,忽能降志,混逵俗中,中心欣悦,有慰劳也。

徐无鬼曰:我则劳於君,君有何劳於我。君将盈嗜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嗜欲,学好恶,则耳目病矣。

〔注〕嗜欲好恶,内外无可。

〔疏〕黜,废退也。学,引却也。君若嗜欲盈满,好恶长进,则性命精灵困病也;君屏点嗜故,学去好恶,既不称适,故耳目病矣。是故我将慰劳於君,君有何暇能劳於我也。

我将劳君,君有何劳於我。

〔疏〕此重结前义。

武侯超然不对。

〔注〕不悦其言。

〔疏〕超,恨也。既不称情,故长然不答。

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

〔疏〕既觉武侯怅然不悦,试语狗马,庶惬其心。

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

[疏〕执守情志,唯责饱食,此之形质,德比狐狸,下品之狗。

中之质若视日,

〔疏〕意气高远,望如视日,体质如则#1,中品狗也。

上之质若亡其一。

〔疏〕不身也。神气定审,若丧其身,上品之狗也。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

〔疏〕狗有三品,马有数阶,而相狗之能,不若相马。武侯庸鄙,故以此逗机,冀其欢悦,庶几归正。

吾相马,直者中绳,

〔疏〕谓马前齿。曲者中钩,

〔疏〕谓马项也。

方者中矩,

〔疏〕谓马头也。

圆者中规,

〔疏〕谓马眼也。

是国马也,

〔疏〕合上之相,是谓诸侯之国上品马也。

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

〔疏〕村德素成,不待於习,斯乃宇内上马,天王所驭也。

若恤若失,若丧其一,

〔疏〕眼自顾视,既似忧虞,琥足缓疏,又如奔佚,观其神彩,若忘己身,如此之村,天子马也。

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

〔疏〕轶,过也。驰走迅速,超过群马,疾若迅风,尘埃远隔,既非教习,故不知所由也。

武侯大悦而笑。

〔注〕夫真人之言何逊哉?唯物所好之可也。

〔疏〕语当其机,故笑而欢悦。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

〔疏〕议事已了,辞而出。女商怪君欢笑,是以咨问无鬼也。

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橙》《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强》,

〔疏〕《诗》《书》《礼》《乐》,六经。《金板》《六技》,《周书》篇名也,或言秘识也。一本有作韬字者,随字读之,云是太公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技》也。横,远也;纵,近也。武侯好武而恶文,放以兵法为纵,六经为横也。

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

〔注〕是直乐钨以锺鼓耳,故愁。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悦若此乎?

〔疏〕奉事武侯,尽於忠节,或献替可否,功绩克彰,如此之徒,不可称数,而我君未尝开口而微笑。今子有何衍,遂使五。君欢说如此邪?

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

〔疏〕夫药无贵饯,愈疾则良,故直告犬#2马,更无他说。

女商曰:若是乎?

〔疏〕直置如是告狗马乎?怪其衍浅,故有斯问。

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

〔注〕各思其本性之所好。

〔疏〕去国迢递,有流放之人,或犯宪纲,或遭苛政。辞乡甫尔,始经数日,忽逢知识,喜慰何疑。此起譬也。

去国旬月,见所尝见於国中者喜;

〔疏〕日月稍久,思乡渐深,虽非相识,而国中曾见故人,见之而欢也。

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

〔注〕各得其所好则无思,无思则忘其所以喜也。

〔疏〕去国周年,所适渐远,故见似乡里人而欢喜矣。岂非离家渐远而思恋滋深乎?以况武侯性好犬马,久不闻政事,等离乡之人,忽闻谈笑。

夫逃虚空者,华曹柱乎#3鼹鼬之径,跟位其空,闻人足音堂然而喜矣。又#4况乎昆弟亲戚之警饮其侧者乎。

〔注〕得所至乐,则大悦也。

〔疏〕柱,塞也。跟食#5人也。堂,行声也。夫时遭暴乱,运属饥荒,逃避波迸,於虚园宅,唯有草芦野草,柱塞门庭,狙狠组鼬,蹊径斯在,若於堂宇人位,虚广间然。当尔之际,思乡滋甚,忽闻他人行声,犹自欣悦,况乎兄弟亲春声钦言笑者乎。此重起譬也。

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警饮吾君之侧乎。

〔注〕所以未尝启齿也。夫真人之言所以得吾君,性也;始得之而喜,久得之则忘。

〔疏〕武侯思闻犬马,其日固久,譬彼流人,方滋#6逃客,羁弊既淹,实怀乡春。今乃以真人《六经》之说,太公兵法之谈,声纹其侧,非所宜也。此合前谕也。

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芋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

〔疏〕干,求也。久处山林,飧食蔬果,年事衰老,劳若厌倦,岂不欲求於滋味以养颓龄乎?庶禀德以谋固宗庙。

徐无鬼曰:无鬼生於贫贱,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将来劳君也。

〔疏〕生涯贫贱,安於山薮,岂欲责於饮食以自养哉?盖不然乎。将劳君也。

君曰:何哉,奚劳寡人?

〔疏〕奚,何也。问其所以也。

曰:劳君之神与形。

〔疏〕食欲无厌,形劳神倦,故慰之耳。

武侯曰:何谓邪?

〔疏〕问其所言,有何意谓。

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

〔注〕不以为君而恣之无极。

〔疏〕夫天地两仪,亭毒群品,物於资养,周普无偏,不以为君恣其奢侈。此并是无鬼劳君之辞。

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

〔注〕如此,违天地之平也。

〔疏〕登高位为君子,不可乐之以为长;居卑下为百姓,不可苦之以为短。而独夸万乘之威,苦此一国黎庶,责色声香味,以恣耳目鼻口,既违天地之意,窃为公不取焉。

夫神者不自许也。

〔注〕物与之耳。

〔疏〕许,与也。夫圣主神人,物我平等,铃不多责滋味而自与焉。

夫神者,好和而恶奸;

〔注〕与物共者,和也;私自许者,奸也。

〔疏〕夫神圣之人,好与物和同而恶奸私者。

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

〔疏〕夫奸者私通,於理为病。君独有病,其困如何?

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

〔疏〕欲行爱养之仁而为裁非之义,修於文教,偃息兵戈,如斯治国,未知可不也?

