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狐仙傳奇全書.麻國鈞主編.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1990

《历代狐仙传奇全书》信息综述

基本信息

  • 书名:《历代狐仙传奇全书》
  • 主编:麻国钧
  • 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北京)
  • 出版时间:1990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 ISBN:9787504812971(或7504812978)
  • 定价:15.00元
  • 装帧:平装(部分版本为精装)
  • 页数:1157页
  • 开本:850×1168毫米 1/32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收录了中国古代小说笔记中的狐仙故事,核心内容包括:

  1. 狐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 追溯狐仙形象从晋代《搜神记》到明清《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的演变,分析其与民俗信仰、宗教思想的关联。
    • 强调狐仙文化的双重性:既有助人的仙狐(如《聊斋志异》中的善狐),也有害人的妖狐(如《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恶狐)。
  2. 狐仙故事的分类与特点
    • 故事分为三类:短篇翻译、长篇缩写、长篇提纯,涵盖晋代至明清的经典作品。
    • 每篇末尾注明出处及编写者,便于读者追溯原文。
  3. 狐仙文化的社会意义
    • 探讨狐仙文化如何反映古代社会的文化心理,如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对道德伦理的隐喻。
    • 结合《易经》《山海经》等典籍,解析狐仙在民俗信仰中的象征意义(如九尾狐的祥瑞与妖异双重属性)。
  4. 现代传承与影响
    • 提及当代文艺形式(如电视剧)对狐仙故事的改编,以及民间仍流行的狐仙传说。

学术价值与影响

  1. 开创性研究
    • 国内早期系统研究狐仙文化的专著之一,填补了民俗文化与文学史交叉领域的空白。
    • 提出“狐仙文化是民俗与精英文化的交汇点”的观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跨学科视角
    • 结合历史文献(如《太平广记》《子不语》)与艺术作品分析,揭示狐仙文化在民俗、宗教、社会批判中的多重角色。
    • 引用《吴越春秋》等典籍,解析狐仙形象与古代神话、祭祀文化的关联。
  3. 文化批判意义
    • 通过狐仙故事反映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狸对人类贪婪的批判。
    • 强调狐仙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从迷信符号变为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

获取途径

  1. 实体书籍
    • 二手平台:孔夫子旧书网、当当网等可能提供二手书籍(需注意品相与价格,如孔夫子旧书网售价约30-130元)。
    • 图书馆馆藏:黑龙江省图书馆、部分高校图书馆可能有馆藏(建议提前电话咨询)。
  2. 数字资源
    • 学术数据库:通过CNKI、万方数据等平台检索相关论文(如输入书名或作者名,可能找到引用本书的研究)。
    • 网络资源:部分章节内容散见于学术网站或博客,但完整性有限。

延伸推荐

  • 相关著作
    • 《中国狐文化》(薛洪勣著),深入解析狐文化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经典狐仙故事集。
  • 学术活动
    • 关注中国民俗学会或高校中文系举办的“民俗文化与文学”主题研讨会,获取最新研究成果。

🚀 如未找到文章请搜索栏搜素 | Ctrl+D收藏本站 | 联系邮箱:dmyy@live.cn