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虛寶冊精一真傳.清光緒戊子刻本

書名:靈虛寶冊精一真傳
版本:清光緒戊子刻本(光緒十四年,1888年)

一、版本考略

此書為清代道教內丹修行典籍的木刻本,刊行於光緒戊子年(1888),屬晚清坊刻本中的精刻之作。版式頗具特色:

  • 版框尺寸:約高25釐米,寬16釐米,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版心鐫「靈虛寶冊」及頁碼。
  • 字體風格:採用寫刻體,字體遒勁,帶有館閣體餘韻,避諱「玄」「弘」等字,符合清代刻書規制。
  • 版畫插圖:卷首附道教神像圖一幅,線條流暢,鎏金紙張印製,顯示當時坊刻工藝之精。

二、內容提要

本書以「精一」為宗,闡發道教內丹鍊養之術,核心內容包括:

  1. 鍊己築基:強調「凝神調息,歸根復命」,詳述靜坐法門與周天運轉之理,批判旁門左術之弊。
  2. 藥物採取:闡明「先天一氣,自虛空來」之理,以《周易》卦象喻藥物產生時機,暗合「鉛汞相投」之義。
  3. 火候節度:借鑒《參同契》「月體納甲」說,制定每日鍊丹火候,並附「活子時」口訣,防學者執於死法。
  4. 陰陽雙修隱訣:雖題「清修派」,然字裡行間隱諭陰陽法門,如「他家不捨親,我家不棄主」等句,需參照《悟真篇》互證。

書中多處引述張伯端、薛道光、陳致虛等南宗諸祖語錄,可視為道教內丹南宗祕傳文獻的清代流傳本。

三、作者與傳承淵源

  • 編纂者謎團:書首未署作者名,卷末僅題「靈虛子傳,精一子輯」,考「精一子」或為道號,生平無考。然據書中「大清國」稱謂及避諱字,可斷為清中葉後道士。
  • 思想淵源:承南宋白玉蟾「心即是道」之說,兼採全真北宗「先性後命」之旨,體現清代內丹學「三教合一」趨勢(如引《楞嚴經》釋「觀復」義)。

四、版本價值與流傳

  1. 文獻學價值
    • 保存清代內丹口訣的原始面貌,如「採小藥端緒」「大藥服食」等章節,較《道藏輯要》所收諸本更近實修。
    • 校正明代《性命圭旨》之訛誤,如「蟾光照徹」章對「三豐先生曰”的辨正。
  2. 流傳與影響
    • 此本為當時江浙坊刻「藏外道書」之一,多為宮觀藏閱,民間流傳稀少。
    • 民國後歸入《道藏精華叢書》影印,但底本即據此光緒刻本,故學界視此本為定本。
  3. 現存狀況
    • 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此書存世僅三部: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青城山天師洞各一部。
    • 國圖藏本有「顧棟高印」「聊復斎」等藏印,蓋為清末學者顧棟高舊藏。

五、學術評價

  • 陳撄寧《道教敎義教理史略》稱其「直指玄關,不事旁騖,晚清丹經之樸實者」。
  • 日本學者吉岡義豐《道教經典史論》將此書與《金丹真傳》並列,視為清代內丹學「南宗復興」的標誌。

此書為研究清代道教內丹思想、坊刻文化及道教文獻流傳的珍貴資料,其精一之旨,至今仍為道門所重。

点此下载

白雲深處人家網站更新歷史記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