徐无鬼曰:不可。爱民,害民之始也;

〔注〕爱民之逵,为民所尚。尚之为爱,爱已伪也。

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

〔注〕为义则名彰,名彰则竞兴,竞兴则丧其真矣。父子君臣,怀情相欺,虽欲偃兵,其可得乎。

〔疏〕夫偏爱之仁,裁非之义,偃武之功,修文之事,迸既彰矣,物斯徇焉,害民造兵,自此始也。

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

〔注〕从无为为之乃成耳。

〔疏〕自,从也。殆,近也。从此以为,必殆廖败无为之本,故近不成也。

凡成美,恶器也;

〔注〕美成於前,则伪生於后,故成美者乃恶器也。

〔疏〕夫善善之事,成之於前,美逵既彰,物则趋竞,故为恶之器具也。

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

〔注〕民将以伪断之耳,未肯为真也。

〔疏〕几,近也。仁义述显,物皆丧真,故近伪本也。

形固造形,

〔注〕也义有形,固伪形铃作。

〔疏〕仁义二涂,并有形述,故前进既依,后形又造。

成固有伐,

〔注〕成则显也。

〔疏〕夫功名成者,铃招争竞,故有征伐。

变固外战。

〔注〕失其常然。

〔疏〕夫造作刑法而变更易常者,物铃害之,故致外敌,事多争战。

君亦必无盛鹤列於丽谯之问,

〔注〕鹤列,陈兵也。丽谯,高楼也。

无徒骥於锱坛之宫,

〔注〕步兵日徒。但不当为义爱民耳,亦无为盛兵走马。

〔疏〕鹤列,陈兵也,言陈设兵马,如鹤之行列也。丽谯,高楼也。言其华丽谯晓也。锱坛,官名也。君但勿起心偃兵为义,亦无劳盛陈兵卒於高楼之下,徒#7骥马官苑之问。

无藏逆於得,

〔注〕得中有逆则失耳。

〔疏〕莫包藏逆心而苟於得。

无以巧胜人,

〔注〕守其朴而朴各有所能则平。

〔疏〕大巧若拙,各敦朴素,莫以机心争胜於人。

无以谋胜人,

〔注〕率其真知而知各有所长则均。

〔疏〕忘心遣虑,率其直知,勿以谋模胜捷於物。

无以战胜人。

〔注〕以道应物,物服而无胜名。

〔疏〕先为清淡,以道服人,勿以兵战取胜於物。

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

〔注〕不知以何为善,则虽克非己胜。

〔疏〕夫应天顺人,而或灭凶珍逆者,虽亡国戮人而不失百姓之欢心也。若使诛杀人民,兼土并地,而意在责取,私养其身及悦其心者,虽复战克前敌,善胜於人,不知此胜於何处在,善且在谁边也。

君若勿已矣,修胸#8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樱。

〔注〕若未能已,则莫若修己之诚。

〔疏〕诚,实也。樱,扰也。事不得止,应须治国,若修心中之实,应二仪之生杀,无劳作法樱扰黎民。

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

〔注〕甲兵无所陈,非偃也。

〔疏〕大顺天地,施化无心,民以胜残,免脱伤死,何劳措意作法偃兵邪。

黄帝将见大院乎具茨之山,

〔疏〕黄帝,轩辕也。大魄,大道广大而魄然空寂也。亦言大魄,古之至人也。具茨,山名也。在荥#9阳密县界,亦名泰魄山。黄帝圣人,久冥至理,方欲寄寻玄道,故托逵具茨。

方明为御,昌寓胶乘,张若谓朋前马,昆合滑稽后车;

〔疏〕方明滑稽等,皆是人名。在右为縿,在左为御。前马,马前为导也。后车,车后为从也。

至於襄城之野二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注〕圣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虽欲之乎大魄,其可得乎。

〔疏〕涂,道也。今汝州有襄城县,在泰魄山南,即黄帝访道之所也。自黄帝已上至于滑稽,总有七圣也。注云,圣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虽欲之乎大魄,其可得乎。此注得之,今子重释也。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

〔疏〕牧马童子,得道人也。牧马日牧。适尔而值牧童,因问道之所在。

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疏〕若,汝也。然,犹是也。问山之处所,答云我知。

若知大魄之所存乎?曰:然。

〔疏〕存,在也。又问道之所在,答云知处。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陈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疏〕帝惊异牧童知道所在,因问缉理区宇,其法如何。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

〔注〕各自若则无事矣,无事乃可以为天下也。

〔疏〕异,何也。若,如也。夫欲修为天下,亦如治理身,身既无为,物有何事。故《老经》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予少而自游於六合之内,予适有督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於襄城之野。

〔注〕日出而游,日入而息。

〔疏〕六合之内,谓嚣尘之裹也。瞽病,谓风眩冒乱也。言我少游至道之境,栖心尘垢之外,而有眩病,未能体真。幸圣人教我修道,昼作夜息,乘日遨#10游,以此安居而逍遥处世。本有作车字者,谓乘日新以变化。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於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注〕夫为天下,莫过自放任,自放任矣,物亦奚樱焉。故我无为而民自化。

〔疏〕痊,除也。虚妄之病,久已痊除,任染而游心物外,治身治国,岂有异乎。物我混伺,故无事也。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注〕事由民作。

虽然,请问为天下。

〔注〕令民自得,铃有道也。

〔疏〕夫牧养苍生,实非圣人务。理虽如此,犹请示以要言。

小童辞。

〔疏〕无所说也。黄帝又问。

〔疏〕殷勤请小童也。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注〕马以过分为害。

〔疏〕害马者,谓分外之事也。夫治身莫先守分,故牧马之衍,可以养民。问既殷勤,聊为此答。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注〕师夫天然而去其过分,则大魄至也。

