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本校正解註釋文素問靈樞.金元起.王冰.林億.孫兆改誤

《京本校正解註釋文素問靈樞》综合解析

一、书籍基本信息

  • 书名:《京本校正注释音文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
  • 编纂者:明代赵植吾(成化年间,1465~1487)
  • 内容构成
    • 主体:包含《素问》十二卷、《灵枢》二卷及《素问遗篇》一卷。
    • 附录:宋代刘温舒《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三卷、明代熊均《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运气音释补遗》两书。
  • 版本信息:现存明福建书林詹林所进贤堂刻本,为明代赵府居敬堂刻书盛期产物。
  • 底本基础:以隋代全元起训解、唐代王冰次注、宋代林亿等校正、孙兆改误的版本为基础,并参考史崧整理本。

二、作者与注家贡献

1. 金元起(全元起)

  • 贡献:南朝梁代医家,著《素问训解》八卷,为现存最早的《素问》注本之一。其注本在宋代散佚,仅通过林亿《新校正》保留部分注释。
  • 学术地位:其训解以实证为基础,强调解剖与临床实践,对后世《素问》研究有奠基作用。

2. 王冰

  • 贡献:唐代医家,号启玄子,于唐宝应中(762-763年)任太仆令,整理《素问》残卷,补入“旧藏之卷”第七卷(运气部分),成《次注素问》二十四卷,八十一篇。
  • 学术特点
    • 编次与注释:重新编次《素问》,系统注释,对经旨多有发挥,如阴阳互根、运气学说等。
    • 治学态度:严谨,以朱书区分古今文字,虽宋林亿校订时已朱墨混杂,但其方法影响深远。
  • 地位:其注本成为后世《素问》研究的基础,被誉为“医之始祖”的关键整理者。

3. 林亿与孙兆

  • 林亿:北宋医官,仁宗嘉祐年间与孙奇、高保衡等校订医书,对《素问》进行大规模校正,正谬误六千余字,增注义二千余条,形成“新校正”本。
  • 孙兆:北宋医家,孙用和之子,参与《素问》校正,其《素问注释考误》十二卷(明史误收)可能为校正成果之一。孙兆改误侧重实证,对《灵枢》解剖内容有重要校勘。
  • 合作成果:林亿等校订的《素问》新校正本,保留全元起本篇目,辨伪运气篇,校文冠以“新校正云”,成为权威版本。

4. 史崧

  • 贡献:南宋时进献家藏《灵枢经》九卷本,勒为二十四卷,增修“音释”,形成史崧本,为《灵枢》现存最早版本。
  • 学术价值:其整理本保留了《灵枢》的解剖学基础,如“脾与胃以膜相连”等实证描述,对后世藏象理论研究有重要影响。

三、内容结构与学术价值

1. 内容结构

  • 《素问》部分
    • 卷次:十二卷,依王冰注本,包含运气七篇(如《天元纪大论》等)。
    • 附录:刘温舒《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三卷,阐述五运六气理论;熊均《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等,以图解形式简化运气学说。
  • 《灵枢》部分
    • 卷次:二卷,依史崧整理本,包含解剖学内容(如《本藏》《肠胃》等篇)。
    • 特点:重实证,如“脾藏营”对应现代胰腺功能,“卫出下焦”等争议条款的校勘。

2. 学术价值

  • 经学价值
    • 版本学:明福建刻本保留宋元递修特征,为《素问》《灵枢》现存最早合刻本之一,对研究版本演变有重要价值。
    • 校勘学:林亿新校正本正谬误六千余字,增注义二千余条,保留全元起本篇目,是《素问》文本定型的关键。
  • 医学价值
    • 解剖学基础:《灵枢》保留“脾与胃以膜相连”“卫出下焦”等实证描述,对应现代解剖学,纠正后世对藏象的哲学化误解。
    • 运气学说:王冰补入运气七篇,林亿新校正辨伪佚篇,形成完整的五运六气体系,影响中医气候医学发展。
  • 文献学价值
    • 注家集成:集成全元起、王冰、林亿、孙兆等注家成果,是《内经》注解的集大成者。
    • 附录价值:刘温舒、熊均的运气图解,简化复杂理论,便于临床应用。

四、版本对比与研究动态

1. 版本对比

  • 明福建刻本:现存最早合刻本,赵植吾编纂,进贤堂刻印,保留宋元递修特征,如版片修补痕迹。
  • 宋林亿新校正本:为《素问》权威版本,明刻本依此整理,但《灵枢》部分依史崧本,与宋本《灵枢》校勘情况不同。
  • 现代整理本:如1996年中华书局缩印本、2006年《灵枢》校勘本,参考明刻本及敦煌写本,修正“卫出下焦”等争议条款。

2. 研究动态

  • 争议与讨论
    • “卫出下焦”校勘:明刻本作“卫出下焦”,与《太素》“卫出中焦”矛盾,现代研究结合解剖学支持“中焦”说,认为明刻本可能传抄误。
    • 脾藏象实证:贺娟等学者通过解剖学对应,提出《灵枢》脾指胰腺,颠覆传统哲学化解释,引发学术争议。
  • 现代应用
    • 临床指导:如脾与胰腺功能对应,指导糖尿病(脾瘅)治疗,张锡纯玉液汤等方剂的应用。
    • 数字化研究:上海图书馆等机构数字化明刻本,结合AI技术进行文本分析,推动《内经》文献学现代化。

五、结论

《京本校正解註釋文素問靈樞》是明代赵植吾编纂的《内经》注本,集成隋全元起、唐王冰、宋林亿、孙兆等注家成果,以明福建刻本为现存最早合刻本。其学术价值体现在:

  1. 版本学:保留宋元递修特征,是《素问》《灵枢》文本定型的关键版本。
  2. 医学价值:重实证的解剖学描述(如脾与胰腺对应),纠正后世哲学化误解,指导临床实践。
  3. 文献学:集成历代注家,林亿新校正本正谬误六千余字,是《素问》研究的权威底本。
  4. 现代影响:引发对藏象理论实证基础的重新探讨,推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

此书为中医经典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与思想资源,是连接古代医学与现代研究的桥梁。

文件較大點此下載http://www.homeinmists.com/others2253.zip

🚀 如未找到文章请搜索栏搜素 | Ctrl+D收藏本站 | 联系邮箱:dmyy@liv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