〔疏〕顿悟圣言,故身心爱敬,退其分外,至乎大魄,合乎天然之道,其在吾师乎。

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

〔疏〕世属艰危,时逢祸变,知谋之士,思而虑之,如其不然,则不乐也。

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

〔疏〕辫类县河,辞同炙辗,无谈说端故,则不欢乐。

察士无凌评之事#11则不乐,

〔疏〕机警之士,明察之人,若不容主客问讯,辞锋凌橾,则不乐也。

皆囿於物者也。

〔注〕不能自得於内而乐物於外,故可囿也#12。故各以所乐囿之,则万物不召而自来,非强之也。

〔疏〕此数人者,各有偏滞,未达大方,并囿域於物也。

招世之士兴朝,

〔疏〕推荐忠良,招致人物之士,可以与於朝廷也。

中民之士荣官,

〔疏〕治理四民,甚龙折中,斯人精干局分,可以荣官。

筋力之士矜难,

〔疏〕英髦壮士,有力如虎,时逢底难,务於济世也。

勇敢之士奋患,

〔疏〕武勇之士,果央之人,奋发雄豪,涤除祸息。

兵革之士乐战,

〔疏〕情好干戈,志存锋刃,如此之士,乐於征战。

枯槁之士宿名,

〔疏〕食寡衣褐,形容颇颊,留心寝宿,唯在声名也。

法律之士广治,

〔疏〕刑法之士,留情格条,惩恶劝善,其治大也。

礼教#13之士敬容,

〔疏〕节文之礼,矜敬容貌。

仁义之士贵际。

〔注〕士之不同若此,故当之者不可易其方。

〔疏〕世有述遭,时逢际会,则施行仁义以着名勋际会也。

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

〔注〕能同则事同,所以比。

〔疏〕比,和乐。古者因井为市,故谓之市井也。若乖本务,情铃不和也。

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

〔注〕业得其志故劝。

〔疏〕众庶之人各有事,旦暮称情,故自勉励。

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

〔注〕事非其巧则惰。

〔疏〕壮,盛也。百工功巧,各有器械,能顺其情,事斯盛矣。

钱财不积则贪者忧,

〔注〕物得所嗜而乐也。

权势不尤则夸者悲。

〔疏〕尤,甚也。夫责竞之人,爻聚财以适性;矜夸之士,假权势以娱心;事苟乖情,则忧悲斯生矣。

势物之徒乐变,

〔注〕权势生於事变。

〔疏〕夫祸起则权势尤,故以势陵物之徒乐祸变也。

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

〔注〕凡此诸士,用各有时,时用则不能自已也。苟不遭时,则虽欲自用,其可得乎。故贵贱无常也。

〔疏〕以前诸士,遭遇时命,情随事迁,故不无为也。

此皆顺比於岁,不物於易者也,

〔注〕士之所能,各有其极,若四时之不可易耳。故当其时物,顺其伦#14次,则各有用矣。是以顺岁则时序,易性则不物,物而不物,非毁如何。

〔疏〕比#15,次第也。夫士之所行,能有长短,用拾随时,成#16有次第,方之岁叔炎冻,不易於物。不物,犹不易於物者也。

驰其形性,漕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

〔注〕不守一家之能,而之夫万方以要时利,故有匐匍而归者,所以悲也。

〔疏〕驰惊身心,潜伏前境,至乎没命,不知反归,顽愚若此,深可悲欺也已矣。

庄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

〔注〕不期而中,谓误中者也,非善射也。若谓谬中为善射,是则天下皆可谓之羿,可乎?言不可也。

〔疏〕期,谓准的也。夫射无期准而误中一物,即谓之善射者,若以此为善射,可乎?

惠子曰:可。

〔疏〕谓宇内皆羿也。

庄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尧也,可乎?

〔注〕若谓掺中者羿也,则私自是者亦可谓尧矣。庄子以此明妄中者非羿而自是者非尧。

〔疏〕各私其是,故无公是也。而唐尧圣人,对桀为是。若各是其所是,则皆圣人,可乎?言不可。

惠子曰:可。

〔疏〕言各是其是,天下尽尧,有斯理,而惠施滞辨,有言无实。

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

〔注〕若皆尧也,则五子何为复#17相非乎?

〔疏〕儒,姓郑,名缓。墨,名翟也。杨,名朱。秉者,公孙龙字也。此四子者,并聪明过物,盖世雄辨,添惠施为五,各相是非,未知次定用谁为是。若天下皆尧,何为五复相非乎?

或者若鲁遽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

〔疏〕姓鲁,名遽,周初人。云冬取千年燥灰以拥火,须央出火#18,可以爨鼎;盛夏以瓦瓶盛水,汤中煮之,县瓶井中,须臾成冰也。而迷惑之俗,自是非徒#19,与鲁无异也。

鲁遽曰: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道也。

〔疏〕千年灰阳也,火又阳也,此是以阳召阳;井中阴也,水又阴也,此是以阴召阴。鲁遽此言非其弟子也。

吾示子乎吾道。於是为之调瑟,废一於堂,废一於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

〔注〕俱亦以阳召阳而横自以为是。

〔疏〕废,置也。置一瑟於堂中,置一瑟於室内,鼓堂中官角,室内弦应而动,斯乃五音六律声同故也,犹是以阳召阳也。

夫或改调一弦,於五音无当也,

〔注〕随调而改。

〔疏〕堂中改调一弦,则室内音无复应动,当为律不同故也。

鼓之,二十五弦皆动,

〔注〕无声则无以相动,有声则非同不应。今改此一弦而二十五弦皆改,其以急缓为调也。

〔疏〕应唯宫角而已密,二十五弦俱动,声律同者悉应动也。

未始异於声,而音之君已。

〔注〕鲁遽以此夸其弟子,然亦以同应同耳,未为独能#20其事也。

〔疏〕声律之外,曾更有异术。虽复应动不同,总以五音为其君主而已。既无他卫,何足以自夸。

且若是者邪?

〔注〕五子各私所见而是其所是,然亦无异於鲁遽之夸其弟子,未能相出也。

〔疏〕惠子之言,各私其是,务夸陵物,不异鲁遽,故云若是。

惠子曰:今夫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21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奚若矣?

〔注〕未始吾非者,各自是也。惠子便欲以此为至。

庄子曰:齐人镝子於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

〔注〕投之异国,使门者守之,出便与手不保其全。此齐人之不慈也,然亦自以为是,故为之。

〔疏〕阍,守门人也。齐之人弃蹢其子於宋,仍命以此,不亦我是?

其求鉼锺也以束缚,

〔注〕乃反以爱锺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

〔注〕唐,失也。失亡其子,而不能远索,遗其气类,而亦未始自非。人之自是,有斯谬矣。

〔疏〕钘,小锺也。唐,亡失也。求觅亡子,不偶境域;束缚钘锺,恐其损坏;贱子贵器为不慈,遗其气类,亦言我是。

夫楚人寄而蹢阍者,

〔注〕俱寄止而不能自投於高地也。

夜半於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於岑而足以造於怨也。

〔注〕岑,岸也。夜半独上人船,未离岸已共人斗。言齐楚二人所行若此,而未尝自以为非,今五子自是,岂异斯哉。

〔疏〕楚郢之人,因子客寄,近于江滨之侧#22,投蹢守门之家。夜半无人之时,辄入他人舟上,而船未离岑,已共舟人斗打,不怀恩德,更造怨辞,愚猥如斯,亦云我是。惠子之徒,此之类也。岑,岸也。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23,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

〔注〕暝目恣手。

〔疏〕 郢,楚都也。《汉书□扬雄传》作郢#24,乃因。郢人,谓泥画之人也,垩者,白善土也。漫,污也。庄生送亲知之葬,过惠子之墓,缅怀畴昔,仍起斯譬。暝目恣手,听声而斲,运斤之妙,遂成风声。若蝇翼者,言其神妙也。

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疏〕去垩漫而鼻无伤损,郢人立傍,容貌不失。元君闻其神妙,尝试召而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非夫不动之质,忘言之对,则虽至言妙斩而无所用之。

〔疏〕质,对也。匠石虽巧,必须不动之质;庄子虽贤,犹藉忘言之对。盖知惠子之亡,庄子丧偶,故匠人辍成风之妙响,庄子息濠上之微言。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谓#25云,至於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疏〕管仲,姓管,名仲,字夷吾,齐相也,是鲍叔牙之友人。桓公尊之,号曰仲父。桓公,即小白也,一匡天下,九合诸侯而为霸主者,管仲之力也。病病者,言是病极重也,大病者,至死也。既将属纩,故临问之,仲父死后,属付国政,与谁为可也。

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

〔疏〕问:国政欲与谁?答曰:与鲍叔也。

曰:不可。其为人絮廉善士也,其於不已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於君#26也,将弗久矣。

〔疏〕姓鲍,字叔牙,贞廉清絮善人也。而事猥之人,不如己者,不比数之,一闻人之过,至死不忘。率性廉直,不堪宰辅,上以忠直钩束於君,下以清明逆忤百姓,不能和混,故君必罪之。管仲贤人,通鉴於物,恐危社稷,虑害叔牙,故不举之也。

公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

〔注〕高而不亢。

〔疏〕姓隰,名朋,齐贤人也。叛,犹望也。混高卑,一荣辱,故己为卿辅,能遗富贵之尊;下抚黎元,须忘阜隶之贱。事不得止,用之可也。

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注〕故无弃人。

〔疏〕不及己者,但怀哀悲,辅弼齐侯,期於淳朴,心之所愧,不逮轩辕也。

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

〔疏〕圣人以道德拯物,贤人以财货济人也。

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於国有不闻也,

其於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疏〕运智明察,临於百姓,逆性物情。叔#27牙治国则不问物之小瑕,治家则不见人之过。勿已则隰朋可,总结以前义。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z#28,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

〔注〕敏,疾也。给,续括也。

〔疏〕狙,领猴也。山多猕猴,故谓之狙山也。恂,怖惧也。蓁,棘丛也。委蛇,从容也。攫z,腾掷也。敏给,犹速也。吴王浮江,邀游眺望,众狙恂惧,走避深棘。独一老狙,恃便敖王,王既怪怒。急速射之。

搏捷矢。

〔注〕捷,速也。矢往虽速而狙犹#29搏之。

〔疏〕搏,接也。捷,速也。矢,箭也。箭往虽速,狙皆接之,其敏捷也如此。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疏〕命,召也。相,助也,谓王之左右也。王既自射不中,乃召左右乱趋射之,於是狙抱树而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

〔疏〕姓颜,字不疑,王之友也。殛,死也。予,我也。狙矜伐劲巧,恃赖方便,傲慢於王,遂遭死殛。嗟此狡兽,可以戒人,勿淫声色,骄豪於世。

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30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注〕称其忘巧遗色而任夫素朴。

〔疏〕姓董,名梧,吴之贤人也。锄,除去也。既奉王教,於是退归,悔过自新,师於有道,除其美色,去其声乐,重素朴,辞荣华,修德三年,国人称其贤善。

南伯子景隐几而坐,仰天而嘘。

〔疏〕犹是《齐物》中南郭子綦也。其隐几等义,并具解《内篇》。

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

〔疏〕颜成,子綦门人也。尤,甚也。每仰叹先生忘物之甚,必固形同槁骸,心若死灰。慕德殷勤,有此嗟咏也。

曰:吾尝居山穴之口#31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

〔注〕以得见子綦为荣。

〔疏〕山穴,齐南山也。田禾,齐王姓名。子綦隐居山穴,德音遐振,齐主暂睹,以见为荣,所以一国之人三度庆贺也。

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宝之。

〔疏〕我声名在先,故使物知我;我便是卖於名声,故田禾见而则之。

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

〔疏〕若我韬光晦迹,不有声名,彼之世人何得知我?我若名价不贵,彼何得见而则之?只为不能灭迹匿端,故为物之所鬻常之。

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

〔疏〕丧,犹亡失#32也。子綦悲叹世人,拾己慕他,丧失其道。

吾又悲夫悲人者,

〔疏〕夫道无得丧而物有悲乐,故悲人之自丧者亦可悲也。

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注〕子綦知夫为之不足以救彼而适足以伤我,故以不悲悲之,则其悲稍去,而泊然无心,枯槁其形,所以为日远矣。

〔疏〕夫玄道冲虚,无丧无乐,是以悲人自丧及悲者,虽复前后悲深浅称异,咸未偕道,故亦可悲。悲而又悲,遣之又遣,教既彰矣,玄玄之理斯着,与众妙相符,故曰而深远矣。

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放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於此言已。

〔注〕古之言者,必於会同。

〔疏〕觞,酒器之总名,谓以酒燕之也。爵亦酒器,受一升。古#33人欲饮,必先#34祭其,宜僚沥酒祭,故祝圣人,愿与孔子於此言论也。

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

〔注〕圣人无言,其所言者,百姓之言耳,故曰不言之言。苟以言为不言,则虽言出於口。故为未之尝言。

於此乎言之。

〔注〕今将於此言於无言。

〔疏〕夫理而教不言矣,教而理未之尝言也。是以圣人妙体斯趣,故终曰言而未尝言也。孔子应宜僚之请,故於此亦言於无言矣。

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

〔注〕此二子息讼以默,澹泊自若,而兵难自解。

〔疏〕姓熊,字宜僚,楚之贤人,亦是勇士沉默#35者也。居於市南,因号曰市南子焉。楚白公胜欲因作乱,将杀令尹子西。司马子綦言熊宜勇士也,若得,敌五百人,遂遣使屈之。宜僚正上下弄丸而戏,不与使者言。使因以剑乘之,宜僚曾不惊惧,既不从命,亦不言他。白公不得宜僚,反事不成,故曰两家难解。姓孙,字叔敖,楚之令尹,甚有赞德者也。郢,楚都也。投,息也。叔敖蕴籍实知,高枕而逍遥,会理忘言,执羽扇而自得,遂使敌国不侵,折冲千里之外,楚人无事,修文德,息其武略。彰二子有此功能,故可与仲尼晤言,赞扬玄道也。

丘愿有喙三尺。

〔注〕苟所言非己,则虽终身言,故为未尝言耳。是以有喙三尺,未足称长,凡人闭口,未是不言。

〔疏〕喙,口也。苟其言当,即此无言。假余喙长三尺,与闭口何异,故愿有之也。

彼之谓不道之道,

〔注〕彼,谓二子。

〔疏〕彼,谓所诠之理。不道而道,言非道非不道也。

此之谓不言之辩,

〔注〕此,谓仲尼。

〔疏〕此,谓能诠之教。不言而言,非言非不言也。子玄乃云此谓仲尼,斯注粗浅,失之远矣。夫不道不言,斯乃探微索隐,穷理尽性,岂二子之所能邪。若以甘寝弄丸而称息讼以默者,此则默语县隔,丘何得有喙三尺乎?故不可也。又此一章,盛谈玄极,观其文势,不关孙熊明矣。

故德总乎道之所一。

〔注〕道之所容者虽无方,然总其大归,莫过於自得,故一也。

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

〔注〕言出其分,非至如何。

〔疏〕天至道之境,重玄之域,圣心所不能知,神口所不能辨,若以言知索真,失之远矣。故德之所总,言之所然者,在於至妙之一道也。

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

〔注〕各自得耳,非相同也,而道一也。

〔疏〕夫一道虚玄,州曾无涯量,而德有上下,谁不能周备也。本有作同字者,言德有优劣,未能同道也。此解前道之所一也。

知之所不能知者,辩不能举也;

〔注〕非其外#36,故不能举。

〔疏〕 夫知者玄道,所谓妙绝名言,故非辫说所能胜举也。此解前知之所不知也。

名若儒墨而凶矣。

〔注〕夫儒墨欲同所不能同,举所不能举,故凶#37。

〔疏〕夫执是竞非,而名同儒墨者,凶祸斯及矣。

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

〔注〕明受之无所辞,所以成大。

〔疏〕百川竞注,东流不息,而巨海容纳,曾不辞惮。此据东海为言,亦宏博之至也已。

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

〔注〕泛然都任。

〔疏〕前举海为谕,此下合譬也。圣人德合二仪,故并包天地;仁覃无外,故泽及天下;成而不处,故不知谁为;推功於人,故莫识其氏族矣。

是故生无爵,

〔注〕有而无之。

死无谧,

〔注〕谥所以名功,功不在己,故虽谥而非己有。

〔 疏〕 夫人处世,生有名位,死定谥号,所以表其实也。圣人生既以功推物故死亦无可谥也。

实不聚,

〔注〕令万物各知足。

〔疏〕纵有财德,悉分散於人也。

名不立,

〔注〕功非己为,故名归於物。

〔疏〕夫名以名实,实既不聚,故名将安寄也。

此之谓大人。

〔注〕若为而有之,财小矣。

〔疏〕总结以前。忘於名谥之士,可谓大德之人。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注〕贤出於性,非言所为。

〔疏〕善,喜好也。夫犬不必吠,贤人岂复多言。

而况为大乎。

〔注〕大人愈不可为而得。

〔疏〕夫好言为贤,犹自不可,况惑心取拾於大乎。

夫为大不足以为大,而况为德乎。

〔注〕唯自然乃德耳。

〔疏〕爱心宏博谓之大,冥符玄道谓之德。夫有心求大,於理尚乖,况有情为德,固不可也。

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

〔注〕天地大备,非求之也。

〔疏〕备,具足也。夫二仪覆载,亭毒无心,四叙周行,生成庶品,盖何术焉,而万物必备。

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

〔注〕知其自备者,不拾己而求物,故无求无失无弃也。

〔疏〕夫体弘自然之理而万物素备者,故能於物我之际淡然忘怀,是以无取无拾,无失无丧,无证无得,而不以物境易夺己心也。

反己而不穷,

〔注〕反守我理,我理自通。

〔疏〕只为弘备,故契於至理。既而反本还原,会己身之妙极而无穷竟者也。

循古而不摩,

〔注〕顺常性而自至耳,非摩拭。

〔疏〕循,顺也。顺於物性,无心改作,岂复摩饰而矜之。

大人之诚。

〔注〕不为而自得,故曰诚。

〔疏〕诚,实也。夫反本还原,因循万物者,斯乃大圣之人自实之德也。

子綦有八子,陈诸前,召九方歅曰:为我相吾子,孰为祥?

〔疏〕子綦,楚司马子綦也。陈,行列也。诸,於也。九#38方,姓也;歅名也。孰,谁也。祥,善也。九方歅,善相者也。陈列诸子於庭前,命方歅令相之,八子之中,谁为吉善。

九方歅曰:捆也为祥。

〔疏〕捆,子名也。言八子之中,捆最祥善也。

子綦瞿然喜曰:奚若?

〔疏〕瞿然,惊喜貌。闻子吉祥,故容貌惊喜,问其祥善貌相如何。

曰:捆也将与国君同食以终其身。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於是极也。

〔疏〕索然,涕出貌。方歅识见浅近,以食肉为祥,子綦鉴深玄妙,知其非吉,故悯其凶极,悲而出涕。

九方歅曰: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39父母乎。今夫子闻之而泣,是御福也。子则祥矣,父则不祥。

〔疏〕三族,谓父母族也,妻族也。御,拒行也。夫共国君食,尊荣富贵,恩被三族,何但二亲。子享吉祥,父翻涕泣,斯乃御福德也。

子綦曰:歅,汝何足以识之,而捆祥邪?尽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

〔疏〕自,从也。方歅小巫,识鉴不远,相捆祥者,不过酒肉味入於鼻口。方歅道术,理尽於斯,讵知酒肉由来,从何而至。

吾未尝为牧而将生於奥,未尝好田而鹑生於宎,若勿怪,何邪?

〔注〕夫所以怪,出於不意故也。

〔疏〕牂,羊也。奥,西南隅未地,羊位也;牂,东南隅辰地也,辰为鹑位;故言牂生也。夫羊须牧养,鹑因畋猎,若禄藉功着,然后可致富贵。今捆而功行未闻,而与国君同食,何异乎无牧而忽有羊,不田而获鹑也。非牧非田,怪如何也。

吾所与吾子游者,游於天地#40。

〔注〕不有所为。

吾与之邀乐於天,吾与之邀食於地;

〔注〕随所遇於天地耳。邀;遇也。

〔疏〕邀,遇也。天地,无心也。子綦体道,虚忘顺物,自足於性分之内,敖游乎天地之间,所造皆适,不待欢娱,所通斯食,岂资厚味邪。

吾不与之为事,不与之为谋,不与之为怪;

〔注〕怪,异也。循常任性,脱然自尔。

〔疏〕忘物,故不为事;忘智,故不为谋;循常,故不为怪。

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

〔注〕斯不为也。

〔疏〕诚,实也。乘二仪之实道,顺万物以逍遥,故不与物更相撄扰。

吾与之一委蛇而不与之为事所宜。

〔注〕斯顺耳,无择也。

〔疏〕委蛇,犹纵任也。心境不二,从容任物,事既非事,何宜便之可为乎。

今也然有世俗之偿焉。

〔注〕夫有功於物,物乃报之。吾不为功而偿之,何也?

〔疏〕夫报功赏#41德者,世俗务也。苟体道任物,不立功名,何须功之偿哉。

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殆乎,非我与吾子之罪,几天与之也。

〔注〕今无怪行而有怪征,故知其天命也。

〔疏〕殆,危也。几,近也。夫有怪异之行者,必怪异之征祥也。今吾子未有怪行而有怪征,必遭殆者,斯乃近是天降之灾,非吾子之罪。

吾是以泣也。

〔注〕夫为而然者,勿为则已矣。不为而自至,则不可奈何也,故泣之。

〔疏〕罪若由人,庶其修改,既关天命,是以泣也。

无几何而使捆之於燕,盗得之於道,全而鬻之则难,不若刖之则易,

〔注〕全恐其逃,故不如刖之易售也。

〔疏〕无几何,谓俄顷间也。楚使捆聘燕,途道之上,为贼所得,略捆为奴。而全形卖之,恐其逃窜,故难防御,则刖足,不虑其逃,故易售。

於是乎刖而鬻之於齐,适当渠公之街然身食肉而终。

〔疏〕渠公,齐之富人,为街正。捆之既遭刖足,卖与齐国富商之家,代主当街,终身肉食也。字又作术者,云:渠公,屠人也,卖捆在屠家,共主行宰杀之术,终身食肉也。

啮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

〔疏〕啮缺逢遇许由,仍问欲何之适。

曰:将逃尧。

〔疏〕答曰:将欲逃避帝尧。

曰:奚谓邪?

〔疏〕问其何意。

曰:夫尧,畜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后世其人与人相食与。

〔注〕仁者争尚之原故也。

〔疏〕畜畜,盛行貌也。成行偏爱之仁,乖於淳和之德,恐宇内丧道之士犹甚浇季,将来逐迹,百姓饥荒,仓廪既虚,民必相食,是以逃也。

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

〔疏〕夫民,抚爱则亲,利益则至来,誉赞则相劝勉,与所恶则众离散,故黔首聚散,盖不难也。

爱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

〔注〕仁义既行,将伪以为之#42。

〔疏〕夫利益苍生,爱育群品,立#43功聚众,莫先仁义。而履仁蹈义,捐率於中者少,托於圣迹以规名利者多,是故行仁义者,矫性伪情,无诚实者也。

且假夫禽贪者器。

〔注〕仁义可见,则夫贫者将假斯器以获其志。

〔疏〕器,圣迹也。且贪於名利,险於禽兽者,必假夫仁义为其器者也。

是以一人之断制利天下,

〔注〕若夫仁义各出其情,则其断制不止乎一人。

〔疏〕荣利之徒,负於仁义,恣其熓毒,断制天下。向无圣迹,岂得然乎。

譬之犹一覕也。

〔注〕覕,割也。万物,万形而以一剂割之,则有伤也。

〔疏〕覕,割也。若以一人制服天下,譬犹一刀割於万物,其於损伤彼此多矣。

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矢。

〔注〕外贤则贤不伪。

〔疏〕夫贤圣之迹,为利一时,万代之后,必生贼害,唯能忘外贤圣者其知之妙也。

有暖姝者,有濡需者,有卷娄者。

〔疏〕此略摽#44,下解释。

所谓暖姝者,学一先生之言,则暖暖姝姝而私自悦也,自以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

〔注〕意尽形教,岂知我之独化於玄冥之境哉。

〔疏〕暖姝,自许之貌也。小见之人,学问寡薄,自悦#45足,谓穷微极妙,岂知所学未有一物可称也,是以谓暖姝者,此言结前也。

是以谓暖姝者也。濡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鬣#46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

〔疏〕濡需,矜夸之貌也。豕,猪也。言虱寄猪体上,择疏长之毛鬣,将为广大宫室苑囿。蹄脚奎限之所,股脚乳旁之间,用为温暖利便。岂知屠人忽操汤火,攘臂布草而杀之乎。即己与家俱焦斓者也。谕流俗寡识之人,耽好情欲,与豕虱濡需喜叹无异也。

此以域进,此以域退,

〔疏〕域,境界也。虱则逐豕而有亡,人则随境而荣乐,故谓之域进退也。

此其所谓濡需者也。

〔注〕非夫通变邈世之才而偷安乎一时之利者,皆豕虱者也。

〔疏〕此结也。

卷娄者,舜也。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性悦之,

〔疏〕卷娄者,谓背项俛曲,俯前挛卷而偃偻也。羊肉膻腥,无心慕蚁,蚁闻而归之。舜有仁行,不慕百姓,百姓悦之。故羊肉比舜,蚁况百姓。

故三徙成都,至邓之墟#47而十有万家。

〔疏〕舜避丹朱,又不愿众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从者十万,所居之处,自成都邑。至邓墟,地名也。

尧闻舜之贤,举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来之泽。

〔疏〕地无草木曰童土。尧闻舜有贤圣之德,妻以娥皇女英,举以自代,让其天下。居不毛土,历试艰难,望邻境承仪,苍生蒙泽。

舜举乎童土之地,年齿长矣,聪明衰矣,而不得休归,所谓卷娄者也。

〔注〕圣人之形,不异凡人,故耳目之用衰也,至於精神,则始终常全耳#48。若少则未成,及长而衰,则圣人之圣曾不崇朝,可乎?

〔疏〕既登九五,威跨万乘,慜念苍生,忧怜凡庶,於是年齿长老,耳目衰竭,无由休息,岂得归宁。偃偻孪卷,形劳神倦,所谓巷娄者也。

是以神人恶众至,

〔注〕众自至耳,非好而致也#49。

〔疏〕三徙远之,以恶也。

众至则不比,不比则不利也。

〔注〕明舜之所以有天下,盖於不得已耳,岂比而利之。

〔疏〕比,和也。夫众聚则不和,不和则不利於我也。

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

〔疏〕炀,温也。夫不测神人,亲疏一观,抱守温和,可谓真圣。

於蚁弃知,於鱼得计,於羊弃意。

〔注〕於民则蒙泽,於舜则形劳。

〔疏〕不慕羊肉之仁,故於蚁弃智也;不为膻行教物,故於羊弃意也;既遗仁义,合乎至道,不濡沬,相忘於江湖,故鱼得计。此斥虞舜膻行,故及斯言也。

以目视目,以耳听耳,以心复心。

〔注〕此三者,未能无其耳目心意也。

〔疏〕夫视目之所见,听耳之所闻,复心之所知,不逐物於分外而知止其分内者,其真人之道也。

若然者,其平也绳,

〔注〕未能去绳而自平。

〔疏〕绳无心而正物,圣忘怀而平等。

其变也循。

〔注〕未能绝迹而玄会。

〔疏〕循,顺也。处世和光,千变万化,大顺苍生,曾不逆寡。

古之真人,以天待之#50,

〔注〕居无事以待事,事斯得。

〔疏〕如上所解,即是玄古真人,用自然之道,虚其心以待物。

不以人入天。

〔注〕以有事求无事,事愈荒。

〔疏〕不用人事取拾,乱於天然之智。

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

〔注〕死生得失,各随其所居耳,於生为得,於死或复为失,未始有常也。

〔疏〕夫处生而言,即以生为得;若据死而语,便以生为丧。死生既其无定,得失的在谁边?噫,未可知也。是以混死生,一得丧,故谓之真人矣。

药也其实,堇也,桔梗也,鸡壅也,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

〔注〕当其所须则无贱,非其时则无贵,贵贱有时,谁能常也。

〔疏〕菫,乌头也,治风痹。桔梗治心腹血。鸡壅即鸡头草也,服延年。豕零,猪苓根也,似猪卯,治渴病。此并贱药也。帝,君王也。夫药无贵贱,愈病则良,药病相当,故便为君主。乃至目视耳听,手捉心知,用有行藏,时有兴废。故时之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此事必然,故何可言尽也。

勾践也以甲楯三千栖於会稽。

〔疏〕勾践,越王也。会稽,山名也。越为吴军所残,窘迫退走,栖息於会稽山上也。

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种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

〔疏〕种,越大夫名。其时勾践大败,兵唯三千,走上会稽山,亡灭非远,而种密谋深智,亡时可在,当时矫与吴和,后二十二年而灭吴矣。夫狡兔死,良狗烹,敌国灭,忠臣亡,数其然也。平吴之后,范蠡去越而游乎江海,变名易姓,韬光晦迹,即陶朱公是也。大夫种不去,为勾践所诛,但知国亡而可以存,不知愁身之必死也。字亦有作种者,随字读之。

故曰:鸦目有所适,鹤经有所节,解之也悲。

〔注〕各适一时之用,不能靡所不可,则有时而失,有时而失,故有时而悲矣。解,去也。

〔疏〕鸱目昼暗而夜开,则适夜不适昼;鹤经禀分而长,则能长不能短。枝节如此,故解去则悲,亦犹种暗於谋身,长於存国也。

故曰,风之过河也有损焉,日之过河也有损焉。

〔注〕有形者自然相与为累,唯外乎#51形者磨之而不磷。

〔注〕风日是气,河有形质。凡有形气者,未能无累也。而风吹日累,必有损伤,恃源而往,所以不觉。亦犹吴得越之后,谋臣必恃其功勋,以无后虑遭戮。是知物相利相必相为害也。

谓#52只风与日相与守河,而河以为未始其撄也,

〔注〕实已损矣而不自觉。

恃源而往者矣。

〔注〕所以不觉,非不损也,恃源往也。

〔疏〕恃,赖也。撄,损也。风之与日,相与守河,於河撄损而不知觉,恃其源流。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

〔注〕无意则止於分,所以为审。

〔疏〕审,安定也。夫水非土则不安,影无人则不见,物无造物则不立,故三者相守而自以为固。而新故不住,存亡不停,昨日之物,於今已化,山舟潜遁,昧者不知,斯之义也。

故目之於明也殆,耳之於聪也殆,心之於殉也殆。

〔注〕有意则无崖,故殆。

〔疏〕殉,遂也。夫视目所见,听耳所闻,任心所逐,若目求离朱之明,耳索师旷之聪,心逐无崖之知,欲不危殆,其可得乎。

凡能其於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给改。

〔注〕所以贵其无能而任其天然。

〔疏〕夫运分别之智,出於藏府而自伐能者,必致危亡也。故虽有成功,不还周给而改悔矣。

祸之长也兹萃,

〔注〕萃,聚也。苟不能忘知,则祸之长也多端矣。

〔疏〕滋,多也。萃,聚也。役於藏府,自显其能,故凶灾祸患,增长而多聚之也。

其反也缘功,

〔注〕反守其性,则其功不作而成。

〔疏〕自伐己能而反招祸败者,缘於功成不退故也。

其果也待久。

〔注〕欲速则不果。

〔疏〕夫诚意成功,次定矜伐#53。有待之心,其日固久。

而人以为己宝,不亦悲乎。

〔注〕己宝,谓有其知能。

〔疏〕流徙之人,心处愚暗,宝贵己能,成功而处,执滞如是。甚可悲伤。

故有亡国戮民无已,

〔注〕皆有其身之祸。

〔疏〕贪土地为己有大宝,取之无道,国破家亡,残害黎元无数,无穷已也。

不知问是也。

〔注〕不知问祸之所由,由乎有心,而修心以救祸也。

〔疏〕世有明人,是为龟镜。不知问祸败所由,唯恶贫贱,愚之至也。

故足之於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

〔疏〕践,蹍,俱履蹈也。夫足之能行,必履於地,仍赖不践之土而后得行,若无余地,则无由安善而致博远也。此举譬也。

人之於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之所谓也。

〔注〕夫忘天地,遗万物,然后蜩翼可得而知也,况欲知天之所谓,而可以不无其心哉。

〔疏〕知有明暗,能有少多,各止其分,则物逍遥。是以地藉不践而得行,心赖不知而能照。所以处寂养恬,天然之理,故《老经》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合谕也。

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

〔疏〕此略摽能知七大之者,可谓造极。自此以下历解义。

大一通之,

〔注〕道也。

〔疏〕一是阳数。大一,天也。能通生万物,故曰通。

大阴解之,

〔注〕用其分内,则万事无滞也。

〔疏〕大阴,地也,无心运载而无分解,物形之也。

大目视之,

〔注〕用万物之自见,亦大目也。

〔疏〕各视其所见谓大目。

大均缘之,

〔注〕因其本性,今各自得,则大均也。

〔疏〕缘,顺也。大顺也物物各性足均平。

大方体之,

〔注〕体之使各得其分,则万方俱得,所以为大方也。

〔疏〕万物之形,各有方术,蜘蛛结网之类,斯体达之。

大信稽之,

〔注〕命之所期,无令越逸,斯大信也。

〔疏〕信,实也。稽,至也。循而任之,各至其实,斯大信也。

大定持之。

〔注〕真不挠则自定,故持之以大定,斯不持也。

〔疏〕物各信空,持而用之,其理空矣。

尽有天,

〔注〕夫物未有无自然者也。

〔疏〕上来七大,未有不由其自然者也。

循有照,

〔注〕循之则明,无所作也。

〔疏〕循,顺也。但顺其天然,智自明照。

冥有枢,

〔注〕至理有极,但当冥之,则得其枢要也。

〔疏〕窈冥之理,自有枢机,而用之无劳措意也。

始有彼。

〔注〕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

〔疏〕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也。

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

〔注〕夫解任彼,则彼自解;解之无功,故似不解。

〔疏〕体从彼学而解也,戒小成性,故不似解。

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

〔注〕明彼知也。

〔疏〕能忘其知,故似不知也。

不知而后知之。

〔注〕我不知则彼知自用,彼知自用则天下莫不皆知也。

〔疏〕不知而知,故不知而后知,此是真知。

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

〔注〕应物宜而无方。

而不可以无崖。

〔注〕各以其分。

颉滑有实,

〔注〕万物虽颌滑不同,而物物各自有实也。

〔疏〕颌滑,不同也,万物纷扰,颌滑不同,统而治之,成资实道。

古今不代,

〔注〕各自有故,不可相代。

〔疏〕古自在古,不从古以来今;今自存今,亦不从今以生古;物各有性,故不相代换也。

而不可以亏,

〔注〕宜各尽其分也。

〔疏〕时不往来,法无迁贸,岂赖古以为今邪。

则可不谓有大扬摧乎。

〔注〕摧而扬之,有大限也。

〔疏〕如上所问,其道广大,岂不谓显扬妙理而摧实论之乎。

阖不亦#54问是已,奚惑然为。

〔注〕若问其大摧,则物有至分,故忘己任物之理可得而知也,奚为而惑若此也。

〔疏〕阖,何不也。奚,何。无识之类若夜游,何不询问圣人。乙及其弱丧而迷惑困苦如是何为也。

以不惑解惑,复於不惑,是尚大不惑。

〔注〕夫惑不可解,故尚大不惑,愚之至也,是以圣人从而任之,所以皇王殊迹,随世为名也。

〔疏〕不惑圣智,惑於凡情也。以圣智之言辨於凡惑,忘得反本,复乎真根,而不能得意忘言而执乎圣迹,贵重明言,以不惑为大,此乃欲尚不惑,岂能除惑哉。斯又遣於不惑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六竟

#1郭庆藩引文『则』作『斯』。

#2『大』字依正文当改作『犬』。

#3《阙误》引文如海、张君房本『乎』俱作『于』。

#4世德堂本『又』作『而』。

#5郭庆藩引文『食』作『良』。

#6郭庆藩引文『滋』作『兹』,『弊』作『旅』。

#7王孝鱼依〔注〕文改『徒』作『走』。

#8原作『胃』疑为『胸』之讹,今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及文意改正。

#9『荧』当作『荣』。

#10『敖』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作『遨』。

#11《阙误》引文成张三本『事』俱作『辞』。

#12赵本无『故可囿也』四字。

#13世德堂本『教』作『乐』。

#14『俭』疑『伦』之讹,今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

#15『此』疑『比』之讹,今依正文改。

#16郭庆藩引文改『成』作『咸』。

#17赵本无『复』字。

#18依上下文,『大』当作『火』。

#19郭庆藩引文『徒』作『他』。

#20『为』字世德堂本在『独能』下,赵谏议本在『亦以』下。

#21世德堂本『拂』作『排』。

#22『之网』疑『之侧』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意当改。

#23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漫』作『慢』。

#24郭庆藩引文『郢』作『獶』,『乃』下『因』字作『回反』二字。

#25王孝鱼依江南古藏本及李氏本改『谓』作『讳』。

#26原作『若』,诸本皆作『君』,又依文意改正。

#27原作『长』,依上文改『长』作『叔』。

#28四库本『z』作『抓』。

#29四库本『犹】下有『能』字,『搏』下无『之』字。

#30浙江书局本〔锄〕作『助』。

#3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口』均作『中』。

#32『生』疑『失』之误,今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

#33『大』字依正文、〔注〕文改作『古』。

#34郭庆藩引文认为『先』字宜在『其』下。

#35『沉』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注文改作『默』。

#36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外』均作『分』。

#37赵本『凶』下有『也』字。

#38『九』字依正文补。

#39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况』下有『於』字。

#40《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地』下有『也』字。

#41郭庆藩引文改『赏』作『偿』。

#42赵本『之』下有『也』字。

#43『之』字依郭藩引文改作『立』。

#44郭庆藩引文『摽』作『摽』,下同。

#45王孝鱼依正文『悦』下补『自』字。

#46《阙误》引张君房本『鬣』下有『长毛』二字。

#47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墟』均作『虚』。

#48赵本无『耳』字。

#49世德堂本『也』作『之』,赵本无『也』字。

#50《阙误》引张君房本『之』作『人』。

#5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乎』均作『夫』。

#5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谓』俱作『请』。

#53『成』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作『伐』。

#54赵本『不亦』作『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